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 likes | 1.07k Views
感染管制之防護措施. 署立台北醫院 感控室 柯政欽 醫師 5/18/2008. 三名鐵路局員工. 抄捷徑 , 越鐵道 兩人命喪自強號. 鐵路局員工學到什麼 ?. 他們運氣不好?! 可不可在鐵軌上走?. 鐵路局員工與一般民眾應學會. 如何安全的在鐵軌上走. SARS. 死傷的醫院工作人員 ……. 如何避免 …. 職場安全. 醫院工作人員應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如何安全地走在鐵軌上 如何安全地在醫院工作 醫院工作人員與一般民眾應有 …… 良好衛生習慣. 防護措施. 重 點.
E N D
感染管制之防護措施 署立台北醫院 感控室 柯政欽 醫師 5/18/2008
三名鐵路局員工 • 抄捷徑,越鐵道 • 兩人命喪自強號
鐵路局員工學到什麼? • 他們運氣不好?! 可不可在鐵軌上走?
鐵路局員工與一般民眾應學會 • 如何安全的在鐵軌上走
SARS • 死傷的醫院工作人員……. • 如何避免…..
職場安全 • 醫院工作人員應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如何安全地走在鐵軌上 如何安全地在醫院工作 • 醫院工作人員與一般民眾應有…… 良好衛生習慣
防護措施 重 點 • 標準防護措施:。。。。。。 • 空氣傳播疾病之防護措施 標準防護措施 + ---------- • 飛沫傳播疾病之防護措施 標準防護措施 + ^^^^^^^ • 接觸傳播疾病之防護措施 標準防護措施 + *********
防護措施 重 點 • 標準防護措施:。。。。。。 • 空氣傳播疾病之防護措施 標準防護措施 + ---------- 負壓病房 • 飛沫傳播疾病之防護措施 標準防護措施 + ^^^^^^^ 一人一室 • 接觸傳播疾病之防護措施 標準防護措施 + ********* XDR或VRE隔離病房
醫院工作場所的安全 • 非感染、非傳染病:放射線、……. • 感染、傳染病: • 避免嚴重的感染
隔離防護措施 • isolation precautions • 避免感染、傳染病
隔離防護措施的演變_痲瘋病 • 1873年,有八百多名痲瘋病人被隔離在夏威夷群島的莫洛凱(Molokai)火山島上。 • 基督教徒達米安神父(Father Damien)照顧他們,與他們共同生活了12年後,也染上了痲瘋病,於1889年死亡。 • 美國華盛頓之人像廳有他的雕像。 • 台灣樂生療養院
隔離防護措施的演變 • 西元1877年,有醫院建議把有傳染性疾病的患者安置在分開的地方。 • In 1877, a hospital handbook recommended placing patients with infectious diseases in separate facilities
隔離防護措施的演變 • 1970年,美國疾病管制局首先公佈詳細的手冊:Isolation Techiniques for use in hospitals • 用來協助醫院實施隔離防護 • 用了幾年後,作了一些修訂。
隔離防護措施的演變 • 1975年修訂版 Isolation Techniques for Use in Hospitals,首先使用隔離項目,分為七類( seven isolation categories ) • strict isolation, • respiratory isolation, • protective isolation, x • enteric precautions, • wound and skin precautions, • discharge precautions, • blood precautions
隔離防護措施的演變 • 1983年以前,遇到帶有MRSA的病患 • 以 strict isolation 來侍候, • 患者住在單人房,工作人員戴口罩手套, 穿隔離衣(gowns) MRSA 的盛行率維持低檔
隔離防護措施的演變 • 1983年 CDC Guideline for Isolation Precautions in Hospitals,用來取代1975年版本。 • 希望能降低非必要之隔離所需之費用。 reduce the costs associated with unnecessary isolation precautions • strict isolation, contact isolation, respiratory isolation, tuberculosis isolation, enteric precautions, drainage/secretion precautions, blood and body fluid precautions, • 鼓勵醫院感控人員依實際情況作調整。
隔離防護措施的演變 • 1983年以後,遇到帶有MRSA的病患 • 以 contact isolation 來侍候, • 患者住在單人房, 工作人員接觸體液才戴手套, 衣服會碰到才穿隔離衣(gowns) 接觸病患後以肥皂水洗手
隔離防護措施的演變 • 1985年針對醫院工作人員經由針扎或接觸愛滋病患,感染到愛滋病毒,修訂blood and body fluid precautions,出現了Universal precautions來保護醫院工作人員。 • 除了除了防止針扎、戴手套、穿隔離衣之外,在某些情況下需戴口罩及護眼裝置來保護黏膜組織。 • To all persons regardless of their presumed infection status.
隔離防護措施的演變 • 1987出現了Body substance isolation,病患的所有潮溼且可能有傳染性的物質,例如:血液、糞便、尿液、痰液、口水、傷口分泌液、及其他體液需加以隔離,工作人員需戴上乾淨手套才能接觸這些物質。
隔離防護措施的演變 • 1996 美國CDC整合Universal precautions及 Body substance isolation成為 standard precautions • 所有disease-specific precautions 分為三種 Airborne precautions(空氣防護) Droplet precautions(飛沫防護) Contact precautions(接觸防護) • Hospital are encouraged to review the recommendations and to modify them according to what is possible, practical, and prudent(慎重的).
隔離防護措施的演變 • 到了1996年,遇到帶有MRSA的病患 • 以 contact precautions 來侍候, • 患者住在單人房, 工作人員進入MRSA病患房間就戴手套, 衣服會碰到才穿隔離衣(gowns) 離開病室後立即脫下手套且以消毒劑或乾式洗手液洗手
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s Surveillance (NNIS) system data
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s Surveillance (NNIS) system data
隔離防護措施的演變 • Garner JS. The CDC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Practices Advisory Committee. Am J Infec Control 1993;21:160-162 • Garner JS. Guideline for isolation precautions in hospitals. Infec Control Hosp Epidemiol 1996; 17(1):53-80
傳播三要素 傳染病或院內感染在醫院裡傳播需要三種要素: • source(感染源) • host(宿主 ) • transmission(致病源的傳播)
感染源 ( Source ) • 造成院內感染的微生物可來自病患、工作人員或訪客。 • 帶有該感染源的可以是急性病患、處於潛伏期階段的人、身上移生有該感染源的人、或該感染源的慢性帶原者(chronic carriers)。 • 病患院內感染的微生物可來自病患本身,這方面是很難控制的。 • 設備、醫療器材可以被微生物污染造成傳染。
宿主(Host) • 不同的人對同樣的致病源可以有不同的結果,分別是 有抵抗力 移生(colonization) 生病 • 年齡、本身疾病、服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開刀、身上有導管等
致病源的傳播(transmission) • 致病源可經由一種或多種傳播方式來傳染。有五種主要的傳播方式,分別是 contact(接觸) droplet(飛沫) airborne(空氣) common vehicle、 vectorborne • 造成院內感染的主要是前三者:contact、droplet、airborne
接觸傳播(contact transmission) • 直接接觸:肢體有碰到 • 間接接觸:經由污染的器具、針頭、敷料、雙手、手套
飛沫傳播(droplet transmission) • 經由咳嗽、打噴嚏、說話、抽痰、支氣管鏡檢查 • 房間不用換氣
空氣傳播(airborne transmission) • 房間需換氣 • 結核菌、rubeola(麻疹)、varicella virus
common vehicle transmission • 經由被污染的食物、水、醫療行為、醫療儀器、醫療設備
vectorborne transmission • 經由蚊子、蒼蠅、老鼠來散播
隔離防護措施的方法 • 洗手 • 戴手套 • 病患安置 • 病患遷移 • 口罩 • 護目裝置或護面裝置 • 隔離衣 • 照顧病患的儀器設備 • 病患使用過之衣物床單 • 病患使用過之杯盤茶杯 • 例行與終期消毒
隔離防護措施的方法_洗手 • 接觸病患之間 • 接觸病患之後:接觸到病患之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病患使用過之器物
隔離防護措施的方法_戴手套 • 在醫院戴手套的理由 1.避免手部被病患之血液、體液、分泌物、 排泄物所污染。 2.降低經由工作人員的手造成病患感染的可能性 3.降低病患交互感染。不同病患接觸之間,需換 手套且洗手。脫手套後還要洗手的理由 (1)手套可能有小的或不明顯的破損 (2)帶手套在使用過程中有毀損 (3) 脫下手套時,手部被污染
隔離防護措施的方法_病患安置 • 單人房:內有盥衛浴設備,針對衛生習慣不好者、會污染環境者、無法配合感控措施者,患者身上帶有容易傳染的微生物。 • 多人房:若無單人房,身上帶有同樣傳染性微生物的患者可同處一室。 • 單人負壓房:針對會經由空氣傳播的疾病。
隔離防護措施的方法_病患遷移 • 盡量不移動帶有傳染病的患者,以免造成疾病散播。 • 有傳染病的病患移送注意事項 • 病患戴好口罩或傷口包紮固定。 • 接受該病患之單位,事先被告知,且採取適當措施。 • 病患被教導避免疾病散播的方法。
隔離防護措施的方法_口罩 • 外科用口罩:病患咳嗽、打噴嚏時,大顆粒飛沫可達三英尺。 • N95口罩:面對肺結核病患
隔離防護措施的方法_護目裝置或護面裝置 • 當病患的體液會噴濺時
隔離防護措施的方法_隔離衣 • 當預期病患會噴濺大量體液時:穿防水隔離衣,蓋住腳及鞋子。 • 預防病患身上的微生物傳播:當離開病人單位後,需脫除隔離衣並洗手。
隔離防護措施的方法_照顧病患的儀器設備 • 依照醫院政策 • 重復使用的儀器設備:適當的清潔與消毒。 • 使用過之尖銳物品放置於不易穿透之容器。
病患使用過之衣物床單 • 依照醫院政策 • 傳送與清洗需避免微生物之傳播
病患使用過之杯盤茶杯 • 依照醫院政策 • 使用熱水與清潔劑
例行與終期消毒 • 依照醫院政策 • 腸球菌可在環境中存活一段時間。
隔離預防措施的兩個層面 • 標準預防措施:針對所有病患 • 傳播方式區分的預防措施:病患已知或疑似某種傳染病,分為空氣、飛沫或接觸傳播。
標準預防措施 • 醫院工作人員面對任何病患或用過之醫療物質時……… 作好一些防護措施 本身有良好衛生習慣 可降低交互感染或生病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