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6

Membrane Biophysics

Membrane Biophysics. 尹长城 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物理学系. Membrane Biophysics. 参考书: 林克椿、吴本玠主编:医学生物物理学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 隋森芳 编著:膜分子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实验室网页: http://medicine.bjmu.edu.cn//20041027/column/1018.htm. 引言. 什么是膜生物物理学 (membrane biophysics)? 膜生物物理学是研究生物膜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膜功能的物理化学本质的学科 内容

brooklyn
Download Presentation

Membrane Biophysics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Membrane Biophysics 尹长城 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物理学系

  2. Membrane Biophysics • 参考书: • 林克椿、吴本玠主编:医学生物物理学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 • 隋森芳 编著:膜分子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 实验室网页:http://medicine.bjmu.edu.cn//20041027/column/1018.htm

  3. 引言 什么是膜生物物理学 (membrane biophysics)? • 膜生物物理学是研究生物膜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膜功能的物理化学本质的学科 • 内容 • 脂质聚集体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 • 生物膜的模型研究 • 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 生物膜的结构

  4. 1. 脂质及脂质聚集体

  5. 什么是脂质 (lipids)? • 脂质是一类脂肪类物质 • 脂质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 脂质是形成生物膜的基础 • 脂质相互作用遵从物理化学规律

  6. 1. 1 膜脂质的类型 • 磷脂 (phospholipid) • 甘油磷脂 (glycerophospholipids) • 鞘磷脂 (sphingomyelin) • 糖脂 (glycolipid) • 类固醇 (steroid)

  7. 甘油磷脂的一般结构式 • R1, R2为脂肪 烃链 R1一般为不饱和 R2一般为饱和 • X为极性基团 (GPL)

  8. PC 甘油磷脂 glycero-phospholipids • 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 存在于所有生物中 • 形成生物膜的骨架 PE CL PS PG PI

  9. 鞘氨醇 鞘磷脂 (SM) • 鞘磷脂主要存在与动物的脑, 神经,血液中 • 植物及微生物细胞中很少 神经酰胺

  10. 鞘磷脂和甘油磷脂的区别 GPL SM • 骨架 • 甘油磷脂:甘油 • 鞘磷脂:鞘氨醇 • 碳氢链 • 甘油磷脂:长度近似相等; 一条饱和,一条不饱和 • 鞘磷脂:一长一短;两条都为饱和 • 氢键 • 甘油磷脂:受体,只能用氢键形成3分子聚集体 • 鞘磷脂:既可作受体,亦可作供体,可用氢键形成分子网络 氢键供体 氢键受体

  11. 糖脂 (glycolipid) • 动物细胞中主要是鞘糖脂 • 由神经酰胺 (ceramide) 糖基 化形成 • 糖脂仅存在于质膜外表面 • 糖脂起信号识别的作用 • Gal = 半乳糖 • Glc = 葡萄糖 • GalNAc = 乙酰氨基半乳糖 • NANA = 唾液酸 • 唾液酸带负电,是细胞膜 • 表面电荷的主要来源

  12. 胆固醇 (cholesterol)

  13. 脂质分子的双亲性

  14. 脂质分子的形状

  15. 脂质分子理化性质的意义 • 脂质分子的双亲性决定了其在水中以聚集形式存在 • 脂质分子的形状决定其以何种聚集方式存在

  16. 1.2 脂质的聚集状态-相行为 • 相的概念:物质的不同聚集状态 • H2O: 固态-冰,液态-水,气态-蒸汽 • 不同相态具有不同物理化学性质 • H2O:固态-不能流动,液态-流动,气态-随机扩散 • 物质从一种聚集状态转变成另一种聚集状态称为相变 (phase transition) • H2O: 固态(冰) 液态(水)  气态(蒸汽)

  17. 如何测量相变? • 不同相中分子具有不同的势能 • 运动能力越强势能越高: • 气态﹥液态﹥固态 • 相变伴随能量变化-热量吸收 • 通过测量热量吸收可观察相变 • 测量方法-微分热分析

  18. 微分热分析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 • DTA原理: 样品对照 同时△ 无相变 发生相变   △T = 0 △T ≠ 0 通过纪录 △T -T 曲线即可测定相变

  19. 1.2.1 无水脂质的相变

  20. 1.2.2 含水脂质的相变 • 含水脂质的相变温度低于无水脂质 • 含水脂质相变的测定-微分扫描量热 • 含水脂质相结构的测定-X射线衍射

  21. 相变和水化程度的关系

  22. 微分扫描量热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 DSC原理: 样品 对照 同时△ 无相变 发生相变  △T = 0 △T ≠ 0 供能 (△H) △T = 0 通过纪录△H-T曲线即可测量相变

  23. 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 当分子在空间按照一定周期有序排列时,形成晶体 (crystal) • 晶体由晶面组成,晶面对X-射线有反射作用(如同镜面对光有反射作用) • 来自于同一晶面上任意两点的反射线同相,而来自于不同晶面的反射线可能同相,也可能不同相 • 当来自于不同晶面的反射线同相时,反射线由于相干而加强,产生衍射 (diffraction) 现象

  24. 由图可见 由晶面A和镜面A'反射线的光程差为 根据光学,当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反射线由于相干而加强,即 n = 1,2,3…… 此即Bragg 定律,它给出了给定X-射线波长和反射晶面间距d所允许的反射角 产生衍射的条件

  25. 热致相变 • 磷脂聚集体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的相变 • 磷脂聚集体一般有两个相变 • 无水: Tm-磷脂头部集团间静电相互作用消失,磷脂聚集体由固体转变成液体,因此Tm亦称熔点 • 含水: Tt-磷脂烃链旋转异构化,一般称之为有序-无序或凝胶(gel phase, L)-液晶(liquid crystalline phase, L)相转变

  26. 凝胶-液晶相转变 DSC L phase L phase

  27. 凝胶-液晶相转变的后果 • 脂肪酰链构像发生变化 全反式 (all trans)  歪扭式 (gauche) • 磷脂分子间距离增加 0.42nm0.46nm • 脂双层厚度减小 4.5nm3.9nm (diC16:0PE)

  28. 凝胶-液晶相转变的后果 • 膜流动性增加 • 在液晶态,脂分子可在膜平面内扩散,旋转 • 在凝胶态,脂分子处于类似于固体状态,分子的运动受到限制

  29. 磷脂名称 Tt Tm 电荷(pH =7) DMPA (diC14:0PA) 51 -1 DPPA (diC16:0PA) 67 -1 DLPG (diC12:0PG) 4 -1 DMPG (diC14:0PG) 23 -1 DPPG (diC16:0PG) 41 -1 DSPG (diC18:0PG) 55 -1 DOPG (diC18:1PG) -18 -1 DMPE (diC14:0PE) 49.5 198 部分负电荷 DPPE (diC16:0PE) 60 198 部分负电荷 DMPS (diC14:0PS) 38 -1 DPPS (diC16:0PS) 51 -1 DLPC (diC12:0PC) -1.8 230 0 DMPC (diC14:0PC) 23 230 0 DPPC (diC16:0PC) 41 230 0 DSPC (diC18:0PC) 55 230 0 DOPC (diC18:1PC) -22 230 0 一些磷脂的相变温度

  30. PE的Tt与链长和双键数目的关系

  31. 磷脂的相变温度 • 熔点Tm只与头部基团的性质有关,与烃链的长度无关 • 凝胶-液晶相变温度Tt既与头部基团的性质有关,亦与烃链的长度和双键的数目有关 • 头部越大,Tt越低 • 烃链越长,Tt越高 • 双键越多,Tt越低 • 生物膜中的鞘磷脂都是饱和磷脂, Tt=37-41 °C • 生物膜中的甘油磷脂都是不饱和磷脂, Tt <0 °C

  32. 溶致相变 • 磷脂聚集体在恒温条件下由于水分增加而引起的相变 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 • 磷脂水化时,磷脂聚集体膨胀,厚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到达极限 (37 °C, DMPC ~21%)。 • 磷脂水化时,脂双层厚度降低。对DMPC, 当水分由10%21%时,脂双层的厚度由4.4nm 3.55nm。 • 磷脂水化时,磷脂表面积增加。对DMPC, 当水分由10%21%时,磷脂的表面积由0.5nm2 0.622nm2。

  33. 1.3 膜上分子的运动 侧向运动 翻转运动 摆动 旋转运动

  34. 烃类化合物的构象 二面角

  35. 烃类化合物的构象

  36. 1.3 膜上分子的运动 1.3.1 链内旋转异构化运动 • 脂类的烃链可绕C-C间自由旋转,产生旋转异构体 • 当烃链骨架上连续4个碳原子形成的二面角=180°,为反式构象(trans-, t-构象) • 当=+60°,为正歪扭构象(gauche+-,g+-构象);当=-60°, 为负歪扭构象(gauche--,g--构象) • 当=0°,为顺式构象(cis-, c-构象)

  37. 1.3.1 链内旋转异构化运动 • 烃链的旋转异构化运动是脂双层流动性的分子基础 • 各种构象的能量:顺式 ﹥歪扭式﹥反式 • 烃链处于反式构象时,链间的距离最近,相互作用最强,形成有序的晶态脂双层结构,此时膜流动性最低。 • 烃链处于歪扭式构象时,烃链的弯折破坏了链间的有序排列,链间的距离增大,相互作用减弱,脂双层的有序性降低,膜流动性增加。

  38. 旋转异构化的测定 • 旋转异构化的能量变化在振动能量范围之内 • 旋转异构化可用振动光谱分析 • 拉曼光谱 • 红外光谱

  39. 磷脂的拉曼 (Raman) 光谱

  40. 磷脂的拉曼 (Raman) 光谱 • 烃链区的振动模式 • -C-C-伸缩模式:1000-1150 cm-1 • -C-H-伸缩模式:2800-2900 cm-1 • 谱线归属 • -C-C-伸缩模式 • 反式构象:1064 cm-1,1129 cm-1 • 歪扭式构象:1100 cm-1 • -C-H-伸缩模式 • -CH2对称伸缩:2847 cm-1 • -CH2反对称伸缩:2882 cm-1

  41. 磷脂的拉曼 (Raman) 光谱 • 谱线的强度(面积)与振动模式的几率成正比 • 谱线强度的比值Igauche/Itrans代表烃链有序度的信息 • Ig/It比值越大,烃链有序度越低,脂双层流动性越高 • 谱线强度的比值I2882/I2847代表烃链侧向相互作用的信息 • I2882/I2847比值越小,分子链间的有序性越低,脂双层流动性越高 例:DMPC, DPPC, DSPC

  42. 磷脂的拉曼 (Raman) 光谱

  43. 1.3.2 膜内分子的扩散运动 1.3.2.1 理论描述 • 生物膜是液晶态的流体,遵从流体力学规律 • 流体运动的快慢可用扩散系数D来描述 • 对于二维的各向同性系统 • 侧向扩散 • 旋转扩散 式中, 为均方位移, 为均方转角,t 为时间

  44. 扩散方程 • 侧向扩散 • 旋转扩散 r为旋转驰豫时间。对半径为r的球形分子 为介质的粘滞系数

  45. 1.3.2.2 脂质和蛋白质在膜上的运动 • 侧向扩散 (lateral diffusion) • 脂质:DL为 1  10-8 cm2/s • 蛋白质:DL= 1  10-8 —1  10-10 cm2/s • 小蛋白:DL为 1  10-8 cm2/s • 大蛋白:DL为 1  10-10 cm2/s • 旋转扩散 (rotation) • 脂质:Dr为 1  10-8 cm2/s • 翻转运动(flip-flop): 从脂双层的一侧运动到另一侧 • 脂质:104-105s (数小时-数天) • 蛋白质:不发生 (why?)

  46. 1.4 脂质的聚集方式 1.4.1 脂质的多型性 • 1968年,Luzzati 等用X-射线衍射发现 • 脂质结构不同 • 实验条件不同 脂质在水中可以多种聚集状态存在,称为脂的多型性 (lipid polymorphism)

  47. 临界微团浓度 • 两性分子 (amphipathic molecule): 兼有亲水(hydrophilic) 和疏水(hydrophobic) 性质 • 在极低浓度,两性分子以单体形式存在,富集于气-液表面 • 在一定浓度(临界浓度),单体达到饱和,过量分子形成聚集体-微团 (micelle) • 形成微团的临界浓度称为临界微团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CMC) • 微团中分子的数目n取决于两性分子的结构和介质成分:小到2个,大到200个。

  48. 兼性分子的聚集状态与浓度的关系

  49. Chemical CMC (mmol/L) n SDS 8.2 62 Sodium cholate 13-15 2-4 Sodium deoxycholate 5 7 Triton X-100 0.24 140 C16-lysoPC 0.05 180 DPPC 10-10 ∞  常见两亲性分子的CMC和n值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