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第 三章 农 村人口

第 三章 农 村人口. 人口 是指生活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一定社会生产方式、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 农村人口: 具有 “ 农业户口 ” 的农村居民。 农村人口与乡村人口的区别 : “ 农村人口 ” 是指按照户籍登记的农业人口,乡村人口是指农村的常住人口,不包括长期在外且已有稳定的职业与居住场所的从业人员。. 一、农村人口的构成与变动. (一) 农村人口的 数量. 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的原因 ( 1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客观上增加了对劳动力的需求; ( 2 )家族文化的影响; ( 3 )传统观念的影响; ( 3 )人口政策的失误;

blain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三章 农 村人口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农村人口 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一定社会生产方式、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 农村人口:具有“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 农村人口与乡村人口的区别:“农村人口”是指按照户籍登记的农业人口,乡村人口是指农村的常住人口,不包括长期在外且已有稳定的职业与居住场所的从业人员。

  2. 一、农村人口的构成与变动 • (一)农村人口的数量

  3. 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的原因 • (1)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客观上增加了对劳动力的需求; • (2)家族文化的影响; • (3)传统观念的影响; • (3)人口政策的失误; • (4)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提高。

  4. (二)人口分布 • “爱辉一腾冲线”:1935年胡焕庸教授创制中国人口分布图时提出来的,认为从黑龙江省爱辉至云南省腾冲可以划出一条虚拟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西北,地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4%,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4%;在这条线的东南,地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6%,居住着全国总人口的96%。

  5. 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位于这条线东南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4.4%,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42.9%;该线西北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6%,面积为57.1%。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位于这条线东南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4.4%,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42.9%;该线西北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6%,面积为57.1%。 • 农村人口地理分布与全国总人口地理分布基本相同 • 2003年,“爱辉—腾冲”线西北侧的农村人口数为1.22亿,占全国农村人口13%;东南侧的农村人口数为8.15亿,占全国农村人口87%。

  6. 三大区域的农村人口分布

  7. 1985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村人口分别为3.4412亿、2.9745亿和2.0263亿,分别占农村人口总数40.76%、35.23%和24.01%。1985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村人口分别为3.4412亿、2.9745亿和2.0263亿,分别占农村人口总数40.76%、35.23%和24.01%。 • 1995年,东、中、西部农村人口分别为3.7342亿、3.2201亿和2.2132亿,所占比重分别为40.73%、35.12%和24.15%。 • 2004年,东、中、西部农村人口分别为3.8441亿、3.2891亿和2.2922亿,所占比重分别为40.78%、34.90%、24.32%。 • 人口区域分布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8. (三)农村人口的构成 • 人口构成是指在一个国家或一定地域范围内人口的组成情况。人口构成中最基本的两个方面是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 • 年龄构成也称年龄结构,是指不同年龄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 • 性别构成也称性别结构,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体人口中男女人数的比例关系。通常用男女人数之比(以女性人口数为100)来表示。

  9. 1、农村人口的年龄构成 2003年全国和乡村人口的年龄构成

  10. 联合国关于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划分标准

  11.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该国家或该地区人口人数10%以上,或一个国家一个地区65岁以上人口占该国家或该地区人口总数7%以上,那么,该国家或该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该国家或该地区人口人数10%以上,或一个国家一个地区65岁以上人口占该国家或该地区人口总数7%以上,那么,该国家或该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 按照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3亿,占总人口10.41%,其中城镇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9.68%,而农村为10.92%。全国65岁以上老年人高达8811万,占总人口6.96%,我国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口有5938万,占农村总人口7.35%。 • 为什么农村老龄化问题比城镇更加突出?

  12. 1990—205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预测

  13. 2000年,我国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7.35%,2030年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将上升到13%,2040年将上升到19%,2050年将上升到25%。2000年,我国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7.35%,2030年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将上升到13%,2040年将上升到19%,2050年将上升到25%。

  14. 2、农村人口的性别构成 • 从世界范围来看,发展中国家人口性别比多在100以上,发达国家在100以下,大多数国家的人口性别比在95-105之间。 • 我国人口性别比大约为106。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提供的数据,到2020年前后,中国可婚男性人口可能过剩2400万左右。也有人计算,2020年,20岁至45岁的男性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人。

  15. 美国杨伯翰大学的瓦莱丽·赫德森和英国肯特大学的安德烈亚·博尔合作出版《光棍:亚洲男性人口过剩的安全意义》,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4岁以下儿童男女性别比率超过120:100,认为这将导致在2020年中国将有3000万男人找不到妻子。美国杨伯翰大学的瓦莱丽·赫德森和英国肯特大学的安德烈亚·博尔合作出版《光棍:亚洲男性人口过剩的安全意义》,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4岁以下儿童男女性别比率超过120:100,认为这将导致在2020年中国将有3000万男人找不到妻子。 • 妇女的缺乏导致了这样一种局面:拥有金钱、技能和受教育等优势的男子可以结婚;而没有这些优势的男子却结不了婚,他们在社会经济最底层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光棍阶层。 • 处于社会底层的年轻成年男子,为了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会通过暴力和犯罪方式联合起来。中国清朝末年的“捻军”就是一个例子。 • 为了提防“光棍乱国”,政府会考虑将这股“祸水”引向国外:或者通过鼓励年轻男子向外移民;或利用他们为政府的海外军事冒险服务。

  16. 2006年,我国农村人口性别比为107,而全国总人口性别比为104,城市人口性别比为99。2006年,我国农村人口性别比为107,而全国总人口性别比为104,城市人口性别比为99。 • 2006年,农村0-4岁的性别比为126,5-9岁的性别比为121,而城市同年龄段的性别比分别为112和115。 • 2007年,我国农村出生人口男女比例高达123:100。 • 农村人口性别构成的总体特征是男性比例大,性别比例失调,高于城镇和全国水平。

  17. 二、我国农村人口问题 • 农村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质量问题和人地关系矛盾。 • (一)人口质量问题 • 人口质量也称人口素质,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三个方面。

  18. 1、身体素质比较差,农村死亡率较高。2004年,农村新生儿死亡率为23.2‰,比城市高13.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农村婴儿死亡率为33.1‰,比城市高20.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9‰。 • 2、科学文化素质偏低。2004年,我国农村劳动力文盲半文盲占7.46%,小学程度的占29.20%,初中程度的占50.38%,高中程度的占10.05%,中专程度的占2.13%,大专及大专以上的占0.77%。

  19. 3、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 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仍然深深地支配和束缚着广大的农民,封闭保守的意识、安于现状的守常观念、依赖心理和宿命观、宗派思想和家族观念等在相当的范围内存在着。

  20. (二)人地关系矛盾 • 首先,农村人口数量剧增,加剧了人地关系的矛盾。 • 1949年我国农村人口为4.84亿,1980年为7.96亿,1990年为8.96亿,2000年为9.28亿,2004年为9.42亿,2005年为9.49亿,2006年为9.43亿,2007年为9.52亿, 2008年为9.55亿。 • 其次,工业化和城市化占用了大量的土地。

  21. 1949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2.7亩 • 1952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2.8亩 • 1980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1.51亩 • 1990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1.26亩 • 2000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1.54亩 • 2005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1.41亩

  22. 1978年江苏省粮食播种面积为631万公顷 • 1998年江苏省粮食播种面积为595万公顷 • 2005年江苏省粮食播种面积为491万公顷 • 2005年,江苏省总人口为7474万,粮食总产为2834万吨,人均粮食380公斤。 • 2030年,江苏省总人口达到8200万,按人均粮食400公斤计,约需粮食3280万吨。 • 2030年,江苏省耕地大约413.3万公顷,水稻和小麦的总产量为2817万吨,粮食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全省人口的消费需要。

  23. (三)解决农村人口问题的途径 • 1、控制人口增长,加强农村人口管理 • 2、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养 • 3、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 4、保护耕地数量,合理开发土地

  24. 1、控制人口增长,加强农村人口管理 • 据测算,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我国少生了3.4亿人口。 • 按照总和生育率1.8预测,我国总人口将于2010年和2020年分别达到13.7亿、14.6亿,2033年前后将达到15亿左右,以后才开始不断下降。

  25. 2、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养 • 农村教育是提高农民文化科技素质的根本途径。农村教育主要包括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

  26. 3、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 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27. 4、保护耕地数量,健全土地流转机制 • 加强法制宣传的力度,确保耕地数量;对开发区进行合理规划,压缩开发区占用的耕地面积;运用经济手段,提高土地转为非农业用地的成本;提高农村建筑业水平,增加农村住房楼层。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