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 likes | 708 Views
第八讲 近代西方文学的人性张扬. 第一节 人性的张扬与反思. 在 14-16 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产生的人文主义文学,带来了文学中人的观念的重大变化。. 1 、追求现世幸福. 文艺复兴时期人的觉醒,首先体现为对个性解放、现世幸福和享乐的追求。 彼得拉克 : 《 歌集 》 薄伽丘 : 《 十日谈 》. 彼得拉克 (1304—1374 年 ). 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诗人和学者,人文主义的奠基者,早期资产阶级的艺术和道德观的建立与他是分不开的。. 乔万尼 · 薄伽丘 (1313—1375).
E N D
第一节 人性的张扬与反思 • 在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产生的人文主义文学,带来了文学中人的观念的重大变化。
1、追求现世幸福 • 文艺复兴时期人的觉醒,首先体现为对个性解放、现世幸福和享乐的追求。 • 彼得拉克:《歌集》 • 薄伽丘:《十日谈》
彼得拉克(1304—1374年) • 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诗人和学者,人文主义的奠基者,早期资产阶级的艺术和道德观的建立与他是分不开的。
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 • 一译卜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者。代表作《十日谈》批判宗教守旧思想,主张“幸福在人间”,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其与但丁、彼特拉克合称“文学三杰”。
《十日谈》 • 1348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发生了一场可怕的瘟疫。为了记下人类这场灾难,他以这场瘟疫为背景,写下了一部当时意大利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十日谈》被称为“人曲”,是和但丁的《神曲》齐名的文学作品,也被称为《神曲》的姊妹篇。
2、求知与进取 • 人文主义者认为,要推翻神本思想,必须从知识的获得入手。他们认为,人之所以高贵,就在于人是认知和理性的动物。 弗朗西斯·培根 哥白尼 达·芬奇
拉伯雷 •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之一 。 • 代表作《巨人传》 • 拉伯雷知识渊博,熟练掌握希腊语、拉丁语和义大利语。对神学、法律学、医学都有很深的造诣,也通晓药理学、星相学、航海术等,既懂理论也能实际操作,这是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追求的目标。
《巨人传》 拉伯雷的作品从民间传说中吸取不少营养,他的《巨人传》取材于通俗的传奇文学、喜剧、闹剧、中世纪的骑士文学作品。庞大固埃尤其有明显的传奇文学色彩。卡冈都亚是庞大固埃的父亲,但写作比较晚,其描写则更有人文主义的倾向。
巴赫金 M.M. Bakhtin (1895~1975) • 20世纪苏联最重要的文艺理论家、哲学家巴赫金对拉伯雷及其作品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狂欢理论”。
在《拉伯雷的创作和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 一书中,巴赫金谈到了狂欢化问题。他认为只有从狂欢化的角度,从民间诙谐文化的角度切入,才能真正把握拉伯雷。 • 所谓狂欢化,是指一切狂欢节式的庆贺、仪式、形式在文学体裁中的转化与渗透。
人从上帝的怀抱中挣脱后,看到了人自身的潜能,认识到了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与人的地位,如同发现新大陆一样发现了人。对人的关注成了人文主义文学关注的焦点,人文主义作家们在他们的作品中歌颂人,赞美人。人从上帝的怀抱中挣脱后,看到了人自身的潜能,认识到了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与人的地位,如同发现新大陆一样发现了人。对人的关注成了人文主义文学关注的焦点,人文主义作家们在他们的作品中歌颂人,赞美人。
3、人性的反思 • 大多数人文主义者强调的爱,更多地是一种感性欲望的发泄和情欲的放纵恣肆,表现为索取而不是给予。他们从上帝的怀抱中挣脱出来后,激情有余,而理性不足,原始的生命本能和欲望只知循环式的放纵和满足自己。
一些人文主义者开始反思,开始追问人性,追问生与死的意义,寻找人性超越与人类解救的方法与途径。一些人文主义者开始反思,开始追问人性,追问生与死的意义,寻找人性超越与人类解救的方法与途径。 《莎士比亚全集》
《哈姆莱特》 • 著名悲剧之一,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同《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组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在《哈姆莱特》中,复仇的故事中交织着爱恨情愁。同时,哈姆莱特也是该剧主人公丹麦王子的名字。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典型。他认为人是一件了不起的杰作,有高贵的理性、伟大的力量、优美的仪表、文雅的举动,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他强调人智与理性,强调人应该把握自己的命运,强调知识的作用。丹麦王子哈姆莱特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典型。他认为人是一件了不起的杰作,有高贵的理性、伟大的力量、优美的仪表、文雅的举动,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他强调人智与理性,强调人应该把握自己的命运,强调知识的作用。
同时,哈姆莱特的行为还反映了他对人文主义理想从信奉,到怀疑,再到丰富的探索历程。他不是性格单一的人文主义信仰者,而是一个处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不断探索、深化、丰富人文主义内涵的形象。同时,哈姆莱特的行为还反映了他对人文主义理想从信奉,到怀疑,再到丰富的探索历程。他不是性格单一的人文主义信仰者,而是一个处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不断探索、深化、丰富人文主义内涵的形象。 沉思的哈姆莱特
米盖尔·塞万提斯·萨阿维德拉(1547-1616) • 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小说家、剧作家、诗人,被誉为是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评论家们称他的小说《堂吉诃德》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同时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
《唐·吉诃德》 • 在这部作品中,出现了西班牙在16世纪和17世纪初的整个社会,不同阶级的男男女女约七百个人物,尖锐地、全面地批判了这一时期封建西班牙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文学、艺术以及私有财产制度,使它成为一部“行将灭亡的骑士阶级的史诗”,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名著。
第二节 理性精神的彰显 • 笛卡尔认识到人类理性的强大力量,认为只有理性才能使人有可能认识客观世界。 • “我思故我在”的观点对此后400年的西方思想影响巨大。
1、理性与遵从规范 • A、古典主义文学崇尚理性,首先表现为主张克制情欲和道德自律。 • B、其次,古典主义拥护君主专制王权,重视国家利益、公民责任和家族荣誉,主张私欲服从义务,感情顾全大局。 • C、再次,古典主义文学强调尊崇古典,把古希腊罗马文学视为典范。
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悲剧的代表人物是高乃依和拉辛。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悲剧的代表人物是高乃依和拉辛。 • 高乃依:《熙德》 • 拉辛:《安德洛玛刻》
高乃依 • 高乃依:十七世纪上半叶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代表作家,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人。他的5幕韵文剧《熙德》公演,轰动巴黎,为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 高乃依主要是通过塑造理想的英雄形象来歌颂理性的胜利。
让·拉辛 • 法国剧作家,与高乃依和莫里哀合称十七世纪最伟大的三位法国剧作家。 • 拉辛主要是通过描写因缺乏理性带来的毁灭说明理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莫里哀 • 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莫里哀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他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莫里哀主张节制、务实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人生一切受利欲驱使的情感和行为都凸显出畸形的、滑稽的面貌。
五幕诗体喜剧《伪君子》通过达尔杜弗形象揭露了天主教会的虚伪性和欺骗性,通过奥尔贡及其母亲的形象嘲讽了对宗教权威的盲从与迷信。五幕诗体喜剧《伪君子》通过达尔杜弗形象揭露了天主教会的虚伪性和欺骗性,通过奥尔贡及其母亲的形象嘲讽了对宗教权威的盲从与迷信。
2、理性与政治批判 • 理性是启蒙思想家推崇的最高原则。启蒙主义思想家认为理性是人在抽象思维支配下展示的合理、自觉、合乎逻辑的能力,人应该用理性去衡量万事万物和这个世界。
孟德斯鸠 狄德罗 伏尔泰 卢梭
查理·路易·孟德斯鸠: • 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文学家。孟德斯鸠不仅是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著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欧洲国家比较早的系统研究古代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的学者之一。 • 《波斯人信札》
伏尔泰 • 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 • 《老实人》
狄德罗 • 被称为“百科全书”派的启蒙思想家,深受弗朗西斯·培根、霍布斯和洛克等人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培根关于编辑百科全书的思想,促使他坚定地献身于《百科全书》的事业。 • 《修女》 • 《拉摩的侄子》
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 •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百科全书》的撰稿人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新爱洛伊丝》、《忏悔录》等。
《忏悔录》 • 《新爱洛伊丝》 • 《爱弥儿》
3、理性与理想人格的建构 •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中,符合理性原则的新人形象大量涌现。 汤姆·琼斯 鲁宾逊 维特
《浮士德》 • 《浮士德》是一部长达一万二千一百一十一行的诗剧,第一部二十五场,不分幕。第二部分五幕,二十七场。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歌德写《浮士德》花了六十多年时间
《浮士德》中的浮士德形象反映了歌德对人性、对人的精神内涵与境界的深刻洞察和把握。《浮士德》中的浮士德形象反映了歌德对人性、对人的精神内涵与境界的深刻洞察和把握。 • 浮士德所代表的那种永不满足,不断追求的精神后来就被称为“浮士德精神”。
第三节 人性与社会的冲突 • 人道主义思潮及其内涵 • 1、张扬自我、追求自由 • 2、仁慈、博爱、宽恕 • 3、金钱原则的批判
1、张扬自我、追求自由 • 19世纪文学中的人道主义首先表现为一种个人主义,即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和独立,捍卫个人经验的价值,强调个人才能的发挥。
浪漫派 拜伦(Byron ) 荷尔德林 (Holderlin) 普希金(Pushkin )
在20世纪,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重新“发现”了荷尔德林。海德格尔认为,荷尔德林是最纯粹的诗人,他受诗的天命的召唤,直写诗的本质,他既是一个诗人,又是一个思想家:“荷尔德林今后,这就是说,从来日想入曾经,是个诗人,因为他吟咏过了吟咏之本质。他可以这样做,因为他同时是歌唱家和思想家。”在20世纪,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重新“发现”了荷尔德林。海德格尔认为,荷尔德林是最纯粹的诗人,他受诗的天命的召唤,直写诗的本质,他既是一个诗人,又是一个思想家:“荷尔德林今后,这就是说,从来日想入曾经,是个诗人,因为他吟咏过了吟咏之本质。他可以这样做,因为他同时是歌唱家和思想家。”
“拜伦式英雄”:他们多是异教徒、海盗、叛逆者等社会边缘人物,他们往往在各种极端的事件中采取行动,与命运或恶势力抗衡。他们有激昂的热情,坚定的意志力,无限的精力,英勇无畏。“拜伦式英雄”:他们多是异教徒、海盗、叛逆者等社会边缘人物,他们往往在各种极端的事件中采取行动,与命运或恶势力抗衡。他们有激昂的热情,坚定的意志力,无限的精力,英勇无畏。 唐璜 曼弗雷德
普希金 • 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及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提供了典范 。普希金还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
现实主义 • 法国十九世纪上半期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以鲜明的反封建复辟的思想倾向、对当时社会阶级关系的深刻描写和典型性格塑造中出色的心理分析方法,而在整个法国以至欧洲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司丹达尔(Stendhal )
《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 电影《红与黑》中的于连
2、仁慈、博爱、宽恕 • 19世纪西方作家都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他们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介入现实问题,并试图为解决社会矛盾找到灵丹妙药。
雨果 •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代表作: 《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笑面人》、《九三年》
《悲惨世界》 • 只要——贫困使男人潦倒、饥饿使女人堕落、黑暗使小孩孱弱——这三个问题尚未获得解决;只要在某些地区还可能发生社会的毒害,换言之,只要这世界上还有愚昧与悲惨,那么,像本书这样的作品,也许不会是没有用的吧! ——维克多•雨果
狄更斯 • 英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广泛描写了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金钱世界的种种罪恶。
列夫·托尔斯泰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托尔斯泰的全部作品都充满了对人类的爱和同情,进而建立起以“爱一切人”,“勿以暴力抗恶”,通过道德自我完善摆脱罪恶为主要特征的“托尔斯泰式”人道主义思想体系。托尔斯泰的全部作品都充满了对人类的爱和同情,进而建立起以“爱一切人”,“勿以暴力抗恶”,通过道德自我完善摆脱罪恶为主要特征的“托尔斯泰式”人道主义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