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343 Views
病房、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 主要内容. 一、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二、 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三、治疗(换药)室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四、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五、消毒隔离知识速记 六、 病房 消毒隔离检查标准.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保持诊室、病室空气清新,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合理分区,采用湿式清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污染时,及时用 5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二、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灭菌原则,按照卫生部 《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 和 《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 做好手卫生和职业防护。
E N D
主要内容 • 一、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 二、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 三、治疗(换药)室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 四、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 五、消毒隔离知识速记 • 六、病房消毒隔离检查标准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 一、保持诊室、病室空气清新,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合理分区,采用湿式清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污染时,及时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 二、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灭菌原则,按照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做好手卫生和职业防护。 • 三、一次性医疗用品严禁重复使用。每次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及时踩脚闸冲洗管腔30秒,减少回吸污染。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 四、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根据污染后导致感染风险的高低选择灭菌或高水平、中水平、低水平消毒。耐热耐湿的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手术器械及物品、碧兰麻注射器、牙周器械、根管治疗器械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 五、化学灭菌或消毒,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前,了解其性能、使用方法、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等事项,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更换灭菌剂时须对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 六、进入人体组织或器官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黏膜的器械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进入患者口腔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 • 七、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必须重新灭菌;无菌敷料罐每天更换并灭菌;无菌器械及容器、治疗盘开启后有效期为4小时。 • 八、抽出的药液、加药后的静脉液体必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应注明开启时间,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 九、吸氧装置、湿化瓶、雾化吸入器、呼吸机面罩、管路等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湿化液为灭菌水,湿化瓶每日更换并消毒。监护仪器、呼吸机螺纹管、接头等可拆卸部分定期消毒或更换。 • 十、根据各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不同,对感染患者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患者安置原则为: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开,首选单间隔离;多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应先非感染患者,后感染患者;同一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应从清洁到污染部位。 • 十一、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采取相应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 十二、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置。
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一、口外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措施和消毒隔离制度。 二、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建立病房医院感染病例登记本,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要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应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
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 三、病房环境要整洁,空气新鲜、无异味,根据季节温度不同,定时开窗通风,净化空气。病房治疗室、换药室紫外线照射每日一次,每次大于30min,每周用75%酒精擦拭灯管一次,保持紫外线灯表面清洁,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及时擦拭。并作好记录,需要有累积时数记录,半年监测一次灯管照射强度,并作记录。 • 四、病人安置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 五、病房、治疗室、走廊、卫生间的拖把要分别使用,有专用标记,病房地面要湿式清扫,被污染的地面要用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 六、病房门把手及床单元物品每天清洁擦拭,遇有污染时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一床一套。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要及时对床单元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 七、病人衣物每周至少更换1次,被褥、枕芯、床垫、床隔帘要定期消毒清洗。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被服。
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 八、病人用的一次性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等要严格一次使用,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置,重复使用的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呼吸机螺旋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拆除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湿化液应为无菌水,每日更换。 • 九、听诊器每天用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血压计袖带每周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处理,治疗车、各种仪器每日清洁擦拭,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清洁消毒,所有消毒处理有记录。
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 十、医疗废物处置符合有关规定,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要分别放置不同颜色的袋内,外贴专用标签,由专人收集、运送。 • 十一、严格探视陪住制度,特别是疾病流行时要加强病房管理。 • 十二、对传染病病人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 十三、下班后认真洗手,更换衣物。
治疗(换药)室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 一、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识清楚。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存放,物品定位放置。无菌物品外标示清楚、准确,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清洗并灭菌。 • 二、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 三、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存放时应去除外包装,分类码放在防尘良好的柜内,使用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等,使用后按规定分类处置,不得重复使用。
治疗(换药)室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 四、使用中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 五、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酒精、碘伏棉球缸每周更换2次,更换时容器必须同时灭菌。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灭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应注明开启时间,已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无菌干燥持物钳及容器每4小时更换一次,遇有污染立即更换。 • 六、抽出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无菌液体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瓶装各种溶媒应注明开启日期,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提倡使用小包装
治疗(换药)室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 七、凡侵入性诊疗用物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与病人皮肤黏膜直接接触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 • 八、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速干手消毒剂。
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制度 • 1、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保持室内肃静和整洁。 • 2、手术间物品摆放整齐,保持清洁无尘,无血迹。私人物品或书报一律不准携入,严禁在手术间内制作敷料。因抢救借出的物品一律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放回原处。 • 3、凡是经血液传播性疾病患者用过的器械,应标注说明送消毒供应中心按《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中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程序处理后备用。
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制度 • 4、手术室的一切敷料、器械、溶液应严格保持无菌。手术器械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 • 5、备用物品刀片、剪刀等器具采用小包装压力蒸汽灭菌,无菌持物钳干式保存,使用时记录打开时间,每4小时更换一次。 • 6、手术中应随时保持手术台的清洁及干燥,手术完毕后立即用流动水冲洗器械上的血迹,及时送消毒供应中心处理。 • 7、术中被手术病人血液或体液污染的物面和地面,应及时用醇类或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液的浓度根据感染类型进行选择。清洁的顺序应遵循从相对清洁到污染的原则,避免污染扩散。
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制度 • 8、麻醉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制度。 • 9、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每日更换。固定的器械或敷料定期检查、定期灭菌,过期物品或可疑物品应重新灭菌。
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制度 • 10、无菌手术与污染手术要求在不同的洁净条件下进行,两台手术之间要进行清洁地面和净化空气。手术结束后的污物应放置在污物存放处,以免随意堆放造成二次污染。 • 11、接送病人的推车应定期消毒,车上物品保持清洁。 • 12、应有定期的清洁卫生制度,定人、定点、定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消毒隔离知识速记 • 1.开启的棉球、棉棒、输液贴、溶媒有效期为1天。 • 2.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 3.开启的速干手消毒剂1个月更换1次。 • 4.开启的爱尔碘消毒液、碘酒、酒精消毒剂有效期为7天。 • 5.浸泡容器内的含氯消毒液每日更换1次。 • 6.稀释药液应2小时内用完。 • 7.无菌物品、一次性物品、压脉带1人1更换。 • 8.临床使用的仪器设备每日擦拭1次。 • 9.无菌器械及容器、治疗盘开启后有效期为4小时。 • 10.酒精、碘伏棉球使用期限不超过24小时 • 11.盛放酒精棉球的消毒缸每周灭菌2次。 • 12.棉球缸每日灭菌1次。 • 13.小器械每4小时灭菌1次。 • 14.裸消器械4小时灭菌1次。 • 15.棉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7天。 • 16.塑封包装无菌器械有效期为6个月。 • 17.紫外线应每周用75%酒精擦拭1次。 • 18.紫外线灯照射强度应每半年测试1次。 • 19.防护用品:帽子、口罩、手套、防护服、眼罩、面罩、隔离衣、长筒靴/鞋套。 • 20.医疗废物应日产日清。 • 21.盛装医疗废物达到容器的3/4时,应及时封口处置。 • 22.医疗废物交接资料保存3年。 • 23.充填器开启后有效使用期为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