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likes | 666 Views
DSA 检查技术 安顺市人民医院 肖昆. DSA 的发展. 20 世纪60年代出现了 X 线照片减影技术 ( radiographic image subtraction)。 20 世纪70年代 电子计算机技术 逐步应用于医疗领域,数字 X 线成像技术( digital radiography) 迅猛发展 。 1978 年由美国亚利桑纳大学的实验小组研制成功 第一台数字减影机 ,1980年在北美放射学会( RSNA) 的芝加哥会议上公布于世。.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 DS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 DS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 DSA).
E N D
DSA检查技术 安顺市人民医院 肖昆
DSA的发展 •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X线照片减影技术(radiographic image subtraction)。 • 20世纪70年代电子计算机技术逐步应用于医疗领域,数字X线成像技术(digital radiography)迅猛发展。 • 1978年由美国亚利桑纳大学的实验小组研制成功第一台数字减影机,1980年在北美放射学会(RSNA)的芝加哥会议上公布于世。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 • 常规血管造影图像 • 数字减影图像
常规血管造影图像 数字减影图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 • 常规血管造影图像 • 数字减影图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是常规血管造影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通过计算机把血管造影影像上的骨与软组织影像消除,而突出血管影像的一种数字化技术。 光学减影技术 数字减影技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计算机系统是 的关键部分 • DSA系统的组成:X线系统 + 计算机系统 • DSA系统中最基本的问题是:图像的数字化 + DSA
数字化图像的形成 • 图像的数字化:就是将模拟图像矩阵化,分成许多小的象素,并对每个象素赋予相应的数值,代表不同的灰度。 • 数字图像的矩阵常规 大小为:256*256 512*512 1024*1024 • 象素是图像的最小元素, 决定图像的空间分辨率。
9 9 9 2 0 3 9 9 9 4 5 8 2 1 2 8 5 4 0 0 6 9 2 0 2 4 0 4 3 9 9 0 4 9 9 2 9 8 9 9 0 3 8 7 9 9 9 9 7 0 1 2 5 9 9 7 8 4 0 0 6 9 9 5 0 0 0 0 0 0 0 9 9 0 0 0 0 0 0 0 9 数字化图像的形成 1. 原始X线图像(模拟图像) 2.摄像管将图像划分为矩阵 (图像矩阵化) 3. 模/数转换器将图像象素转换为数字 (图像数字化)
数字化减影图像的形成 • 计算机中央处理器可以将两帧数字化图像对应的象素值相减,获得差值数据,形成减影图像。 • 差值数据中象素的不同数值,表现出来的是每个象素的不同的亮度。
数字化减影图像的形成 • 以矩阵大小5*5为例: — = = — 造影图像 未造影图像 减影图像 • 减影图像为一“L”形的灰度由暗到亮的影像
DSA系统的工作原理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将未造影的图像和造影图像,分别经影像增强器增强,摄像机扫描而矩阵化,经模/数转换成数字图像,两者经计算机相减获得差值数据,再经数/模转换成减影图像,显示于监视器上。其结果是消除了血管以外的影像,突出了被造影的血管影像。 A/D 转 换 器 D/A 转 换 器 匀值X线 X线 图像 模拟 图像 视频信号 数字图像 差值数据 数字图像 模拟图像 影像增强器 摄 像 管 DSA 图像 患 者 处理器 X线管 矩阵化 数字化 计算机处理
DSA减影图像的形成 • DSA成像过程中的图像有: • 蒙片(mask) 造影前不含对比剂的图像称之为蒙片。 • 造影图像(contrast image) 注入对比剂后得到的图像称之为造影图像 。 • 减影图像 造影图像与蒙片图像相减所得到的图像称为减影图像。 • 减影成功的关键: • 采集不含对比剂的图像(蒙片)。 • 在同部位、相同曝光条件的情况下采集血管造影图像。
时间减影法的基本原理 • 减影方法分为能量减影和时间减影,时间减影(temporal subtraction)是目前DSA最常用的减影方法。 • 基本原理:在对比剂注入血管的期间内,从感兴趣区获取足够帧数的图像,而后将不含对比剂的蒙片和充盈对比剂的造影图像分别输入图像处理系统中顺次相减,获得减影图像。由于造影图像和蒙片两者获得的时间有先后之差,故称时间减影。
DSA减影图像的形成 • DSA减影图像的形成: 同一部位的造影图像和未注入对比剂的图像,两组数字信号相减,所获得的一组差值信息,即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减影图像。 = = — 造影图像 蒙 片 减影图像
DSA系统的共同特点: • DSA系统具有的共同特点: • 质量稳定的X射线发生系统; • X线信号——视频信号——数字信号的图像转换系统; • 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 • 图像显示、存储、拷贝等外部设备。
DSA技术的应用 • DSA检查技术适用于人体各组织器官的血管或非血管部位的检查,主要包括: • 头部 • 心脏大血管 冠状动脉、心脏及大血管的造影检查。 • 胸、腹部 肝脏、胃肠道、肾脏及肾上腺、胰、胆管、脾等脏器的造影检查。 • 周围血管 • 盆腔动脉造影 • 髂静脉造影 • 上肢、下肢血管造影
头部DSA检查 • 术前准备: DSA检查是一项有损伤性的检查,可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痛苦,而且有时还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因此术前必须进行必要的准备,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 • 术前准备包括: • 病人准备 • 器械准备 • 药品准备
一、头部DSA术前准备 • 病人准备: (由医师负责准备) • 做碘过敏试验和麻醉药过敏试验; • 查心、肝、肾功能及凝血时间; • 给穿刺部位备皮; • 术前4小时禁饮、禁食; • 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顾虑和紧张,争取术中配合; • 向病人家属说明检查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征得病人家属同意并签字; • 危重病人应建立静脉通道。
一、头部DSA术前准备 • 器械准备: (由医、技、护共同负责准备) • 术前造影室应灭菌消毒,参与造影的医技护人员必须注意无菌操作。检查DSA设备及高压注射器的运行情况,以免术中发生故障; • 准备相应的导管、导丝、穿刺针、球囊、栓塞剂及介入手术包等; • 必要的抢救设备,如氧气、除颤器、吸痰器、插管器械等。 • 药品准备: • 对比剂、抗凝剂(肝素)、局麻药等各种药品。
二、头部DSA操作技术 • 操作技术: (由医师、技师共同负责准备) • 插管:常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插管,导管经主动脉弓分别选插入颈总、颈内、颈外和椎动脉进行相应的血管造影。 • 造影体位:均采用透视下定位。颈动脉造影常规采用标准的正侧位。根据透视图像的显示情况,可任意增加各体位的角度。不配合易动者应固定头部,防止图像模糊不清。 • 造影程序:常规脉冲方式,2—3帧/秒,曝光至静脉窦显示为止。不配合易动者可选用7-8帧/秒。 • 造影参数选择:选用非离子型对比剂,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设定参数包括:对比剂用量、和流速等。 • 颈总动脉造影:对比剂用量25—35ml,流速15—20ml/s; • 颈内动脉造影:对比剂用量8—10ml,流速5—7ml/s; • 颈外动脉造影:对比剂用量6—8ml,流速3—5ml/s。 • 椎动脉造影:对比剂用量6—8ml,流速4—5ml/s;
三、头部DSA检查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 穿刺插管所致并发症及其预防和处理: • 并发症有:暂时性血管痉挛、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插管器械在动脉内折断、动脉切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血管破裂、血栓形成、气栓等。 • 并发症的处理:基本上是对症治疗。 • 血管痉挛可注射利多卡因和普鲁卡因; • 局部血肿一般不做处理,必要时作局部冷、热敷或血肿抽吸; • 假性动脉瘤、动脉内异物或栓子形成可手术治疗。
三、头部DSA检查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 碘剂所致并发症及其预防和处理: 对过敏体质者造影时应格外小心,应控制对比剂的用量和浓度。 • 主要副反应有:休克、惊厥、喉头水肿、肺水肿、急性肾衰、横断性脊柱炎、癫痫和脑水肿等。 • 处理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可静脉推注氟美松、吸氧等方法。
四、头部DSA检查的术后处理 • 术后处理: • 造影检查完毕,拔出导管后要注意穿刺点的压迫包扎,对使用较粗导管者、或手术时间较长者,最好置放一压迫砂袋于穿刺点,以防止皮下血肿。 • 术后患者应保持穿刺侧下肢伸直,仰卧12小时。在此期间应注意穿刺侧踝动脉搏动;一般在造影次日,则可解开包扎,下地行走。 • 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体内造影剂的排泄。对插管造影历时较长者,可给予抗生素防止感染。
脑血管DSA检查 • 颈内动脉正、侧位DSA影像
脑血管造影 大脑中动脉动静脉畸形
心脏大血管:冠状动脉DSA检查 • 术前准备: • 病人准备:(由临床医师负责准备) • 做碘过敏试验,抗生素和麻醉药过敏试验; • 查心、肝、肾功能,血常规、血脂、血糖及出凝血时间; • 给穿刺部位备皮; • 术前4小时禁饮、禁食; • 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顾虑和紧张,争取术中配合; • 向病人家属说明检查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征得病人家属同意并签字; • 危重病人应建立静脉通道。 • 术前给予镇静剂、抗凝剂、以及普鲁卡因、阿托品、硝酸甘油等。
一、冠状动脉DSA检查术前准备 • 器械准备:(由医、技、护共同负责准备) • 术前室内无菌消毒,检查DSA设备及附属设备; • 准备相应的导管、导丝、穿刺针、动脉鞘、注射器、气囊扩张导管等; • 必要的抢救设备:如心电图、心电生理记录仪、血压计、血氧饱和度仪、除颤器、吸痰器、气管插管器械、氧气等; • 心脏冠脉导管手术器械消毒包。
一、冠状动脉DSA检查术前准备 • 药品准备: • 对比剂、抗凝剂(肝素)、局麻药等各种急救药品。 • 术前术中用药,如阿托品、利多卡因、安定、硝酸甘油、溶栓药物(尿激酶或链激酶)、栓塞剂、止痛剂等; • 各种心肺复苏的抢救药品。
二、冠状动脉DSA检查操作技术 • 操作技术: • 插管:通常穿刺股动脉或肘动脉,采用Judkins导管插管,分别超选至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进行血管造影。 • 造影体位:插管成功后,需倾斜C形臂于不同的角度和方位,且在放大摄影条件下进行造影。造影过程中应有心电图连续监护,专人负责。 • 造影程序:手推注射对比剂,采集速度为25-50帧/秒,曝光采集成像至冠状静脉回流为止。 • 造影参数选择:选用非离子型对比剂,浓度为300-370mg/L优维显或碘必乐等。 • 左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剂用量40-45ml/次,手推注射。 • 右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剂用量8-10ml/次,手推注射。
三、冠状动脉造影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 除各种常见并发症外,还可出现下列并发症:严重心律失常、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脑栓塞等。 •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在造影过程中需要专人作连续心电图监护,发现异常及早处理。通常为口服或静脉给药,必要情况应立即停止手术,进行抢救。
心脏DSA图像 • 左冠状动脉造影 • 右冠状动脉造影
腹部:肝动脉DSA检查 • 术前准备同常规DSA检查基本相同,还需: • 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等; • 上手术台前需排空大小便,训练病人屏气,从而减少图像中的伪影。 • 操作技术: • 插管:常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插管,导管经腹主动脉分别选插至腹腔动脉、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进行相应的血管造影。 • 造影体位:采用透视下定位,常规采用正位。屏气曝光,防止图像模糊不清。
腹部:肝动脉DSA检查 • 造影程序:常规脉冲方式,2—4帧/秒,曝光至门静脉显示为止。 • 造影参数选择:选用非离子型对比剂,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 • 肝总动脉造影:对比剂用量15-25ml,流速5-7ml/s; • 肝固有动脉造影:对比剂用量8-12ml,流速4-6ml/s; • 肝右动脉比肝左动脉对比剂用量和流速略高; • 栓塞后复查造影,对比剂用量可相应减少。 •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与其它部位基本相同。
肝脏DSA图像 • 常规血管造影图像 • 数字减影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