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 likes | 1.88k Views
職能基準與職能導向課程 品質認證機制介紹. 工業技術研究院 產業 學院 陳思蕙 專案經理. 內容大綱. 職能發展與應用 政策 職能基準 品質認證機制 職能導向課程 品質認證機制. 職能發展與 應用 政策. 分析勞工所具備職能與 就業市場需求之缺口. 產業政策. GAP. 為何需要推動 職能 基準. 「 職能基準 」可清楚描述產業關鍵人才所需 能力規格 ,有助於人才培育連結產業需求,有效減少學、訓、用落差,並支撐產業發展。. 依據產業需求. 產業關鍵人才 ( 職能 ) 需求. 訂定人才規格. ?. 提供合適之訓練、教育. 彌補落差缺口.
E N D
職能基準與職能導向課程品質認證機制介紹 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學院 陳思蕙 專案經理
內容大綱 • 職能發展與應用政策 • 職能基準品質認證機制 • 職能導向課程品質認證機制
分析勞工所具備職能與 就業市場需求之缺口 產業政策 GAP 為何需要推動職能基準 「職能基準」可清楚描述產業關鍵人才所需能力規格,有助於人才培育連結產業需求,有效減少學、訓、用落差,並支撐產業發展。 依據產業需求 產業關鍵人才(職能)需求 訂定人才規格 ? 提供合適之訓練、教育 彌補落差缺口
職能發展與應用政策緣起 • 先進國家作法現今產業變動非常快速,再加上全球化競爭與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許多先進國家政府都積極發展人力政策,透過建立產業職能或技能標準(也就是人才規格),作為暢通人力供需兩端的機制。 • 政策推動依據 • 「產業創新條例」第18條: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得依產業發展需要,訂定產業人才職能基準及核發能力鑑定證明,並促進國際相互承認。 • 「職業訓練法」第4條之1:中央主管機關應協調整合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所定之職能基準、訓練課程、能力鑑定規範與其辦理職業訓練相關服務資訊,以推動國民就業所需之職業訓練及技能檢定。 • 「職能基準發展與應用推動方案(104-106)」 : 預計103年9月送行政院核定,以勞動部為主政機關。 勞動部:協調、整合各部會所定職能基準 (依職訓法第4條之1) 各部會:依產業發展需要訂定產業人才職能基準(依產創條例第18條)
職能發展與應用整體概念 工具 職能基準 確保培育訓練品質 產出 勞工持續學習需求 強化就業力 促進就業 職能導向課程 教育體系 職前訓練 在職訓練 滿足產業用人需求 產業用人需求 協助推升培訓產業 產出 工具 6
職能基準格式及定義〈續〉 針對此職務工作內容進行整體描述,包含最主要的工作內容及工作產出之重要成果。 要擔任此職務之必要學經歷及能力條件的最低門檻(並非能勝任所有工作內容的水準)。 以最主要或最多數的工作任務所對應之職能級別為準。(例如:機械設計工程師的工作任務,包含級別3、4、5等不同能力層級,但幾項最主要任務之級別為4,故基準級別為。) 指執行某項任務所需具備可幫助任務進行的認知層面能力或技術性操作層面的能力(通稱hard skills),以及跟個人有關之社交、溝通、自我管理行為等能力(通稱soft skills)。 指執行某項任務所需瞭解可應用於該領域的原則與事實。 依不同工作任務與行為指標的能力層次,設定「級別」(參考職能級別表)。 依據該職業(職類)之主要工作進行分析,分層展開主要職責、工作任務、工作活動(視工作複雜度決定分層數)。z 用以評估是否成功完成工作任務之標準。需具體描述在何種任務情境下,有哪些應有的行為或產出。 指執行某任務最主要的關鍵工作產出,包含過程及最終的關鍵產出項目。 指個人對某一事物的看法和因此所採取的行動,包含:內在動機及行為傾向。(若各工作任務所需態度項目無差異,可以合併呈現,不需重複。)
職能基準品質審核指標(1/2) • 成果面 成果面 • 需求面 4項指標 8項要求條件 行為指標 產業與勞動力的需求 職能內涵 2項指標 5項要求條件 • 流程面 工作任務 產出項目 應用效益 3項指標 8項要求條件 驗證方法 方法工具選擇 分析流程 McGrath(1964):I-P-O模式 輸入(Input)-過程(Process)-產出(Output)模式。
回覆彙收函文 職能基準品質確保作業流程(1/2) 書面確認 一、彙收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職能基準成果流程 不符合, 回函調整 結果 符合 採認公告 追蹤管理 註: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自行發展之職能基準,建置過程依循職能基準品質認證審核指標要求條件,且經內部審查驗收完成,透過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每年彙收,並交由執行單位與審查團隊確認體例無誤,可直接採認登錄於iCAP網站。
單位提出申請 不符合, 通知補件或駁回 不符合 資格審查 職能基準品質確保作業流程(2/2) 符合 二、申請品質審查流程 會議審查 決審 函知決審結果 結束 不通過 通過 追蹤管理 註:若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請勞動部審查者,則依此流程辦理。
認證目的與申請單位 註:詳細資格條件請參考職能導向課程品質認證作業規範(下載網站:icap.wda.gov.tw)
何謂職能導向課程 • 指以職能基準或透過職能需求分析為依據所發展之訓練課程統稱。它的型態包含職能基準課程、職能基準單元課程及職能課程等三類。 職能導向課程 1.職能基準課程 3.職能課程 2.職能基準單元課程
何謂職能導向課程〈續〉 • 職能導向課程為包含完整特定職業能力養成,或單一/數個工作任務所需能力養成 1.職能基準課程 包含完整職能基準內涵 2.職能基準單元課程 包含職能基準部分內涵 3.職能課程 自行進行職能分析,或參考國內外職能資源做為課程規劃依據
何謂職能導向課程〈續〉 • 何謂職能基準單元(續) • 若將職能單元視為積木,則一個職能基準就是由許多不同的積木所組成。 • 培養一個人的能力,就好像堆積木一樣,一個一個逐漸堆積起來。 • 因此我們在設計課程時,可以用積木為單位來設計課程。這樣的課程就稱為”職能基準單元課程”。 • 若我們一次就把所有積木的課程都設計好,那麼這樣的大的課程,就稱為”職能基準課程”。因此,職能基準課程可視為職能準單元課程的集合體。
何謂職能導向課程〈續〉 • 何謂職能課程 • 職能基準是由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建置,等於是幫大家先將積木建好,這樣的話後續大家就省去建積木的工夫,可直接依積木內涵去發展課程。 • 但各主管機關建職能基準有先後性,有些職業的職能基準可能尚未建置。 • 在這種情形下,課程發展者必須辛苦些,先運用職能分析法,或參考國內外已有的職能資源(詳次頁),來分析該職業所需的職能,再來發展課程。依此種方式所發展出來的課程,就稱為”職能課程”。 • 換言之,職能課程是在政府尚未建置職能基準的情況下,自行運用職能分析方法或參考國內外職能資源,先堆疊一個雛形,再來發展課程。 我先試著堆堆看… 課程發展者
職能導向課程之發展流程:ADDIE 階 段 A 分析階段 D 設計階段 D 發展階段 E 評估階段 I 實施階段 • 進行課程需求分析 • 進行職能分析 • 界定主要學習對象 • 確定教學/訓練目的 • 重組職能內涵 • 訂定教學/訓練目標與課程內容 • 訂定教學/訓練目標 • 規劃課程內容 • 選擇教學方法,準備教材與教學資源 • 選擇教學方法 • 撰寫教材與講義 • 準備教學資源 • 編寫學生手冊 • 編寫教師手冊 • 發展評量工具 • 辦理課程並進行評量 • 辦理課程 • 實施評量活動 • 評量學習成果,監控評估課程成效及回饋修正 • 評量學習成果 • 收集學習成果證據 • 監控評估與回饋修正 工 作 項 目 產 出 • 先備條件 • 課程架構或學習路徑 • 教學/訓練目標 • 課程內容(授課大綱) • 教學方法 • 教學資源 • 課程辦理相關文件記錄 • 學習成果評量說明文件 • 學習成果證據相關文件 • 監控評估機制說明與記錄文件 檢核、回饋與修正(形成性評鑑)
職能導向課程品質審核指標 依照ADDIE教學設計模型 分析(Analysis)設計(Design) 發展(Development) 實施(Implementation)評估(Evaluation) 3項指標 12項要求條件 2項指標 8項要求條件 2項指標 4項要求條件 1項指標 2項要求條件 2項指標 4項要求條件 詳細內容請至iCAP平台下載<職能導向課程品質認證作業規範>
結語 • 職能基準與職能導向課程可以讓學校及培訓機構能夠根據產業需求,提供合適的教育訓練,以減少學(訓)用落差,並充分支持產業發展,因此是勞動力發展重要的基礎工作。 • 欲了解職能基準的發展及應用有更深入的認識,歡迎至iCAP職能發展應用平台(http://icap.wda.gov.tw)瀏覽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