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395 Views
The Risk of Suicide with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in the Elderly David N. Juurlink, Muhammad M. Mamdani, Alexander Kopp, Donald A. Redelmeier. 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的使用与老年人自杀风险的研究. 研究背景(一). 抑郁 终身患病率约为 20% ; 约 15% 住院的抑郁患者死于自杀; 每年全世界约 100 万因抑郁自杀。. 研究背景(二).
E N D
The Risk of Suicide with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in the ElderlyDavid N. Juurlink, Muhammad M. Mamdani, Alexander Kopp, Donald A. Redelmeier 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的使用与老年人自杀风险的研究
研究背景(一) • 抑郁 终身患病率约为20%; 约15%住院的抑郁患者死于自杀; 每年全世界约100万因抑郁自杀。
研究背景(二) • 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 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 有报道: SSRIs治疗期间,增加自杀风险; • 但自杀风险的增加是由于抑郁,还是因为SSRIs治疗的副作用?——未知 • 目前关于SSRIs与自杀的关系,各研究结果间有差异,而且自杀行为活跃者常被排除在抗抑郁药临床试验外,故不利于检测到使用不同抗抑郁药的患者之间的自杀死亡率的差异。
研究背景(三) • SSRIs导致自杀率增高在成年人中已有不少报道,在儿童青少年的风险也已引起关注; • 尽管抗抑郁药在老年人这一群体使用非常多,但目前还没有针对老年人的研究。
研究方法 • 对象 加拿大安大略湖(Ontario)1264686位66岁以上老年人 (1992-2000年9年间66岁以上自杀的老年人及其对照) 匹配方法 倾向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1. 把自杀者的死亡日期作为指标日期(index date),计算的是指标日期的倾向得分; 2. 对照与自杀者的倾向得分相差在0.2个标准差之内。 3. 自杀者倾向得分过高者因无法匹配对照,只参与描述分析,而无进行匹配研究。
结果概况 • 研究期间,研究对象中有1354人自杀,其中25人(2%)资料不合格,1329人合格。191人(14%)倾向得分过高无法匹配对照,故剩下1138自杀者可以进行匹配研究(匹配4552名对照)。 • 大多数死者为男性,居住于城市,在死前一年很少去看过精神科医生。 • 自杀方式:火器370人,上吊318人,服毒285人
本研究中的抗抑郁药 • 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 氟苯氧丙胺、氟伏沙明、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 • 二环类抗抑郁药: 地昔帕明、去甲替林、普罗替林、马普替林、阿莫沙平; • 三环类抗抑郁药: 阿密曲替林、丙咪嗪、多虑平、曲米帕明 、氯米帕明 ; • 其它抗抑郁药: 万拉法辛、曲唑酮 、安非他酮 、奈法唑酮 。
关于抗抑郁药的几点声明 • 因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使用并不多、米氮平因不属于保险系统系列药品,故没有纳入研究; • 在本研究中,抗抑郁药的新用(new use)指:在过去的六个月中,没有同类抗抑郁的使用。但在“其它分析” (Additional Analyses)部分,则是指:在过去的六个月中,没有其它任何抗抑郁的使用。
抗抑郁药使用概况及其风险 • 1329位自杀者中,907人(68%)在死前6个月未接受抗抑郁治疗。 • 在第一个月治疗中, SSRIs导致自杀的风险约是其他抗抑郁药的5倍。
抗抑郁药的分组分析 • 有些抗抑郁药并非只用于抑郁的治疗,尤其是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密曲替林、多虑平、氯米帕明 ) 。当我们把所有三环类从非SSRI类排除时,其结论没有显著变化。 • 有些抗抑郁药的特征不同于其同类。当我们把万拉法辛归入SSRI类,把结构上不同于二环类的阿莫沙平、马普替林剔除,把氯米帕明排除在三环类,然后进行分析,结果均与原先一致。
其它分析 • 当定义抗抑郁药的新用为“在过去的6个月,没有用过任何抗抑郁药”时,结论跟前面的一致。 • 对照不进行倾向得分匹配而仅仅进行年龄、性别、收入匹配时,结论也跟前面的一致。 • 进行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结论也一致。 • 其它因素分析(除女性外)也一致。
不同人口学或疾病特征下的SSRIs治疗的自杀危险不同人口学或疾病特征下的SSRIs治疗的自杀危险
抗抑郁药导致自杀的绝对危险(一) • 使用SSRIs者自杀风险:1/3353; • 其他抗抑郁药使用者自杀风险:1/16037 • 在本研究的1329例自杀者中,907人(68%)在死前6个月未服用过抗抑郁药。在抗抑郁药治疗的第一个月,自杀者死于抑郁的可能性高于死于治疗的副作用:死于抗抑郁药的实际风险非常小。
抗抑郁药导致自杀的绝对危险(二) • 没有研究证明抗抑郁药可以预防自杀,但有证据表明:在老年患者中,抗抑郁治疗可以降低自杀意念。 • 假设SSRIs只能降低抑郁患者2%的自杀风险,那么它所能预防的自杀数要高于它的副作用所导致的自杀。
讨论(一) • 在SSRI治疗的第一个月,它所导致的自杀风险与其它抗抑郁药相比,有较大的提高(但SSRI导致自杀升高的绝对危险很低);不过在第二个月后,没有显著性差异。 • SSRI增加男性的自杀风险;但并不导致女性自杀的增多(作者认为这可能是由随机误差所致,但费立鹏教授认为这是由于SSRI增加的是暴力性自杀的风险,而女性中采用暴力性自杀方式的较少所致 )。
讨论(二) • SSRI导致自杀风险增高的可能解释: 是由于服用SSRI可导致某些症状(如精神运动迟缓)的解除和“静坐不能、烦躁不安”等症状的出现。
讨论(三) • SSRI导致自杀风险增高的另一解释: 是由于医生倾向于给自杀风险高的患者开SSRI 。 但作者不同意此观点,原因如下: 1.精神科医生通常不能识别高危险的自杀人群; 2.本研究采取了匹配研究,而且不少匹配因素是自杀的独立危险因素; 3.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也是如此,而它已经可以排除了抑郁患病史与精神科治疗对结果的影响; 4.如果是抑郁(而不是SSRI)导致自杀风险升高,则自杀风险增高的期限要长于1个月,因为抑郁症状很少在治疗的第一个月就得到明显改善; 5.在SSRI治疗早期,其自杀方式跟其他报道一致,因此也可以反驳:是选择性偏倚导致自杀风险增高的结论。
本研究的缺陷 • 采用的是行政数据,而非直接测量抗抑郁药的剂量,而且也不知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 结论只适用于老年人,其他人群未知; • 有些重要自杀危险因素(如丧失亲人的悲伤、孤独感)无法直接测量; • 有些非暴力自杀可能会被归入自然死亡; • 不能排除“结论仅仅是由于SSRI降低自杀的风险少于其他治疗所致”。
该研究的优点及对我们的启示 • 样本量大,设计合理,结论较可靠; • 数据分析方法多样化(sensitive analysis); • 对照匹配方法较好(倾向得分匹配值得进一步学习); • SSRI虽然提高自杀的风险,仍应该对抑郁患者实施治疗,但在治疗的第一个月应该加强对他们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