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likes | 368 Views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目的要求 1 、掌握红细胞、各类白细胞、血小板的光镜结构特点和功能。 2 、熟悉血液的一般组成、功能。 3 、了解骨髓的结构和血细胞的发生规律。. 血浆. 白细胞,血小板. 红细胞. 一、血液. 组成: 1 、血浆: ①成分: 90 %水、蛋白质、酶、激素、无机盐、代谢产物。 ②理化特性: PH 值( 7.3 ~ 7.4), 渗透压相当于 0.9 % NaCl 溶液。 其中血浆中有一种蛋白质叫 纤维蛋 白原 ,当血液凝固时,转变为纤维 蛋白,析出血清。 ③ 标本:常采用 Wright 或 Giemsa 染色血涂片。.
E N D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目的要求 1、掌握红细胞、各类白细胞、血小板的光镜结构特点和功能。 2、熟悉血液的一般组成、功能。 3、了解骨髓的结构和血细胞的发生规律。
血浆 白细胞,血小板 红细胞 一、血液 组成: 1、血浆: ①成分:90%水、蛋白质、酶、激素、无机盐、代谢产物。 ②理化特性:PH值(7.3~7.4),渗透压相当于0.9%NaCl溶液。 其中血浆中有一种蛋白质叫纤维蛋 白原,当血液凝固时,转变为纤维 蛋白,析出血清。 ③标本:常采用Wright 或Giemsa 染色血涂片。
2、血细胞: 血像: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
(一)红细胞 形态大小: 直径7.5μm,正面看呈双凹圆盘状,侧面看呈哑铃状,中间染色浅,周围染色深,无细胞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Hb)。
功能:运输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结合力比和氧大1000倍,故易引起CO中毒)功能:运输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结合力比和氧大1000倍,故易引起CO中毒) • 红细胞膜有弹性和可塑性,附于红细胞膜骨架, 血影蛋白、肌动蛋白; • 膜上有血型抗原A(和、或 B),构成人类ABO血型系统。
概念: ①溶血:血浆渗透压下降,水分大量进入细胞,细胞膜破裂,血红蛋白逸出。残留的膜称血影。 ②贫血:红细胞<300万个/mm3,血红蛋白<10g/100ml。
网织红细胞:0.5-1.5%,为未成熟的红细胞,含有核糖体。 网织红细胞:0.5-1.5%,为未成熟的红细胞,含有核糖体。
(二)白细胞 1、中性粒细胞: • 细胞核:分叶,2~5叶(2~3叶多见),分叶越多,细胞越老。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称核左移,表明有严重感染。 • 细胞质:粉红色,有两种颗粒:①嗜天青颗粒(溶酶体)②特殊颗粒(嗜中性)数量多,体积小,含有溶菌酶、吞噬素,可以杀灭细菌。 • 功能:有变形和吞噬功能,吞噬细菌后其自身也坏死,成为脓细胞。
2、嗜碱性粒细胞: • 核不规则,常被颗粒遮盖。 • 胞质中有大小不等的嗜碱性颗粒。 • 功能与肥大细胞相似。
3、嗜酸性粒细胞: • 核分2叶, • 胞质含粗大的嗜酸性颗粒,为溶酶体,含有各种酶,如组胺酶--分解组胺; 芳基硫酸酯酶灭活--白三烯; 阳离子蛋白--杀灭寄生虫; • 抗过敏和抗寄生虫有关。
4、单核细胞: • 白细胞中体积最大的细胞; • 核肾形或马蹄形,核染色浅,偏于细胞一侧; • 胞质灰蓝色,有嗜天青颗粒; • 为巨噬细胞的前身。
5、淋巴细胞: • 核大、圆形、染色深; • 胞质少,深蓝色; • 种类:分大、中、小淋巴细胞3种; • 免疫学分类: T细胞(75%)、 B细胞(10-15%)、 自然杀伤细胞(NK)(10%)
(三)血小板 • 呈双凸的扁盘状,常伸出突起,不规则,成群分布无细胞核,有细胞器; • 中央为颗粒区,周边为透明区; • 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数量低于10万/μl为血小板减少,低于5万/ μ l则有出血危险; • 是骨髓中巨核细胞胞质脱落下来的小块。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 1、骨髓:红骨髓:婴幼儿期,主要由造血组织和血窦构成。造血组织以网状组织作支架,网孔中充满不同发育阶段的各种血细胞,以及少量造血干细胞、巨噬细胞等。 黄骨髓:5岁以后,红→黄,为脂肪组织。成人各占一半。 2、造血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 ↓ 造血祖细胞:向一个或二个细胞系定向分化的细胞。
3、血细胞分化过程及形态演变规律: • 过程:原始→幼稚(早、中、晚)→成熟 • 规律:①细胞体:大→小(巨核细胞小→ 大) ②细胞核:大→小(红细胞无,巨核细胞小→ 大) ③细胞质:少→多,蓝→红(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除外) 颗粒:无→有 红细胞:血红蛋白 无→有 ④分裂能力:有→无 (淋巴细胞仍保留 潜在分裂能力) 。
思考题 • 试述红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 试述嗜酸性、嗜碱性和中性粒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 试述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 试述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