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37 Views
创设情境,促进自主建构. —— 关于“减负增效”的冷思考. 陈连余. 南京市金陵中学. 2009.10.19. 一、话“负”. 1 、 “负”. 负担?. 作业量的多少?. 2 、减谁的“负”?. 二、 说“效”. “ 效”. 效果. 效益. 效率. 综合考量. 单位时间内的工作. 量化显示. 胡伯良( 2004 ). 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 ① 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
E N D
创设情境,促进自主建构 ——关于“减负增效”的冷思考 陈连余 南京市金陵中学 2009.10.19.
一、话“负” 1、 “负” 负担? 作业量的多少? 2、减谁的“负”?
二、 说“效” “效” 效果 效益 效率 综合考量 单位时间内的工作 量化显示
胡伯良(2004) 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 ① 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 (50.8%) ② 引发较多的讨论交流 (30.5%) ③教师讲授为主 (12%) 解决问题的出路:创设情境,促进自主建构
三、几点建议 1、增加涨落点减少平衡性 课堂教学形式是多样的 讲、练、辩、画、读、看、议、评、…… 平衡滋生堕态,顿悟生于涨落 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中实现建构
y A v0 o ax θ B · ay θ( x vy v0 )θ vx 2、增加“破缺”点减少直白度 示例1:如图所示,质点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以初速度v0从A点水平抛出,落在斜面上的B点,求飞行时间? 教学预设:1、迁移运用平抛规律; 2、巩固运动合成和分解的方法。
A v0 B · θ( 教学现场1 示例1:如图所示,质点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以初速度v0从A点水平抛出,落在斜面上的B点,求飞行时间? v0 θ v vy “破缺”激发兴趣
A v0 v0 B · ) θ( vy v 教学现场2 示例1:如图所示,质点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以初速度v0从A点水平抛出,落在斜面上的B点,求飞行时间? α “破缺”促进臻美 在积极主动的认知状态中实现建构
3、增加互动性减少铺叙度 在互动中发现问题,加强活动的针对性; 在互动中达成目标,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在互动中提高认识,实现认知的螺旋性。 在丰富多彩的双边活动中实现建构
示例2:下表中提供了一组天体运行参数。根据表中数据,对于天体公转周期T与半长轴r之间的定量关系你将会作出怎样的猜想?并对你的猜想作出验证。
T=kr T=kr2 T=kr1.5 观察表中数据,发现两组数据的一般关系为: r大T大, 作出一般性猜想:T与r成正比, T=kr 作出T-r图线后发现猜想不准确。 作出进一步猜想: T=kr2 作出T-r2图线后发现猜想也不准确。 作出进一步猜想: T=kr1.5 作出T-r1.5图线,如果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说明T与r1.5成正比,即T2与r3成正比。
方法提升: 若已知物理量x、y若干组数据 (xi,yi) (i=1,2,3,……) 要求根据给出数据,找出x、y间的函数关系 y=f(x)。 通常做法如下: 设y可以表示为x的幂函数:y=Axk。 对等式两端取同底常用对数,得 lgy=lgA+klgx 形如y=Axk的猜想是否成立,只需将表中给出的数据转换为(lgxi,lgyi) (i=1,2,3…),在“lgy—lgx”坐标系内描点成线即可得到验证:如果所描绘出的是直线,则表明形如y=Axk式的猜想正确。
0 如果得到如图所示图线,则 由 lgy=lgA+klgx,得图线斜率即为幂指数k,图线与纵轴截距即为系数A。
教是最好的学 4、增加开放度减少封闭性 开放 教态的开放; 设问的开放; 教法的开放; ----学生上讲台 形式的开放; 结果的开放; 解法的开放; …… 在自由飞翔的认知世界中实现建构
5、增加反馈度减少盲目性 构建立体反馈体系 如课外作业前置 注意反馈的典型性、选择性、针对性 在预见预知的有效掌控中实现建构
6、增加留白减少灌满堂 留白是审美情趣的需要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一切景语皆情语”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留白是动态生成的需要 留白调动了积极思维; 留白催生了生成“意外”。 在批判意识的自我警示中实现建构
7、增强主体意识减少“代庖”现象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考虑的首要因素自然是学生。 教师不能图一己之快、一时之快而越俎代庖。 在主体意识的自我暗示中实现建构
8、增强传统意识减少现代手段的使用 传统教学手段(如板演)有它的优越性。 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仿真实验)有它的局限性。 理性回归 在现代与传统的合理冲突中实现建构。
课 堂 教师 学生 (美国马斯洛《人类动机的理论》) 9、增强成就意识减少消极被动暗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论语》) 人的需要层次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社会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在不断超越的愉悦心境中实现建构
减学生之负依赖于减教师之负; 减教师之负依赖于减学校之负; 减学校之负依赖于减教育之负; 减教育之负依赖于社会进步。 所以: 减负增效应该是一种因地制宜的行为 减负增效应该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