550 likes | 688 Views
信息技术与新课程. 肖焕之 http://www.cdjks.com. 常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12 05 08 中学校长班 常德. 思考 ……. 教育公平? 教育质量? 教育环境? —— 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 正在变革的教育环境 ……. 1. 中国高考报名人数从 2008 年高峰期后持续下降,同时选择出国就读高校而弃考人数还在增加。
E N D
信息技术与新课程 肖焕之 http://www.cdjks.com 常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12 05 08 中学校长班 常德
思考…… 教育公平? 教育质量? 教育环境? ——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
正在变革的教育环境…… 1. 中国高考报名人数从2008年高峰期后持续下降,同时选择出国就读高校而弃考人数还在增加。 2. 北京上海等许多著名中学学生观念的变化:从北大清华梦到香港大学梦再到美国名校梦(一个班学生高考平均分650分以上,一所学校上世界50强大学50多人,北京四中等。2011新增出国31万多人,2011年出国留学人员134万多人)。 3.美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都在大幅增加招收中国留学生(有改善经济、吸引人才之意),香港、澳门已完全参与内地高考录取。 4. 综合排名世界前200名高校中中国大陆只占6所。教育部在推出“长江学者”计划,从高校校长、学科带头人均面向海内外名校招聘,211、985名校建设力度正在加大。
启示…… • 一位中国科大学生的文章:勤奋是我们的符号,身边每每经过抱着一摞摞书匆匆的身影、耳畔常闻对某个问题的辩论、11点前寝室里是找不到人的,如果因为某些事耽误了学习就会不时出现无比内疚的感觉。大学生如此,我们中学生呢? • 记得一位留学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学生的话:我每天在图书馆的阅读量是我在北大时1周的阅读量,因为不努力阅读我就会成为课堂中的“白菜”。 • 中国的教育:不是倒置而是末端无力(国外基础教育同样严格,起得最早的同样是学生)。没有持久的信念和兴趣,专业意志模糊而导致学习动力不足(选拔人才的模式期待变革)。
追问…… • 为什么会“末端无力”?请老师们去问高考后的学生:你报考什么专业?将来想干什么?再思考:为什么许多学生没有对专业学习的持久兴趣?(缺少研究意识) • 从实践活动中成熟专业理想(我们一些同学上了大学才知道自己学的是什么专业,专业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而美国高校录取是在高考成绩通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践材料和成果录取。 • 教育要面向学生全面发展(那时候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那时候学生进农场、建校舍……),书本知识很重要但不是唯一,全面了解学生成为一种需要。
追问…… • 难道考大学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从中学的严苛管束、知识记忆到大学的社团历练、缺课厌学。(缺少自我觉醒) • 在成长过程中获得多样选拔机会(书本知识很重要但不是唯一,自主招生考试、保送资格认定、免费师范生、 0.1%的调档、国防生、留游学生等) • 高考的变革:一本名校单独命题,学生一年多次考试,让优秀学生不再落榜,二本全国统一考试,严格门槛把关,高职学考或技考。(男生录取线低)中考的变革:“分数+等级”制是一种方向(常德市政策左右摇摆着,目前是县级自主)、9科分数相加也不一定就公平。
追问…… • 现在的学生从哪里可以寻找到我们那个年代的童年幸福?从电视《洞穴之光》到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缺少实践体验) • 用高品味文化感召(听大师学者讲座、析深度时事新闻、看名人传记、思社会热点;中学生如此习得哲理人性、睿智品格)北大保送生为何又给了本来升学多的那些“名校”( “名校”的声音:教育要因材施教;普通校的声音:生源、资源、条件与办学理念上的差异在进一步被拉大)
呼唤—办健全的规范的高品味的教育 • 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终身学习和非学校化学习已隐隐出现。学习动力的激发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 • 功利教育导致学生素质下降、视野短浅,豪华办学、学风浮躁、忽视内涵现象正在显现。我们真的束手无策或者熟视无睹? • 需要校长将“健全、规范和良品”的教育理想根置于心。
1 教育信息化的接纳与融合 校本教研的激活与坚守 2 课堂教学的改革与传承 3 主要内容 12 05 08 中学校长班 常德
1 “教育信息化”是一曲不得不跳的舞蹈 2 3 技术只是偏方,人本才是正道 被动还是主动?不只是一种选择 一、教育信息化的接纳与融合 12 05 08 中学校长班 常德
1.1 是一曲不得不跳的舞蹈 • 形势所至: • 韩国: “建网、建库、建队伍” • 日本:“将IT整合到课堂中” • 中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寻亲节目中看到台湾人可以找到60年前学生时代的相片等信息) • 国家教育信息化工程。(提高中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逐步实现中小学每个班级均能开展多媒体教学;建设有效共享的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国家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公共服务平台)
1.1 是一曲不得不跳的舞蹈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第十九章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 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 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 • 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1 是一曲不得不跳的舞蹈 • 环境所至: • 我们生活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界里,教育没有办法回避信息技术对人成长的影响。校园网、学校百度吧、许霆恶意取款案、三维虚拟世界、播客、威客聊天室(语音、视频),教师网上留言等,谁能忽视网络的作用? • 学生上网做了些什么?网络是洪水猛兽 ?
1.1 是一曲不得不跳的舞蹈 能力所需: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撰文:21世纪人才的培养要抓住三种能力:母语能力、外语能力、信息能力。 • 面对充满信息的环境,他们自卑?沉迷?还是吃力地弥补基础教育本应给予的信息能力? • 学生信息技术展示平台:信息学奥林匹克(程序)、创新科技大赛、电脑制作大赛(网站、动画)、机器人竞赛、无线电定向测试赛、明天小小科学家等 反思: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影响。例:朗科优盘、从玩游戏到程序设计、国安局安全维护、高收入学生等。
1.2 被动还是主动?不只是一种选择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自我学习的需要:网络资讯(PPT、视频、新思考等专题网站)、学习习惯的养成、外语教学italki.com、世界实时地图的google earth 教学反思的需要:教学反思、案例分析 资源管理的需要:教育blog、教学网站、教学积件、实例资源积累 实现理想的需要:带着现代教育理念去实践
1.2 被动还是主动?不只是一种选择 促进课程教学改革: 有利于教师的课程重建与教学过程重建。 有利于调整教师、学习者对于教学内容的控制关系,真正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有利于扩大课程与教学的教学资源,以及学科知识的重新整合。
1.2 被动还是主动?不只是一种选择 形成积极教研氛围 A、网络教研及其应用 1、什么是网络教研? 2、网络教研的具体应用 B、为何要倡导网络教研? 1、网络穿越时空,教研触手可及 2、平等对话氛围,促进深度交流 C、网络教研应用的反思 1、网络教研需要唤醒自觉 2、网络教研需要有序组织
1.2 被动还是主动?不只是一种选择 提升学校教育品质 学校为何要建设信息技术软硬件?(发放笔记本电脑) • 学校形象需要(网站宣传、教育信息化) • 学校生存需要(教学必备条件、特色形成) • 学校发展需要(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管理) • 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与提升学校努力追求的教育品质。 • 教育信息化:形势逼人(外面、上面、旁边)、过程急人(财力、建设、方法)
1.3 技术只是偏方,人本才是正道 • 培训能力(制作、应用和整合理念) • 技术方法培训:校本培训、主动学习、奖励机制 • 教学资源应用:课件(积件)、语文朗读、英语听力、理化生特别实验 • 业务能力培养:教学设计、优秀课堂实录、教学反思、远程教育 • 理论水平修炼:专家讲座、优秀论文、学术期刊、学者视频报告
1.3 技术只是偏方,人本才是正道 • 养成习惯(使用、会用和好用) • 不用(None) • 知道(Aware) • 探索(Explore):传统教学活动的补充与支持 • 融入(Infuse):有效使用科技工具加强独立教学事件 • 整合(Integrate):使用科技中的信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 扩充(Expand):解决课外科技应用 • 精致(Refine):科技是信息询问、问题解决与产品发展的中介 • 用起来(老教师、试题、竞赛、政策扶持),会用(不否认传统、同样注重知识落实),形成习惯(长期坚持,教学质量才会提升)
信息技术怎样应用于教学中 • 从课件进课堂到课程资源进课堂,通过融入课程资源拓展和丰富基础课程 • 走进学科,要从学科教学规律和教学目标出发,重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和合理应用技术,探究有绩效的学科教学整合模式 • 注重绩效,瞄准当前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带全局性的质量问题,探索应用信息技术整体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1.3 技术只是偏方,人本才是正道 • 形成文化(信息技术内化应用) • 教育信息化要面向技术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面向信息化教学,使农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缩小城乡差别,体现教育公平。 • 教育信息化面向师生协同发展,实现基础教育质量提高。 • 教育信息化面向学校信息化文化构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教育需要改变:重新认识我们的学生,重新设计我们的课程,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
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策略:外部的形势(西部投资、发达地区投资)政府的投资(政府投资是趋势、多汇报)社会的帮助(寻求社会帮助和自筹建设)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策略:外部的形势(西部投资、发达地区投资)政府的投资(政府投资是趋势、多汇报)社会的帮助(寻求社会帮助和自筹建设) 1.3 被动还是主动?不只是一种选择 学校怎么建设信息技术软硬件? • 多媒体教室和机房(是办学必备条件) • 校园网(电脑、投影、背投、交互数字电视) • 教育资源(远程网、远程教育、资源需累积) • 教师笔记本(上网到乡镇、趋势、费用大)
1.3 被动还是主动?不只是一种选择 信息技术应用需要管理:(少聊天、偷菜、看电影、玩游戏,而要服务于教学) 信息技术应用管理办法:(多倡导、适当监督、少罚) • 课程信息化:理念、内容、教与学模式、学习评价方法、手段整体变革 • 信息资源建设:按照学科、与教材配套
1.3 被动还是主动?不只是一种选择 • 技术的优势 • 教学设计:丰富资源提供 • 情景创设:多媒体的生动、形象 • 学生课堂探究:提供资源平台 • 实验模拟:媒体演示、程序模拟 • 交流:课内交流与教学延伸 • 评价: • 现场评价:作品展示、选票统计、电子档案袋等 • 课后评价:数据分析、电子档案袋等 • 拓展学习:网络平台 • 新技术促进新的学习模式的形成 • 新技术帮助建立新的学习生态系统
1.3 被动还是主动?不只是一种选择 • 技术的局限性 • 技术的过度使用会降低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 诗的意境是否要用多媒体呈现…… • 技术的不良使用导致学生不良习惯的养成 • 网络的开放性导致学生学习目标的迷失 • 语言课变成了科学课…… • 传统的授课方式不利于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 • 技术使用的高成本阻碍了技术应用的普及 • 课件不只是在公开课出现……
1.3 被动还是主动?不只是一种选择 关于课程整合: • 用课件≠学科整合 ,网络搜索资料≠学科整合,使用高、精尖的媒体≠学科整合 • 整合讲究“融合、重构、拓展”,整合不是工具之间的简单替代,整合不提倡更不要求教师编制软件,整合应该从教与学的需要出发 • 整合强化教学过程对技术应用的引领,注重课堂教学过程的价值审视
1.3 被动还是主动?不只是一种选择 教师的作用是为技术赋予教育价值 • 避免为课件而课件的教材搬家,课件不只是说课材料(教科书+教师用书+教案)。避免因素材选用质量和来源颜色与构图技术滥用与过多干扰因素。 用好课件比制作课件更重要 集成资源比开发资源更重要 挖掘通用软件比学习专业软件更重 获得资源容易,选择资源难,下海捞鱼, • 教育部新思考网 http://www.cerp.com/ • 湖南基础教育资源中心 http://www.hnzyzx.com/ • 湖南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资源网 http://www.3633.com.cn/ • 常德教育网 http://www.cdedu.cn/ • 常德教育科研网 http://www.cdjks.com/
1 校本教研—激活学校这盘棋 2 校本教研—坚守教育责任田 二、校本教研的激活与坚守 12 05 08 中学校长班 常德
要成为一名好老师 • 在研究状态下工作 • 积累才能成功 • 思想是先导 理念 • 积累有价值的资源案例 • 课程的整体实践与认识 • 共享经验、传播思想 积淀 学习 教师要成为 研究者 • 借鉴他人优秀经验 • 学习先进教育理论 • 阅读经典文化底蕴 思考 实践 课型实验、效果检验、师生交往 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做?做得好吗? 学校靠什么发展?教师的发展、教研氛围的形成
2.1 校本教研—激活学校这盘棋 老师的兴趣在牌桌上、在生意经上?校长有一定的责任(社会的责任不好找) 全校教师集会不要纯粹是工作例会,利用信息技术有计划地进行全校教研活动其实更有必要。 • 教学比武与研讨课(示范课)相结合 • 课堂教学反思与课堂教学评价相结合 • 实效性课题研究与教育理论研修相结合
2.1 校本教研—激活学校这盘棋 案例一:教师教学能力研修专题活动 备课、教学竞赛、评课竞赛、评课表竞赛 案例二:教师心理调控研修专题活动 每人写2个做学生工作的心理活动典型案例、正反案例,站在对方写想法,现场表现(正确或不正确),从心理学中寻找理论依据,怎么修改,从而找到老师各自调节心理的办法。 活动特点:学生放假后老师研修2天,全校大型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抽签(保证全员参与)、个人分和小组分,评出研修优秀教研组和先进个人。
2.1 校本教研—激活学校这盘棋 学校是否还可以……? 1、每学期请1-2次教育专家和名师来校交流 2、请本校优秀老师谈教学设计、谈课堂教学 3、全校典型课型推广(什么洋思经验……我们也有) 4、全校课堂教学反思研修 5、全校试题命制方法与效度分析研修
2.2 校本教研—坚守教育责任田 ● 不能只谈理论与原则,要以案例为载体 ● 不能罗列现象,要抓关键事件 ● 不能只有教育叙事,还要有穿透经验的理论方式。 • 听中学:言传(文本知识,以听讲为主) • 做中学:意会(实践感悟在做中学) • 听懂以后做出来:内化(明言知识融会贯通) • 做好以后说出来:外显(实践智慧逐步清晰化)
原行为阶段 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教学行为 新设计阶段 关注新理念、新经验的课例设计 新行为阶段 关注学生获得的行为调整 更新理念 反思1:寻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 改善行为 反思2:寻找设计与现实的差距 课例为载体/群体合作平台:理论学习、教学设计、行为反省 课堂教学研究的基本途径与要素 三要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变个人封闭式的研究为集体开放式的研究 备课过程 • 组建框架:理思路、找材料、形成框架。 • 组内说课:说课、评课、提意见。 • 教案定稿:做成word上传共享。 • 制作课件:做成ppt上传共享。 • 分析修改:取长补短,形成个人风格。 • 课后反思:分析得失,及时记录。 • 相互听课:激烈讨论,共同学习。
2.2 校本教研—坚守教育责任田 案例式校本教研 ● 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校本教研有主题(问题引导) ● 骨干领导的“领跑”——课改积极响应者的领做 ●“我带你,你帮我”、大家帮大家(“ 捆绑式”) ●任务分解、 责任分担 ●做透、看透、想透 改进教学,发展自我;为自己而研究,在研究自己;行动中学习,行动中研究。
2.2 校本教研—坚守教育责任田 校本教研内容: ① 一门学科的统领性观点(关于学科性质的知识和最有学习价值的知识) ② 学生对于特定学习内容理解和误解的知识 ③ 特定学习内容在横向和纵向上组织和结构的知识 ④ 将特定学习内容呈现给学生的策略知识 校本教研策略: • 以课为载体,强调个人的行动智慧,更多的是行为的改进,关注教学行为的连环跟进。 • 主题讨论、专题发言、专业讲座、自我反思。指向问题的解决和自身的提高。
2.2 校本教研—坚守教育责任田 • 走进“课堂”做研究——以“课堂”观察为出发点 • 走出“课堂”讲故事——叙事反馈,共同面对教学 • 将教师的研究、进修和日常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 从研究教材教法到全面研究学生、教师行为。 我们在辛苦之余多了一些甜蜜的体验;在工作之余多了一些读书的乐趣;在自己学科领域研究之余多了一些“东张西望”;在个性劳动之余多了一些与他人的交流与沟通。
2 1 新课程-课堂细节 3 新课程-教师智慧 新课程-教学设计 三、课堂教学的变革与传承 12 05 08 中学校长班 常德
用专业的、清醒的、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课堂教学改革用专业的、清醒的、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课堂教学改革 学生自主情感体验的愉悦,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的发展,交流与表现能力及思维与表达能力的提高。知识技能不再是唯一追求。 • 杜郞口“三三六” 课堂模式:3特点 :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3模块 :预习、展示与反馈;6步骤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 “10+35”模式:教师讲授时间不超过10分钟,学生活动和参与的时间为35分钟。
用专业的、清醒的、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课堂教学改革用专业的、清醒的、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课堂教学改革 • 理念之变——从学生被动听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 评价之变——从评价教到评价学来引导教 • 结构之变——为学生参与课堂提供时间与空间 • 环境之变——促使教师转变角色形成新型师生关系 • 组织形式之变——引导小组合作课堂新秩序的产生 • 管理之变——把教学改革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关注知识传授-高认知水平、关注学生发展-高参与度
3.1 新课程-教学设计 教材的研读与拓展 (读懂教材) • 教材的文化内涵、知识渗透、技能发展 • 教材反映课程标准,但不是课程标准,教材也存在不足,需要调整、补充和拓展 •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应该得到尊重,但教学不能局限教材,教材不是考纲
3.1 新课程-教学设计 教材的研读与拓展 (使用教材) “用教材教”就是:用好、用活、活用 • 强化和拓展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有深度的加工 • “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各课堂要素之间的持续互动和平衡
3.1 新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的传承与创新 • 教学设计中的传承 • “新”不能没有“旧”的根基 • 教学模式的价值 • 真实的课堂是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在课堂教学情景中的相遇 • 课堂教学:清、新、近、活
3.1 新课程-教学设计 课堂的流程与节奏 • 教学是一门慢的艺术,“慢”意味着“节奏”,并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 有效的课堂是需要过程控制的,不同的教学环节应该是清晰的,需要有明确教学目标指向
3.1 新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导入的设计 • 教学导入设计就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唤醒学生的兴趣,形成积极课堂气氛 • 教学导入设计应:①导入的形象强化感知的真切,②情感调动的主动参与,③广远意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④蕴涵的理念引导对事物的认识。
3.1 新课程-教学设计 课堂问题的设计 • 问题意识就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好奇心、怀疑精神、求证精神 • 源于学生困惑与体验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 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以及生动有趣的情节 • 提问的认知层次、提问的方式、问题的指向、学生回答的方式、教师理答的方式。
3.1 新课程-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 • 课堂教学要从知识重心转向学生重心,要有精心的教学准备与情景设计,要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 教学活动是将知识的学习设计到不同的课堂情景中,是一种更有效获取知识的方式,它更强调师生的思维互动
3.2 新课程-课堂细节 1.需要 • 学生的需要 • 教师的需要 • 课程的发展 • 课程整体轮廓性思考 • 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2.课堂 5.课程 高效课堂 • 基于模块的整体设计 • 基于单元的教学实施 • 特色有效的要点突破 • 课堂教学的策略应用 3.评价 4.研究 •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 基于网站的课标实验 • 教学即交往 • 学习型课堂的建设 • 形成性评价 • 过程性评价 • 终结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