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 likes | 541 Views
大家好 !. 漫谈初三数学复习. 一 精 选 二 会 用 三 善 变. M. D. A. N. C. B. 例 1 :. 选 ---- 一题多解,开阔思路. 如图,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点 M 是 AD 边上不同于 A 、 D 的点,点 N 是 CD 的中点 . 若 sin ∠ ABM = , 求证:∠ NMB =∠ MBC. P. 方法一:构造三角形. M. D. A. N. C. B. 方法二:构造梯形. 作 NQ ∥ MB 交 BC 于点 Q. Q. M. D. A. N. C. B.
E N D
一 精选 二 会用 三 善变
M D A N C B 例1: 选----一题多解,开阔思路 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M是AD边上不同于A、D的点,点N是CD的中点. 若sin∠ABM= , 求证:∠NMB=∠MBC. P 方法一:构造三角形
M D A N C B 方法二:构造梯形 • 作NQ∥MB交BC于点Q. Q
M D A N C B 方法三:构造全等三角形 • 作BH⊥MN于点H,连结BN. H
M D A N C B 方法四:构造相似三角形 • 作NE⊥MB于点E,连结BN. E
M D A N C B 方法五:旋转图形 延长DC到G, 使CG=AM. G
M D A N C B 方法六:构造中位线 • 作NG∥BC交MB于点G. F K
用---- 反 思 • 涉及的知识 • 使用的方法 • 体现的思想 • 达到的目的
M D A N C B 变----例1的变式1 • 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M是AD边上 不同于A、D的点, 若sin∠ABM= , 求证: 点N是CD的中点. H ∠NMB=∠MBC. P 思路:构造等腰三角形,证明全等
M D A N C B 例1的变式2 • 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M是AD边上不同于A、D的点,点N是CD的中点. 若 求证: sin∠ABM= H ? 求: ∠NMB=∠MBC. P 思路:构造相似三角形
归纳 • 构造三角形是通解通法
例2 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C=90°,P为△ABC内一点,已知PC=1,PA= ,PB=3, 由以上信息你可以得到哪些结论? 求∠APC的度数. PA,PB,PC可以集中到 两个直角三角形中 A D D △PC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P 3 P’ 1 B C P’ AP⊥BP’ 变形
评析:题目中的△ BCG实际上可以看成是把△ DCE以点C为中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的结果,然后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确定点G. 此题巧妙地把旋转、对称和动点问题结合在一起 . 例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G为CD边上的一个动点(点G与点C、D不重合),以CG为一边向正方形ABCD外作正方形GCEF,连结DE交BG的延长线于H. (1)求证:① △BCG≌△DCE; ② BH⊥DE; (2)当点G运动到什么位置 时,BH垂直平分DE? 请说明理由.
变一:把△ DCE以点D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 变二:在四边形BEDF中,BD平分∠FBE,若∠FBE=90°, ∠F与∠E互补,则线段BE、BF、BD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BF+BE= BD 若把变二中的“∠FBE=90°”换成“∠FBE=120°”,其余条件不变,是否还有上述结论成立? F
(2) (3)
图1 图2 (07资阳)如图1,已知P为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一点(不与A、C重合),PE⊥BC于点E,PF⊥CD于点F. • (3) 试选取正方形ABCD的两个顶点,分别与四边形PECF的两个顶点连结,使得到的两条线段在四边形PECF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过程中长度始终相等,并证明你的结论 .
A D M E B C P F 变式1:将正方形CEPF绕点C旋转任意角度,取线段PA的中点M.探究:线段MD、ME的关系,并加以证明. N
A D A D M E M E F P B B C P C F H H
C D P F G E A B • (08北京)请阅读下列材料: • 问题:如图1,在菱形ABCD和菱形BEFG中,点A、B、E在同一条直线上,P是线段DF的中点,连结PG、PC.若∠ABC=∠BEF=60°,探究PG与PC的位置关系及 的值. • 小聪同学的思路是:延长GP交DC于点H,构造全等三角形,经过推理使问题得到解决.请你参考小聪同学的思路,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 • (1)写出上面问题中线段PG与PC的位置关系及 • 的值; H 图1
C D G P F B A E 图2 (2)将图1中的菱形BEFG绕点B顺时针旋转,使其对角线BF恰好与菱形ABCD的边AB在同一条直线上,原问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如图2).你在(1)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变化?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3)若图1中∠ABC=∠BEF=2α(0°<α<90°),将菱形BEFG绕点B顺时针旋转任意角度,原问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请你直接写出 的值(用含α的式子表示). H
弱化条件 例1 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三点(1,5), (3,-2),(5,0). 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题1】求一个二次函数,使得当x=1时,y>0; x=3时,y<0;x=5时,y=0.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对称轴是x=3,请写出一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对称轴是x=3,请写出一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对称轴是x=3, 请再添加一个条件,写出一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例2 已知点A(2,2)、B(-1,-2),点P在x轴上,且⊿PAB是直角三角形,∠APB是直角,试求点P的坐标. y A(2,2) O x P’ P B(-1,-2)
【题2】 • 已知点A(2,2)、B(-1,-2). (1)试在x轴上找一点P,使⊿PAB是直角三角形. 这样的点P能找到几个? (2)若把(1)中的“x轴”改为“坐标轴”呢?请写出所找到的点P的个数.
y A(2,2) O x P B(-1,-2)
E A P F G B D C 开放结论 • 例3 已知点C在线段BD上,在BD的同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C和⊿ECD,BE交AC于点F,AD交CE于点G,交BE于点P. • 求证:FG∥BD. 由题设可以得到哪些结论?
E A P F G B D C 深化结论 • 如果点C是BD上一动点,BD=10. 当点C运动到什么位置时,线段FG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y x 10-x
变换图形 • 如果两个等边三角形不在BD的同侧,还会有什么结论成立?
(锦州)(1)如图1,△ABC和△CEF是两个大小不等的等边三角形,且有一个公共顶点C,连接AF和BE,线段AF和BE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锦州)(1)如图1,△ABC和△CEF是两个大小不等的等边三角形,且有一个公共顶点C,连接AF和BE,线段AF和BE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 (2)将图1中的△CEF绕点C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图2,(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3)若将图1中的△ABC绕点C旋转一定的角度,请你画出一个变换后的图形(草图即可)(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作出判断不必说明理由;根据以上证明、说理、画图,归纳你的发现 . C
(东城二模)图(1)是边长不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纸片ABC和C’D’E’叠放在一起(C与C’重合).(东城二模)图(1)是边长不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纸片ABC和C’D’E’叠放在一起(C与C’重合). (1)操作:固定△ABC,将△C’D’E’绕点C顺时针旋转30º得到△CDE,连结AD、BE,CE的延长线交AB于F(图(2)); 探究:在图(2)中,线段BE与AD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 (2)操作:将图(1)中的△C’D’E’固定,将△ABC 移动,使顶点C落在C’D’的中点,边AC交E’D’于M,边BC交C’E’于N . 若△C’D’E’的边长为a,∠ACD’=α (30°<α<90°)(图(3)); 探究:在图(3)中线段C’N·D’M的值是否随α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没有变化,请求出C’N·D’M的值;如果有变化,请说明理由.
(昌平二模)△ABC中,∠BAC=90°,AB=AC,点D是BC的中点,把一个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D处,将三角板绕点D旋转且使两条直角边分别交AB、AC于E、F . (1)如图1,观察旋转过程,猜想线段AF与BE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2,若连接EF,请探索线段BE、EF、FC之间的关系; (3)如图3,若将“AB=AC,点D是BC的中点”改为:“∠B=30°,AD⊥BC于点D”,其余条件不变,探索(1)中结论是否成立?若不成立,请探索关于AF、BE的比值. 1 2 3 图3 图1 图2
“一题多变”的常用方法有: 1. 变换命题的条件与结论;2. 减弱条件,加强结论;3. 保留条件,深化结论;4. 探讨命题的推广;5. 考查命题的特例;6. 生根伸枝,图形变换;7. 接力赛,一变再变;8. 解法的多变等.
在完成一个数学题的解答时,有必要对该题的内容、形式、条件、结论,做进一步的探讨,以真正掌握该题所反映的问题的实质.如果能对一个普通的数学题进行一题多变,从变中总结解题方法,从变中发现解题规律,从变中发现“不变”,就能达到知一题,得一串,通一片的目的.在完成一个数学题的解答时,有必要对该题的内容、形式、条件、结论,做进一步的探讨,以真正掌握该题所反映的问题的实质.如果能对一个普通的数学题进行一题多变,从变中总结解题方法,从变中发现解题规律,从变中发现“不变”,就能达到知一题,得一串,通一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