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0 likes | 964 Views
定义 —— 指醌类或容易转变为具有醌类性质的化合物,以及在生物合成方面与醌类有密切联系的化合物。 天然产物中一类具有醌式结构的化学成分。. 分布 —— 由于醌类具有不饱和酮结构,当其分子中连接助色团后( -OH 、 -OMe 等)多有颜色,故常作为动植物、微生物的色素而存在于自然界中。. 第一节 概 述. 一、结构类型 二、理化性质 三、提取分离 四、结构鉴定 五、生物活性. 本 章 内 容. (一)苯醌类 (二)萘醌类 (三)菲醌类 (四)蒽醌类 1. 蒽醌衍生物 2. 蒽酚衍生物 3. 二蒽酮类衍生物.
E N D
定义——指醌类或容易转变为具有醌类性质的化合物,以及在生物合成方面与醌类有密切联系的化合物。天然产物中一类具有醌式结构的化学成分。定义——指醌类或容易转变为具有醌类性质的化合物,以及在生物合成方面与醌类有密切联系的化合物。天然产物中一类具有醌式结构的化学成分。 分布——由于醌类具有不饱和酮结构,当其分子中连接助色团后(-OH、-OMe等)多有颜色,故常作为动植物、微生物的色素而存在于自然界中。 第一节 概 述
一、结构类型 二、理化性质 三、提取分离 四、结构鉴定 五、生物活性 本 章 内 容
(一)苯醌类 (二)萘醌类 (三)菲醌类 (四)蒽醌类 1.蒽醌衍生物 2.蒽酚衍生物 3.二蒽酮类衍生物 第二节 结构类型与分类
邻苯醌不安定,故天然界存在的大多为对苯醌。邻苯醌不安定,故天然界存在的大多为对苯醌。 醌核上多有-OH、-OMe、-Me等基团取代。如: 一、 苯醌类 (benzoquinones)
橙红色结晶 驱除肠寄生虫作用 治疗心脏病、高血压及癌症 一、苯醌类 (benzoquinones)
对苯醌类在碱性下可被次亚硫酸钠还原为氢醌。对苯醌类在碱性下可被次亚硫酸钠还原为氢醌。 醌类通过这种可逆的氧化还原过程,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电子传递媒介作用。 一、苯醌类 (benzoquinones)
(一)苯醌类 (二)萘醌类 (三)菲醌类 (四)蒽醌类 1.蒽醌衍生物 2.蒽酚衍生物 3.二蒽酮类衍生物 一、结构类型
从结构上可分为: 从天然界得到的几乎均为-萘醌类。如:具有抗菌、抗癌及中枢神经镇静作用的胡桃醌。 二、萘醌类 (naphthoquinones)
(一)苯醌类 (二)萘醌类 (三)菲醌类 (四)蒽醌类 1.蒽醌衍生物 2.蒽酚衍生物 3.二蒽酮类衍生物 一、结构类型
有两种类型: 如:丹参醌类成分 三、菲醌类 (phenanthraquinones)
(一)苯醌类 (二)萘醌类 (三)菲醌类 (四)蒽醌类 1.蒽醌衍生物 2.蒽酚衍生物 3.二蒽酮类衍生物
位—— 1,4,5,8 位—— 2,3,6,7 meso(中位)—— 9,10 依据其还原程度的不同,将其分成以下三类: 四、蒽醌类 (anthraquinones)
(一)苯醌类 (二)萘醌类 (三)菲醌类 (四)蒽醌类 1.蒽醌衍生物 2.蒽酚衍生物 3.二蒽酮类衍生物 一、结构类型
(一)单蒽核类 1.蒽醌及其苷类 根据-OH在母核上分布的位置不同分两类: (1)大黄素型(-OH在羰基的两侧) (2)茜草素型(-OH在一侧苯环上) 四 、蒽醌类 (anthraquinones)
(一)苯醌类 (二)萘醌类 (三)菲醌类 (四)蒽醌类 1.蒽醌衍生物 2.蒽酚衍生物 3.二蒽酮类衍生物
2.蒽酚(或蒽酮)衍生物 依其还原程度的不同而分为蒽酚和蒽酮。 四、蒽醌类 (anthraquinones) 蒽酮、蒽酚性质不稳定,故只存在于新鲜植物中
(一)苯醌类 (二)萘醌类 (三)菲醌类 (四)蒽醌类 1.蒽醌衍生物 2.蒽酚衍生物 3.二蒽酮类衍生物 一、结构类型
(二) 双蒽核类 1. 二蒽酮类 如:番泻叶中致泻的主要有效成分——番泻苷A、B、C、D属此类成分。 四、蒽醌类 (anthraquinones)
(一)苯醌类 (二)萘醌类 (三)菲醌类 (四)蒽醌类 1.蒽醌衍生物 2.蒽酚衍生物 3.二蒽酮类衍生物 一、结构类型
一、结构类型 二、理化性质 三、提取分离 四、结构鉴定 五、生物活性 本 章 内 容
(一)物理性质 1.性 状 2.溶解度 3.挥发性 4.升华性 5.不同pH条件下显色 (二)化学性质 1.酸性 2.颜色反应 第三节 理化性质
1.性状 颜色—— 无Ar-OH近乎于无色 助色团越多,颜色越深 如:黄、红、橙、紫红等 多为有色晶体 存在状态:苯醌、萘醌——多以游离状态存在; 蒽醌类——则往往结合成苷而存在于 植物中。 一、物理性质
(一)物理性质 1.性 状 2.溶解度 3.挥发性 4.升华性 5.不同pH条件下显色 (二)化学性质 1.酸性 2.颜色反应 二、理化性质
2.溶解度 H2O MeOH EtOH Et2O CHCl3 游离醌 — + + + + 成 苷 +(热) + + — — 3.挥发性 小分子的苯醌、萘醌类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可据此进行提取、精制工作。 一、物理性质
(一)物理性质 1.性 状 2.溶解度 3.挥发性 4.升华性 5.不同pH条件下显色 (二)化学性质 1.酸性 2.颜色反应
4.升华性 游离的醌类多具有升华性,蒽衍生物在常压下加热即能升华。 5.不同pH条件下显不同的颜色 如: OH-中性 H+ 紫草 兰 紫 红 大黄 红 黄 二、理化性质 (一)物理性质
(一)物理性质 1.性 状 2.溶解度 3.挥发性 4.升华性 5.不同pH条件下显色 (二)化学性质 1.酸性 2.颜色反应 二、理化性质
1.酸性 Ar-OH的存在——显酸性——用于碱提酸沉 分子中Ar-OH的数目、位置不同则酸性强弱有差异 二、理化性质 (二)化学性质
1.酸性 以游离蒽醌类衍生物为例,酸性强弱将按下列顺序排列: 含-COOH > 2个以上-OH > 1个-OH >2个-OH>1个-OH 5%NaHCO35%Na2CO31%NaOH5%NaOH ————————可用于提取分离—————————— 二、化学性质
1.酸性 例:试比较下列化合物的酸性强弱 二、化学性质
2.颜色反应 (1)Feigl反应 二、化学性质
2.颜色反应 (1)Feigl反应 试验: 二、化学性质
2.颜色反应 (2)无色亚甲蓝显色试验 苯醌、萘醌——区别于蒽醌 二、化学性质
2.颜色反应 (3)碱性条件下的显色反应 羟基醌类在碱性溶液中发生颜色改变,会使颜色加深。多呈橙、红、紫红色及蓝色。 二、化学性质 (保恩特莱格反应) 羟基蒽醌类化合物遇碱显红 ~ 紫红色的反应。 反应机理如下:
2.颜色反应 (3)碱性条件下的显色反应 化学性质
2.颜色反应 (3)碱性条件下 的显色反应 化学性质
2.颜色反应 (4)与活性次甲基试剂反应 (Kesting-Craven法) 苯醌、萘醌——区别于蒽醌 化学性质
2.颜色反应 (5)与金属离子反应 化学性质
2.颜色反应 (5)与金属离子反应 化学性质
(6) 对亚硝基二甲苯胺反应 • 9位或10位未取代的羟基蒽酮类化合物, • 尤其1,8-二羟基衍生物,其羰基对位的亚甲基上的氢很活泼,可与对亚硝基二甲苯胺反应缩合产生各种颜色-紫色,绿色,兰色及灰色.
(一)游离醌类的提取方法 (二)游离羟基蒽醌的分离 (三)蒽醌苷类与游离蒽醌衍生物的分离 (四)蒽醌苷类的分离 第四节 提取分离
1.有机溶剂提取法 2.碱提取酸沉淀法 用于提取含酸性基团(Ar-OH、-COOH)的化合物。 3.水蒸气蒸馏法 适用于小分子的苯醌及萘醌类化合物。 提取分离 (一)游离醌类的提取方法 有机溶剂 提取液 浓缩 浓缩液 氯仿等溶剂 结晶
1.pH梯度萃取法 提取分离 (二)游离羟基蒽醌的分离
2.层析法 吸附剂——硅胶、聚酰胺 *不易用氧化铝,尤其不易用碱性氧化铝 提取分离 (二)游离羟基蒽醌的分离
(一)游离醌类的提取方法 (二)游离羟基蒽醌的分离 (三)蒽醌苷类与游离蒽醌衍生物的分离 (四)蒽醌苷类的分离 提取分离
(一)游离醌类的提取方法 (二)游离羟基蒽醌的分离 (三)蒽醌苷类与游离蒽醌衍生物的分离 (四)蒽醌苷类的分离 提取分离
由于蒽醌苷类水溶性较强,分离精制较困难,故现多用柱色谱进行分离。由于蒽醌苷类水溶性较强,分离精制较困难,故现多用柱色谱进行分离。 柱层析载体常用有: 分离前,多进行预处理——除部分杂质。 预处理方法: 1.铅盐法 2.溶剂法 提取分离(四)蒽醌苷类的分离 硅胶、聚酰胺、葡萄糖凝胶、纤维素等
预处理方法: 1.铅盐法 2.溶剂法 用极性较大的溶剂将苷从提取液中提取(萃取)出来。 提取分离(四)蒽醌苷类的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