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7

金融学讲义

金融学讲义. 第一部分利率机制 考试要求 理解金融学的基本内涵;掌握金融学的两个基本概念: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掌握利率水平的决定、利率的风险结构、利率的期限结构及其理论解释;掌握利率的基本种类和基本计算。 考试要点: 一、金融学的基本内涵 从微观意义上说,金融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在不确定环境下对资源进行跨期最优培植的学科,它是一门关于时间和风险的学科。

bjorn
Download Presentation

金融学讲义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金融学讲义

  2. 第一部分利率机制 • 考试要求 • 理解金融学的基本内涵;掌握金融学的两个基本概念: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掌握利率水平的决定、利率的风险结构、利率的期限结构及其理论解释;掌握利率的基本种类和基本计算。 • 考试要点: • 一、金融学的基本内涵 • 从微观意义上说,金融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在不确定环境下对资源进行跨期最优培植的学科,它是一门关于时间和风险的学科。 • 金融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分别是: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资金的时间价值反映了资金持有人由于在一定时间内暂时让渡资金所有权而获得的收益;而金融风险则一般被理解为金融变量的各种可能偏离期望值的可能性及其幅度。在金融学,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最体现在收益率,即人们统称的利率 • 二、利率的基本种类与基本计算 • ㈠名义利率与真实利率 • 费雪方程式: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 • 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利率都是名义利率,包含着物价变动的因素。 • 真实利率使扣除了物价因素即扣除了通货膨胀绿之后的利率。

  3. ㈡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 在借贷期间,利率不随借贷资本供求变化而变化,始终以贷出者在票面上标示的利率为核算标准,即为固定利率。 • 利率完全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调整的利率,主要适用于期限较长,避免物价变动产生的损失的利率。 • ㈢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 • 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之间的转化。见复印资料(156),以下见复印资料。 • ㈣到期收益率 • 到期收益率的含义: • 特征: • 局限性和 • 不同金融工具到期的收益率的计算 • ㈤当离单利、复利与连续复利 • 单利、计算频率不同的复利、、 • 连续复利等各种利率的计算 • 以及各种利率形式之间的相互转换 • ㈥利率表达与折算惯例 • ㈦利率与现金价值在不同时点上的转化。

  4. 1.终值得⑴单一现金流的终值。单利终值的计算;复利终值的计算。1.终值得⑴单一现金流的终值。单利终值的计算;复利终值的计算。 • ⑵系列现金流的终值 • ①等额系列现金流的终值 • A先付年金终值的计算 • B后付(普通)现金流的终值 • ②不等额系列现金流的终值 • 2.现值 • ⑴单一现金流的现值。 • 单利现值的计算; • 复利限制的计算 • ⑵系列先进流的现值 • ①等额系列现金流的现值 • A先付年金现值计算。 • B后付(普通)年金的现值计算 • C永续年金现值计算 • ②不等额系列现金 • 3.运用即期利率和远期利率对现金流在未来不同时点上的价值进行转换

  5. 三、利率水平的决定 • ㈠可贷资金模型 • 是古典利率理论的逻辑延伸和理论发展,创立于20世纪30-40年代,基于实际经济因素分析的传统,主义了货币因素的短期作用,并以流量分析为线索。 • 主张: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的。可贷资金的供给包括:总储蓄S;银行新创造的货币量△M。可贷资金的需求包括:总投资;因投机动机而发生的休闲货币所储存金额的增加△H。 • 利率

  6. ㈡流动性偏好模型 • 流动性陷阱:当利率降到某种水平,对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变得具有无限弹性(趋于无穷大)时的状况。 • 由于流动偏好的作用,利率的下降总有一定限度的,当低于这一点时,人们就不肯储蓄(或购买债券)而宁愿把货币保留在手中。此时,利率不再下降,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变得具有无限弹性(即需求弹性无穷大)。 • 凯恩斯认为利息是给予人们放弃流动性现金的报酬,人们保有现金的欲望即流动性偏好。 • 根据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货币需求有:交易性需求Dm=f(Y);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货币需求。货币需求函数Md=M(Y,r)其中Md表示货币需求,r为利率,Y为收入水平。货币供给为政策变量,取决于货币政策。货币供给Ms表现为满足收入和利率函数的货币需求的供应量。 • Ms=KY+L(r) • 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表示为:Md=M(Y,r) • Ms=KY+L(r) • Md=Ms。

  7. 流动性偏好理论与可贷资金利率留念的区别:1.是短期货币利率理论,强调短期货币供求因素的决定作用;后者是长期实际利率理论,强调实际经济变量对利率的决定作用;2.前者中货币供求是存量,而后者注重对某一时期货币供求流量变化的分析;3.前者主要分析短期市场利率;后者研究重点在实际利率的长期波动。流动性偏好理论与可贷资金利率留念的区别:1.是短期货币利率理论,强调短期货币供求因素的决定作用;后者是长期实际利率理论,强调实际经济变量对利率的决定作用;2.前者中货币供求是存量,而后者注重对某一时期货币供求流量变化的分析;3.前者主要分析短期市场利率;后者研究重点在实际利率的长期波动。 • 共性:二者对决定利率的因素共性:储蓄和投资的变动;流动性偏好理论中的货币供求构成了可贷资金理论的一部分;两种分析方法都是部分均衡分析方法,都是均衡利率。

  8. 四、利率的结构 • 市场上的利率均由两个部分组成: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溢酬(Risk Premium) • ㈠利率的风险结构 • 由于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的不同、不同金融工具的风险溢酬不同。 • ㈡利率的期限结构 • 1.利率期限结构的定义 • 是指具有相同的流动性、风险和税收待遇的证券因不同的期限而导致的利率差异,它可以用收益率对某一时点上的利率期限结构加以描述。 • 2.收益率曲线及其主要形状

  9. 3.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 ⑴预期假说 • ⑵市场分割假说 • ⑶偏好停留假说 第五部分 • 考试要求了解金融中介的构成和基本发展趋势;了解其他金融机构的有关知识,深入理解金融中介的主要功能;掌握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问题;掌握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经营原则、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及其面临的主要风险。 • 考试要点: • 一、金融中介概述 • ㈠金融中介的主要功能 • 1.信息中介;降低信息不对称 • 2.降低交易成本 • 3.为投资者提供风险分担和风险管理功能 • 4.专业化服务降低投资者的参与成本。 • 5.流动性转换 • ㈡金融中介的构成

  10. .1.存款性金融机构:存款性金融机构:是指以各类存款作为主要资金来源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储蓄贷款协会、互助储蓄银行、信用合作社和货币市场互助基金等机构。.1.存款性金融机构:存款性金融机构:是指以各类存款作为主要资金来源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储蓄贷款协会、互助储蓄银行、信用合作社和货币市场互助基金等机构。 • 2非存款性金融机构:是指资金来源不是各类存款,而是自行发行证券的收入或某些社会组织或公众的契约性交款的金融机构。包括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与灾害保险公司、私人和政府养老基金、投资银行和金融公司等机构。 • 3.官方和半官方专业信用机构 • 在西方国家,为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能力,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的相对平衡,由政府出面建立一些官方或半官方性质的专业信贷机构包括:一是支持国家重点产业发展和新兴产业开发方面的金融机构;二是农业信贷方面的金融机构;三是外贸信贷方面的金融机构。 • ㈢金融中介的发展趋势

  11. 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 • 二、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 ㈠商业银行的业务 • 1.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 2.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 3.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 4.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 • ㈡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 1.营利性原则 • 2.安全性原则

  12.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 • 担保及“或有债务— 传统工具—担保函、跟单信用证、承兑票据等票据 • 创新工具—备用信用证等 • 不可撤消承诺工具—资产出售、回购协议、远期存款、备用便利、 • 承诺 包销承诺等 • 可撤消承诺工具—贷款承诺、票据发行便利、允许投资便利等 •  互换业务工具—货币互换、利率互换、符合互换等 期权交易工具—外汇期权、利率期权、股票期权、股票指数期权展期保值 期货期权等 远期利率协议工具—远期利率借入协议、远期利率贷出协议  • 其他中介业务—委托、代理等

  13. 3.流动性原则 • 4.商业银行如何在经营中把握三性的协调一致 • ㈢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 1.资产管理 • ⑴资产管理理论 • ①真实票据论 • 即真实票据理论或自动清偿理论。主要观点:商业资产来源主要是流动性强的活期存款,应此贷款应集中于短期自偿性贷款。 • 真实票据理论由来最久,可以追溯到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真实票据理论强调贷款必须具有可偿性。也就是说,借款人出售产品的收入要能够偿还所借的贷款。判断借款人是否具有偿还能力,则主要依据对其信贷历史的考察。这一理论看起来很合理,但是却并不完善。真实票据理论没有包括除了现金交易和短期赊欠交易以外的其他金融业务,不能满足现代商品经济中对资金流通性的要求. • ②转换票据论 • 银行流动性的强弱联决于资产的迅速变现能力,因此保持资产流动性的最好方法是持有可转换的资产。 • 可转换理论的鼻祖是美国经济学家莫尔顿。他在1918年提出为了。

  14. 保持银行的流动性,可以将部分资金转换为可转换的资产。如果借款人还不起现金,则可以拿可转换的资产来抵账。这一理论实际上是强调贷款的担保品。这一理论也不全面。有些借款人具有潜在的偿还能力,但是眼下却没有可供抵押的担保。如果把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局限于担保,势必导致资金呆滞。理论研究已经证明,过度强调资产担保必将压缩金融活动的空间,出现投资不足的弊病保持银行的流动性,可以将部分资金转换为可转换的资产。如果借款人还不起现金,则可以拿可转换的资产来抵账。这一理论实际上是强调贷款的担保品。这一理论也不全面。有些借款人具有潜在的偿还能力,但是眼下却没有可供抵押的担保。如果把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局限于担保,势必导致资金呆滞。理论研究已经证明,过度强调资产担保必将压缩金融活动的空间,出现投资不足的弊病

  15. ③预期收入理论 • 银行流动性取决于借款人的预期收入,而不是贷款期限的长短。. • 在1949年美国经济学家普鲁克诺提出了预期收入理论。他提出发放贷款应当考虑借款人预期收入和现金流量。放贷给具有较好的预期收入的借款人不会影响银行的流动性。预期收入理论并没有否定前两种理论,而是强调要动态地分析借款人的还贷能力。根据预期收入理论,近年来商业银行创造了许多新的放款业务,例如消费者分期付款,房屋抵押贷款,中期商业放款等等 • 2.负债管理 • 20世纪60年代核心——主动借入资金来保持银行的流动性,从而扩大资产业务,增加收益利用现有渠道,完善结构、降低负债风险和成本 • 缺陷:提高融资成本、增加经营风险、忽视自有资本补充 • ⑴负债管理理论 • 60年代银行学家提出了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理论,强调商业银行以借人资金的方式保持经营的流动性。主张:以负债方法来保证银行流动性的需要。积极主动通过借入资金方式来维持流动性,支持资产规模扩张,获取更高的盈利水平 • ⑵负债管理方法

  16. 3.资产负债管理 • ⑴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 70年代中后期,市场利率大幅上升,单纯的负债管理已不适应需要。主张银行应对资产负债两方面业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管理,保证资产负债绘声绘色调整的及时性、灵活性,以此保证流动性供给能力。 • 到了70年代,银行学家又提出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如偿还期对称理论、资产分散理论、资产分配理论。缺口管理理论等,将银行的经营重心从负债方扩展到资产方,要求通过对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的共同调整,实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要求。 • ⑵资产负债管理方法 •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70年代末、80年代初缺口管理法、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法、持续性分析、金融市场上转移利率风险工具

  17. 4.风险管理 • ⑴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 ①信用风险②市场风险和利率风险 • ③流动性风险④操作风险 • ⑵风险管理 • 《巴塞尔》协议Ⅱ(也称为巴塞尔新资本写,参见“金融学原理”的第六部分金融监管内容) • 三、其他金融机构 • ㈠投资性金融机构 • 1.投资银行:投资银行是指主营业务为投资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但读者很容易发现这其实是个无意义的循环定义,但是它至少给了我们这么一种启示,即如果我们定义了投资银行业务,也就定义了投资银行。一般来说,投资银行业务由广到窄可以有四个定义:第一,投资银行业务包括所有的金融市场业务;第二,投资银行业务包括所有资本市场的业务;第三,投资银行业务只限于证券承销、交易业务和兼并收购业务;第四,投资银行业务仅指证券承销和交易业务。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是第二个定义,即投资银行业务包括所有资本市场的业务。由此,投资银行可以定义为:投资银行是指主营业务为资本市场业务的金融机构。

  18. 2.证券经纪和交易公司 • 3.金融公司: • 4.投资基金:所谓投资基金就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它通过发行基金证券,集中投资者的资金,交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主要投资于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的投资。通俗地说,就是“大家凑钱买证券,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 投资基金的基本功能就是汇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交由专门的投资机构管理,由证券分析专家和投资专家具体操作运用,根据设定的投资目标,将资金分散投资于特定的资产组合,投资收益归原投资者所有。 • 我国于1997年11月14日由国务院证券委颁布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根据《办法》,我国可设立开放式与封闭式两种基金。封闭式基金是指事先确定发行总额,在封闭期内基金单位总数不变,基金上市后投资者可以通过证券交易所转让、买卖,其价格同其它上市证券一样,会按其资产净值的溢价或折价升将不定。而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发行总额不固定,当投资者买入时便增加,赎回时便减少,投资者可以按基金的报价在国家规定的营业场所申购或者赎回。目前,在深、沪两地交易所上市挂牌的均为封闭式基金。

  19. 5.其他 • ㈡契约型金融机构 • 1.保险公司:指依法设立的专门从是经营商业保险业务的企业。我国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为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两种。 • 2.养老基金: • 3.退休基金: • 4.其他 • ㈢政策性金融机构 • 指由政府创立或担保,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为目的,具有特殊性的融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金融机构,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务院在1994年通过下发组建通知的形式,明确规范了政策性银行“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并对其任务、资金来源、经营管理也进行了规范。它具有以下不同于商业银行的特征,也显示了其承担履行国家相关方针、政策、金融业务的职能。其主要特征为:

  20. 1.由政府创立、参股或担保。1994年中国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时,国家财政分别全额拨付500亿元、33.8亿元、200亿元的人民币作为它们的注册资金,从实质上来说,政府是它们的所有者,也只有政府控制着它们的经营活动,它们也执行着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如农发行(1999)80号《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粮食收购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规定:实行粮食收购资金的封闭运行,是国务院赋予农业发展银行的中心任务和基本职能,是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的集中体现.2.不以盈利为目标。3.具有特定的业务领域和对象。政策性银行的业务领域主要集中在国民经济比较薄弱的环节或急待发展的部门。如农业、进出口贸易、经济开发等。又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主要为粮棉油等农副产品的收购、调销、储备等提供政策性的金融支持。这些行业通常得不到商业银行的资金融通,只有通过国家的政策引导得到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特殊资金支持,才能形成最佳资源配置。1.由政府创立、参股或担保。1994年中国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时,国家财政分别全额拨付500亿元、33.8亿元、200亿元的人民币作为它们的注册资金,从实质上来说,政府是它们的所有者,也只有政府控制着它们的经营活动,它们也执行着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如农发行(1999)80号《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粮食收购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规定:实行粮食收购资金的封闭运行,是国务院赋予农业发展银行的中心任务和基本职能,是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的集中体现.2.不以盈利为目标。3.具有特定的业务领域和对象。政策性银行的业务领域主要集中在国民经济比较薄弱的环节或急待发展的部门。如农业、进出口贸易、经济开发等。又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主要为粮棉油等农副产品的收购、调销、储备等提供政策性的金融支持。这些行业通常得不到商业银行的资金融通,只有通过国家的政策引导得到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特殊资金支持,才能形成最佳资源配置。 • 从以上特征上看,政策性银行是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地区发展政策来确定贷款投向的,并对特定行业的资金运用进行管理、监督考核。

  21. 第六部分 • 金融创新、金融工程、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 考试要求: • 了解金融创新的含义和类型、金融风险的含义和主要特征;了解金融监管的基本知识;深入理解金融创新的背景和动因、金融工程学的基本内涵、金融工程学的主要内容及其与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和金融衍生产品的关系;掌握金融工程的基本分析方法、金融奉贤的类型、货币危机理论;掌握金融监管的主要原则,存款保险制度和最后贷款人制度;熟练掌握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主要思想和三大支柱。 • 一、金融创新 • ㈠金融创新的含义 • 是指金融业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具体是指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出于对微观利益和宏观效益的考虑而对机构设置、业务品种、金融工具及制度安排所进行的金融业创造性变革和开发活动。包括:金融创新的主体是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金融创新的目的是盈利和提高金融业宏观效率;金融创新的本质是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金融创新的表现形式是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工具的创新和金融制度的创新。

  22. ㈡金融创新的类型 • 1.风险转移型金融创新(如期权、期货交易、货币与利率互换交易等) • 期权。一种合约,期权的卖方(writer)授予期权的买方在规定的时间内(或规定的日期)从卖方处购买或卖给卖方一定货品的权利。买方付出一定货币(期权价格)购入此权利,并非一定要行使而只是执行价格对自己有利时才行使。资产买卖的价格称为执行价格(strike price),期权到期的日子称为到期日。(expriration date) • 当一项期权授予期权买方从卖方购买指定工具的权利时,该期权称为看涨期权(call option)或买权(call)。当期权的买方有权卖给卖方指定工具时,该期权又称为看跌期权(put option)或卖权(put) • 期权根据期权的买方何时执行期权进行划分,在到期日前任一时点(包括到期日)都可执行的期权称为美式期权,只能在到期日执行的期权称为欧式期权。 • 货币与利率互换交易 • 现代货币互换是从传统货币互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交易双方的互补需要,将持有的不同种类的货币,以商定的筹资本金和利率为基础,进行货币本金的交换并结算利息。货币互换交易一般有三个基本步骤:

  23. 第一,本金的初期互换,是指互换交易之初,双方按协定的汇率交换两种不同货币的本金,以便将来计算应支付的利息再换回本金。初期交换一般以即期汇率为基础,也可按交易双方协定的远期汇率作基准。第一,本金的初期互换,是指互换交易之初,双方按协定的汇率交换两种不同货币的本金,以便将来计算应支付的利息再换回本金。初期交换一般以即期汇率为基础,也可按交易双方协定的远期汇率作基准。 • 第二,利率的互换,指交易双方按协定的利率,以未偿还本金为基础,进行互换交易的利率支付。 • 第三,到期日的再次互换,即再合约到期日,交易双方通过互换,换回期初交换的本金。 • 2.增加流动型创新(如长期贷款的证券化(资产证券化)、大额可转让存单等) • 指将已经存在的信贷资产集中起来并重新分割为证券进而转卖给市场上的投资者,从而使此项资产在原持有者的资产负债表上消失。商业银行和储蓄贷款机构最适合开展此类业务。 •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是一种重要的短期金融工具,是由商业银行或储蓄机构发行的,记载一定存款金额、期限、利率的,可转让流通的一种凭证。 • 3.信用创造型创新(如票据发行便利等):(Note Issuance Facility)又称欧洲票据,是为了转移价格风险、信用风险和增强资产的流动性而创新的新型工具。是1979年美国花旗银行创立的,它是借款人在欧洲货币市场上凭借信用发行的短期票据,是一种“信誉债务”,主要以发行者的信誉作保证,到期偿还。包括:①

  24. 非包销欧洲票据②包销性票据发行便利。是一种由银行包销承诺的欧洲票据,这种票据银行不直接向借款人提供担保,而是以包销或备用信贷方式帮助借款人发行3-6个月的短期票据。如果票据不能全部出售,银行则买进所余票据或提供贷款。期限短银行承诺期长,3-6-12个月;面额大;票据主要为专业投资者或机构投资者发行;银行不提供贷款。非包销欧洲票据②包销性票据发行便利。是一种由银行包销承诺的欧洲票据,这种票据银行不直接向借款人提供担保,而是以包销或备用信贷方式帮助借款人发行3-6个月的短期票据。如果票据不能全部出售,银行则买进所余票据或提供贷款。期限短银行承诺期长,3-6-12个月;面额大;票据主要为专业投资者或机构投资者发行;银行不提供贷款。 • ③循环包销便利;④多种选择融资便利。 • 4.股权创造型创新(如可转换债券、附认股权证的债券等 • 可转换公司债券(简称可转换债券)是一种可以在特定时间、按特定条件转换为普通股股票的特殊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兼具有债券和股票的特性,含有以下三个特点:1)债权性。与其他债券一样,可转换债券也有规定的利率和期限。投资者可以选择持有债券到期,收取本金和利率。2)股权性。可转换债券在转换成股票之前是纯粹的债券,但在转换成股票之后,原股票之后,原债券持有人就由债权人变成了公司的股东,可参与企业的经营觉得和红利分配。3)可转换性。可转换性是可转换债券的重要标志,债券吃有者可以按约定的条件将债券转换成股票。转股权是投资者享有的、一般债券所没有的选择权。可转换债券在发行时就明确约定,债券吃有者可按照发行时约定的价格将债券转换成公司的普通股票。如果债券持有者不想转换,则可继续持有债券,直到偿还期满时收取本金和利息,或者在流通市场出售变现。可转换债券的投资者还享有将债券回售给发行人的权利。一些可转换债券附有回售条款,规定当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持续低于转股价(即按约定可转换债券转换成股票的价格)达到一定幅度时,债券持有人可以把债券按约定条件回售给债券发行人。 • 另外,可转换债券的发行人拥有强制赎回债券的权利。一些可转换债券在发行时附有强制赎回条款,规定的一定时期内,若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高于转股价达到一定幅度并持续一段时间时,发行人可按约定条件强制赎回债券。 • ㈢金融创新的背景和动因 • 1.金融市场不确定性的增大;国际金融市场汇率、利率的动荡不定和各主要西方国家国内通货膨胀的起伏使金融资产的市价波动不已。 • 2.金融业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金融机构追求利润需要。 • 3.金融监管因素:一方面金融自由化的趋势鼓励了进创新的发展;另一方面为了规避现有的管制,金融创新不断出现。

  25. 股价(即按约定可转换债券转换成股票的价格)达到一定幅度时,债券持有人可以把债券按约定条件回售给债券发行人。股价(即按约定可转换债券转换成股票的价格)达到一定幅度时,债券持有人可以把债券按约定条件回售给债券发行人。 • 另外,可转换债券的发行人拥有强制赎回债券的权利。一些可转换债券在发行时附有强制赎回条款,规定的一定时期内,若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高于转股价达到一定幅度并持续一段时间时,发行人可按约定条件强制赎回债券。 • ㈢金融创新的背景和动因 • 1.金融市场不确定性的增大;国际金融市场汇率、利率的动荡不定和各主要西方国家国内通货膨胀的起伏使金融资产的市价波动不已。 • 20世纪70年代的通货膨胀和汇率、利率反复无常的波动,是金融创新的重要成因,金融创新是作为抵制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的产物而出现的。如70年代出现的可转让支付命令帐户、浮动利息票据、浮动利息债券、外汇期货等,都是金融创新的产物。 • 2.金融业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金融机构追求利润需要。 • 3.金融监管因素:一方面金融自由化的趋势鼓励了进创新的发展;另一方面为了规避现有的管制,金融创新不断出现。 • 凯恩认为金融创新主要是由于金融机构为了获取利润而回避政府的管制所引起。各种形式的政府管制与控制,性质等于隐含的税收,阻碍了金融机构获得盈利的机会。因此,金融机构会通过创新来规避政府管制。当金融创新危及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时,金融当局会加强管制,新的管制又会导致新的创新,两者不断交替,形成一个相互推动的过程。

  26. 4.科学技术的进步是金融创新的技术基础。 • 新技术的出现及其在金融业的应用,是促进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特别是电脑和电讯设备的新发明在金融业的应用,是促成金融创新的重大因素。早期研究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贡献的是熊彼特,但其本人没有研究技术创新对金融创新的贡献问题。韩农和麦道威经过实证性研究,提出了新技术的采用是导致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的饿理论。 • 5.市场对更丰富的投资工具和风险管理工具的追求和需要是金融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 二、金融工程 • ㈠金融工程的内涵 • 金融工程学是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国家出现的一门新兴金融学科。它主要是运用工程技术的方法(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网络图解、仿真模拟等)设计、开发和实施新型金融产品,以达到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问题的目的。 • ㈡金融工程的主要内容 • 金融产品和金融技术的设计、定价和风险管理、金融衍生产品是金融贯工程的基本工具。 • ㈢金融工程的基本分析方法(见复印资料) • 1.无套利定价法2.风险中性定价法 • 3.状态价格定价技术4.积木分析法

  27. ㈣金融工程与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金融衍生产品的关系。㈣金融工程与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金融衍生产品的关系。 • 金融创新以金融自由化为背景,金融自由化以进创新为体现形式,金融衍生产品是金融创新的重要结构和有机组成部分,金融工程学则是金融创新和金融衍生产品发展的理论和技术基础,金融衍生产品是金融工程中的重要工具,金融创新和金融衍生产品业可以看作是在金融自由化背景下将金融工程学应用于实践的产物。 • 三、金融风险 • ㈠金融风险的含义和特征 • 1.金融风险的含义 • 2.金融风险的特征 • ⑴金融风险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 ⑵金融风险的可传递性 • ⑶金融风险的可控制性

  28. ㈡金融风险的分类 • 1.根据风险来源分为⑴货币风险⑵利率风险⑶流动性风险⑷信用风险⑸市场风险⑹营运(操作)风险 • 2.按风险是否能够分散分为 • ⑴系统性风险 • ⑵非系统性风险 • 四、金融监管与巴塞尔协议 • ㈠金融监管的一般理论 • ㈡金融监管的目标 • ㈢金融监管的主要原因 • 1.依法监管 • 2.适度竞争 • 3.自我约束与外部监管相结合 • 4.社会经济效益原则

  29. ㈣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1.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 • ⑴市场准入、市场运作过程和市场退出环节的监管 • ⑵金融监管的三道防线 • 预防性风险管理: • 存款保险制度 • 最后贷款人制度 • 2.金融监管的主要方法 • ㈤金融监管体制 • 1.中央银行与其它机构分工监管、以中央银行为主的模式。⑴美国对存款性金融机构(即:银行、储贷机构和信用社三类)承担主要监管职责的联邦级和州级机构有6家,其中联邦级监管机构有5家。美联储(FRS)主要负责监管州注册的联储会员银行,1999年11月《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经国会和总统批准后,美联储又增加了作为金融持股公司伞式监管者的职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Cofporation,FDIC)负责监管所有州注册的非联储会员银行。货币监理署(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OCC)负责监管所有在联邦注册的国民银行和外国银行分支机构。储贷监理著(the Office of theThrift Supervision,OTS)负责监管所有属于储蓄机构保险

  30. 基金的联邦和州注册的储贷机构。国家信用社管理局(the National JCredit Union Administration,NCUA)负责监管所有参加联邦保险的信用社。除货币监理署和储贷监理署在行政上隶属财政部外,其余3家则为独立的联邦政府机构。⑵法国金融体系的特点是,银行同时经营保险业务。只有40%的保险业务是由单独的保险公司经营。同时,法国政府机构的一个特点是设置了一个超级部一经济财政工业部(以下简称经财工业部)。法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将金融立法、市场准人和监管分离,为此分别设立金融法规委员会、金融机构认证委员会和银行委员会。⑶法国金融体系的特点是,银行同时经营保险业务。只有40%的保险业务是由单独的保险公司经营。同时,法国政府机构的一个特点是设置了一个超级部一经济财政工业部(以下简称经财工业部)。法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将金融立法、市场准人和监管分离,为此分别设立金融法规委员会、金融机构认证委员会和银行委员会。⑷巴西现代金融体制是20世纪60年代依据当时的美国模式建立的,主要特征是分业经营,地区分割。进入70、80年代,金融机构的竞争导致收购和兼并的浪潮,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一些大的全国性全能银行。

  31. 2.独立于中央银行的综合监管模式。这种模式是指设立于中央银行以外,直属内阁管辖,同时对银行、证券和保险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的框架体系。2.独立于中央银行的综合监管模式。这种模式是指设立于中央银行以外,直属内阁管辖,同时对银行、证券和保险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的框架体系。 • ⑴德国是最早建立独立的综合金融监管机构的国家。早在1961年,联邦德国通过了《银行法》,授权建立联邦银行监督局(以下简称银监局)。银监局直接隶属于德国财政部,被授权在银行监管中发挥中心作用,同时《银行法》要求银监局在监管中与德意志联邦银行(中央银行)和联邦证券交易监督局(证监局)合作。由于德国银行业可以同时经营证券和保险,银监局实际上就是一个综合金融监管当局。 • ⑵英国在1980年以前,银行、证券和保险是分业经营模式,对金融业的监管也采用分业模式,分别由英格兰银行、证券投资委员会和一些自律组织负责。80年代以后,随着混业经营的发展,分业监管已逐渐不能适应金融管理的需要。此外,长期以来,英格兰银行是

  32. 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中少数不具备独立制定货币政策权利的中央银行之一。⑶日本的金融监管体系在1998年以前是以大藏省为主角,大藏省负责金融政策、法规的制定,批准金融机构的准入并对其监管。日本银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实际上也由大藏省掌握,同时日本银行参与对金融机构的调查。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中少数不具备独立制定货币政策权利的中央银行之一。⑶日本的金融监管体系在1998年以前是以大藏省为主角,大藏省负责金融政策、法规的制定,批准金融机构的准入并对其监管。日本银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实际上也由大藏省掌握,同时日本银行参与对金融机构的调查。 • 3.金融监管体制发展的趋势。⑴多数国家已经或将要选择综合监管模式。从本文选取的八个国家来看,有六个国家(美、德、英、日、韩和巴西)已经采取综合监管模式,两个国家(法国和印度)采取分业监管模式。在综合监管模式中,美国是美联储的综合监管和其它监管机构的专业监管相结合。其它五国则为独立于央行的综合监管机构与央行合作进行监管。在分业监管的两个国家中,法国正在考虑向综合监管转变。⑵监管当局是否与央行分离,各国做法不尽相同。在实行综合监管体系的六个国家中,德、英、日、韩四国的监管当局独立于央行之外。其中德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就成立了独立于央行之外的银监局。但1999年以后,由于德意志联邦银行货币政策的制定权转移到欧洲央行,德国正在考虑将综合监管职能放回德意志联邦银行。

  33. ㈥巴塞尔协议 • 1.巴塞尔协议的发展和演变 • 2.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主要思想和三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市场约束。 • 第七部分货币金融理论 • 考试要求 • 了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货币形式的演进,了解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信用的形式和工具;掌握货币的本质、货币制度的内容;熟练掌握货币的职能和货币制度的演进和发展。 • 了解传统的现金交易数量论和现金余额数量论,了解货币供给的内生论和外生论,了解国际收支理论和汇率决定理论的发展,了解进抑制的根源、手段和后果,了解金融深化的理论的贡献、实践和主要缺陷。掌握理性预期的货币理论,轧钢我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掌握对各种国际收支理论和汇率决定理论的评价,掌握“金融抑制”理论”和“金融深化”理论的基本思想和政策含义。熟练掌握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和货币主义的现代数量论及其政策含义,熟练掌握货币供应的乘数模型和影响货币供应的因素,熟练掌握国际收支的弹性论、乘数论、吸收论和货币论的基本思想及其对汇率编制效应的分析,熟练轧钢我汇率的基本知识以及汇率决定的购买力平价说、利率平价说、国际收支说、弹性价格

  34. 货币模型、拈性价格模型及资产组合平衡说的基本模型和基本观点。货币模型、拈性价格模型及资产组合平衡说的基本模型和基本观点。 • 考试要点 • 一、货币的起源和发展 • ㈠货币的产生 • ㈡货币的本质 • ㈢货币形式及其演变 • 1.商品货币 • ⑴商品货币从实物货币到贱金属货币,再过渡到贵金属货币。 • ⑵贵金属货币从称量货币过渡到铸币。 • ⑶铸币从足值货币过渡到不足值货币。 • 2.代用货币 • 3.信用货币 • 二、货币的职能和货币层次的划分 • ㈠货币的职能 • 1.流通手段或交易媒介 • 2.价值标准或计算单位 • 3.价值贮藏手段 • 4.支付手段或延期赔付标准

  35. 1.现代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流动性——金融资产能够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并使持有人不蒙受损失的能力1.现代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流动性——金融资产能够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并使持有人不蒙受损失的能力 • 2.狭义货币和准货币 • M0=流通中现金 •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 其中M1为狭义货币供应量,M2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减M1是准货币,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 • 各国公布的货币供应量指标各不相同,但各国都承认只有狭义货币M1(通货和活期存款)算作真正的货币,M1以外的短期金融资产只能算作准货币。 • 三、货币制度 • ㈠货币制度 • 1.货币制度的含义 • 货币制度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所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36. 2.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 ⑴规定本位币材料和货币单位。 • ⑵确定本位币和辅币的发行和流通程序 • ⑶规定发行准备 • ⑷规定货币的对外关系(能否自由兑换、汇价的确定等) • 3.本位币和辅币 • 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是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本位币也称为主币。辅币则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主要用于辅助本位币完成小额零星交易以及找零使用。 • 4.货币的有限法偿与无限法偿。 • 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某种货币具有无限制支付能力,每次支付的数量无论多大,也不论是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即不论是购买商品或劳务,还是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均不能拒绝接受,否则被视为违法。有限法偿,即法律规定某种货币在每次支付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即其支付能力不受法律保护;但在一定的金额内,其支付能力则受法律保护。 • ㈡货币制度的演变发展 • 金币和银币同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 ⑴平行本位制 • ⑵双本位制

  37. 当金银的法定比价与其市场比价背离时,市场上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又称“格雷欣法则”,即法律上低估的货币必然被人收藏、熔化或输出国外,而法律上高估的货币则独占市场,市场上往往只有一种货币流通。当金银的法定比价与其市场比价背离时,市场上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又称“格雷欣法则”,即法律上低估的货币必然被人收藏、熔化或输出国外,而法律上高估的货币则独占市场,市场上往往只有一种货币流通。 • ⑶跛行本位制 • 3.金本位制 • ⑴金币本位制 • ⑵金块本位制 • ⑶金汇兑本位制 • 4.信用货币本位制 • 四、信用与金融工具 • ㈠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 ㈡信用的基本形式 • ㈢金融工具(信用工具)的种类和特征

  38. 1.主要的金融(信用)工具 • 2.金融(信用)工具的特征 • ⑴偿还期 • ⑵流动性或变现力 • ⑶本金的安全性 • ⑷收益率 • 五、货币需求和其他货币理论 • ㈠传统的货币数量论——现金交易说和现金余额说 • 1.现金交易说——交易方程式 • 费雪(Irving Fisher,1867-1947,美):现代货币数量说的最著名代表。费雪方程式或交易方程式揭示了名义收入和货币数量与流通速度之间的关系。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由经济中影响个人交易方式的制度、技术等因素所决定的,而该类因素的变革相当缓慢,故货币流通速度可视为常数;名义收入取决于人口、资源、技术条件以及其他社会因素,该类因素在一定时期内也相当稳定。该理论只强调人们对货币需求是基于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而忽视了其价值贮藏职能,故是不完整的 • MV=PY

  39. 该方程式表明:货币数量(M)乘以在给定年份中货币被使用的次数(V)必定等于名义收入(PY)。该方程式表明:货币数量(M)乘以在给定年份中货币被使用的次数(V)必定等于名义收入(PY)。 • 费雪认为,物价水平(P)与货币数量(M)、货币流通速度(V)和用货币进行交易的商品量(Y)的关系是: • ①与货币流通数量M作正比例的变动;②与货币流通速度V作正比例的变动; • ③与用货币进行交易的商品量Y作反比例的变动。 • 结论:在货币流通速度和商品交易量不变的条件下,物价水平是随流通中的货币量成正比例变动的。 • 错误的:把货币只是当作一种交换媒介,这是各种货币数量说的共同的错误,而在现金交易数量说中表现的最为突出;混同了金属货币与纸币在决定物价中的不同作用;假定货币流通速度和商品交易量在长期中不受货币量变动的影响。

  40. 2.现金余额说——剑桥方式 • 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A. Marshall)和庇古(A. C. Pigou)。 • 剑桥学派强调人们对货币需求的主观因素,探讨在不同的环境中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剑桥学派认为,人们持有货币是基于货币有两个属性,即交易媒介和财富贮藏。 • 剑桥方程式P=KR/M或M=KR/P • 该方程式表明:货币量M越多,货币购买力P就越低,反之就越高;人们持有的货币占财富的比重K越大,则币值P越高,反之则币值就低;货币需求M与财富R呈同方向变动,但不一定是同比例变化。 • 剑桥学派虽常将K看作常数,但也可能变动。庇古说,人们拥有财产与收入有三种用途: • ①投资与实物形态,从事生产——可得利润与利息; • ②直接消费——可得享受; • ③保持货币形态,形成现金余额——可得便利与安全。 • 现金余额说的贡献:①从货币对持有者提供效用的角度去分析货币需求;②从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的角度去分析货币需求;③从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角度去分析货币需求;④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互关系的角度去分析货币需求。迄今为止这四种方法仍是西方货币需求分析最基本的方法。

  41. 3.现金交易说———现金余额说的比较及两者的缺陷3.现金交易说———现金余额说的比较及两者的缺陷 • ㈡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及其政策含义 • 1.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 • 凯恩斯的理论最注重对货币需求的各种动机的分析细致。凯恩斯将人们保持货币的动机分为交易的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为收入的稳定的函数(增函数)①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函数是指人们为了应付紧急情况而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这也取决于收入的多少。二者的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对利率的变化不敏感。M1=L1(Y),其中,M1代表为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而持有的货币量,Y代表收入水平,L1代表M1与之间的函数关系。 • ②.投机动机的货币数量指人们为了在未来的某一适当时机进行投机活动而持有的一定数量的货币,这种典型活动就是买卖债券。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的大小取决于:当前的利率水平、投机者心目中的正常利率水平及投机者对利率变化趋势的预期。如果整个经济中有着许多投机者,且每个投机者所拥有的财富对于所有投机者的财富总额是微不足道的,那么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当前利率水平的递减函数。M2=L2(r)。r代表市场利率,L2代表M2于r之间的函数关系。 • ③M=M1+M2=L1(Y)+L2(r)。 • 主要贡献:把利率作为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考虑进去是凯恩斯的创举;以前的货币需求理论,要么根本否认利率对货币需求

  42. 的影响(现金交易说)。要么隐约地提到利率发身作用的可能性(现金余额说);对货币需求划分为出于各种动机的货币需求。的影响(现金交易说)。要么隐约地提到利率发身作用的可能性(现金余额说);对货币需求划分为出于各种动机的货币需求。 • 2.凯恩斯货币理论的政策含义 • ㈢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 1.鲍莫尔模型——货币交易需求理论的发展 • 鲍莫尔首次深入分析了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的关系,后来托宾的分析也得出同样的结论——“鲍莫尔—托宾模型”或“货币需求的存货管理模型”。 • 鲍莫尔指出:即便持有现金只是为了满足当前交易的需要,对现金的需求也同样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即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 1、鲍莫尔进行具体分析时的主要假定 • 2、鲍莫尔模型,即“平方根公式(定律)” • 3、鲍莫尔理论的重大影响 • 鲍莫尔的主要理论假定 • 鲍莫尔在进行其理论分析时,首先提出以下假定:(1)人们有规律地每隔一段时间获得一定量的收入Y,而他们的支出则是连续的和均匀的。 (2)生息资产一律采取政府短期债券的形式,因为这种形式最安全。 (3)每次出售债券与前一次出售的时间间隔及

  43. 每次的出售量K都相等。 • 鲍莫尔认为:一个企业的现金余额通常可以看作是一种存货——一种货币的存货;持有现金存货与持有其它存货一样有成本,其成本等于将有息资产转换为现金的手续费与持有现金丧失的利息收入(即机会成本)之和。 • 持有现金的总成本:C=bY/K +rK/2 • 平方根公式:M/P=1/2√2bY/r或M=aY0.5r-0.5P • 其中:P为一般物价水平,a=1/2√2b • 公式表明:当交易量Y或手续费b增加时,最适度的现金(存货)余额就将增加;而当利率上升时,这一余额会下降,从而将利率与交易性余额联结起来。 • 鲍莫尔理论的重大影响 • (1)鲍莫尔模型论证了最基本的货币需求——交易性货币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利率变动的影响。这时候最重要的影响。 • (2)根据平方根公式,假定利率和物价不变,收入增加的比例必须大于货币供给增加的比例,才能使公众吸纳新增的货币。因此,在萧条时期,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比预期的要大——强调货币政策的重要性。 • (3)鲍莫尔模型的结论也可应用于国际金融领域。国际储备未必与国际贸易成同一比例增长,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要大于国际储备的增长速度。

  44. 2.惠伦模型——货币预防需求理论的发展 • 惠伦模型进一步论证了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也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 惠伦认为影响最适度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三个:非流动性成本、持有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机会成本(即持有这些现金余而须放弃的一定的利息收益)、收入和支出的平均值及其变化的状况。 • 非流动性成本和持有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机会成本构成了持有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总成本。 • 根据鲍莫尔模型和惠伦模型,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应被修正为:M=L1(i,Y)+L2(i)或M/P=L(i,Y) • 该公式表明:对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是由利率和收入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非流动性成本指:因低估在某一支付期内的现金需要而造成的严重后果。 • 当人们因缺乏现金而无法应付付款义务时,就有三种可能: • (1)陷于经济困境甚至破产——非流动性成本是非常到的; • (2)及时得到银行贷款——非流动性成本就是银行贷款成本; • (3)如持有易转换成现金的资产——非流动性成本等于将非现金资产转换成现金资产的手续费。 • 企业为免于破产,同时也不能保证随时得到贷款,故第三种情况应作为理论分析的一般情况。

  45. 货币持有者面临着难以两全的局面: • 如果为预防不测持有较多的货币,就减少了预期的非流动性成本,但同时却增加了持有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机会成本; • 如果持有较少的预防性现金余额,减少了机会成本,但却提高了非流动性成本。 •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必须选择适当的预防性现金余额,以使这两种成本之和下降到最低限度。 • 预期总成本:C=M×r+P×b • 3.托宾模型——货币投机需求理论的发展 • 凯恩斯在货币投机性需求理论中认为,人们对未来利率的变化预计是自信的,并在此基础上决定自己持有货币还是债券。由于各人预计不同,因此总是有一部分人持有货币,另一部分人持有债券,二者选择其一不得兼有。但实际情况是可能持有货币和债券。 • 托宾把资产保有形式分为货币(安全性资产)和债券(风险性资产)。而人们有三类:①风险的回避者,它们注重安全,尽可能避免冒险;②风险中立者;③风险爱好者,喜欢冒险,

  46. 热中追逐意外收益。托宾根据马可维茨等人所开创的均值——方差分析法引入到货币分析中来,进行资产组合。热中追逐意外收益。托宾根据马可维茨等人所开创的均值——方差分析法引入到货币分析中来,进行资产组合。 • ㈣货币主义的现代数量论 • 1.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 1956年,在对货币数量论的反对声中,弗里德曼发表了他的《货币数量学说——新解释》。从而标志着现代货币数量论的诞生。伴随着这一理论的产生而出现的是宏观经济学派——货币主义学派。 • ①弗里德曼继承了凯恩斯等人把货币看作一种资产的观点,从而把货币需求当作财富所有者的资产选择行为来加以考察。他不同凯恩斯,用债券来代表所有货币之外的金融资产,从而把资产选择的范围限定在货币和债券之间,而是把债券]、股票,以及各种实物资产都列为可替代货币的资产,从而将资产选择的范围大大扩大,并从中得出与凯恩斯主义不同的结论。他认为与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一样,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同样受三类因素的影响:收入或财富的变化;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持有货币给人们带来的效用。 • M • =f(Y,W;rm,rb,re,1/p·dp/dt;U) • P

  47. M • P 表示实际货币需求量;Y表示实际持久性收入,用来表示财富;M表示个人财富持有者手中保存的货币量(名义货币量);P为一般物价水平; • W表示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rm表示货币的预期名义报酬率;rb表示债券的预期名义报酬率,包括债券的资本利得;re表示股票得预期名义报酬率,包括股票的资本利得。1/p·dp/dt表示商品价格的预期报酬率,也就是实物资产的预期名义报酬率。U表示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 在上述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中,Y、rm与货币需求成正向关系;rb,re,1/p·dp/dt;U与货币需求成反向关系。 • ③货币作为资产最终财富所有者对它的需求,也就是以货币这种资产形式持有财富的愿望受一下因素的影响:财富总量(相当于消费者理论中的预算约束、用持久性收入表示:即指消费者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所能获得的平均收入);财富在人力与非人力形式上的划分(人力财富主要是个人的谋生能力),由于人力财富向非人力财富的转化因社会制度的转化而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所以人力财富的流动性较低,而货币是一种流动性最高的资产;持有货币的预期报酬率;其他资产的预期报酬率;其他因素。

  48. ④都从资产选择的角度来讨论货币需求,但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和凯恩斯的理论有不同:资产选择的范围不同;凯考虑的仅是货币和生息资产之间的选择,弗的资产选择包括货币、债券、公平和实物资产等;弗里德曼没有像凯恩斯那样把货币的预期报酬率的变化视为零,而是把它当作一个会随着其他资产预期报酬率的变化而变化的量。④都从资产选择的角度来讨论货币需求,但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和凯恩斯的理论有不同:资产选择的范围不同;凯考虑的仅是货币和生息资产之间的选择,弗的资产选择包括货币、债券、公平和实物资产等;弗里德曼没有像凯恩斯那样把货币的预期报酬率的变化视为零,而是把它当作一个会随着其他资产预期报酬率的变化而变化的量。 • 2.弗里德曼货币理论的政策含义(看书) • ①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暗含着这样的结论,即货币需求对利率并不敏感。因为利率的变动和货币的预期报酬率同向变化的。由于货币需求的是货币和其他资产之间相对报酬率的高低,所以当货币的预期报酬率与其他资产的预期报酬率同向变化时,货币需求将相对保持不变。因此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实际上只是持久性收入即:M/P=f(Yp),这意味着货币需求是稳定的,因为持久性收入的变化是缓慢的,不象利率那样经常变动。 • ②货币需求函数本身是稳定的,不会发生大幅度的位移,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是稳定的。由交易方程式V=Y/M/P=Y/f(Yp),只要货币需求是稳定的,可测的,那么货币流通速度就是稳定的,可测的。 • ③现代货币数量论和传统的货币数量论的不同:货币流通速度不再被假定为一个固定的常数,而被认为是一个稳定的,可以预测的变量;放弃了传统货币数量论认为的经济持续处于充分就业水平,从而当货币供给变化时,实际国民收入保持不变,价格与

  49. 货币供给同比例变化的观点,而认为在短期内实际国民收入也将随货币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货币供给同比例变化的观点,而认为在短期内实际国民收入也将随货币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 ④都强调货币存量对名义国民收入的重要影响,都认为经济自身存在着向充分就业水平收敛的内在趋势 • 弗里德曼对货币需求研究的结果认为,货币需求是相对稳定的,要保证货币需求与供给的平衡就必须保证货币供给的稳定性。 • 1.弗里德曼认为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最佳选择是实行“单一规则”——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因此反对凯恩斯的需求管理,人人为重点在货币供应上,货币政策应是一切经济政策的唯一法宝。 • 2.①如何界定货币数量的范围;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的范围应该确定为流通中的通货加上所有商业银行的存款,即M2;②如何确定货币数量的增长率;弗里德曼认为应与经济增长率大体相适应。美国的年均增长率是3%,就业增长率是1%-2%,货币供应应在4-5%。③货币数量在年内或季节内是否允许有所波动。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供应增长率一经确定是不能任意变动的,若遇特殊情况,应事先宣布并尽量缩小 变动的幅度。 • 3.影响货币供给的三个因素是:基础货币,存款准备金比率和存款通货比率。

  50. ㈤其他货币理论 • 1.理性预期的货币理论 • ⑴理性预期:公众能对政府政策的正确预期,并采取有效对策,货币政策就是无效的,不管它是松还是紧。因此政府应该采取不变的、取信于民的货币政策,即实行固定规则的货币政策,公众就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对这些政策的实施及其后果作出正确的判断,并采取抵消这些政策效果的对策。如果政府实行的是突然的和反常的货币政策,它只能在公众未能及时做出反应之前产生效果,并随公众的行为调整而失去效果。不仅于此,公众将根据这种不规则的货币政策调整预期,并使以后这种不规则的货币政策失去效果,所以卢卡斯说:"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反复推行,……对生产没有刺激作用,扩大生产的期望,结果却造成通货膨胀。"滞胀正是由此而起。因此,对付理性预期的最明智的货币政策是公开宣布一个固定的货币增长率,长期坚持实行,取信于民,这就能在避免失业率上升和生产下降的情况下,促使通货膨胀率的逐步下降。理性预期学派的货币政策主张与货币学派的基本相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