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k likes | 1.84k Views
国际海洋渔业管理的趋势. ------- 渔业可持续发展和 负责任渔业行为准则的实践 周应祺 上海水产大学 2004/3/18. 主要内容. 减少捕捞能力 抵制非法捕鱼 可持续渔业管理 可持续水产养殖业 一些国家的渔业发展计划. FAO 专家 咨询工作会议. 捕捞能力量化和渔业数据 :La Jolla, Mexico, 会议 国际和国家行动计划: Roma ,第 23 届 COFI 会议
E N D
国际海洋渔业管理的趋势 -------渔业可持续发展和负责任渔业行为准则的实践 周应祺 上海水产大学 2004/3/18
主要内容 • 减少捕捞能力 • 抵制非法捕鱼 • 可持续渔业管理 • 可持续水产养殖业 • 一些国家的渔业发展计划
FAO专家咨询工作会议 • 捕捞能力量化和渔业数据:La Jolla, Mexico, 会议 • 国际和国家行动计划:Roma,第23届COFI会议 • 制止非法捕鱼IUU:Sydney, Miami, 第22届CCAMLR会议,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IOTC第七届年会Victoria Seychelles,国际渔业团体联盟(ICFA) • 渔业经济效益:Kuala Lumpur,Lucknow会议
负责任渔业行为准则的实践 • FAO“全球渔业资源的状况”技术报告指出:从1954-1998年的13,000个数据、200多种鱼种资源的数据资料分析结果表明,有35%的鱼种被过度捕捞,其中5%可能恢复,5%的资源已破坏。 • 强烈要求各国紧急减少捕捞能力。
强烈要求各国紧急减少捕捞能力 • 不是全面、系统的、科学的方法 • 是全面的、直接见效的,可以操作的方法 • 是量化中的模糊,模糊
一、控制捕捞能力 • 许可证 • 限制入渔许可证的数量 • 限制渔具、作业方式和渔船类型 • 提高许可证费,促使入渔船数减少 • 按一定比例逐步减少许可证数量 • 渔船回购计划 • 限制和不提倡旧船转让
捕捞能力控制一般方法 • 实行TAC、ITQ、个别配额 • 限制捕捞能力和外来捕鱼者 • 捕捞能力的计量 • 参考点控制 • 团体(社团)捕鱼权,专属使用权 • 按鱼种或渔具渔法 • 渔民社团自我管理-群众辅助管理
捕捞能力控制一般方法 • 21世纪议程:减少船舶数量 • 减少渔业补贴 • 加强渔业登记和信息记录 • 禁止使用方便旗和双重国旗
控制参数 • 总许可渔获量TAC • 参考点(reference point) • 限制船舶总数 • 全球总渔获量TCW (Total Catch of World) • 个别配额IQ (Individual Quote) • 可转让配额ITQ • 目标点(Target point)-追求最高社会效益
要求各国减少30%渔船 1998年,德国提出计划减少90%渔船;日本提出减少渔船660艘,方便旗120艘。至2000年将减少20%船数。 实施渔船回购计划: 韩国渔船200艘 台湾渔船460艘 印尼渔船24艘 1999年初我国提出海洋捕捞零增长 2003年我国提出旧船报废和减船计划,2010年的比2002年减少3万艘,13.49%。 我国2010年总功率数比2002年减少10%。 1、减少渔船数量
2003年农业部渔业局发布 全国海洋捕捞渔船船数和功率数 • 2002年底的222,390 艘、12,696,631千瓦; • 2010年的192,390艘、11,426,968千瓦; • 船数减少3万艘,功率数减少1,269,663千瓦, • 年均减少3,750艘、158,708千瓦。 • 初步控制我国海洋捕捞强度盲目增长和资源过度利用,逐步实现海洋捕捞强度与海洋渔业资源可捕量相适应的目的。
渔船回购计划 • 积极作用:减少渔船的重要措施。 • 负面作用: • 回购的往往是原来计划中本要淘汰的渔船,而渔民会用回购资金购置更先进的新渔船,加强捕捞能力。 • 造成资金积滞。 • 仅适用于高经济价值的鱼种。 • 因此,应设立强制性报废的条件和回购渔船的条件,以及回购资金的使用条件等。
不提倡将减少的渔船转移到其他渔业、地区和国家不提倡将减少的渔船转移到其他渔业、地区和国家 • 80年代德国淘汰的大型拖网加工船 • 仍然在捕鱼,并未减少全球的捕捞能力 • 原设计是捕捞底层鱼类,而现在用来捕中上层鱼类,应用中有技术不合理现象 • 一段时间内,捕捞技术水平、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率有所降低 • 98年日本政府向企业赎买130艘金枪鱼渔船,沉入海底作人工渔礁。
2、实施TAC的考虑 • 日、韩等国开展采用TAC的可行性和可能的效果研究;我国新修改的渔业法提出逐步实行TAC制度; • 条件:必须掌握渔业资源量,才能确定TAC,实现捕捞量的总量控制。 • 实际上,由于资源量的波动,给TAC设定带来困难。确切的TAC常常不能及时获得。 • 因监控跟不上,实际总捕捞量常超过TAC。
实施TAC的其他难点 • TAC主要考虑生物资源保护问题,部分考虑到经济效益。 • TAC是把公共财产分配转变为个人私人财产。 • ITQ在理论上能使生产水平高和经济效益 好的渔民获得更多的配额,但技术的发展将使捕捞能力增加。 • 实施中,还需对混捕的比例和数量作规定
实施TAC的基本条件 • 需经常开展渔业资源调查、收集捕捞数据资料,以及科学研究工作的基础,估算确定TAC。 • 还需从法律上立法,认可渔业资源的私人专属使用权的合法性,以及它的特殊财产地位,许可专属使用权的转卖。 • 应开展有关我国实施TAC制度或ITQ制度可能产生的问题和对策方面的研究。
3、“补贴”造成捕捞能力过剩 • 全球渔业补贴达1500-2000万美元 • OECD统计认为中国渔业补贴达35%。但是统计口径不一样。 • 美国、欧共体在入渔费、造船进行补贴。 • 渔业补贴与农业补贴的差异: • 农业补贴是用于提高农民的收入 • 渔业补贴是用于支持渔业生产作业
补贴支持了低效益的渔业企业 • 渔业补贴包括对各种费用、入渔费、保险、造船资金、造船厂、渔获、物资等的补贴。 • 回购计划的负面作用 • 渔民可能会用回购资金购置更先进的新船 • 管理费用是一种补贴,例如鼓励发展远 洋渔业船队的优惠政策 • 对沿海地区发展海洋渔业及就业的支持 • 为了发展国产造船,减少进口而提供的优惠
对“补贴”不能一概而论 • 我国主张不要采用经济刺激的办法来促使捕捞能力的过度发展。 • 在调整渔业结构、合理利用渔业资源时,需要经济辅助措施。 • 培训渔民开发和利用选择性渔具时,需要经济补助,然而这些活动有助于渔业管理和资源保护,符合WTO的规定
历史地看待补贴问题 • 由于历史原因,渔业发达国家发展时,机会成本较低,渔业积累的资金较多,因此在向负责任渔业过度时,自身调整的能力较强。 •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渔业发展的历史较短,资金投入多,积累少,自身应变能力较弱。 • 因此,应该考虑各国的渔业发展历史和现状,在渔业补贴上不能强求统一标准和要求。
全面地看待渔业补贴 • 我国是渔业生产大国,产量达世界总产量的30-35%,然而,中国政府对渔业的财政补贴仅为世界渔业补贴总额的2%以下,而且,其中用于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保证渔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水生生态环境所投入的经费,包括渔业管理和研究等费用,已占79.2%,超过OECD国家的77%。
我国补贴的影响 • 我国渔业产品中97.5%是国内消费。因此,政府对渔业的补贴主要是对国内各行业之间必需的政策性收入补贴行为,这对水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很小。 • 还需深入研究WTO的规定和开展渔业经济分析研究 • 欧盟采用大量的“补贴”作为渔业竞争的手段
4、捕捞能力过多引起的渔业问题 • 例如太平洋东部金枪鱼渔业过度捕捞, 鱼体小型化,每条鱼从35-40磅降到才10磅。年龄低龄化。为此采取禁渔期的措施和将50%定置陷阱网转移到外海和远洋。但是,结果是船队为了到远洋,使规模扩大 • 限制入渔:未考虑经济效益。而要求渔 业生产者具有迅速调整反应能力。
科技进步和新技术出现,加强捕捞能力和强度,提高生产率,掩盖了渔业资源的枯竭,对渔业管理带来冲击。然而,限制科技的发展和新技术引进到渔业中来是不可能的。科技进步和新技术出现,加强捕捞能力和强度,提高生产率,掩盖了渔业资源的枯竭,对渔业管理带来冲击。然而,限制科技的发展和新技术引进到渔业中来是不可能的。 • 实施许可证制度有许多实际困难,如监控,需要大量人力和财力。 • 渔业资源的变动造成渔业加工能力的过剩,经济效益低。
二、捕捞能力管理国际行动计划 International Plan of Act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Fishing Capacity.IPOA-MFC
1、第23届渔委会(COFI)情况介绍 1999年2月15-19日,罗马 • 国际行动计划的近期目标是在2003年,最迟不超过2005年,所有国家、区域性渔业组织都必须对所面临的捕捞能力过量问题实行有效的、公平的、透明的管理。 • 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1)对国家、地区和全球的能力进行评估,改进监督捕捞能力的手段和能力。
2)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捕捞能力管理国家计划,对沿海渔业需要采取紧急行动措施。2)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捕捞能力管理国家计划,对沿海渔业需要采取紧急行动措施。 • 3)加强区域性渔业组织和有关机制,改进区域的和全球的捕捞能力的管理。 • 4)对主要的跨界、溯河性渔业、高度洄游和公海渔业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 5)鼓励在国际上,通过教育、增强意识、技术合作等,建立促进实施国际行动计划的完整机制。
实施国际行动计划的工作框架 • 参与---应由各国直接地、或与其他国家合作、或通过FAO与其他政府间组织、区域性组织合作进行,鼓励向FAO提供所采取的行动的信息,FAO也将定期地提供有关实施信息。 • 阶段性实施---以各国家和区域计划为基础的捕捞能力管理应分三个阶段进行,所有国家、地区性渔业组织必须在2005年前完成国际行动计划中规定的三个阶段。
评估和诊断---初步分析将在2000年底完成; • 管理措施的采纳---最初的措施将在2002年年底被采用; • 评估和诊断措施的定期调整。 • 整体推进---在管理捕捞能力时,必须对国内和国际水域中,所有影响捕捞能力的因素加以考虑。
保护资源---捕捞能力管理必须以渔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保护海洋环境为目标,将兼捕混捕的渔获量和海上丢弃渔获量降低到最低程度,积极鼓励采用选择性渔具和不危害环境的渔具渔法,积极保护海洋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和保护鱼类栖息地。保护资源---捕捞能力管理必须以渔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保护海洋环境为目标,将兼捕混捕的渔获量和海上丢弃渔获量降低到最低程度,积极鼓励采用选择性渔具和不危害环境的渔具渔法,积极保护海洋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和保护鱼类栖息地。
优先性---对已过度捕捞的渔业应优先实施捕捞能力管理措施。优先性---对已过度捕捞的渔业应优先实施捕捞能力管理措施。 • 新技术---捕捞能力管理应考虑到所有捕捞领域中科技进步的影响。 • 流动性---捕捞能力管理应鼓励对捕捞能力的有效利用,不鼓励会产生持续负面影响的流动,同时还应考虑对其他渔业的社会经济效果的影响。 • 透明度---根据负责任渔业行为准则的6.13款,国际行动计划必须具有透明性。
国际紧急行动计划要点 • 各国应该支持有关国家的、地区的、全球水平上的捕捞能力的计量和监督工作,以及相关的研究工作。 • 各国应支持FAO举办的有关捕捞能力定义、计量和数据收集等技术咨询工作。 • 在2000年底前,各国应对主要渔业的所有渔船队进行捕捞能力的评估,并定期实行评估、更新数据。
在2001年底前,对本国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渔业和船队进行系统的鉴别判定,并定期进行分析和调整。在2001年底前,对本国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渔业和船队进行系统的鉴别判定,并定期进行分析和调整。 • 对于跨界、高度洄游和公海渔业,国家应采取积极的合作措施。 • 建立各国的渔船记录体系。各国还应支持FAO建立适用的、兼容的渔船记录标准。 • 各国应建立和保持适用的、兼容的捕鱼船的国家记录以及访问记录的条件。
国家行动计划的准备和实施要点 • 各国应制定、实施和监督捕捞能力管理的国家行动计划,同时应考虑到捕捞能力涉及的不同的资源管理体制的影响。 • 各国应建立系统的、精确的监督捕捞能力的手段,定期地评估可利用的渔业资源和管理目标间的不平衡问题。
在2002年前,各国应制订、采用和全面推广捕捞能力管理国家计划来减少捕捞能力,以求达到捕捞能力与可利用资源在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的平衡。这些工作应在资源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特别是对已过度捕捞的渔业资源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在2002年前,各国应制订、采用和全面推广捕捞能力管理国家计划来减少捕捞能力,以求达到捕捞能力与可利用资源在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的平衡。这些工作应在资源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特别是对已过度捕捞的渔业资源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在实施国家行动计划时,应考虑社会经济方面的要求,包括其他领域的就业机会,对需减少捕捞能力的渔业社团和家庭的就业问题。在实施国家行动计划时,应考虑社会经济方面的要求,包括其他领域的就业机会,对需减少捕捞能力的渔业社团和家庭的就业问题。 • 为了不断提高计划实施的有效性,至少每4年对国家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一次回顾,对政策和策略的效果进行分析。
其他措施 • 各国应与区域性渔业组织进行合作,以保证对捕捞能力有效地管理。 • 对跨界、高度洄游和公海渔业中,已明显过度捕捞的鱼种应采取紧急行动,各国应单独地、双边和多边地采取适当行动,持续地减少对这种鱼类的捕捞能力。 • 对经济价值高而捕捞过度的渔业资源,应将船队限制在资源持续和经济存活的平衡点上。
采取适当措施控制过度的捕捞能力转移到渔业资源已充分开发或已过度开发的渔业中。采取适当措施控制过度的捕捞能力转移到渔业资源已充分开发或已过度开发的渔业中。 • 各国应建立国家的、区域的、全球的信息项目来增强有关捕捞能力管理必要性的认识,提高对因调整捕捞能力所花的投入和效果的认识。
科技合作:国家应积极支持世界范围的科技合作,交流科技信息,促进捕捞能力的管理。科技合作:国家应积极支持世界范围的科技合作,交流科技信息,促进捕捞能力的管理。 • 对发展中国家,各国应在培训,财政、技术和其他方面提供帮助。 • 各国应向FAO报告捕捞能力管理计划的评估、制订和实施的进展。该报告将是实施负责任渔业行为准则报告的一部分。
2、FAO捕捞能力计量技术咨询会TECHNICAL CONSULTATION ON THE MEASUREMENT OF FISHING CAPACITY 1999.11.29-12.3 墨西哥
捕捞能力(Fishing capacity) • 在给定鱼类种群的生物量、年龄结构,及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在某一时间段内(年,季节),渔船队在充分利用的情况下,所能生产的最大渔获。 • “捕捞能力”是渔船或渔船船队的捕鱼能力。
目标捕捞能力(Target capacity) • 为了保证渔业可持续发展,设计了适当的渔业管理目标,在某一时间段内(年,季节),渔船队在充分利用的情况下,所能生产的最大渔获。
相对捕捞能力(Relative capacity) • 是当前捕捞能力与目标捕捞能力的差,即相对捕捞能力RC%=PC/TCL • 其中PC是潜在的渔获量; • TCL是目标产量或目标渔获量。 • 当PC>TCL时,则捕捞能力过度。
捕捞能力不同于捕捞努力量 • 捕捞努力量:是以渔船的自然特性(如吨位、马力)或渔船作业特性(如出海天数、投网次数)来度量。 • 捕捞能力:是所有影响渔船渔获量的一个综合特征值,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 影响渔船捕捞能力的主要因素有作业时间、捕捞技术的条件和设备、资源量水平以及其它投入,如可变资本的投入:包括燃油、劳动力、冰和饵料等因素。船长等的技术水平。
捕捞能力统计方法有“以投入为基础”和“以产出为基础”两种。捕捞能力统计方法有“以投入为基础”和“以产出为基础”两种。 • 计量捕捞能力是一项复合指标。例如,以“渔具使用次数”为计算单位时,因船的大小、网具类型和规格的不同,其捕捞性能和效率也就不同,对渔业资源的利用率和所产生的捕捞能力也不同。例如,在对拖渔船中,其“捕捞作业小时数乘以主机马力数”可能是一个较为合适的单位;而对流刺网渔业,其每天流刺网设置网片数可能是较为合适的度量单位;对于光诱鱿钓渔业,钓机的台数和渔民的数量可能是适合的度量单位。
参照系法 • 选取某一具有代表性的渔具类型或某一船队作为捕捞能力量化的参照标准,其它渔具或渔业都以此参照系为标准,进行比较和量化。 • 单一作业方式的捕捞能力计算:指某一类渔船的捕鱼能力,其大小受到渔船的类型、吨位、马力、网具的性能和捕捞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捕捞能力与单位作业时间的渔获量或单位作业次数的渔获量(CPUE)是成正相关关系的,因此,可以用CPUE换算为捕捞能力。
换算系数为在相同渔场、相同资源密度、相同捕捞作业时间的条件下,某一渔船与所选定标准船的CPUE(单位网次产量或单位时间产量)的比值。换算系数为在相同渔场、相同资源密度、相同捕捞作业时间的条件下,某一渔船与所选定标准船的CPUE(单位网次产量或单位时间产量)的比值。 • 假定有A、B、C等三种类型的捕捞能力不同渔船在同一海区作业,且每一类中所有渔船的捕捞能力都相同。设A类渔船为标准船,各类渔船与A类渔船的换算系数为KB和KC,则投入的该海区总标准捕捞能力为 F总=FA+FBKB+FCKC
复合型渔业的捕捞能力计算 • 将某一具有代表性作业方式的船队单位数作为标准,并以其捕捞能力作为计算指标,用初略的方法进行推算总的捕捞能力。推算公式为: • 总捕捞能力=船队(A)的捕捞能力×总渔获量 / 船队(A)的渔获量
捕捞能力的修正 • 船、渔具、作业时间和技术水平等对捕捞能力会产生影响。如主机马力和船型,渔具规格和网尺寸,渔获对象及兼捕,拖曳时间和作业技术水平。 • 马力船型修正系数(F1) • 拖曳时间修正系数(F2) • 网具改进修正系数(F3) • 总修正系数F=F1×F2×F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