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 likes | 1.09k Views
第七章 梁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7-1 梁的正应力. §7-2 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及其应用. §7-3 梁的合理截面形状及变截面梁. §7-4 矩形截面梁的切应力. §7-5 工字形截面及其他形状截面的切应力. §7-6 梁的切应力强度条件. 第七章 梁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一、基本要求 1 )了解梁的正应力公式、弯矩和挠曲线曲率间的关系; 2 )了解矩形截面等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切应力分布规律和计算公式; 3 )熟练掌握弯曲正应力及切应力强度条件及其应用; 4 )了解提高梁弯曲强度的措施。. 二、授课重点、难点
E N D
第七章 梁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7-1 梁的正应力 §7-2 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及其应用 §7-3 梁的合理截面形状及变截面梁 §7-4 矩形截面梁的切应力 §7-5 工字形截面及其他形状截面的切应力 §7-6 梁的切应力强度条件
第七章 梁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一、基本要求 1)了解梁的正应力公式、弯矩和挠曲线曲率间的关系; 2)了解矩形截面等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切应力分布规律和计算公式; 3)熟练掌握弯曲正应力及切应力强度条件及其应用; 4)了解提高梁弯曲强度的措施。 二、授课重点、难点 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是重点,求最大弯曲切应力是难点。
§ 7-1梁的正应力(normal stress) 一、基本概念 1、纯弯曲(Pure Bending): 纵向对称面
§ 7-1梁的正应力(normal stress) P P a a A B FS x x M 某段梁的内力只有弯矩,没有 剪力时,该段梁的弯曲称为纯 弯曲。如AB段 C D 某段梁的内力同时存在弯矩和 剪力时,该段梁的弯曲称为横 力弯曲。如CA和BD段
§ 7-1梁的正应力(normal stress) 1、应力的分布情况 2、应力计算公式 1、变形的几何关系 2、力与变形的物理关系 3、静力平衡条件 2、研究内容 3、分析思路:(变形固体的力学分析方法)
§ 7-1梁的正应力(normal stress) 1、几何关系:找出横截面上纵向线应变的变化规律 二、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2、物理关系:由应变的变化规律找出应力的分布规律。 3、静力关系:由弯矩和应力之间的静力关系得出应 力的计算公式。
n m b b a a n m 二、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1、几何关系: 1)实验现象
d M M n m b’ b’ y a’ a’ n m 二、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① 直线a-a, b-b变形后为弧线a,a,, b, b ,,靠近底边的伸长,靠近顶边的缩短。 ② 直线 m-m , n-n变形后仍为直线,两直线相对倾斜了一个角度d,且仍与a,a,, b, b ,两条弧线保持正交。
二、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2)推论: 弯曲平面假定: 变形前原为平面的横截面,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且仍垂直于变形后的梁轴线。 梁变形后,同层各条纤维的伸长或(缩短)相同。
二、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3)两个概念 中性面(层):梁内一层纤维既不伸长也不缩短,因而该层纤维不受拉应力和压应力,此层纤维称中性层。 • 中性轴: • 中性层与横截面 • 的交线。 中性轴
m n o2 o1 a a m n d M M m n o1 o2 y a’ a’ n m 二、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4)几何方程 取微段dx为研究对象 为中性层O1O2的曲率半径,两截面间夹角为d,考察任一纵向纤维(a’a’)的应变,a’a’到中性层的距离为y。 变形前:
m n o2 o1 a a m n d M M m n o1 o2 y a’ a’ n m 二、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变形后: ∴纵向线的伸长a’ a’- aa=yd 线应变= (yd)/(d) =y/ (1) ∵给定截面: =常量 ∴纵向线应变与该点到中性轴的距离y成正比。
假设:纵向纤维互不挤压。于是,梁内各纵向纤维处于单向应力状态(纯弯曲时梁的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假设:纵向纤维互不挤压。于是,梁内各纵向纤维处于单向应力状态(纯弯曲时梁的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 s s 2、物理关系 由拉压胡克定律: ∵ =E ∴ =Ey/ (2)
二、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 结论:任意点的应力与该点到中性轴的距离成正比。以中性轴为界,一侧为拉应力,一侧为压应力,在中性轴上正应力等于零。
中性轴位置 ? (2) (1) 思 考 问题:
1)正应力计算公式的导出 内力:① FN= A dA ② My= Az dA ③ Mz= AydA x z y dA z y 二、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3、静力方程: ① FN= AdA Fx= 0 FN= A dA=0 将 =Ey/代入
x y z dA z y 二、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① FN= AdA Fx= 0 FN= A dA=0 将 =Ey/代入 FN= AEy/ dA =E /AydA=0 E /≠ 0 AydA =Sz= 0 ∴中性轴过截面的形心。
x y z dA z y 二、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② My= Az dA=0 My= Az Ey/ dA= E /Az y dA=0 Iyz=0 ③ Mz= Ay dA =M Mz= Ay Ey/ dA =E /Ay 2 dA = E /Iz=M 1/ = M/(EIz) 中性层曲率,也即梁弯曲变形的基本公式。 式中:EIz 称为梁的抗弯刚度
二、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2)弯曲正应力的计算公式 (3) 注意:符号判断以中性轴为界。 当M为正:中性轴以下为拉应力,以上为压应力。 当M为负:则上为拉下为压。
二、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使用正应力计算公式时M、y均代以绝对值, 的拉压由观察来确定。 3)最大正应力 ymax :表示危险点到中性轴的距离。 • =Mymax /Iz • 引入:Wz=Iz/ymax 截面对中性轴的弯曲截面系数。 • max = M / Wz
最大弯曲正应力公式的应用 ① 若对称于中性轴的截面(如矩形、圆形、工字型) max 拉=max压(数值上) max =M / Wz ②若不对称于中性轴的截面(T形) max 拉≠ max压 max 拉=My1 / Iz max压=My2/ Iz y1 y2 二、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d z h b z D d z 二、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4)Iz、Wz 的计算 实心圆截面 :I z=(D4)/64 Wz =Iz/ymax=(D3)/32 空心圆截面: Iz=[(D4) /64](1-4) Wz=Iz /ymax=[(D3)/32](1-4) 矩形截面: Iz= bh3/12 Wz=bh2/6
练 习 求:图示截面对形心轴zc的弯曲截面系数
① 计算固定端弯矩: M=m -F×3= -25kN.m F M 3m 2m A 300 B C 50 D 180 举例应用 例1: 矩形截面悬臂梁受力如图,求固定端截面A、B、C、D四点处的正应力,并作出截面上正应力分布图。F=15kN,M=20kN.m。 解: ② 截面对 z轴的惯性矩:Iz= bh3/12 = 40.5×10-5m4
F M 3m 2m A 300 B C 50 D 180 举例应用 ③ 计算各点应力 = My/Iz ④画截面应力分布图 B= 0 C= -6.18MPa D= -9.26MPa
举例应用 例2:试指出图示T形截面梁内σmax拉所在截面及其 位置,并计算其数值。
举例应用 解: (1)绘出弯矩图 20kN·m 10kN·m (2) 由弯矩图可知,最大正弯矩发生在C截面上,最大负弯矩发生在B截面上。
20kN·m 30 z · C 10kN·m 200 157 Iz=6.013×10-5mm4 MPa MPa 举例应用 B截面: (3) C截面: 所以最大拉应力发生在C截面上,数值为26.1MPa。
一、强度条件的建立 max≤ [] ① 对于拉压强度相同的材料(低碳钢)。 ∣ max ∣= Mmax/W z≤ [] §7-2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② 对于拉压强度不同的材料(铸铁)。 max拉= (Mmaxy拉)/Iz ≤ []拉 max压= (Mmaxy压)/Iz ≤ []压 返回
§7-2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对于抗拉压性能不同的材料,强度条件有两个公式。弯曲许用应力有两个数值。 []拉[]压 二、强度条件的应用 ① 强度校核 ② 设计截面 ③ 确定许用荷载
举例应用 例:图示外伸梁由铸铁制成,截面形状如图示。已知 y1 =7.14cm, y2 =12.86cm, Iz=4.495103cm4,a=1m,许用压应力[σ]- =120MPa,许用拉应力[σ]+ =35MPa,试求梁的许可载荷[F]。
§7-4矩形截面梁的切应力(tangent stress) 一、矩形截面梁 1、切应力公式的建立 假设: ① 横截面上各点的切应力平行于剪力Fs。 ② 切应力 沿截面宽度均匀分布,离中性轴等距离的点切应力相等。
用1-1 和2-2 两相邻截面取dx微段分析: ① 在1-1 和2-2 两相邻截面之间无荷载作用,左右两侧面剪力均为Fs。 ② 在1-1 侧面上的弯矩为M,在2-2 侧面上的弯矩为M+dM。 1 2 x dx F 1 2 FL Fs M+dM M nn Fs dx dT FN2 FN1 dx 沿水平截面n-n取微段下部分为分离体: 返回
由平衡条件: Fx = 0 FN2 - FN1- dT=0 A* : n-n以下左右侧面的面积 左侧面:FN1=A*1dA 右侧面:FN2=A*2dA 上表面:dT = ’bdx 1 2 X F 1 dx 2 FL Fs M+dM nn M Fs dx dT FN2 FN1 dx z y
dA距中性轴的距离为y 左侧应力: 1=(M y)/Iz 右侧应力: 2=(M+ dM)y /Iz FN1=A*1dA = A*(M y)/IzdA =M/IzA*ydA FN1=(MSz*)/Iz FN2=(M+ dM) Sz*/Iz 1 2 X F 1 dx 2 FL Fs M+dM nn M Fs dx dT FN2 FN1 dx z y
Sz*dM/ Iz= ’ bdx ’= (dM /dx)[Sz*/(Izb)] (dM /dx)= Fs =’ 将FN1, FN2 , dT代入平衡方程:(M+ dM) Sz*/Iz - (MSz*)/Iz -’ bdx =0 返回
1、切应力(tangent stress)计算公式 式中:FS-横截面的剪力; Sz*-A*对中性轴的静矩; A*-过欲求应力点的水平线到截面边缘间的面积; Iz-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b-截面的宽度。
z h/2 y h/2 h/2-y b 2、切应力沿截面的变化规律 求Sz*: Sz* = A* yc = (h/2-y)b[y+( h/2-y)/2] =(h/2-y)b(h/4+y/2) =b/2(h2/4-y2) 可见切应力沿截面高度是按抛物线规律变化的。
3、最大切应力的计算 当 y=0 =max=Fsh2/(8Iz) max= 3Fs/(2A)=3/2平
(1)腹板上的切应力 ∵腹板是一个狭长矩形截面 ∴矩形截面切应力分布的两个假设仍适用。 §7-5 工字型截面及其它形状截面的切应力 一、工字形截面 其中,Fs-截面上的剪力;Sz-应力点到截面边缘的面积A对中性轴的静矩;Iz-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b1-腹板的厚度。
三、圆截面及圆环截面 圆:max=(4/3)平 圆环:max=2平中性轴上切应力最大。 二、T型截面 最大切应力仍发生在中性轴上。 §7-5 工字型截面及其它形状截面的切应力
§7-6 梁的切应力强度条件 • 梁的最大切应力发生在剪力最大截面的中性轴上: • 梁的切应力强度条件: 切应力强度条件可进行三个方面的强度计算。 说明:对于细长梁控制梁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弯曲正应力。
§7-6 梁的切应力强度条件 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要注意梁的切应力强度校核: ① 梁的跨度较短或支座附近作用较大荷载。 ② 铆接或焊接的工字型截面梁,腹板截面厚度一般较薄,但高度较大,这时就应对腹板的切应力进行校核。 ③由几部分经焊接、胶合而成的梁,对焊接面、胶合面等一般要进行剪切强度计算。 返回
d D b h/4 k A h B C z 2m 1m y 举例应用 例.已知:BD为圆杆,d=20mm,AC梁截面为矩形,b=40mm,h=60mm。梁和杆的[]=160MPa。试求:(1)许用均布载荷[q]=?(2)梁B处左侧截面k点的切应力[k]=? 9q/4 3q/4
d D A 9q/4 B C 2m 1m 3q/4 q 3q/4 + + _ 3m/4 5q/4 q/2 + 9q/32 举例应用 解:1)求约束力、定危险面——作剪力、弯矩图: B截面是危险面, 且︱FS︱max=5q/4, ︱M︱max=q/2。
举例应用 2)计算[q] 根据梁的强度条件: • 按拉杆BD的正应力强度条件: 故,取[q]=7.68kN/m
b h/4 k h z y 举例应用 3)计算k
举例应用 (4)分析、讨论: 此题为梁、杆混合结构,确定结构的许可载荷(或进行截面设计和强度校核)时,既要考虑梁的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又要考虑杆的拉伸强度条件,综合两种强度条件下的计算结果即为所求。 计算任意点或最大切应力时,请注意Sz*的意义与计算。
8kN m M: 2kN 10 10 10kN m 146.67 3kN F=2kN B 10kN.m Fs: A C z 53.33 4m 6m 3kN 5kN 举例应用 例:一铸铁外伸梁,[]拉= 40M Pa,[]压= 120M Pa, []=2MPa,试校核梁的强度。(已知:Iz=29 × 10-6 m4,Sz=215.12 × 10-6m3) 解:1)剪力图、弯矩图 • 2)正应力强度校核 • 截面A:
8kN m M: 10 10 10kN m 146.67 z 53.33 举例应用 • 2)正应力强度校核 • 截面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