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likes | 402 Views
理數合解 - 理數合解序 (1). 後學 游寶達 講解. 理數合解序 (1). 天地未開闢之前,理無所不在;剛開天闢地之時,沒有一個地方不周全。. 竊思 ︰ 混沌未開,理無不在; 鴻濛甫闢,數無不周。 理常而不變,數變而有常。 故,理曰:「定理」, 數曰:「定數」。 此固不必解,而亦無可解者也。. 真理永遠不變,而數雖變,卻能照著理而運行 。. 理、數有它應有的軌道要運行的,故理曰:「定理」,數曰:「定數」。. 「理」與「數」皆由道所生,道可道非常道,不是筆墨、言語可以形容的。. 理數合解序 (2). 況乎守中道無過不及也,人心未迷,虞帝之理學的源流也。.
E N D
理數合解-理數合解序(1) 後學 游寶達 講解
理數合解序(1) 天地未開闢之前,理無所不在;剛開天闢地之時,沒有一個地方不周全。 • 竊思︰ • 混沌未開,理無不在; • 鴻濛甫闢,數無不周。 • 理常而不變,數變而有常。 • 故,理曰:「定理」, • 數曰:「定數」。 • 此固不必解,而亦無可解者也。 真理永遠不變,而數雖變,卻能照著理而運行。 理、數有它應有的軌道要運行的,故理曰:「定理」,數曰:「定數」。 「理」與「數」皆由道所生,道可道非常道,不是筆墨、言語可以形容的。
理數合解序(2) 況乎守中道無過不及也,人心未迷,虞帝之理學的源流也。 • 況乎!執中、精一,虞帝探理學之源;衍範、敘疇,箕子詳數學之目。前人之說備矣!將庸何解? • 然而不解,袛待人之悟,何苦有解以釋人之疑? • 故聖教無隱,性道亦示。 • 諸賢至誠前知,因革可窮百世。 • 是皆以解解之,並未以不解解之也。 箕子詳細閱讀過數學,也了意前賢大德所說,已是完備無疑惑 ,又如何將中庸解成何義? 如果不解,靠眾生的體悟,深恐很難有真正的開示之理,來解眾生之疑惑。 諸位的至誠之心,不斷的創新改革,方可相傳予代代子孫。所以經之意要開示,眾生才能斷疑,生信心,而未釋意,是很難打開眾生的疑惑,這也是修道精進很大的阻礙。 所以聖人有教無類,將釋意之理發揚光大,開示眾生的性道之理,使其回歸方寸寶田的源頭。
了解其中利害得失的學者,心中是憂心忡忡,甚至想寫一本真正的理數合解,來匡正其意,但是終究缺少好的版本。 理數合解序(3) 到了後代,註解愈來愈複雜,陸象山、王陽明所著述,以尊重德性為主。 • 降及後世,註解愈繁。 • 陸、王之書,詳於理而略於數; • 陳、邵之書,詳於數而略於理。 • 亦皆洞見本源,不差累黍。 • 然偏而不舉,滋弊益多。故後之學者,別戶分門,自相刺謬。 • 言理者、遁於寂滅之鄉; • 言數者、流於纖緯之學; • 非盡學者之失解,亦未嘗合解,貽之咎也。 • 識者憂之,甚欲索一編以救正之,而卒乏善本。 陳、邵精通易理,則以文王後天易,伏羲先天易為著述。 一以理為主,一以數為主,所領悟之先天大道,看法相當接近。 然而所舉証的錯誤,層出不窮,所以傳到後代,各立門戶 ,互相指責對方的缺失。 這些不全是學者的釋意錯誤,但也未對理、數進行合解;所留下的是誤導的過失。 言「理」:是不明理;言「數」:流為看相、卜卦、相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