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563 Views
§9 光形态建成. ☞ 提示: 1. 植物光形态建成 、 光敏色素 、 隐花色素 等基本概念。 2. 光敏色素 基本性质与生理作用及作用机理 。. § 9 光形态建成. 概述 植物光形态建成( photomorphogenesis) 植物依赖光来控制细胞的分化、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汇集成组织和器官的建成,即以 光控制植物发育的过程 。 ※ 植物暗形态建成( skotomorphogenesis) 植物在暗中生长所呈现的各种黄化特征、茎细而长、顶端呈钩状弯曲、叶片偏小等现象。 白芥幼苗在光下和黑暗中生长情况 ( Fig.9-1).
E N D
§9 光形态建成 ☞提示: 1.植物光形态建成、光敏色素、隐花色素等基本概念。 2.光敏色素基本性质与生理作用及作用机理。
§9 光形态建成 概述 • 植物光形态建成(photomorphogenesis) 植物依赖光来控制细胞的分化、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汇集成组织和器官的建成,即以光控制植物发育的过程。 ※ 植物暗形态建成(skotomorphogenesis) 植物在暗中生长所呈现的各种黄化特征、茎细而长、顶端呈钩状弯曲、叶片偏小等现象。 白芥幼苗在光下和黑暗中生长情况(Fig.9-1)
§9 光形态建成 暗 光 Fig.9-1
§9 光形态建成 • 植物的光受体系统目前已知的有: 1)光敏色素:感受红光和远红光区域的光(650-740nm) 2)隐花色素和和向光素:感受蓝光(450-500nm)和近紫外光区域(320-400nm)的光 3)UV-B受体:感受紫外光B区域(280-320nm)的光
§9.1 光敏色素(Phytochrome) 一、光敏色素的发现 • Borthwick和Hendricks(1952)的试验 • Butler等(1959)研制有关仪器,并逐渐分离和命名了P. Figure 9-2
§9.1 光敏色素(Phytochrome) 一、光敏色素的发现
§9.1 光敏色素(Phytochrome) • 二、光敏色素的分布特点 1)黄化幼苗的光敏色素含量比绿色组织高; 2)蛋白质丰富的分生组织中含光敏色素较高; 3)在细胞中,光敏色素主要分布在膜系统、细胞质和细胞核中。 Figure 9-3
§9.1 光敏色素(Phytochrome) 三、光敏色素的化学性质及光化学转换 (一)光敏色素的化学性质 1、溶解性:易溶于水 2、化学结构:为二聚体色素蛋白质,每个亚基由生色团和脱辅基蛋白质组成。 (1)生色团的结构及与肽链的连接(Fig.9-5) (2)生色团与脱辅基蛋白的组成装配(Fig.9-6) 3、主要类型与转换: (1)主要类型 红光吸收型(Pr):吸收峰660nm、生理失活型 远红光吸收型(Pfr):吸收峰730nm、生理激活型 (2)转换 660nm Pr Pfr 730nm
§9.1 光敏色素(Phytochrome) Figure 9-5
Pr、Pfr转变时生色团和脱辅基蛋白的构象变化 生色团 脱辅基蛋白 全蛋白 Figure 9-6
(二)光敏色素基因和分子多型性 • Pr(Pfr)的基因是多基因家族。以拟南芥为例,有PHYA、PHYB、PHYC、PHYD、PHYE。 ☞ PHYA 类型1P;PHYB-E 类型2P.
(三)光敏色素的光化学转换 1、光稳定平衡( φ) ☞ φ=[Pfr]/[Ptot](Ptot——总光敏色素) ☞ 自然条件下,φ 0.01~0.05即引起显著变化 2、光化学转换 660nm Pr(较稳定) Pfr(不稳定) 730nm 暗 降解
§9.2 光敏色素的生理作用和反应类型 一、光敏色素的生理作用 ☞
§9.2 光敏色素的生理作用和反应类型 一、光敏色素的生理作用 • 光敏色素的快、慢反应 ☞快反应(以ds计)——Tanada effect 慢反应(以h、d计)——种子萌发、去黄化
§9.2 光敏色素的生理作用和反应类型 二、光敏色素的反应类型 ☞按需光量: (一)极低辐照度反应(VLFR) 1、需光量:1~100nmol·m-2 2、特点:遵守反比定律(反应程度正比于光辐照度和光照时间的积) 3、实例:燕麦芽鞘伸长等 (二)低辐照度反应(LFR)或诱导反应 1、需光量:1~1000μmol·m-2 2、特点:遵守反比定律 3、实例:莴苣种子萌发等
§9.2 光敏色素的生理作用和反应类型 二、光敏色素的反应类型 (三)高辐照度反应(HIR)或高光照反应 • 1、需光量:﹥10μmol·m-2 • 2、特点:不遵守反比定律。Pr反应不被FR逆转 • 3、实例:花色素苷形成、天仙子开花的诱导等
§9.3 光敏色素的作用机制 一、光敏色素具激酶特性 • P是His(细菌)/Ser(植物)激酶:N末端与生色团连接,C末端与信号转导有关。 X——下游信号组分
§9.3 光敏色素的作用机制 二、作用机制 1、膜假说:光敏色素可迅速改变膜的透性(可能调节膜上离子通道和质子泵)。 该假说可解释光敏色素的快反应(指从吸收光量子到诱导出形态变化的反应迅速到以分秒计,如含羞草的叶片运动等)。 Fig.9-10(转板藻叶绿体运动的机制) R Pfr 跨膜Ca2+流动 胞质中Ca2+ CaM活化 肌动球蛋白轻链激酶活化 肌动球蛋白运动 叶绿体转动
§9.3 光敏色素的作用机制 2、基因调节假说:光敏色素可调节特定基因的转录与翻译而得到特殊蛋白质(酶),最后表现出形态建成。 该假说可解释光敏色素的慢反应(指光量子通过光敏色素调节生长发育的速度,包括酶诱导和蛋白质合成,反应缓慢,以小时和天数计,如红光对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等)。 • Fig.9-12 • 光敏色素调节基因表达有多条信号途径
§9.3 光敏色素的作用机制 1、R激活PfrA和PfrB 2、PfrA和PfrB沿多条信号途径调控相关基因
§9.3 光敏色素的作用机制(总结) • 光敏色素的作用机理简图 改变膜透性 660nm信号转导 PrPfr 形态与生理 730nm反应 暗降解 调节基因表达 ☞无论光敏色素的快反应,还是慢反应,都通过信号转导途径起作用.
§9.4 蓝光和紫外光反应 一、蓝光反应 • (一)有效波长 蓝光和近紫外光 • 作用光谱特点:“三指”形
§9.4 蓝光和紫外光反应(蓝光反应) 光受体间具有相互作用, 如光敏色素和隐花色素 共同调节去黄化及光周 期反应等。(P216) (二)蓝光受体(蓝光/近紫外光受体) ☞ 隐花色素 向光素 (三)蓝光反应 • 向光反应 • 抑制茎伸长 • 促进花色素苷积累 • 促进气孔开放 • 调节基因表达
§9.4 蓝光和紫外光反应(紫外光反应) 二、紫外光反应 • UV-B(280-320nm)较有研究 (一)UV-B受体 • ? (二)UV-B反应 • 植株矮化 • 叶面积减小 • 光合性能下降(气孔关闭、叶绿体结构破坏、叶绿素等下降、Hill reaction下降、PSⅡ电子传递受影响) • 类黄酮、花色素苷等合成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