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308 Views
高考卷 Ⅱ 四大题复习的实践与思考. 总体认识. 09 年 平稳. 10 年 创新. 11 年 成熟. 延续:题型、难度、情景. 12 年 延续. ( 2011 浙江 II 卷 26 题) 食盐中含有一定量的镁、铁等杂质,加碘盐中碘的损失主要是由于杂质、水分、空气中的氧气以及光照、受热而引起的。已知:氧化性: IO 3 - > Fe 3 + > I 2 ;还原性: S 2 O 3 2- > I - ;
E N D
总体认识 09年 平稳 10年 创新 11年 成熟 延续:题型、难度、情景 12年 延续
(2011浙江II卷26题)食盐中含有一定量的镁、铁等杂质,加碘盐中碘的损失主要是由于杂质、水分、空气中的氧气以及光照、受热而引起的。已知:氧化性:IO3->Fe3+>I2;还原性:S2O32->I-;(2011浙江II卷26题)食盐中含有一定量的镁、铁等杂质,加碘盐中碘的损失主要是由于杂质、水分、空气中的氧气以及光照、受热而引起的。已知:氧化性:IO3->Fe3+>I2;还原性:S2O32->I-; 3I2+6OH- === IO3-+5I-+3H2O; KI+I2 KI3 1)某学习小组对加碘盐进行如下实验:取一定量某加碘盐(可能含有KIO3、KI、Mg2+、Fe3+),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并加稀盐酸酸化,将所得溶液分为3份。第一份试液中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第二份试液中加足量KI固体,溶液显淡黄色,用CCl4萃取,下层溶液显紫红色;第三份试液中加入适量KIO3固体后,滴加淀粉试剂,溶液不变色。 ①加KSCN溶液显红色,该红色物质是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CCl4中显紫红色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电子式表示)。 ②第二份试液中加入足量KI固体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KI作为加碘剂的食盐在保存过程中,由于空气中氧气的作用,容易引起碘的损失。 ①写出潮湿环境下KI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I2溶于KI溶液,在低温条件下,可制得KI3·H2O。该物质作为食盐加碘剂是否合适?______(填“是”或“否”),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提高加碘盐(添加KI)的稳定性,可加稳定剂减少碘的损失。下列物质中有可能作为稳定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Na2S2O3 B.AlCl3 C.Na2CO3 D.NaNO2 4)对含Fe2+较多的食盐(假设不含Fe3+),可选用KI作为加碘剂。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该加碘盐中的Fe2+:___________
(2012样卷26)大气中SO2和NOx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某地酸雨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Na+、Mg2+、NH4+、Cl-、SO32-、SO42-、NO3-和NO2-等。某研究小组取该地一定量的酸雨,浓缩后将所得试液分成4份,进行如下实验:第一份滴加适量的淀粉KI溶液,呈蓝色;第二份滴加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析出;第三份滴加NaOH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第四份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静置,在上层清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不褪色。(2012样卷26)大气中SO2和NOx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某地酸雨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Na+、Mg2+、NH4+、Cl-、SO32-、SO42-、NO3-和NO2-等。某研究小组取该地一定量的酸雨,浓缩后将所得试液分成4份,进行如下实验:第一份滴加适量的淀粉KI溶液,呈蓝色;第二份滴加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析出;第三份滴加NaOH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第四份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静置,在上层清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不褪色。 已知:Ksp(Ag2SO4) = 1.20×10-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酸雨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说明其不存在的理由:。 (2)写出试液中滴加淀粉KI溶液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设计实验方案,检验该试液中是否存在Cl-:。 (4)该研究小组为了探究NO参与的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在烧瓶中充入含有少量NO的SO2气体,慢慢通入O2,该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再喷射适量蒸馏水即得硫酸型酸雨。说明NO的作用:。
26题: 元素化合物知识应用推断 以生活题材为背景,考查化学用语(电子式、方程式)、实验设计等 设问指向:物质推断、物质性质、实验设计 复习备考:收集与化学有关的生活、新闻材料等, 注重某一情景下方程式的书写等训练,实验设计规范答题
(诸暨期末)把铜粉放入装有浓氨水的试管中,塞紧试管塞,振荡后发现试管塞越来越紧,且溶液逐渐变为浅黄色(近乎无色)溶液A,打开试管塞后,溶液迅速变为蓝色溶液B。写出上述变化的化学方程式。(诸暨期末)把铜粉放入装有浓氨水的试管中,塞紧试管塞,振荡后发现试管塞越来越紧,且溶液逐渐变为浅黄色(近乎无色)溶液A,打开试管塞后,溶液迅速变为蓝色溶液B。写出上述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例1:工业上获得碱金属单质可采用碳或碳化物高温还原法制得,写出K2CO3和C在真空1200℃条件下反应和用KF与CaC2在(高温)1000~1150℃条件下制K的两个反应方程式。 例2:实验证明,硫化铜与硫酸铁在细菌作用下,在潮湿多雨的夏季,成为硫酸和硫酸盐而溶解于水,这就是废石堆渗沥水,矿坑水成为重金属酸性废水的主要原因,试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2011年27,节选)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氨基甲酸铵(NH2COONH4)分解反应平衡常数和水解反应速率的测定。(2011年27,节选)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氨基甲酸铵(NH2COONH4)分解反应平衡常数和水解反应速率的测定。 (1)NH2COONH4(s) 2NH3(g)+CO2(g)。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 ②根据表中数据,列式计算25.0℃时的分解平衡常数:_____。 ⑤计算25℃时,0~6min氨基甲酸铵水解反应的平均速率_____。 ⑥根据图中信息,如何说明水解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012样卷27)物质(t-BuNO)2在正庚烷溶剂中发生如下反应:(2012样卷27)物质(t-BuNO)2在正庚烷溶剂中发生如下反应: (t-BuNO)2 2(t-BuNO) 。 (3)实验测得该反应的ΔH = 50.5 kJ·mol-1,活化能Ea = 90.4 kJ·mol-1。下列能量关系图合理的是。 (6)通过比色分析得到30℃时(t-Bu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在同一图中绘出t-BuN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7题:化学反应原理题 化学反应速率、平衡状态、平衡移动、平衡常数 载体陌生或特殊,阅读、分析图、表的能力 复习备考:注重常规考点,关注非常规反应或非气态、在溶液中的反应,关注几种常数的计算,关注图、表的阅读分析
(2011浙江·28节选)二苯基乙二酮的制备 1)写出装置图中玻璃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___ 2)下列哪些因素有利于得到较大的晶体: 如果溶液中发生过饱和现象,可采用______等方法促进晶体析出。 3)抽滤所用的滤纸的大小,烧杯壁上往往还粘有少量晶体,下列液体最合适的是____。 4)重结晶过程中的哪一步操作除去了不溶性杂质:________。 5)某同学采用薄层色谱(原理和操作与纸层析类同)跟踪反应进程,薄层色谱展开后的斑点如图所示。该实验条件下比较合适的回流时间是________。
(2012样卷28题节选)过碳酸钠(2Na2CO3·3H2O2)的制备(2012样卷28题节选)过碳酸钠(2Na2CO3·3H2O2)的制备 流程信息: 主反应2Na2CO3 (aq) + 3H2O2 (aq) , ΔH < 0 副反应2H2O2 = 2H2O + O2↑ 滴定反应 6KMnO4 + 5(2Na2CO3·3H2O2) 性质信息: 50 °C时2Na2CO3·3H2O2 (s) 开始分解 装置信息: (1)图中支管的作用是。 (2)步骤①的关键是控制温度,其措施有、和。 (3)在滤液X中加入适量NaCl固体或无水乙醇,均可析出过碳酸钠, 原因是。 (4)步骤③中选用无水乙醇洗涤产品的目的是。 (5)下列物质中,会引起过碳酸钠分解的有。 (6)KMnO4标准溶液滴定,产品中H2O2的质量分数为。
28题:实验制备题 以物质(无机物?有机物?)制备为背景,物质的分离提纯为设问的主阵地,关注实验细节,关注信息的分析、整合、应用。 复习备考:关注教材中典型物质的制备,关注新增操作的 仪器和细节,注重迁移能力(物质、操作、仪器)的培养。改变复习方式,应侧重《实验化学》教材中所体现的基本思想(设计、比较、选择、控制、探究等思想)。
过氧化苯甲酰为白色结晶或粉末,能溶于苯、氯仿、乙醚, 微溶于乙醇及水,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重要精细化工产品,可用于油脂的精制、面粉的增白、医药工业、化工生产上。 实验室制备过氧苯甲酰原理如下 H2O2+ 2C6H5COCl (C6H5CO)2O2+ 2HCl ΔH <0 装置如右图所示。 ( 1)实验所用的碱性溶液一般用碳酸钠溶液,请指出碳酸钠的作用 (2)该实验温度一般控制在0-5℃,请说明理由。指出该实验为控制温度,采取了哪些措施? (3)实验结束后,为分离产品,可采用什么方法可以快速得到较为干燥的产品,请指出所用的主要仪器。
(4)如何检验所得产品已洗涤干净? (5)产品纯度不高时, 可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提纯?操作如下:将过氧化苯甲酰粗品溶解于氯仿中,加入二倍体积的热的甲醇, 即可析出针状晶体。请指出甲醇的作用。 (6)定量分析 。。。。。。
29题: 框图推断 考查官能团的性质及衍变 新信息的获取和应用能力 设问方式:同分异构、反应类型、方程式的书写等 几点思考: 1、样卷有机选择题的变化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在反常规考查的前提下,有机化学的难度和信息 呈现方式是否变化?
浙大附中顾建辛老师的高考研究: ①历年高考试题;综合研究,找特征 ②近三年高考题:重点研究,找趋势 ③相同考点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 ④不同模式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 ⑤各地调研试题:集中研究,找信息 ⑥考纲例题样题:整体研究,找共性
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