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 likes | 1.09k Views
第十七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 有机含氮化合物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 碳氮键 的一类化合物。主要包括(亚)硝基化合物、胺、酰胺、腈、重氮盐、偶氮化合物、含氮杂环、生物碱等。本章主要讨论硝基化合物、胺类、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第一节 硝基化合物 ( Nitro compound). 一、命名及结构. 硝基甲烷. 2 - 硝基丙烷. 1,5 - 二硝基戊烷. 硝基环戊烷. 2,4,6-三硝基甲苯( T ri n itro t aluene,TNT) 烈性炸药.
E N D
第十七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 • 有机含氮化合物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碳氮键的一类化合物。主要包括(亚)硝基化合物、胺、酰胺、腈、重氮盐、偶氮化合物、含氮杂环、生物碱等。本章主要讨论硝基化合物、胺类、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第一节 硝基化合物(Nitro compound) 一、命名及结构 硝基甲烷 2-硝基丙烷 1,5-二硝基戊烷 硝基环戊烷 2,4,6-三硝基甲苯(Trinitrotaluene,TNT) 烈性炸药
N: sp2杂化形成三个共平面的键,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的一对电子与每个氧原子的p轨道形成共轭体系,使电荷均匀分布,氮氧键平均化
锌粉 硝基化合物 亚硝酸酯 还原 水解 ROH,HNO2 水解 LiAlH4 R-NH2 ROH • 二、物理性质 •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几乎无色,有香味,偶极矩较大,b.p. 比相应RX高,微溶于水,易溶于醇、醚等,常可做高b.p.有机溶剂。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为无色或淡黄色的液体或固体,有苦杏仁味。芳香族硝基化合物为无色或淡黄色的液体或固体,有苦杏仁味。 • 硝基物多数有毒,可透过皮肤被有机体吸收,通过肝、肾、中枢神经、血液作用的毒物,使用时倍加小心(生产上一般不做溶剂)。
1. α-H的活泼性 具有α-H的硝基化合物,可与强碱作用生成可溶于水的盐。 三、 化学性质 这是因为具有α-H的硝基化合物存在σ,π-超共轭效应,导致发生互变异构现象的结果:
与羟醛缩合、Claisen缩合反应类似,含活泼α-H的物质可与羰基化合物等作用,这在有机合成中有重要的用途。 2. 还原反应 • 硝基很容易被还原。还原一般经历以下过程
碱性 碱性 碱性 酸性 中性 上述反应了解即可,不做要求
因此,其还原产物因反应条件不同而异。如:在酸性介质 (通常为HCl)中,以金属Fe、Zn或SnCl2为还原剂,可将硝基化合物直接还原成相应的胺。 SnCl2 + HCl 又是一个选择性还原剂,当苯环上同时连有羰基和硝基时,只还原硝基。
在化工生产中,常用Cu、Ni或Pt等催化剂,采用催化加氢的方法,还原硝基化合物。实验室中也可采用类似的方法。在化工生产中,常用Cu、Ni或Pt等催化剂,采用催化加氢的方法,还原硝基化合物。实验室中也可采用类似的方法。
3. 硝基对苯环的影响 硝基是强吸电子基,当其与苯环直接相连时,不仅使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活性↓,以致不能进行(如:F-C反应),而且通过-I、-C效应,对其邻、对位的取代基产生显著的影响。
1)对芳卤的影响 该亲核取代反应难以发生。 但在-Cl的邻、对位引入-NO2时,-Cl的反应活性 ↑,且易于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2)对甲基的影响 但当甲基的邻/对位有-NO2存在时,由于受其-I、-C效应的影响,甲基上H原子的活性↑,从而可与苯甲醛发生缩合反应。如:
第二节 胺 一、分类和命名 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烃基所取代的衍生物称为胺(amine)。 • (一)分类 • 脂肪胺和芳香胺。 • 伯胺、仲胺、叔胺(也称一级胺、二级胺、三级胺),也可分别用1º胺、2º胺、3º胺来表示。
伯胺、仲胺、叔胺与伯醇、仲醇、叔醇不同。 • 伯胺 仲醇 • 一元胺(含一个氨基)、二元胺(含两个氨基)和多元胺(含两个以上的氨基)。例如: • 一元胺 二元胺
(二) 命名 简单胺的命名是以胺为母体。 CH3NH2 CH3CH2NHCH2CH3 CH3NHCH2CH3 甲胺 二乙胺 甲乙胺 苯胺苄胺-萘胺 当氮原子上同时连有芳香烃基和脂肪烃基时,则以芳香胺作为母体,脂肪烃基作为取代基写在母体名称前,并冠以“N”字,表示脂肪烃基是连在氮原子上,而不是连在芳环上。例如: N-甲基苯胺N,N-二甲基苯胺N-甲基-N-乙基苯胺
比较复杂的胺,则以烃为母体。例如: • 2-甲基-3-氨基戊烷 2-二甲氨基丁烷 • 季铵类化合物的命名 • [(CH3)4N] + Cl- [(CH3)3NCH2CH3]+OH- • 氯化四甲铵 氢氧化三甲基乙基铵 • 注意 • “氨”、“胺”和“铵”的区别 • 季铵盐与铵盐的区别
4,4’-二硝基二苯胺 溴化三甲基乙烯基铵
N N H C 1 C H 3 C 2 3 2 3 s s p p 芳 香 胺 : 趋 向 杂 化 s p 脂 肪 胺 : 杂 化 二、胺的结构 • 胺具有碱性和亲核性。 • 由于芳香胺能形成共轭体系,使其在化学性质上与脂肪胺有所不同。
不能拆分 这两个对映体可通过一个平面形过渡态互相转变,由于这种转变所需能量低,约为25 kJ·mol-1,转变的速度又很快,所以目前还不能把对映体拆分开来。
一对对映体可拆分 一对对映体可拆分
三、物理性质 许多胺类有难闻的气味,如三甲胺有鱼腥味、1,4-丁二胺俗称腐肉胺、1,5-戊二胺俗称尸胺。 沸点:1o > 2o > 3o胺,比同分子量醇低。低分子量胺溶于水
四、 化学性质 1.碱性和成盐反应 当铵盐与碱溶液作用时,可重新游离出原来的胺,说明胺的碱性较弱。
(1)产生碱性的原因:N上的孤对电子 (2)判别碱性的方法:碱的pKb;其共轭酸的pKa; 形成铵正离子的稳定性。 (3)影响碱性强弱的因素: 电子效应:3o胺 > 2o胺 > 1o胺 空间效应:1o胺 > 2o胺 > 3o胺 溶剂化效应:NH3 > 1o胺 > 2o胺 > 3o胺
N上的H越多,溶剂化效应越大,形成的铵正离子就越稳定。不同溶剂的溶剂化效应是不同的。 + 综合上述各种因素, 在水溶液中,胺的碱性强弱次序为: 脂肪胺(2°>1°, 3°)> 氨 > 芳香胺 在气相或非水溶液中,脂肪胺的碱性强弱次序为: 3°> 2°> 1°
(1) (2) (2)比(1)的碱性强4万倍 芳香胺碱性强弱要考虑N上的孤对电子,能不能与苯环共轭,能共轭,碱性弱,不能共轭,碱性强。 具体分析时,既要考虑N上取代基的影响,也要考虑苯环上取代基的影响。
氯化苯铵 苯胺盐酸盐 局部麻醉剂普鲁卡因在临床上常制成其盐酸盐,供肌肉注射用。
2、烷基化反应、季铵盐的生成及季铵碱的性质2、烷基化反应、季铵盐的生成及季铵碱的性质 质子转移 亲核性增大 除卤代烃外,某些情况下醇或酚也可作为烃基化试剂。 RI > RBr > RCl > RF1°RX > 2°RX, 3°RX 以消除为主。
叔胺与卤代烷或活泼芳卤作用,则得到季铵盐。叔胺与卤代烷或活泼芳卤作用,则得到季铵盐。 季铵盐为高熔点的白色晶体。加热到熔点时即分解成叔胺和卤代烃。 • 季铵盐的应用: • 作表面活性剂 • (2) 作相转移催化剂(PTC) • 常用的相转移催化剂: 三乙基苯甲基氯化铵(TEBA)、四正丁基溴化铵(TBA)
季铵碱制备、性质及应用 季铵碱是一个强碱,其碱性与NaOH或KOH相当。
季铵碱受热则发生分解反应 a. 不含β-H原子季铵碱的热分解 —— SN2反应 b.含β-H原子季铵碱的热分解——E2消除反应
季铵碱热消除的取向:当分子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β-H 原子可以被消除时,总是优先消去取代较少的碳上的β-H;生成取代基少的烯烃——Hofmann规则。 季铵碱热消除的立体化学:反式共平面消除
当β-碳上连有苯基、乙烯基、羰基、氰基等吸电子基团时,霍夫曼规则不适用。当β-碳上连有苯基、乙烯基、羰基、氰基等吸电子基团时,霍夫曼规则不适用。 共轭体系
Hofmann彻底甲基化反应 由于季铵碱的热消除具有一定的取向,因此通过测定烯烃的结构,可以推测胺的结构。如:
已知化合物(A)经下列反应得3-甲基-1,4-戊二烯,已知化合物(A)经下列反应得3-甲基-1,4-戊二烯, 求(A)的可能结构式。 2CH3I AgOH CH3I AgOH A B
3.酰化反应 叔胺氮原子上无氢原子,所以不能发生酰化反应。 芳胺不能与酯类起反应,但能被酰卤或酸酐所酰化。例如,苯胺与乙酸酐作用生成乙酰苯胺:
酰化反应对于药物的修饰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药物分子中引进酰基后,常可增加药物的脂溶性,有利于体内的吸收,提高或延长其疗效,并可降低药物毒性。 扑热息痛 (Paracetamol) 氨基易于被氧化,在有机合成及药物制备中常用酰化反应来保护氨基。
兴斯堡反应——与苯磺酰氯反应 苯磺酰氯可用来鉴别伯、仲、叔三种胺,这类反应被称为兴斯堡(Hinsberg)反应。
4.与亚硝酸反应 (1) 伯胺与亚硝酸的反应 醇、烯等混合物
蒂芬欧(Tiffeneau)-杰姆扬诺夫(Demjanov)环扩大重排反应——-用于制备5,6,7环酮蒂芬欧(Tiffeneau)-杰姆扬诺夫(Demjanov)环扩大重排反应——-用于制备5,6,7环酮 半频哪醇重排
低温条件下,芳香伯胺在强酸性溶液中与亚硝酸反应,生 成芳香重氮盐(diazonium salt),该反应称为重氮化反应(diazotization)。例如: 重氮盐在低温水溶液中较稳定,温度升高时分解,放出氮气生成酚。
(2) 仲胺与亚硝酸反应 N-亚硝基胺有强致癌作用!
(3) 叔胺与亚硝酸的反应 芳香叔胺与亚硝酸反应,发生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生成C-亚硝基化合物。 N,N-二甲基苯胺N,N-二甲基对亚硝基苯胺 C-亚硝基化合物都是在强酸条件下发生的反应,产物呈桔黄色,用碱中和后显翠绿色。
5.芳胺苯环的亲电取代反应 (1) 卤代反应 如果要在苯胺分子中引入一个卤原子,可以先使氨基乙酰化,以降低氨基的定位能力,然后再进行卤代。例如: 用于苯胺的定性及定量测定
(2) 硝化反应 硝化前往往先将氨基保护,然后再硝化,由于氨基的保护方法不同,硝化时产物也不相同。硝化后再通过碱性水解即可得所需产品。例如:
(3) 磺化反应 对氨基苯磺酸分子内同时含有碱性氨基和酸性磺酸基,在分子内可形成内盐(两性离子)。
磺胺及磺胺类药物 磺胺类药物是一类重要的抗菌药物,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使用,至今仍为临床所采用。 对氨基苯磺酰胺(磺胺,SN, sulfanilamide) 磺胺的盐酸盐 磺胺的钠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