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國際海洋法 — 海洋環境保護

國際海洋法 — 海洋環境保護. 參考資 料來源 : 黄異 -- 國際海洋法 姜皇池 -- 國際海洋法. 海洋環境污染. 海洋環境污染 : 是指人類將物質引入海洋,造成損害海洋生物資源、危害人類健康、妨礙各種海洋活動 、 損壞海水使用和減損環境優美等有害的影響。. 海洋環境污染的來源. 海洋環境污染主要來自: 一 、 陸地污染 二 、 海底活動污染 三、 傾倒污染 四 、船舶污染 五、 大氣污染. 來自陸地的污染:指陸地上污染物質通過河川進入海洋,而造成海洋環境污染。 來自海底活動的污染:指海底探採活動所生之的污染物進入海域,而造成海域環境的污染。

brigid
Download Presentation

國際海洋法 — 海洋環境保護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國際海洋法—海洋環境保護 參考資料來源: 黄異--國際海洋法 姜皇池--國際海洋法

  2. 海洋環境污染 • 海洋環境污染:是指人類將物質引入海洋,造成損害海洋生物資源、危害人類健康、妨礙各種海洋活動、損壞海水使用和減損環境優美等有害的影響。

  3. 海洋環境污染的來源 • 海洋環境污染主要來自: • 一、陸地污染 • 二、海底活動污染 • 三、傾倒污染 • 四、船舶污染 • 五、大氣污染

  4. 來自陸地的污染:指陸地上污染物質通過河川進入海洋,而造成海洋環境污染。來自陸地的污染:指陸地上污染物質通過河川進入海洋,而造成海洋環境污染。 • 來自海底活動的污染:指海底探採活動所生之的污染物進入海域,而造成海域環境的污染。 • 來自傾倒污染:指陸地上的污染物以船舶或其他交通工具運送至海上予以棄置,而造成海洋環境污染。

  5. 來自船舶污染:指船舶故意或意外事故將污染物質排入海中,而造成海洋環境污染。來自船舶污染:指船舶故意或意外事故將污染物質排入海中,而造成海洋環境污染。 • 來自大氣污染:指大氣中污染物進入海洋,而造成海洋環境污染。

  6. 海洋環境保護---陸地污染 • 1982年海洋法公約對陸地來源污染問題提出規定: • 1、各國應制定法律和規章,並採取其他可能必要的措施,以防止、減少和控制陸地來源,包括河流、河口灣、管道和排水口結構對海洋環境的污染。 • 2、各國應盡力在適當的區域一起協調其在這方面的政策。

  7. 海洋環境保護---陸地污染 • 3、各締約國應盡力制訂全球性和區域性規則、標準和建議的辦法及程序,以防止、減少和控制這種污染,同時考慮到區域的特點、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能力及經濟發展的需要。

  8. 海洋環境保護---陸地污染 • 有關防止陸地來源污染的問題目前未出現一般性的全球性的條約。 • 相關區域性的公約有: • 1、1974年防止陸源資物污染海洋公約—適用東北大西洋及北海。 • 2、1980年保護地中海免於遭受陸源污染議定書 • 3、1974年保護波羅的海區海洋環境公約 • 4、1978年科威特防止海域環境污染合作區域條約。

  9. 海洋環境保護---海底活動污染 • 一、國家管轄之內水、領海、大陸架及專屬經濟區之海底活動造成之污染; • 二、 「區域」內活動所造成的污染。

  10. 海洋環境保護---海底活動污染 • 一、對於國家管轄之海底,1982年海洋法公約提出原則性的規定: • 1、各締約國應採取必要的措施,包括制定法律和規章,以防止、減少和控制來自受其管轄的海底活動或人工島嶼、設施和結構對海洋環境的污染。

  11. 海洋環境保護—海底活動污染 • 2、這種法律、規章和措施的效力應不低於國際規則、標準和建議的辦法及程序。 • 3、各國應盡力在適當的區域一同協調這方面政策。 • 4、各國應通過國際組織或外交會議,制訂全球性和區域性的法規及程序,以防止、減少海洋環境污染。

  12. 海洋環境保護---海底活動污染 • 在防止因意外造成污染方面除了「可動性離岸鑽探單位結構與設備法典」外,尚無全球性的公約出現。 • 區域性的條約如: • 1、1974年保護波羅的海區海洋環境公約2、1978年科威特防止海域環境污染合作區域條約。

  13. 海洋環境保護-海底活動污染 • 二、「區域」內活動是由國際海底管理局所主管。 • 1982年海洋法公約規定,國際海底管理局應針對防止、減輕及控制區域活動對於海域之污染,應制訂相關法規 • 各國應制定法律,以防止、減少和控制由懸掛其旗幟,或在其國內登記,或在其權力下經營的船隻、設施、結構和其他裝置,所進行的「區域」內活動造成對海洋環境的污染。

  14. 海洋環境保護---傾倒污染 • 有關全球性的條約為1972年「防止倾倒廢棄物或其他物質造成海洋污染公約」。並於1978年修訂,增訂有關海上焚化之規定。

  15. 海洋環境保護---傾倒污染 • 有關區域性的公約如: • 1、1972年「防止來自船舶或飛機之傾倒形成之海洋污染公約」 • 2、1976年「防止來自船舶或飛機傾倒形成之海洋汙染公約議定書」。 • 3、1974年「保護波羅的海區海洋環境公約」 • 4、1978年「科威特防止海域環境污染合作區域條約」 • 5、1981年「合作防止及發展西部及中部非洲海域及海岸環境條約」

  16. 海洋環境保護---傾倒污染 • 1982年海洋法公約提出原則性的規定: • 1、各國應應採取必要的措施,並制定法律和規章,以防止、減少、控制傾倒對海洋環境的污染。各國所採取之措施不得低於國際法上所定之標準。 • 2、這種法律、規章和措施應確保非經各國主管當局准許,不進行傾倒。 • 3、

  17. 海洋環境保護---傾倒污染 • 4、各國應盡力制訂全球性和區域性規則及執行程序,以防止、減少、控制這種污染。 • 5、非經沿海國事前明示核准,不應在領海和專屬經濟海域內或在大陸礁層上進行傾倒;沿海國為同意前,應與可能受影響的其他國家進行商議。

  18. 海洋環境保護---船舶污染 • 有關的國際公約: • 1、1954年「國際防止海上油污公約」 (1969及1971曾修訂) • 2、1973年「國際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約」 (1978修訂) • 3、1974年「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針對危險物質之包裝及標示等問題為規定。 • 4、 1966年「國際船舶危險物質法典」 • 5、1969年「國際干預公海油污事件公約」

  19. 海洋環境保護---船舶污染 • 1982年海洋法公約規定: • 1、各國應通過主管國際組織或一般外交會議採取行動,制訂國際規則和標準,以防止、減少和控制船隻對海洋環境的污染。

  20. 海洋環境保護---船舶污染 • 2、各國應制定法律和規章,以防止、減少和控制懸掛其旗幟的船隻對海洋環境的污染。 • 3、各國得針對前往其港口或內水或在其岸外設施之外國船隻,制訂關於防止、減少海洋環境污染的規定作為停靠的條件。此種條件應妥為公布,並通知主管國際組織。

  21. 海洋環境保護---船舶污染 • 4、沿海國在其領海內之外國船隻,可制定法律和規章,以防止、減少船隻對海洋環境的污染。這種法律和規章不應阻礙外國船隻的無害通過。 • 5、沿海國可對其專屬經濟區制定法律和規章,以防止、減少和控制來自船隻的污染。

  22. 海洋環境保護---船舶污染 • 6、遇有引起排放或排放可能的海難等事故時,應立即通知可能受到影響的沿海國的義務。

  23. 海洋環境保護---大氣污染 • 一、來自大氣層的污染:指陸上污染物經過大氣進入海域環境造成的污染。 • 二、通過大氣層的污染:航空器或船舶向空氣排放廢棄物所致之海洋環境污染

  24. 海洋環境保護---大氣污染 • 1982年海洋法公約之規定: • 1、各國應制定懸掛其旗幟的船隻或飛機的法律和規章,以防止、減少和控制來自大氣層或通過大氣層的海洋環境污染。 • 2、各國特別應通過主管國際組織或外交會議採取行動,盡力制訂全球性和區域性規則、標準和建議的辦法及程序,以防止、減少和控制這種污染。

  25. 海洋環境污染的管轄權 • 一、陸地污染:該污染發生之國家管轄 • 二、海底活動污染:來自領海、大陸架、專屬經濟區中海底污染由該海域所屬國家管轄。 • 三、區域內活動污染:由國際海底管理局管轄。

  26. 海洋環境污染的管轄權 • 四、傾倒污染、船舶污染:原則上由船籍國管轄,但港口國及沿岸國亦有管轄權。 • 五、大氣污染:由污染所生之陸地所屬國管轄;或船舶或飛機之國籍國管轄;或船舶或飛機所經之國家管轄。

  27. 海洋環境污染的民事責任 • 船舶油污之受害人求償有下列之困難: • 1、污染與損害間的因果關係證明困難 • 2、船舶所有人的過失或故意證明困難 • 3、若船舶所有人為外國人,受害人在本國法院進行訴訟將來判決之執行相當困難。

  28. 海洋環境污染的民事責任 • 1、1969年國際油污損害民事責任公約。 • 2、1971年建立國際油污損害賠償基金公約。 • 3、1974年北歐諸國環境保護公約。

  29. 海洋環境污染的民事責任 • 1982年海洋法規定: • 締約國應確保其法律制度,對於海域環境污染所生損害賠償之請求應為詳細之規定。為逹此目的各締約國應進行磋商,訂定有關國際條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