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380 Views
新课标下教师如何备课. 为什么要备课?.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前奏 备课是精品意识的保证 备课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标志 备课是衡量教师责任心的尺度. 教师备课备什么?. 6、备语言 7、备板书 8、备导入 9、备小结 10、备后记. 1、备大纲 2、备教材 3、备学生 4、备教法 5、备提问. 一、备大纲. 1、了解大纲能力要求; 2、掌握大纲知识要求; 3、熟悉考纲能力层级要求; 4、明确新课标改革要求。. 二、备教材. 1、钻研教材 解读教材思想内容,分析教材知识体系,理解教材编排意图,掌握教材重点难点。
E N D
为什么要备课?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前奏 备课是精品意识的保证 备课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标志 备课是衡量教师责任心的尺度
教师备课备什么? 6、备语言 7、备板书 8、备导入 9、备小结 10、备后记 1、备大纲 2、备教材 3、备学生 4、备教法 5、备提问
一、备大纲 1、了解大纲能力要求; 2、掌握大纲知识要求; 3、熟悉考纲能力层级要求; 4、明确新课标改革要求。
二、备教材 1、钻研教材 解读教材思想内容,分析教材知识体系,理解教材编排意图,掌握教材重点难点。 钻研教材分为三个步骤: (1)初读——整体认识教材的编排体系,把握精要。 (2)细读——弄清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3)精读——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
2、超越教材 教学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 (1)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实践者。 (2) 教师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
三、备学生 1、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 2、了解学生知识水平。 3、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 4、了解学生的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
四、备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1、选择教法应处理三个关系: (1)多样性和综合性 (2)灵活性和调控性 (3)积极性和整体性
2、选择教法应多方考虑 (1)如何提出问题,创造情境,激起疑问,引起动机,启发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如何利用直观教具,搞好演示实验,为学生感知新教材创造条件; (3)如何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启发学生经过思考,推导出新的结论,获得新的知识; (4)如何通过剖析、解释、类比、辨异等方法,使学生突破难点,解决疑点; (5)如何通盘设计好整个教学活动过程,遵循教材内容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事物的序列,安排好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能,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
五、备提问 1、提问设计要突出“六性” (1)具体性 (2)明确性 (3)和谐性 (4)适度性 (5)启发性 (6)趣味性
2、提问的三种类型 (1)基础型提问 目的是帮助学生按教材要求,掌握双基,包括三种: 一是感知性提问:就是考查学生所接触的事物的感知程度。 二是理解性提问:就是为使学生理解知识而设计的问题。 三是探究性提问:就是理解所学知识后为学生加深理解而设计的提问。
(2)开拓型提问 一是方法性提问:是让学生对同一问题找出不同的方法来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二是规律性提问:就是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整理归类,学会发现知识规律,运用这种规律去学习新知识。 三是创造性提问:就是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挥学生想象力。
(3)辅助型提问 一是启发诱导性提问 二是点拨疏通性提问 三是讲解指导性提问
3、提问要注意避免三种倾向: (1)所问的问题过于简单,一问一答没有思考性。“是不是?”、“对不对?”这种口头禅的设问要克服掉。 (2)前面知识学生已经很熟悉,所要问的结论已经很明朗,学生可以毫不费劲地回答出来的问题。 (3)提问的问题表述不清楚,学生不知如何回答,或提问的问题太大,大部分学生无法回答。
六、备语言 1、要使自己的语言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2、备课时就要构思好教学语言。 3、要有意识地克服口头禅。 4、要多考虑一些鼓励性的语言。
七、备板书 1、要有明确的课题。 2、字迹工整,表达规范。 3、作图正确,线条清晰。 4、周密考虑,布局合理,清晰整齐。
八、备导入 1、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景,造成积 极思维的环境气氛。 2、让学生在十分迫切的要求下学习。 3、提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九、备小结 1、尽量引导学生总结。 2、注意将本节课的知识纳入学法之中。 3、充分发挥小结的作用。
十、备后记 1、反思课堂教学中学生“学”和老师“教”的收获。 2、教学反思不能只停留在对教学实践行为和教学经验的反省,更重要的是指向未来教学实践活动。 3、教学活动必须要经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往复过程。
结束语: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教学是一场有趣的游戏。 教学是一项艰辛的创作。 教学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认认真真备课 实实在在上课 兢兢业业钻研 真真切切求索 勤勤恳恳教书 踏踏实实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