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338 Views
中药学. 总 论.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与中药学的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 2 、了解中药的起源与中药的发展。 3 、熟悉各个时期的主要本草著作 。. 一.中药学的概念. (一)什么叫中药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 中药: 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认识和使用的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 主要特征: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种类: 植物类(麻黄、桂枝) —— 为主,最多 动物类(鳖甲、龟甲) 矿物类(磁石、代赭石) 部分加工品(神曲、阿胶、血余炭) 化学制品(轻丹、铅粉)
E N D
总 论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与中药学的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 2、了解中药的起源与中药的发展。 3、熟悉各个时期的主要本草著作。
一.中药学的概念 (一)什么叫中药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 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认识和使用的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 主要特征: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种类: • 植物类(麻黄、桂枝)——为主,最多 • 动物类(鳖甲、龟甲) • 矿物类(磁石、代赭石) • 部分加工品(神曲、阿胶、血余炭) • 化学制品(轻丹、铅粉) • 外来药(番泻叶、安息香)
(二)中药学的定义 1.本草或本草学。 它是我国传统药学(即中药学)的古代称谓。也可以说是中药学的前身。 为什么称“本草”或“本草学”呢? 因为由于药物中以植物类居多,使用也最普遍,“诸药以草为本”,所以,古来相沿把药学称为“本草”或“本草学”。 随着西方医学在我国的传播,将“本草”学改为中药学。因此本草(学)和中药学只是我国传统药学的两种不同称呼。
2.中药学的定义 • 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 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内容 广义——有关中药的一切学问。有专门学科进行研究(中药专业)。 狭义——包括性能、功效及运用方法。这是中医、中西医专业必须掌握的。 狭义的中药学,则重点介绍中药的药性理论和功效、应用等内容,属于临床药学的性质。 这是中医专业或与中医有关的专业必修的一门学科。因此,也有人将中药学称为中药临床学。
二、中药学的发展概况(一)中药的起源——医食同源起源于劳动人民二、中药学的发展概况(一)中药的起源——医食同源起源于劳动人民 (二)中药学的形成 1、识识相因 2、口耳相传 3、文字记载
(三)历代重要本草著作简介 • 秦汉时期 • ①东汉末年(公元二世纪) •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共三卷,载药365种。 • 根据药物的效能和使用目的,分为上、中、下三品。 • 这是中国药物学最早的分类法 • 即后世所称的“三品分类法”。
特点: 按性能分 上品(120种)—能补养,可久服,大都无毒(人参、地黄、大枣) 中品(120种)—能治病,能补虚。无毒或有毒(黄连、麻黄、百合、当归) 下品(125种)—能祛邪破积,有毒者多,不可久服、多服。(大黄、巴豆、乌头)
魏晋南北朝时期 ②梁代(公元492年)约完成于公元500年左右。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共七卷,载药730种。 特点:改进了药物的一般分类: 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玉石、草木、虫兽、果) 按药物的用途分类(创立诸病通用药:如治风通用,防风,防己;治黄疸通用茵陈、栀子) 本书对后世影响较大,唐代《新修本草》就是在此基础上补充修订而成的。
隋唐时期 • ③唐代(公元659年)唐显庆四年 • 苏敬等人编著《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共五十四卷,载药844种。 • 特点: • 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比欧洲纽伦堡药典(公元1542年)早800余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书中增加了药物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这种图文对照的方法,开创了世界医药著作的先例,无论形式和内容,都有崭新的特色。唐朝政府规定,为医学者必读之书。
宋代 ④宋代(公元1082年)宋元丰5年 唐慎微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共三十卷,载药1500余种(1558种),收方3000余个。方药兼收。 特点: 此书积累了民间和历代本草文献上的大量资料,有论、有图、有药物主治和炮制方法,综合了民间用药经验,是医学家集中劳动群众用药经验、成果的汇集。
明代 ⑤明代(公元1578年)明万历6年 伟大的医学家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全书52卷,约200万字,收药1892种(新增374种),附方11000个,附图1100幅。 特点: A、改正了前代本草著作中的许多错误 B、在分类方法上,振纲分目,纲目分明 把药物分为十六部(纲) 每部又分若干类,共计六十类(目)。
清代 ⑥清代(公元1765年)乾隆30年 赵学敏编著《本草纲目拾遗》共十卷,载药921种(新增716种)。 此书在《本草纲目》刊行100余年之后编著,其目的:拾《本草纲目》之遗。 特点:对《本草纲目》作了重要的补充和订正,有较大的实用和研究价值。
当代本草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法典的形式确定了中药在当代医药事业中的地位。 《中药大辞典》(1977年)江苏新医学院编写,收载药物5767种。 《中华本草》(1999年)收载药物8980种
作业: 1、何谓中药、中药学、本草学。 2、中药学发展过程中的代表著作有哪些?成书年代、作者姓名、载药多少、对后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