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likes | 778 Views
萎缩性胃炎诊断、监测和 干预阻断研究.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王良静. 萎缩性胃炎全球患病情况(%). N=3433 N=2081 N=1105 N=451 N=742. Asaka, M Helicobacter. 2001; 6: 294-9 Gut. 2002; 50: 779-85 Malekzadeh R J Clin Pathol. 2004 ;57:37-42 You WC Cancer Research 1993;15:1317-21
E N D
萎缩性胃炎诊断、监测和干预阻断研究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王良静
萎缩性胃炎全球患病情况(%) N=3433 N=2081 N=1105 N=451 N=742 Asaka, M Helicobacter. 2001; 6: 294-9 Gut. 2002; 50: 779-85 Malekzadeh R J Clin Pathol. 2004 ;57:37-42 You WC Cancer Research 1993;15:1317-21 Potet F Gastroenterol Cli Bio 1993;17:103-8
癌变调查(%) N 5373 3435 1753 ? Yr 15 3 10 10-20 Cancer letter 2000;161:105-12 Gut. 2002; 50: 378-81 Cent Eur J Public Health. 1997; 5: 117-21 Cancer Research 1993;15:1317-21 潘国宗,曹世植主编.现代 胃肠病学1998年
萎缩性胃炎的内镜诊断和监测 • 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发生 • 萎缩性胃炎的干预和阻断
国际慢性胃炎诊治指南: 1996年新悉尼系统(Updated Sydney System) 非萎缩性胃炎 慢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特殊类型胃炎 直观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 H.pylori密度、炎症、萎缩、肠化程度分级 Dixon MF,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ical Pathology,1996,20(10):1161-81
直观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 病理学H.pylori密度、炎症、萎缩、肠化程度分级 Dixon MF,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ical Pathology,1996,20(10):1161-81
慢性胃炎的内镜诊断(大连2003)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2):77-8
慢性萎缩性胃炎特征(Correa,1998) 项目 弥漫性胃体部 弥漫性胃窦部 灶性 部位 泌酸黏膜 胃窦 胃体、窦、底 病理改变 萎缩、DYS/IM 淋巴细胞浸润 萎缩、DYS/IM 基因素质 显性长染色体 异性生殖 隐性长染色体 血型 A型常见 O型常见 血型同人群分布 伴发溃疡 无 十二指肠或幽门 高胃部 胃酸分泌 减少 升高或正常 减少 血胃泌素 升高 正常 变化不定 胃癌危险性 升高 无关 升高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诊断新技术 • “胃小凹”模式和粘膜色彩表现 放大内镜,色素内镜 • 胃表面血管结构识别 (Narrow banding image , 窄带成像内镜技术) • 对内镜图像捕捉信息进行数字化重建 Kudo J Clin Pathol 1994 Yao K. GIE 2002
放大胃镜 点状 正常由胃体到胃窦观察可见胃小凹由点状经短线状向连续线状过度(A-B-C型)。 短线状 胃体粘膜萎缩时可呈AB、B型,胃窦部萎缩呈BC、CD、D等多种类型。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与病理符合率达96.7%中、重度肠化生诊断符合率均75% 皱绸状 网状 夏玉亭,于中麟 胃炎临床研究进展 2003年 第一版 周丽雅. 中华内镜杂志,2002,18:84-86
肠化识别 染色内镜(美蓝吸收法)
喷洒碳酸氢钠+刚果红 肌注五肽胃泌素 泌酸区-萎缩部位 染色内镜(刚果红反应法)
放大色素内镜 小点状 直线状型 伴有轻度弯曲长椭圆型 分枝管状型 绒毛状型
Narrow band filters Narrow-band imaging 系统 • 改变传统视觉成分(红,绿,蓝)为特定窄波长成分 Broad band filters
微血管结构 • 非肿瘤粘膜: 皮下网状血管规则排列 • 肿瘤粘膜: 曲线, 血管不规则扩张 (分支状, 环状, 戒指状) • 癌与非癌交界处粘膜 Yao K et al. GIE 2002
慢性胃炎患者微血管检查 在Hp相关性胃炎中少见规则排列(R)的微血管结构. 在萎缩和肠化患者,血管经常模糊不清 平 均 内 镜 积 分 Nakagawa et al. GIE 2003
萎缩性胃炎癌变监测指标(Screening markers) • PGI/PGII比值 • 增生带的厚度和BrdU标记增生带移行程度 • 自动化图象分析仪评价腺管与间质、细胞膜与细胞浆之比 • DNA含量、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胃癌相关抗原(MG7Ag) 胡家露 中华消化杂志 1996; 16: 14-17 Sanduleanu S Eur J Clin Invest. 2003; 33: 147-54
胃癌前病变的准确诊断和监测随访 • 内镜活检: 活检代表性和病理医生的主观偏差 CAG/IM分型分级和中、重度DYS病理标准不一 • 长期随访: 随访指标的准确性和胃粘膜定标活检技术 姒健敏 新型体腔粘膜定标活检仪 ZL 01276535.X 姒健敏 中华消化杂志 2003;23:645-46
MTB监测胃癌前病变过程 病灶 定标 定标后 47周 定标后 33周
2006.10.18 萎缩性胃炎 2007.3.15 胃体中部粗糙 胃体部轻度萎缩性胃炎伴肠化 胃体部腺癌
病理组织学 • 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是重要的胃癌前病变。可分为轻度和重度(或低级别和高级别)两级。异型增生和上皮内瘤变是同义词,后者是WHO 国际癌症研究协会推荐使用的术语。 • 胃癌前病变:CAG伴中重度肠化、中-重度异型增生 2006年中华消化学会慢性胃炎共识意见
胃黏膜异型增生组织学分型: 1.腺瘤型异型增生 2.隐窝型异型增生 3.再生型异型增生 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组织病理学特点的模式图
球样型异型增生(globoid dysplasia) 球样细胞多位于胃腺颈部和肠化生腺管隐窝部,单个或 成簇存在,极性消失 球样异型增生细胞多在胃印戒细胞癌旁发现,可见到球 样异型增生细胞与印戒样癌细胞移行的组织学图象。一 般认为球样异型增生是胃印戒细胞癌的癌前病变 绝大多数球样异型增生细胞显示CEA阳性,提示其伴有分 化异常
粘膜上皮修复 Mucous neck cell 粘液产生 上移 增殖区位于颈部和峡部 (MNC、干细胞 ) 分化成熟 下移 特化上皮细胞 (壁细胞 主细胞) 胃粘膜修复细胞增殖过程 Irvin MJ Med 2003; 52 (2): 134–137
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的组织发生 胃型再生型异型增生 胃腺颈部干细胞 球样型异型增生 肠型再生型异型增生 肠上皮化生 隐窝型异型增生 隐窝部增殖区 腺瘤型异型增生 球样型异型增生
浅表扩散型胃癌:起始于胃黏膜腺颈部(干/祖细胞)浅表扩散型胃癌:起始于胃黏膜腺颈部(干/祖细胞)
胃粘液颈细胞的细胞分化和调控模式 炎症细胞 促炎症因子CINC-2β 胃粘膜上皮细胞: 粘蛋白MUC6 TFF ECL细胞 胃泌素 胃黏液颈细胞 胃黏膜细胞 主细胞 : 胃蛋白酶 壁细胞: 胃酸 内分泌细胞 :胃泌素 EGF EGF
胃粘膜炎性损害修复过程 完全修复 • 浅表性胃炎 糜烂性胃炎 深层损害 周围腺上皮再生性修复 • 萎缩性胃炎 不可逆损害 间变、癌变 轻~中 部分 重
CAG/IM 能否逆转? 干细胞保留,主、壁细胞再生 新隐窝正常发育,腺体重新排列 逆转治疗可行 干细胞严重破坏 肠化细胞的过度增殖 逆转治疗困难、癌变倾向 CAG/IM的逆转: 胃粘膜上皮的修复和足够特化细胞产生 Dixon MF. Gut 2001;49:2-4
萎缩性胃炎 – 治疗 潜在靶位 减弱攻击因子 根除Hp 酒精、药物 补充抗氧化剂 维生素、叶酸 柱状细胞稳定剂 内、外源性EGF 制酸剂 硫糖铝 前列腺素药物 增强胃粘膜防 御功能 稳定胃内微环境
根除Hp治疗 • 51项研究荟萃分析:悉尼胃炎分级标化 25个研究CAG改善;11个明显改善;5个长期随访(>12月)的研究2个改善;28个研究提示肠化的改善,4个为明显 • 哥伦比亚胃癌高发地区 852名胃癌前病变患者Hp根除,随访36-72月,萎缩、肠化显著改善 • 动物实验 蒙古沙鼠早期根除Hp,萎缩、肠化能够完全回复 Hojo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2;16:1923-32 Correa J Natl Cancer Inst 2000;92:1881-2 KetoJ Physiol Paris. 2001;95:429-36
Hp根除治疗的效应 • 粘膜炎症的消退 • DNA氧化损伤的清除 • 细胞更新的正常化 • 低泌酸的改善 • 抗氧化剂的增加 • 改变基因不稳定状态,癌变预防
增强胃粘膜的防御功能 胃粘膜上皮的修复和足够特化细胞的产生 • 柱状细胞稳定剂 • 硫糖铝 • 内、外源性EGF • 云母
模型 正常 治疗后 肠化
Selbex对CAG模型的干预作用 有防止胃腺体萎缩作用 • 正常对照: • CAG模型对照 • 替普瑞酮干预: 制模起始200mg/d共24周
云母对AG逆转和细胞增殖作用 PCNA EGFR A 正常 B 模型 C 云母80mg/kg D云母160mg/kg E 云母320mg/kg
补充抗氧化剂 • 长期补充抗氧化维生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叶酸和β胡萝卜素 • 机理:DNA的甲基化稳定作用,最终凋亡途径,清除突变细胞 朱舜时 胃肠病学2002;7:73-78 Zullo A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0;14:1303–9
852 patients with CAG / IM ascorbic acid 1 anti-Hp triple therapy 3 beta-carotene 2 Placebo 4 23 factorial design treatment Repeat endoscopies 3 and 6 years IM Group CAG group RR = 4.8 RR=5. 1 RR=5.0 Group 3 2 1 RR = 3.1 RR=3.4 RR=3.4 Group 3 2 1 Combinations treatments did not increase the regression rate RR: Relative risks of regression . Correa P J Natl Cancer Inst. 2000 6; 92: 1881-8
小结 • 认识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方法 • 提高萎缩性胃炎识别和监测手段 • 重视胃癌前病变病理发生过程 • 寻求萎缩性胃炎干预阻断时机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