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429 Views
丰南区夏玉米生产的制约因素及丰产措施. 丰南区农牧局 赵福顺. 1. 我区夏玉米季气候资源与生产现状. 本地区夏玉米以冬小麦下茬平播栽培为主。 7 月 1 日至 10 月 20 日,≥ 10℃ 有效积温为 2303℃ ,适宜种植 95~100 天的中早熟品种。 一般生长期在 6 月下旬至 10 月初。 6 月下旬播种时很少能足墒播种。苗期适度干旱是有利的。
E N D
丰南区夏玉米生产的制约因素及丰产措施 丰南区农牧局 赵福顺
1. 我区夏玉米季气候资源与生产现状 • 本地区夏玉米以冬小麦下茬平播栽培为主。7月1日至10月20日,≥10℃有效积温为2303℃,适宜种植95~100天的中早熟品种。 • 一般生长期在6月下旬至10月初。6月下旬播种时很少能足墒播种。苗期适度干旱是有利的。 • 7月中至8月中旬是玉米生长发育的中期,集中了全年降雨量的58%,约350㎜。往往是大雨伴随强风,易倒伏。降雨量年度间、季节间、地区间降雨极不均衡,有的年份降雨量仅200mm,季节间常常是先旱后涝,涝后又旱,年度间易出现大旱等极端气象灾害。这种季节间、年份间气候多变导致夏玉米单产的不稳定性。光照方面,7月中至8月中旬多阴雨,光照不足,而此时正是雌穗分化的全过程,决定了果穗不会太大,粒数也不会太多。 • 8月中旬之后,进入花粒期。此时秋高气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又有中期积累的土壤水分,对籽粒灌浆极其有利。这也是为什么比春玉米产量还高的根本原因。
2. 夏玉米高产的制约因素 2.1 倒折 全年降雨的58%集中在夏玉米的生育期,这段时间里降雨主要是大雨、暴雨、大暴雨多伴有大风(10年数据),易造成玉米倒折。倒折发生频繁,连年发生或隔年发生,给夏玉米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严重年份减产达30%。
2.2 空杆 • 导致夏玉米空杆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 (1)中期光照不足、倒伏 • (2)密度:密度过大超过4500株/亩,田间郁闭,易形成空杆。生产中亩密度较大,且呈上升趋势。 • (3)病害:近年来免耕及秸杆还田技术的推广应用,造成病源菌的潜伏及传播,加重了玉米病害的发生。2002年纹枯病大流行,使大面积夏玉米出现空杆,减产达30%以上;褐斑病高发,加重空秆。比如今年南孙庄燕单202事件。 • ⑷品种特性。松散型品种较易空秆。
2.3中后期土壤干旱,浪费了宝贵的光照和热量资源2.3中后期土壤干旱,浪费了宝贵的光照和热量资源 • 8月15日左右开始抽雄吐丝期,此期至收获是夏玉米灌浆期,此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对灌浆有利,但同时又易干旱,使宝贵的光照和热量资源被浪费。此时若不人为补充土壤水分,则易使果穗偏小,秕粒、秃尖秃尾、畸形穗(哑铃形等)。实践表明:中后期干旱直接影响夏玉米产量。
2.4病害 • 免耕播种、秸杆还田增加了土壤病源菌量,使夏玉米病害发生几率增加。如褐斑病、玉米顶腐病、玉米纹枯病等。现在的推广品种对褐斑病,黄斑病明显感病。
2.5品种多乱杂,优秀品种得不到普遍公开宣传 • 合法销售的品种很多,表现却大不相同。今年滑玉12表现较差。 综上所述,夏玉米稳产的制约因素主要是倒伏,其次是空杆。高产的制约因素主要是中后期的干旱,其次是病害。因此夏玉米生产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现有生产水平和条件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克服不利的气候因素造成的影响,前期以稳产为目标,中后期攻高产。
3.高产措施 • 3.1选择适宜品种.务必兼顾高产和稳产 • 多年实践证明以郑单958为代表的一部分紧凑型品种有明显的优势。另外一些郑单958的改进品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表现,如:津北288、益丰29、天仓1号等均较理想。同时根据品种说明材料关注其缺陷,生产上进行针对性管理。 从2002年以来,郑单958为什么能稳产高产,经久不衰? ① 郑单958 是一个划时代的品种.作为第一个紧凑型品种,实现了高光效育种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玉米育种领域的一块里程碑. ②植株呈黄绿色,能最大程度利用较弱的光照制造更多的光合产物 ③在本地夏播生育期为100天,而花粒期(形成产量的时期)就占了45天.一般品种则在40天上下,这是到目前为止推广品种中绝无仅有的
一、 2012年农业部推广品种(黄淮海地区) • (一)郑单958:适宜在我国黄淮海夏玉米区中等以上肥力地种植。 • (二)浚单20:适宜在河南、山东、河北中南部、陕西、安徽、江苏、山西运城夏播区,以及内蒙古≥ 10℃活动积温3000℃以上地区种植。 • (三)鲁单981:适宜在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安徽、江苏、山西运城夏播区种植。 • (四)金海5号:适宜在河南、河北、山东、陕西、江苏、安徽、山西运城夏播区种植,叶部病害和黑粉病高发区慎用。 • (五)京单28: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省夏玉米种植区、内蒙古≥10℃活动积温2750℃以上的地区,以及黑龙江第一积温带上限种植。 • (六)中科11号:适宜在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山西运城夏玉米区种植。 • (七)蠡玉16:适宜在河北、陕西、安徽、河南、北京夏玉米区,吉林中晚熟区及内蒙古≥10℃活动积温3000℃以上地区种植。 • (八)沈单16:适宜在辽宁、宁夏、甘肃、新疆、内蒙古西部春播区和山东、河南、陕西、河北夏播区种植。 • 二2012年河北省新审定推广品种 • 极峰17蠡玉52均益86源育13富中7号金苹果18伟科702
3.2播种 • 3.2.1 抢时播种 • 本地区夏玉米生长季热量资源紧张,从6月21日至10月5日有效积温仅为2300℃,即使用特早熟品种也须抢时播种。要求播期在6月25日前,成熟较有保障。
3.2.2 播种方式 • 进行旋地播种,旋地后播种的播深4-5cm,采用60cm等行距种植。免耕机械播种,主要优点是玉米秆壮抗到,便于机械管理,稳产性好。缺点是播种质量差、提高施肥良不便、土壤孔隙度达不到30%适宜指标,不利高产。因此高产地块不提倡。 • 为提高播种质量,应该培训农机手。
3.3 合理密植 • 据我观察, 目前我区夏玉米田间密度普遍在4000左右,拔节后(7月中~8月中)田间透光差,本来就易连阴雨,是单株光合产物减少,呼吸消耗增加.这就影响了雌穗分化瓦对营养的要求,是果穗短小,粒数降低.这是重要重要失误.丰南镇大王庄1000亩夏玉米,攘土地肥力高.历年播种浚单20等紧凑型品种,平均密度在4400株/亩左右,而产量500~600公斤,勉强算个一般水平.原因就是果穗小,空秆多,秃尖重. • 之所以造成高密度种植原因是:①品种说明提供的密度数据对我区没有针对性. ②播量大,农民惜苗③缺乏密度概念 玉米是依靠单株增产的作物.要实现高产必须要有较大的果穗.受气侯资源的制约,人为促进果穗增大的措施本来就很少,除了合理施肥就是控制密度.所以必须抓住降底密度这项措施.要使大家都建立起密度的概念,知道种玉米每亩地应该留多少苗是有数的 据多年的调查总结,根据我区土壤质地差异,以种植郑单958为例,提出不同的密度标准: 沙壤地和肥力差的地块3500-3800株/亩(60㎝×29~32 ㎝);其它地块3800-4000株/亩(60㎝×28~29 ㎝)。
3.4 科学施肥 • 实行测土配方施肥。高产夏玉米可分种肥、穗肥和花粒肥三次施用。根据我区生产实际,建议以不同耕地条件分别操作。比如,计划亩产700公斤,肥料的使用方法是: • 底肥:在播种时将全部的钾肥、磷肥及微肥和20%的氮肥作为种肥施入土壤。旋耕地块利用全层施肥、或种肥与种子分行施用,以免烧种。沙壤地块一般底肥为二铵25公斤,钾肥25公斤,尿素10公斤;壤土地一般底肥为二铵20公斤,钾肥5公斤,尿素10公斤; • 追肥 : • 穗肥 在玉米一生当中,穗期阶段追施氮肥,可有效促进果穗小花分化,实现穗大粒多。沙壤地:拔节一周后结合浇水亩施尿素30公斤;壤土地:拔节一周后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30公斤;其它粘土地区一般在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期每亩追施尿素15-25公斤。 • 花粒肥 沙壤地保肥保水性差,为防止夏玉米生长后期脱肥,在抽雄后即刻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0公斤;壤土地及其它粘土地块保肥性较好,可免施花粒肥。
3.5除草方法 提倡苗后茎叶处理除草,药剂种类很多,市场上常见并掌握使用技术的有: ①莠去津:摇匀兑水喷雾。玉米3~8叶期,一年生杂草2~6叶,多年生杂草6叶期前。有时会有药害,原因是:第一品种的敏感性不同,多表现于登海系列(登海605)、豫字号()的某些对阿特拉津敏感的品种。第二 用药时间偏晚。第三用药量偏大。三氮苯除草剂一般是单子叶杂草的芽鞘吸收,所以一般用于播后苗前或幼苗期。阿特拉津在黄淮海流域的干旱的土壤中十分稳定,也会积累,因为我们每年都用这个药剂除草,且不易被土壤分解和淋溶,土壤中会长期积累,杂草基本上不会造成危害,此时种植敏感品种遇到大雨年份,会增加玉米的吸收,十分容易造成药害。解决方法:这种除草剂药害一旦出现以后基本上无药可解,有许多农民问怎么解救,卖药的会给你许多的解决方法,但绝没有效果,产生药害的基本会死亡,没有药害症状的日后没有大的降水过程不会再发展。浇水施肥会增加玉米植株吸收数量,加重药害。中耕锄划能切断玉米根系,能够减少吸收。多年使用阿特拉津除草的玉米田种植敏的玉米感品种,要尽量选用磺草酮或苗后除草剂行间定向喷雾。
②烟嘧磺隆:摇匀兑水喷雾。玉米3~5叶期,杂草2~4叶。②烟嘧磺隆:摇匀兑水喷雾。玉米3~5叶期,杂草2~4叶。 • 烟嘧磺隆的药害症状表现:玉米心叶1-2片叶子上会出现不规则白化斑驳,叶片扭曲卷缩,新叶不能正常长出,严重的会出现矮缩,在茎基部长出几个分蘖,形成丛枝状,仅能长个小果穗或结无效穗,一般不会造成死亡。解决办法:1进行行间喷雾。我们使用除草剂的目的是为了除草,要保证对玉米安全,顺行行走行间喷雾,所用时间相同,使用药量更少,目的更明确。2 这类药害产生后可以使用浇水追肥的方法,促进玉米快长。
③胺基盖草酮: 为新型玉米田苗后除草剂,还可用于甜玉米除草,杀草更快更彻底,使用时间更长,一次施药可有效防除玉米田1-9叶期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宣传安全性高,但去年有好多药害的例子。需要慎重选用。③胺基盖草酮: 为新型玉米田苗后除草剂,还可用于甜玉米除草,杀草更快更彻底,使用时间更长,一次施药可有效防除玉米田1-9叶期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宣传安全性高,但去年有好多药害的例子。需要慎重选用。 使用以上药剂需与有机磷类农药相隔七天,否则可能产生药害。同时有害虫发生时应用菊酯类药混用治虫又除草
3.6中后期灌溉 • 此时是玉米一生需水最多的时期,适宜的土壤水分是田间持水量注1的75%~70%。进入8月下旬后,阴雨减少,光照增加,土壤水份迅速降低。而这段时间正好覆盖了灌浆过程。就长的平均日照和大的昼夜温差而言明显是有利的,只有较低的土壤水分是不利的,因此遇旱灌溉是中后期管理的核心。具体应视土壤水分变化灌水1~2次。这样可明显提高结实率,促进养分向籽粒运转,使子粒饱满,品质提高。 • 大家应该应该有感觉,凡是哪一年玉米普遍丰收了,别的不一定能看出来,而子粒饱满一定是能看出来的,又往往9月份有1~2次明显的疆域..那末为了获得饱满的子粒一定要进行后期的人工管理 • 在农业生产上,为增产而最后采取的措施,是最有效的,才是最值得做的. 注1:田间持水量:指在地下水较深和排水良好的土地上充分灌水或降水后,允许水分充分下渗,并防止蒸发,经过一定时间,土壤剖面所能维持的较稳定的土壤水含量(土水势或土壤水吸力达到一定数值)。简单说就是指土壤水分达到饱和时,其中的水分占总量的重量百分比
3.7病虫综合防治 • 夏玉米病害主要有褐斑病、弯苞菌叶斑病,和纹枯病、粗缩病;虫害要重点防治粘虫、蓟马和玉米螟。
3.6.1 病害防治 • 褐斑病、弯苞菌叶斑病: 褐斑病 弯苞菌叶斑病 现在的推广品种对此明显感病。防治方法:⑴据资料,有黄早四血统的品种是感病的,应甄别种植⑵翻地灭茬,减少菌源。⑶用药防治:7月中旬用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即可有效预防和防治褐斑病和大小斑病的发生与蔓延;也可以用己唑醇、苯咪甲环唑交替喷雾防治。 防治方法:①清洁田园,玉米收获后及时清理病株和落叶,集中处理或深耕深埋,减少初浸染来源。②增施肥料、轮作倒茬等农作措施可明显减轻或延迟该病的发生。③杜邦福星7000倍防治玉米黄斑病效果最好,防效70%~91%,通过田间调查还发现,
顶腐病,玉米顶腐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国于1998年在辽宁省阜新首次发现,为玉米新病害。2002年,玉米顶腐病在辽宁玉米产区普遍发生和流行,造成严重产量损失。目前,已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等省发生,并逐年呈上升趋势,危害较严重。在阴湿,低洼带及地肥不足的地块发病率较高。顶腐病,玉米顶腐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国于1998年在辽宁省阜新首次发现,为玉米新病害。2002年,玉米顶腐病在辽宁玉米产区普遍发生和流行,造成严重产量损失。目前,已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等省发生,并逐年呈上升趋势,危害较严重。在阴湿,低洼带及地肥不足的地块发病率较高。 顶腐病中晚期
一、发生特点 玉米顶腐病病原菌鉴定为亚黏团镰孢毒。该病原菌以土壤、病残体、种子带菌为主,特别是种子带菌可远距离传播,始发病区域不断扩大;且病株产生的病源菌分生孢子还可以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与玉米其它病害相比,玉米顶腐病的危害损失更重、潜在危险性较大。 该病可在玉米整个生长期侵染发病,但以抽穗前后表现最为明显(夏玉米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因其症状复杂多样,且一些症状与玉米的其它病虫害、缺素症有相似之处,因此在诊断识别和防治上应仔细对照、提早防治。 1苗期表现症状 主要表现为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边缘失绿、出现黄色条斑,叶片皱缩、扭曲重病苗也可见茎基部变灰、变褐、变黑而形成枯死苗。 2 成株表现症状 成株期病株多矮小,但也有矮化不明显的,其它症状更呈多样化:1)叶缘缺刻型。感病叶片的基部或边缘出现“刀切状”缺刻,叶缘和顶部褪绿呈黄亮色,严重时一各叶片的半边或者全叶脱落,只留下叶片中脉以及中脉上残留的少量叶肉组织。2)叶片枯死型。叶片基部边缘褐色腐烂,叶片有时呈“撕裂状”或“断叶状”,严重时顶部4~5叶的叶尖或全叶枯死。3)扭曲卷裹型。顶部叶片卷缩成直立“长鞭状”,有的在形成鞭状时被其它叶片包裹不能伸展形成“弓形”,有的顶部几个叶片扭曲缠结不能伸展,缠结的叶片常呈“撕裂状”、“邹缩状”。4)叶鞘、茎秆腐烂型。穗位节的叶片基部变褐色腐烂的病株,常常在叶鞘和茎杆髓部也出现腐烂,叶鞘内侧和紧靠的茎杆皮层呈“铁锈色”腐烂,剖开颈部,可见内部维管束和茎节出现褐色病点或短条状变色,有的出现空洞,内生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刮风时容易折倒。5)弯头型。穗位节叶基和颈部发病发黄,叶鞘茎杆组织软化,植株顶端向一侧倾斜。6)顶叶丛生型。有的品种感病后顶端叶片丛生、直立。7)败育型或控杆型。感病轻的植株可抽穗结实,但果穗小、结籽少;严重的雌、雄穗败育、畸形而不能抽穗,或形成空杆。但以前3种表现最为常见。 3其它症状表现 病株的根系通常不发达,主根短小,根毛细而多,呈绒状,根冠变褐腐烂。高湿的条件下,病部出现粉白色至粉红色毒状物。 一般来说,低洼地块、土壤黏重地块玉米顶腐病发病重,特别是水田改旱田的地块发病更重;坡地和高岗地块发病轻,种子带菌也会使山地的发病率提高。早春低温,玉米幼苗长势减弱,为病原菌入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玉米顶腐病菌除侵染玉米外,还侵染高粱、苏丹草、谷子、麦子、水稻等禾本科植物,以及狗尾草和马唐草等杂草。 。
二、防治方法 • 选择抗病品种 品种之间抗病性有差异,当前的一些高产品种也感病,但以自交系K12、P138发生最为严重。在生产上,应注意淘汰感病的品种,选用抗性强的品种。 药剂防治 对发病地块,发病初期可选择药剂防治,首选300倍的58%甲霜灵锰锌,并加配500倍的50%多菌灵、或500倍的75%百菌清或1500倍的12.50%特普唑(注意:该药应避免在苗期和开花授粉期使用)等杀菌剂混合用药,连续喷施2次。中晚期,要用:80%的代森锰锌+三唑酮或戊唑酮+高效的叶面肥进行叶面喷施,两天一次,效果好,一个星期可见效 剪除病叶 对玉米心叶已弯曲腐烂的较重病株,可用剪刀剪去包裹雄穗以上的叶片,以利于雄穗的正常吐穗,并将剪下的病叶带出田外深埋处理
纹枯病 • 7月初用甲基托布津喷雾预防。(之后用井冈霉素或戊唑醇交替防治) 2002年京津河北中北部数百万亩夏玉米严重减产,损失100亿元人民币左右。我在国内第一个认定为是纹枯病在本地的首次大流行,排除了蚜虫为害的观点,得到有关专家的认同。 它满足了个发病条件:①感病寄主:推广品种涿单9和唐玉10严重感病,源于他们有共同的感病亲本502. ②病原菌充足:该病同时侵染冬小麦,在茎基部发病,而当年是全社会禁烧秸秆第一年 ③气象条件适宜:自7月27~8月5日连续10天牛毛细雨,空气湿度超过90%。 事后,首先是涿单9和唐玉10两个品种被淘汰了。
粗缩病: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MRDV属于植物呼肠弧病毒组,是一种具双层衣壳的双链RNA球形病毒,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玉米粗缩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粗缩病: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MRDV属于植物呼肠弧病毒组,是一种具双层衣壳的双链RNA球形病毒,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玉米粗缩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
玉米粗缩病症状特点 • 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5至6片叶即可显症,开始在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产生透明的油浸 • 状褪绿虚线条点,逐渐扩及整个叶片。病苗浓绿,叶片僵直,宽短而厚,心叶不能正常展开,病株生长迟缓、矮化 • 叶片背部叶脉上产生蜡白色隆起条纹,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感植株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节间粗短,顶叶簇 • 生状如君子兰。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至9至10叶期,病 • 株矮化现象更为明显,上部节间短缩粗肿,顶部叶片簇生,病株高度不到健株一半,多数不能抽穗结实,个别雄穗 • 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没有花粉。果穗畸型,花丝极少,植株严重矮化,雄穗退化,雌穗畸形,严重时不能结实 • 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治方法 • 农业防治为主 • ①加强监测和预报 在秋末和晚春及玉米播种前,根据灰飞虱越冬基数和带毒率、小麦和杂草的病株率,结合玉米种植模式,对玉米粗缩病发生趋势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测预报,指导防治。 • ②选用抗病品种 但品种间感病程度仍存在一定差异 • ③清除杂草 路边、田间杂草不仅是来年农田杂草的种源基地,而且是玉米粗缩病传毒介体灰飞虱的越冬越夏寄主. • 加强田间管理 结合定苗,拔除田间病株。 • ④玉米粗缩病病毒主要在小麦、禾本科杂草和灰飞虱体内越冬。因此,要做好小麦丛矮病防治,清除田边、地边和 • 沟渠杂草为害,同时要减少灰飞虱虫口基数,具体方法:在小麦返青后,用吡蚜酮6克/亩喷雾。喷药时,麦田周围 • 的杂草上也要进行喷施,必要时,可用20%克无踪水剂或45%农达水剂550毫 • 升/亩,兑水30公斤,针对田边地头进行喷雾,杀死田边杂草,破坏灰飞虱的生存环境。 • 化学防治 • 一是药剂拌种。用内吸杀虫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和拌种,可以有效防治苗期灰飞虱,减轻粗缩病的传播。播种 • 时,采用种量2%的种衣剂拌种,可有效的防止灰飞虱的危害,同时有利于培养壮苗,提高玉米抗病力。 • 二是喷药杀虫。 • 杀灰飞虱:玉米苗期出现粗缩病的地块,要及时拔除病株,并根据灰飞虱虫情预测情况及时用吡蚜酮,在玉米5叶 • 期左右,每隔15天喷一次,连喷1~2次, • 杀病毒:同时用50%氯溴异氰尿酸800-1000倍液喷洒防治病毒病。 • 除草,消灭灰飞虱活动空间:对于个别苗前应用土壤处理除草剂效果差的地块,可在玉米行间定行喷秀去津或其他玉米专用除草剂。 • 总结 • 玉米粗缩病具有毁灭性,一旦发生了就很难治愈,在病株上喷上某种药剂就使它恢复正常是不现实的,但只要做到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环环紧扣,就一定能够控制其危害蔓延。
粘虫和蓟马的防治:粘虫是我市玉米田的主要害虫之一,具有迁飞性、暴发性的特点,虫源主要来自外地。2代粘虫主要在玉米幼苗期发生为害,以幼虫咬食玉米叶片,大发生时可将玉米吃光,仅留光杆,造成严重减产。粘虫和蓟马的防治:粘虫是我市玉米田的主要害虫之一,具有迁飞性、暴发性的特点,虫源主要来自外地。2代粘虫主要在玉米幼苗期发生为害,以幼虫咬食玉米叶片,大发生时可将玉米吃光,仅留光杆,造成严重减产。 防治方法: 1、对小麦未收获或即将收获的田块,发现有粘虫时,用2.5%敌百虫粉,撒成4寸宽药带进行封锁;在秋田作物四周开挖宽20-25厘米,深30厘米左右的沟,沟内撒辛硫磷或甲基异柳磷0.2-0.3公斤干细土或细沙制成的毒土或毒杀,防止粘虫继续迁移。 2、对小麦已收获,粘虫已进入玉米田的地块,用40%毒死蜱(乐斯本)乳油100-120毫升,对水30-40公斤或用40%毒死蜱乳油100毫升加氯氟氰菊酯30克,对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30毫升拌毒土于喇叭口期,用一塑料瓶装入药剂,瓶盖扎2-3个小孔,对准玉米心叶“一株一捏”灌心,防效较好。 施药时间一般应选在晴天上午9点以前和下午5点以后,阴天可全天防治,施药后2小时内如遇降雨,应及时补喷。 • 3.6.2虫害防治
蓟马对寄主有明显的选择性,表现为不同品种危害程度不同。比如邯丰79发生严重。苗期用10%吡虫啉或40%氧化乐果乳油进行喷雾除治蓟马。蓟马对寄主有明显的选择性,表现为不同品种危害程度不同。比如邯丰79发生严重。苗期用10%吡虫啉或40%氧化乐果乳油进行喷雾除治蓟马。 蓟马
二代玉米螟防治:防治玉米螟的最佳时为大喇叭口期,可用辛硫磷等颗粒进行灌心防治。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释放赤眼蜂等生物防治方法进行防治。二代玉米螟防治:防治玉米螟的最佳时为大喇叭口期,可用辛硫磷等颗粒进行灌心防治。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释放赤眼蜂等生物防治方法进行防治。
3.7 防倒措施 3.7.1 蹲苗。苗期(8叶)前一般不灌水,可有效的控制基部节间的伸长,促进根系发达,实现壮苗。 3.7.2化控.是一项防倒的关键措施,同时有增产作用。应作为一项常规措施推广。可使根系发达,气生根增多,株高和穗位下降,起到防倒伏、增产和提早成熟的作用。产品很多,主要有4类: • 多效唑类:在玉米拔节期6-10片叶时,喷雾。 • 乙烯利、缩节胺、矮壮素类:大喇叭口期喷雾 • 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使用
3.8 适期晚收 • 抓好后期的晚收增粒重技术。收获偏早使籽粒千粒重偏低,影响产量。在达到成熟标准之前,收获时间每推迟一天,千粒重平均提高2克,因此,在不影响下茬小麦正常播种的前提下,应尽量推迟玉米收获时间至子粒乳线注1消失,出现黑色离层达到完全成熟标准时。一般这个时间为10月5日左右。 • 这是生产上,为增产而最后采取的措施,是最有效的,应该做. • 注1玉米胚位于籽粒着生在穗轴上朝穗轴柄的一面,另一面平滑,颜色均匀。在籽粒接近成熟时,平滑面出现一条线,即乳线。乳线先出现在近粒顶的部位,逐渐往下移动,愈接近成熟,乳线愈移近籽粒基部,充分成熟时,乳线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