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likes | 399 Views
第四章 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归趋模式. 化学品运输、销售、处置 中国生产化学品已超过 45000 多种,每年进出口化学品种类达 3000 余种。 除少数品种外,对进入环境中的绝大部分化学物质,特别是有毒有害有机化学物质在 环境中的行为 (光解、水解、微生物降解、挥发、生物富集、吸附、淋溶等)及其可能产生的 潜在危害 迄今知之甚少。. 有机毒害污染物环境行为和归趋模式. 生物积累性、三致 ( 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慢性毒性 有机物→ 毒性大小 、 分解速度
E N D
第四章 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归趋模式 化学品运输、销售、处置 中国生产化学品已超过45000多种,每年进出口化学品种类达3000余种。 除少数品种外,对进入环境中的绝大部分化学物质,特别是有毒有害有机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行为(光解、水解、微生物降解、挥发、生物富集、吸附、淋溶等)及其可能产生的潜在危害迄今知之甚少。
有机毒害污染物环境行为和归趋模式 生物积累性、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慢性毒性 有机物→毒性大小、分解速度 持久性(难分解)有机污染物------ 优先污染物→禁用或严格控制 (持久性的毒害有机物)按难降解的程度、毒性大小、用量和使用方式等方面进行筛选并严加控制。
有机毒害污染物归趋模式 预测性的模式 (1)表征化合物固有性质的参数(如化合物溶解度、蒸气压、辛醇-水分配系数、消光系数以及速率常数等)。 (2)表征环境特征所测量的参数(如水流量、流速、pH值、沉积物和水的质量比、水温、风速、细菌总数、光强等)。 模式适用于广泛的化合物和不同类型的环境
有机毒害污染物环境行为 (预测水体污染物归趋模式) 迁移、转化过程--- 负载过程(输入过程)、 形态过程、 迁移过程、 转化过程、生物累积过程 负载过程(输入过程) 污水排放、大气沉降以及陆地径流引入有机化合物至天然水体的过程。
有机毒害污染物环境行为 形态过程 酸碱平衡 吸附作用 迁移过程 沉淀-溶解作用 对流作用 挥发作用 沉积作用
有机毒害污染物环境行为 转化过程 生物降解作用 光解作用 水解作用 氧化还原作用 生物累积过程 生物浓缩、放大作用
有机毒害污染物归趋模式--基本假定 1. 独立迁移转化过程研究 (1)单一过程从水环境消失速率之和为消失总速率 (2)每种过程速率为一级反应过程(总速率也是一级反应)。 2. 有机物的存在不改变环境参数 3. 吸附速率大于挥发和各种转化的速率
有机毒害污染物归趋模式 归趋模式建立过程 (1)水环境消失速率计算有机物转化、挥发过程; (2)研究吸附过程对有机物消失过程的影响; (3)(水生生态系统)考虑有机物输入、稀释以及从系统中输出的 速率,计算系统内的浓度和半衰期。 一、有机物转化和挥发消失速率 消失的总速率RT为过程消失速率Ri之和。 RT = ∑Ri = ∑Ki[Ei][C]
有机毒害污染物归趋模式—转化 RT = ∑Ri = [∑Ki][C]= KT[C] KT = ∑Ki = KVM + Kb + Kp + Kh KVM--挥发速率常数 Kb--生物降解速率常数 Kp--光解速率常数 Kh--水解速率常数 污染物消失的半衰期 t1/2 = ln2 / KT
有机毒害污染物归趋模式--吸附过程 (有机化合物浓度很低)有机污染物在水与颗粒物(沉积物或生物群)之间分配---分配系数Kp Kp = Cs /Cw ----(1) (水体有机物污染物在水与颗粒物之间平衡时) 有机物污染物总浓度: CT = Cs[p]+ Cw ----(2)
有机毒害污染物归趋模式--吸附过程 将(2)式代入(1)得 Cw / CT = 1/(Kp[p] + 1)-----(3) 水-颗粒物体系,有机物在水体中的浓度Cw为 Cw = CT /(Kp[p] + 1)----(4) 将(4)式代入(3)得 RT = KT[CT]/(Kp[p] + 1) 颗粒物的吸附半衰期 t1/2 = (Kp[p] + 1)ln2 / KT
有机毒害污染物归趋模式--稳态浓度 (消失)总速率为RL→ RT(转化过程和挥发过程消失总速率RT ) + 稀释速率(RD) + 输出速率(RO) 当RI(输入 速率)等于RL(消失总速率)时,有机毒物达到稳态状态。 RI = RL = RT + RD + RO 稳态浓度
分配系数 有机物在沉积物(或土壤)与水之间的分配系数Kp,在生物群与水之间的分配系数KB和有机毒物在水中的溶解度SW。 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沉积物)中的吸附--- (1) 分配作用 (2) 吸附作用
分配系数--标化分配系数 标化分配系数 KOC = KP /XOC (考虑到颗粒物大小影响),分配系数Kp KP = KOC [0.2(1-f)XSOC + f XfOC] 式中: f为细颗粒的质量分数; XSOC为粗沉积物组分的有机碳含量; XfOC为细沉积物组分的有机碳含量。 KOC与憎水有机物在辛醇-水分配系数KOW的相关关系 KOC = 0.63KOW 辛醇-水分配系数KOW和溶解度的关系 lg KOW = 5.00 – 0.670lg(SW103 / M)
分配系数-生物浓缩因子(BCF) BCF或KB 有机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 BCF测量--平衡法、动力学的方法 例: 有机化合物在虹鳟肌肉中的logBCF与logKOW有关 log(BCF)= 0.542logKOW + 0.124 log(BCF)与溶解度相关 虹鳟: log(BCF)= -0.802logSW–0.497
有机毒害污染物归趋模式 挥发作用 (有机物质)溶解态→气相 挥发速率依赖于毒害有机物质的性质和水体的特征。 水解作用 水解速率与pH有关 光解作用 (1)直接光解 (2)敏化反应 (3)氧化过程
生物降解作用 生物降解依赖于微生物通过酶催化反应分解有机物 有机物生物降解存在两种代谢模式 生长代谢和共代谢 影响生物降解的因素 有机化合物本身的化学结构、微生物的种类、环境因素(如温度、pH、反应体系的溶解氧等也能影响生物降解有机物的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