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0 likes | 1.19k Views
第二章 核酸化学. Nucleic Acids.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生命科学系. 第一节 核酸概述 第二节 核酸的分子组成 第三节 核酸的分子结构 第四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 第五节 核酸酶 (nucleases). 第一节 概 述. 核酸 (nucleic acid) 以 核苷酸 为基本组成单位的生物大分子,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 DNA ( D eoxyribo n ucleic a cid) 脱氧核糖核酸 RNA ( R ibo n ucleic a cid) 核糖核酸. 一、核酸的发现和研究工作进展.
E N D
第二章 核酸化学 Nucleic Acids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生命科学系
第一节 核酸概述 • 第二节 核酸的分子组成 • 第三节 核酸的分子结构 • 第四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 • 第五节 核酸酶(nucleases)
第一节 概 述 核酸(nucleic acid) 以核苷酸为基本组成单位的生物大分子,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 DNA(Deoxyribonucleic acid)脱氧核糖核酸 RNA(Ribonucleic acid) 核糖核酸
一、核酸的发现和研究工作进展 • 1868年 Fridrich Miescher从脓细胞中提取“核素” • 1944年Avery等人证实DNA是遗传物质 • 1953年Watson和Crick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 • 1968年 Nirenberg发现遗传密码 • 1975年 Temin和Baltimore发现逆转录酶 • 1981年 Gilbert和Sanger建立DNA 测序方法 • 1985年 Mullis发明PCR 技术 • 1990年 美国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HGP) • 1994年 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 • 2001年 美、英等国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基本框架
二、核酸的分类及分布、功能 90%以上分布于细胞核,其余分布于核外如线粒体,叶绿体,质粒等。 脱氧核糖核酸 (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 携带遗传信息,决定细胞和个体的基因型(genotype)。 核糖核酸 分布于胞核、胞液。 (ribonucleic acid, RNA) 参与细胞内DNA遗传信息的表达。某些病毒RNA也可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
一、元素组成 • 主要元素组成: C、H、O、N、P(9~11%) • 与蛋白质比较,核酸一般不含S,而P的含量较为稳定,占9-11%。 二、基本构成单位:核苷酸(nucleotide) 核苷酸由戊糖、磷酸和碱基三部分构成
戊 糖 D-核糖(D-ribose) D-2-脱氧核糖(D-2-deoxyribose )
碱基的结构特征 • 嘌呤碱和嘧啶碱分子中都含有共轭双键体系,在紫外区有吸收(260 nm左右)。
核苷 nucleoside • 糖与碱基之间的C-N键,称为C-N糖苷键。 核糖核苷:AR, GR, UR, CR 脱氧核苷:dAR, dGR, dTR, dCR
核苷酸(ribonucleotide)的结构与命名 核苷和磷酸以磷酸酯键连接
稀有核苷酸 修饰成分 • 核酸中也存在一些不常见的稀有碱基。稀有碱基的种类很多,大部分是上述碱基的甲基化产物。
缩写代号的表示方法 (1)核苷的碱基上的H被其它基团取代的表示方法: 将碱基取代基、取代位置和取代基数目写在核苷单字 代号(A、 T、 G、C、U)的左边,用小写英文字母代表 取代基。 取代基用下列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 如:m62A表示腺苷嘌呤环上的第6位有两个甲基取代基,即 N6,N6-二甲基腺苷,右上角的数字为取代基在核苷分子碱基环上的位置,由下角的数字为取代基的数目。
(2)核苷的糖分子中—OH基的H被其它基团取代后的产物的表示方法(2)核苷的糖分子中—OH基的H被其它基团取代后的产物的表示方法 在其核苷单字代号的右边加上代表取代基的小写字母代号。 如:Am表示腺苷的第2位上OH基的H被甲基所取代。
Ribose Deoxyribose 2、核糖分子中除了C1位—OH成苷外,还有C2、C3和C5位三个自由羟基,可以分别生成相应位的核苷酸。 脱氧核糖分子中除了C1位—OH成苷外,则只有C3和C5位两个自由羟基,能分别生成相应位核苷酸。
2’,3’,5’一核糖核苷酸 (2´-AMP) (3´-AMP) (5´-AMP)
脱氧(核糖)核苷酸(deoxyribonucleotide): 3’,5’一脱氧核糖核苷酸 Deoxyadenosine 3’- monphosphate (3’- dAMP) Deoxyadenosine 5’- monphosphate (5’- dAMP)
3、 核苷酸的名称 某苷—(酯化位)—磷酸 或 (酯化位)—某苷酸 如:腺苷- (5′)-磷酸 或 (5′)—腺苷酸 4、 核苷酸的代号 一般以核苷号加“MP”形成 ,如5′—AMP。常见核苷酸多为5′—核苷酸,通常不写出酯化位置(5′略去)。如5′ —AMP写成AMP。 DNA和RNA分别有四种基本核苷酸。
四、细胞内的其他核苷酸及核苷酸衍生物 1、多磷酸核苷酸 ADP、ATP、GDP、GTP等。 ATP的重要生理功能: ① 参与能量代谢。 ② 各种三磷酸核苷酸参与DNA 、RAN的生物合成(作原料); ③ 参与其它合成。如UTP参加糖转化、合成,CTP参与嘌呤、蛋白质的合成; ④ 作辅酶的结构成分。如NAD+、 NADP+。
AMP ADP ATP
胞内 腺苷酸环化酶 (AC) ATP cAMP + PPi 磷酸二酯酶 5´-AMP
3、其他核苷酸 主要起调节作用,如 : ppGpp:鸟苷—5′—二磷酸—3′—二磷酸 pppGpp:鸟苷—5′—三磷酸—3′—二磷酸 A5′pppp5″A(Ap4A):二腺苷—5′,5″—p′,p4四磷酸
一、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 • 一级结构是指核酸分子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及连接方式。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 1、核苷酸的连接方式: 3, 5磷酸二酯键 2、核酸的基本结构形式:多核苷酸链 • 信息量:4n • 末端: 5端、 3端 • 多核苷酸链的方向: 5ˊ端→3ˊ端(由左至右) 3、表示方法:结构式、线条式、文字缩写
二、DNA的空间结构 (一)DNA的二级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 生物体DNA是由两条走向相反的双链互相盘绕而成的右旋螺旋式结构,这种双螺旋结构就是DAN的二级结构 1、碱基组成规则(Chargaff规则) • [A]=[T],[G]=[C]; [A]+[G]=[T]+[C](嘌呤与嘧啶的总数相等) • 有种属特异性 • 无组织、器官特异性 • 不受年龄、营养、性别及其他环境等影响
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double helix model • DNA的双螺旋结构是分子中两条DNA单链之间基团相互识别和作用的结果。 • 双螺旋结构是DNA二级结构的最基本形式。
DNA双螺旋结构的要点 (1)DNA分子由两条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链(简称DNA单链)组成;右手双螺旋结构;两条链方向相反,5′端→3′端;3′端→5′端。
(2)嘌呤和嘧啶碱基位于螺旋的内侧,磷酸和脱氧核糖基位于螺旋外侧。(2)嘌呤和嘧啶碱基位于螺旋的内侧,磷酸和脱氧核糖基位于螺旋外侧。
(3)螺旋横截面的直径约2nm,每条链相邻两个碱基平面之间的距离为0.34 nm,每10个核苷酸形成一个螺旋,其螺矩为3.4 nm。
(4)维持两条DNA链相互结合的力是链间碱基对形成的氢键。碱基结合具有严格的配对规律:A与T结合,G与C结合,这种配对关系,称为碱基互补。(4)维持两条DNA链相互结合的力是链间碱基对形成的氢键。碱基结合具有严格的配对规律:A与T结合,G与C结合,这种配对关系,称为碱基互补。 A=T,G≡C A+G=T+C
(5)螺旋表面形成大沟(major groove)及小沟(minor groove),彼此相间排列。小沟较浅;大沟较深,是蛋白质识别DNA碱基序列的基础。 (6)氢键维持双链横向稳定性,碱基堆积力维持双链纵向稳定性。
二级结构: 双螺旋结构模型(double helix model) 1、Watson-Crick双螺旋结构模型(B-DNA) (1)反平行双链:脱氧核糖-磷酸骨架位于外侧,碱基对位于内侧 (2)碱基互补配对:AT配对(两个氢键),GC配对(三个氢键);碱基对平面垂直纵轴 (3)右手双螺旋:螺距为3.4 nm,直径为2.0 nm,10bp/圈
(4)表面功能区:小沟较浅;大沟较深,是蛋白质识别DNA碱基序列的基础(4)表面功能区:小沟较浅;大沟较深,是蛋白质识别DNA碱基序列的基础 (5)维持结构稳定的力量:氢键维持双链横向稳定,碱基堆积力维持螺旋纵向稳定 2、其他螺旋形式 • Z-DNA(左手双螺旋) • A-DNA
DNA双螺旋的稳定性 • DNA双螺旋结构在生理条件下很稳定。 • 维持这种稳定性的因素包括:两条DNA链之间形成的氢键,碱基堆积力。 • 双螺旋结构内部形成的疏水区,消除了介质中水分子对碱基之间氢键的影响; • 介质中的阳离子(如Na+、K+和Mg2+)中和了磷酸基团的负电荷,降低了DNA链之间的排斥力等。 • 改变介质条件和环境温度,将影响双螺旋的稳定性。
天然存在的DNA分子最显著的特点是很长,分子质量很大,一般在106~1010。天然存在的DNA分子最显著的特点是很长,分子质量很大,一般在106~1010。 • 大肠杆菌染色体由400万碱基对(basepair,bp)组成的双螺旋DNA单分子。其长度为1.4×106nm,相当于1.4mm,而直径为20nm,相当原子的大小。 • 黑腹果蝇最大染色体由6.2×107bp组成,长2.1cm • 多瘤病毒的DNA由5100bp组成 ,长1.7mm
(二)DNA的三级结构---超螺旋结构 1 、双螺旋DNA分子在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扭曲 折叠形成的特定构象。 2 、环形双链DNA分子可以进一步扭曲成超螺旋结 构,首尾可共价连接成环状,分为负超螺旋、正超 螺旋。
当将处于松弛状态的双螺旋向左捻动时(即沿右手螺旋相反方向捻动),等于解旋(所谓的“卸劲”)。处于这样状态的DNA分子相对于它的松弛状态是一种没有达到原有旋转状态的状态,所以称之欠旋。反之称为过旋。由于DNA分子的两端被固定,过旋和欠旋都会给双螺旋DNA分子增加了额外的应力。当将处于松弛状态的双螺旋向左捻动时(即沿右手螺旋相反方向捻动),等于解旋(所谓的“卸劲”)。处于这样状态的DNA分子相对于它的松弛状态是一种没有达到原有旋转状态的状态,所以称之欠旋。反之称为过旋。由于DNA分子的两端被固定,过旋和欠旋都会给双螺旋DNA分子增加了额外的应力。
当将线性过旋或欠旋的双螺旋DNA连接形成一个环时,都会自动形成额外的超螺旋(supercoils)来抵消过旋或欠旋造成的应力,目的是维持B构象。过旋DNA会自动形成额外左手螺旋,这样的超螺旋称之正超螺旋(positive supercoils);而欠旋形成额外右手螺旋,称之负超螺旋(negative supercoils)。
(三)DNA在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组装(视频) 染色体基本单位: 核小体(nucleosome): 由DNA和组蛋白构成。 • 组蛋白核心:H2B ,H2A ,H3 ,H4 • DNA:以左手螺旋缠绕在组蛋白上 • H1组蛋白结合于连接DNA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