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likes | 545 Views
第 5 课 开辟新航路. 克州二中 黄昌红. 第一章:梦想 ( 东方的诱惑 ). 哥伦布,意大利人,从青年时代起就梦想 向西方航行到达印度与中国 。为此,他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国王请求资助,都遭拒绝。后来,终于得到了西班牙女王伊莎贝尔的支持。. 简介哥伦布. 想一想: 假设你生活在 15 世纪的欧洲,你会发现欧洲人非常狂热。请你想一下,各阶层都在做着什么样的梦想?. 《 马可 · 波罗行记 》 :东方某国“据有黄金,其数无限 …… 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 …… 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 ……
E N D
第5课 开辟新航路 克州二中 黄昌红
第一章:梦想(东方的诱惑) 哥伦布,意大利人,从青年时代起就梦想向西方航行到达印度与中国。为此,他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国王请求资助,都遭拒绝。后来,终于得到了西班牙女王伊莎贝尔的支持。 简介哥伦布
想一想:假设你生活在15世纪的欧洲,你会发现欧洲人非常狂热。请你想一下,各阶层都在做着什么样的梦想?想一想:假设你生活在15世纪的欧洲,你会发现欧洲人非常狂热。请你想一下,各阶层都在做着什么样的梦想?
《马可·波罗行记》:东方某国“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马可·波罗行记》:东方某国“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 秦海(南海)中:“共有7459座岛…亦有调味香料,种类甚多。例如胡椒,色白如雪,产额甚巨,即在此类岛屿也。由是其中一切富源,或为黄金宝石,或为一切种类香料,多至不可思议。” 香料 黄金
需要黄金等财富以积累资本。 1、商人: 2、资本家: 3、社会上层: 4、教会: 需要黄金等财富以满足享受。 需要丝绸、香料等东方的商品赚取高额利润。 传播天主教。
“哼!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东地中海,是我奥斯曼土耳其的地盘,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钱!”“哼!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东地中海,是我奥斯曼土耳其的地盘,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钱!” 想一想: 上述现象产生了什么影响? 传统商路受阻引起商业危机,促使欧洲人去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归纳整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经济根源(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主要原因): 3 .商业危机(直接原因): 4.宗教原因(推动力) : 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马可•波罗行记》的诱导;“寻金热”。 传统商路受阻导致商业危机。 传播天主教。
假如你就是当时的一位航海家,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你才能够进行远洋航行呢? 假如你就是当时的一位航海家,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你才能够进行远洋航行呢? 讨论
葡萄牙航海家用象限仪测地平线 世界上最早的地球仪 15世纪时的罗盘 多桅多帆海船
归纳整理: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1.造船技术的进步 2.航海技术的进步 3.地理知识的进步 4.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1、“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 1、“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 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 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 A
2、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条件包括: ①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 ②航海造船技术的发达 ③《马可.波罗行记 》的流传 ④ 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亲身体验,重走新航路。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别代表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四个船队。亲身体验,重走新航路。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别代表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四个船队。
麦哲伦 哥伦布 迪亚士 好望角 达·伽马 北美洲 欧 洲 1492-1493年 亚 洲 1497—1498年 太 平 洋 大 非洲 太平洋 1487-1488年 西 南美洲 印度洋 大洋洲 洋 1519-1522年
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西欧-好望角 葡萄牙 迪亚士 西欧-美洲 (美洲航线) 哥伦布 西班牙 西欧-好望角-印度 (印度航线) 葡萄牙 达·伽马 西班牙 环球航行 麦哲伦
新航路开辟带来了全球的 变化 人口迁徙 贸易发展 物种交流 文明交融与碰撞 1524年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西方文明史》
归纳整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导致欧洲“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出现,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2)人类文明交流之路:结束世界各地相对孤立、封闭、隔绝的状态,人类文明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3)殖民掠夺之路:西方国家开始对外殖民扩张,最终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 (4)社会变革之路: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小结 世界 市场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 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寻金热潮 新航路开辟 人类 文明 商路受阻 殖民 掠夺 传播宗教 社会 变革
阅读下列材料: 在当年麦哲伦遇难地方,菲律宾马克坦岛北岸,建有一座奇特的纪念亭,亭中耸立着一块石座铜牌。碑上载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的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亚号,在埃尔卡诺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在这块墓碑的反面,刻着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答案:不矛盾。对拉普拉普和麦哲伦船队活动的记录,反映了维护民族主权尊严和缅怀艰难的人类文明进程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答案:不矛盾。对拉普拉普和麦哲伦船队活动的记录,反映了维护民族主权尊严和缅怀艰难的人类文明进程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请回答: (1)曾经的敌人处于同一块墓碑的两面,这种现象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 解析:本题是对麦哲伦开辟新航路的考查。考查殖民扩张的双重作用,即建设性和破坏性。
爱国需理性,爱国需团结!!! 祖国领土不容侵犯, 民族尊严不容践踏!
有奖抢答 1.哥伦布在遗言中说:“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我发现了很多其他住着食人者的岛屿……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结合这段材料和所学知识,下列结论具有真实性的是 A.哥伦布曾经到达过印度并在印度建立了殖民地 B.哥伦布根本没有到达印度 C.哥伦布到达印度时,印度附近岛屿上住着食人者 D.哥伦布在死时才知道他发现了印度 B
2.《青年博览》2010年11月上半月刊有一段话:“是哥伦布,给美洲带来了今天的繁荣。”当美国总统对一年一度的“哥伦布日”高声赞美之时,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却呼吁取消这个节日。他说,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2.《青年博览》2010年11月上半月刊有一段话:“是哥伦布,给美洲带来了今天的繁荣。”当美国总统对一年一度的“哥伦布日”高声赞美之时,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却呼吁取消这个节日。他说,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野蛮、血腥的殖民活动给落后地区带来了灾难 B.世界联系随着殖民活动日渐加强 C.工业革命的成果随着哥伦布扩展到美洲 D.美洲的传统社会随哥伦布遭到灭顶之灾 C
3.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3.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C
4. “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 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 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 A
5. “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只有经过永别之门,才能离开牢狱/许多人死在航程上——不愿意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跳进海里,滋养了大群的鲨鱼……”此诗主要反映了近代西方殖民者 A.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的情景 B.从事可耻的鸦片贸易的情景 C.对印第安人进行种族灭绝的情景 D.开辟新航路的情景 A
6、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6、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侵犯,全球史观/发现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
B 7.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8.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其中“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是指:8.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其中“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是指: A.给土著人带去皇帝的恩赐 B.教给土著人如何发财致富 C.基督教会为了传教,使土著人皈依天主教 D.给渴望发财的人们带去黄金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