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378 Views
分光仪的调整和三棱镜顶角测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梁厚蕴. 目录. 一、实验及应用背景介绍 二、实验目的和教学要求 三、实验原理 四 、 实验仪器和装置 五、实验内容 六、课堂思考 七、选做实验. 一、实验及应用背景介绍 分光仪是分光测角仪的简称,它能较精确地测量平行光线的偏转角度。借助它并利用反射、折射、衍射等物理现象,可完成全偏振角、晶体折射率、光栅常数和光波波长等物理量的测量,其用途十分广泛。近代摄谱仪、单色仪等精密光学仪器也都是在分光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E N D
分光仪的调整和三棱镜顶角测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梁厚蕴
目录 一、实验及应用背景介绍 二、实验目的和教学要求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仪器和装置 五、实验内容 六、课堂思考 七、选做实验
一、实验及应用背景介绍 分光仪是分光测角仪的简称,它能较精确地测量平行光线的偏转角度。借助它并利用反射、折射、衍射等物理现象,可完成全偏振角、晶体折射率、光栅常数和光波波长等物理量的测量,其用途十分广泛。近代摄谱仪、单色仪等精密光学仪器也都是在分光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分光仪比较精密,结构较为复杂,使用时应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调整,才能得到精度较高的测量结果。分光仪的调整原理、方法和技巧,在光学仪器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实验目的和教学要求 • 了解分光仪的构造及其主要部件的作用; • 学习并掌握分光仪的调节原理与调节方法; • 掌握自准直法和逐次逼近调节法,巩固消视差调节技术; • 学会用反射法测量三棱镜的顶角。
三、实验原理 • 反射法测三棱镜顶角 • 一束平行光射入三棱镜顶角A ,经过 • AB 面和 AC 面反射的光线分别沿Ⅰ和Ⅱ方 • 位射出,由几何关系可知 • 2. 自准法测三棱镜顶角 • 光线分别垂直入射于三棱镜的 AB 面和 AC 面,然后沿原路反射回来,记下此时两个反射方位之间的夹角θ,则三棱镜顶角 • A =180-θ 反射法测三棱镜顶角
自准直望远镜 平行光管 载物平台 刻度圆盘 三角底座 四、实验仪器和装置 JJY型分光仪基本结构
五、实验内容 1.分光仪的调整 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入射光与出射光均为 平行光;入射光与出射光都与刻度盘平面平行。 (1)粗调 (2)望远镜调焦于无穷远 要求:平面镜反射回来的绿色“+”字与叉丝无视差。 平面镜的放置
自准直望远镜 (3)调整望远镜光轴与仪器主轴垂直 要求:平面镜正、反两面反射回来的绿色“+”字均与上叉丝重合 方法:采用半调法调节
半调法 (4)调整叉丝分划板的纵丝与主轴平行 要求:转动载物台过程中绿“+”字始终沿上叉丝移动 (5)平行光管的调整 要求:狭缝像与叉丝无视差,且其中点与中心 叉丝等高
2.三棱镜顶角的测量方法 (1)三棱镜的放置 要求:将三棱镜放置于载物台上,使待测 顶角A近中心,并使其一个光学面与载物台 上的某根径线平行 三棱镜的放置 (2)调三棱镜的AB面和AC面与望远镜 光轴垂直 要求:望远镜分别对准AB面和AC面时均应 有绿“+”字与上叉丝重合 方法:三棱镜的放置与调平螺钉的调节要遵循调整 第二个面的方位时,不致改变第一面的方位的原则
(3)用反射法测三棱镜顶角 要求:采用对径读数,每隔50~60 ˚ 测量一组数据,共测量5组 3.数据处理 (1)原始数据列表表示; (2)计算顶角A及其不确定度u(A); (3)测量结果。
注意事项 • (1)消除偏心差。方法是采用对径读数。 • (2)减小主刻度盘刻度不均匀所造成的系统误差。方法是在 • 刻度盘不同部位进行多次测量,然后取其平均值。 • (3)在推动望远镜时,应推动望远镜支臂,切勿直接推镜筒, • 造成角度测量的超差。 • (4)钠灯熄灭后,不能立即启动。应等待几分钟。
课堂思考题 (1)分光仪调好后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2)望远镜聚焦于无穷远依据的是什么原理?其判别标志是 什么?若未达到要求,应调整什么部位? (3)望远镜光轴与主轴垂直的标志是什么?未达要求时采用 什么方法进行调节? (4)平行光管出射平行光的标志是什么?平行光管光轴与主 轴垂直的标志是什么? (5)三棱镜的放置原则是什么?调好的标志是什么?此时是 否还可用半调法?
选做实验 利用本实验装置测定双棱镜的顶角和折射率。测量方法 自拟并在报告中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