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likes | 558 Views
数形结合思想 1 、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包含“以形助数”和“以 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借助形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作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象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二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如应用曲线的方程来精确地阐明曲线的几何性质. 2.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解决问题时,要遵循三个 原则: ( 1 )等价性原则 . 在数形结合时,代数性质和几何 性质的转换必须是等价的,否则解题将会出现漏
E N D
数形结合思想 1、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包含“以形助数”和“以 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借助形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作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象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二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如应用曲线的方程来精确地阐明曲线的几何性质.
2.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解决问题时,要遵循三个 原则: (1)等价性原则.在数形结合时,代数性质和几何 性质的转换必须是等价的,否则解题将会出现漏 洞.有时,由于图形的局限性,不能完整的表现数 的一般性,这时图形的性质只能是一种直观而浅 显的说明,要注意其带来的负面效应. (2)双方性原则.既要进行几何直观分析,又要进 行相应的代数抽象探求,仅对代数问题进行几何 分析容易出错. (3)简单性原则.不要为了“数形结合”而数形结 合.具体运用时,一要考虑是否可行和是否有利;
二要选择好突破口,恰当设参、用参、建立关系, 做好转化;三要挖掘隐含条件,准确界定参变量 的取值范围,特别是运用函数图象时应设法选择 动直线与定二次曲线. 3.数形结合思想解决的问题常有以下几种: (1)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图象求参数的取值范 围; (2)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图象研究方程根的范 围; (3)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图象研究量与量之间 的大小关系; (4)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几何意义研究函数的 最值问题和证明不等式; (5)构建立体几何模型研究代数问题; (6)构建解析几何中的斜率、截距、距离等模型 研究最值问题;
(7)构建方程模型,求根的个数; (8)研究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性质等. 4. 数形结合思想是解答高考数学试题的一种常用方 法与技巧,特别是在解选择题、填空题时发挥着 奇特功效,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中加强这方 面的训练,以提高解题能力和速度.具体操作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准确画出函数图象,注意函数的定义域; (2)用图象法讨论方程(特别是含参数的方程) 的解的个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注意的 是首先要把方程两边的代数式看作是两个函数的
表达式(有时可能先作适当调整,以便于作图),表达式(有时可能先作适当调整,以便于作图), 然后作出两个函数的图象,由图求解. 5. 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需 做到以下四点: (1)要彻底明白一些概念和运算的几何意义以及 曲线的代数特征; (2)要恰当设参,合理用参,建立关系,做好转化; (3)要正确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以防重复和遗 漏; (4)精心联想“数”与“形”,使一些较难解决 的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以便于问 题求解. 很多数学概念都具有明显的几何意义,善于利用 这些几何意义,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方程、函数及不等式的一、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方程、函数及不等式的 问题中的应用 例1 (1)已知:函数f(x)满足下面关系. ①f(x+1)=f(x-1); ②当x∈[-1,1]时,f(x)=x2,则方程f(x)=lg x解的个数是( ) A.5 B.7 C.9 D.10 (2)设有函数f(x)=a+ 和g(x)= 已知x∈[-4,0]时恒有f(x)≤g(x),则实数a的取 值范围是 . 热点问题突破
思维启迪 (1)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y=f(x)和y=lg x的图象,由它们交点个数判断方程的解的个数; (2)先将不等式f(x)≤g(x)转化为 然后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作出函数 的图象,移动 的图象使其 满足条件,数形结合得要满足的数量关系. 解析 (1)由题意可知,f(x)是以2为周期,值域 为[0,1]的函数. 又f(x)=lgx,则x∈(0,10],画出两函数图象, 则交点个数即为解的个数.由图象可知共9个交点.
(2)f(x)≤g(x). 即 变形得 令 ①变形得(x+2)2+y2=4(y≥0), 即表示以(-2,0)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的上半圆; ① ②
②表示斜率为 纵截距为1-a的平行直线系. 设与圆相切的直线为AT,其倾斜角为 , 则有
要使f(x)≤g(x)在x∈[-4,0]时恒成立, 则②所表示的直线应在直线AT的上方或与它重 合, 故有1-a≥6, ∴a≤-5. 答案 (1)C (2)a≤-5 探究提高(1)用函数的图象讨论方程(特别是 含参数的指数、对数、根式、三角等复杂方程) 的解的个数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其基本思想 是先把方程两边的代数式看作是两个熟悉函数的 表达式(不熟悉时,需要作适当变形转化为两熟
悉的函数),然后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两个函数悉的函数),然后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两个函数 的图象,图象的交点个数即为方程解的个数. (2)解不等式问题经常联系函数的图象,根据不 等式中量的特点,选择适当的两个(或多个)函 数,利用两个函数图象的上、下位置关系转化数 量关系来解决不等式的解的问题,往往可以避免 繁琐的运算,获得简捷的解答. (3)函数的单调性经常联系函数图象的升、降; 奇偶性经常联系函数图象的对称性;最值(值域) 经常联系函数图象的最高、最低点的纵坐标.
变式训练1已知f(x)是定义在 (-3,3)上的奇函数,当0<x<3时, f(x)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不等式 f(x)cos x <0的解集是( ) A. B. C. D. 解析 不等式f(x)cos x<0等价于 f(x)<0, cos x>0, f(x)>0, cos x<0, 或
画出f(x)在(-3,3)上的图象,cos x的图象又 熟知,运用数形结合,如图所示,从“形”中找 出图象分别在x轴上、下部分的对应“数”的区间 为 答案 B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求参数、代数式的取值范围、二、数形结合思想在求参数、代数式的取值范围、 最值问题中的应用 例2已知实数x,y满足x2+y2=3(y≥0), (1)求m的取值范围; (2)求证: 思维启迪m可以看作两点(x,y)与(-3,-1)连线 的斜率,b可以看作直线y=-2x+b在y轴上的截距. (1)解m可看作过半圆x2+y2=3(y≥0)上的点 M(x,y)和定点A(-3,-1)的直线的斜率.
由图可知k1≤m≤k2(k1,k2分别为直线AM1,AM2的 斜率), 圆心到切线k2x-y+3k2-1=0的距离为
(2)证明 基 b可看作斜率为-2,过半圆 (y≥0)上一点P(x,y)的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 由图可知n2≤b≤n1,P2C的方程为 探究提高 条件中的数量关系决定了几何图形的 性质,反之,几何图形的性质反映了数量关系, 数形结合思想能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机地结 合起来,恰当地运用可提高解题速度,优化解题 过程. x2+y2=3 ∵圆心到切线P1B:2x+y+c=0的距离
变式训练2已知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x2+ax+2b=0 有两个根,一个根在区间(0,1)内,另一个根 在区间(1,2)内,求: (1)点(a,b)对应的区域的面积; (2) 的取值范围; (3)(a-1)2+(b-2)2的值域. 解 方程x2+ax+2b=0的两根在区间(0,1)和 (1,2)上的几何意义分别是:函数 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分别在区间(0,1)和 (1,2)内,由此可得不等式组 y=f(x)=x2+ax+2b f(0)>0, f(1)<0, f(2)>0, b>0, a+2b+1<0, a+b+2>0.
在如图所示的aOb坐标平面内,满 足约束条件的点(a,b)对应的平 面区域为△ABC(不包括边界). (1)△ABC的面积为 (h为A到Oa轴的距离).
(2) 的几何意义是点(a,b)和点D(1,2) 连线的斜率. (3)∵(a-1)2+(b-2)2表示区域内的点(a,b)与定点 (1,2)之间距离的平方,∴(a-1)2+(b-2)2∈(8,17).
三、数形结合思想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例3已知P是直线3x+4y+8=0上的动点,PA、PB 是圆x2+y2-2x-2y+1=0的两条切线,A、B是切点,C 是圆心,求四边形PACB面积的最小值. 思维启迪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直线与圆.作出圆 的切线PA、PB,则四边形PACB的面积S四边形PACB =S△PAC+S△PBC=2S△PAC.把S四边形PACB转化为2倍的 S△PAC 可以有以下多条数形结合的思路. 利用数形结合 明确所求 画出对应图形 求解得结果
解方法一 从运动的观点看问题,当动点P沿直 线3x+4y+8=0向左上方或向右下方无穷远处运动 时,直角三角形PAC的面积SRt△PAC 越来越大,从而S四边形PACB也越来越大;当点P 从左上、右下两个方向向中间运动时,S四边形PACB变 小,显然,当点P到达一个最特殊的位置,即CP垂 直直线时,S四边形PACB应有唯一的最小值,此时
方法二 利用等价转化的思想,设点P坐标为(x,y), 则 由勾股定理及│AC│=1,得 从而欲求S四边形PACB的最小值, 只需求|PA|的最小 值, 只需求|PC|2=(x-1)2+(y-1)2的最小值,即定点C(1, 1)与直线上动点P(x,y)距离的平方的最小值,它
也就是点C(1,1)到直线3x+4y+8=0的距离的平 方,这个最小值 方法三 利用函数思想,将方法二中 中的y由3x+4y+8=0中解出, 代入化为关于x的一元函数,进而用配方法求最 值,也可得 PACB
探究提高 本题的解答运用了多种数学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运动变化的思想,等价转化的思 想以及配方法,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能使数 学问题快速得以解决. 变式训练3(1)已知点P在抛物线y2=4x上,那么 点P到点Q(2,-1)的距离与点P到抛物线焦点距 离之和取得最小值时,点P的坐标为( )
A. B. C.(1,2) D.(1,-2)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设椭圆 的焦距为2c,以点O为圆心,a为半径 作圆M.若过点 作圆M的两条切线互相垂直, 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 解析(1)定点Q(2,-1)在抛物线内部,由抛物线 的定义知,动点P到抛物线焦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准 线的距离,问题转化为当点P到点Q和到抛物线的 准线距离之和最小时,求点P的坐标,显然点P是 直线y=-1和抛物线y2=4x的交点,解得这个点的坐 标是
(2)设切点为A,B,如图所示,切线AP、PB互相 垂直,又半径OA垂直于AP,所以△OPA为等腰直 角三角形,可得 所以 答案 (1) (2) A
规律方法总结 1.利用数形结合解题,只需把图象大致形状画出 即可,不需要精确图象. 2.数形结合思想是解决高考数学试题的一种常用方法与技巧,特别在解选择题、填空题时更方便,可以提高解题速度. 3.数形结合思想常用模型: 一次、二次函数图象;斜率公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或向量的模、复数的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等.
一、选择题 • 设函数 若f(x0)>1,则x0的 取值范围是 ( )A.(-1,1) • B.(-1,+∞) • C.(-∞,-2)∪(0,+∞) • D.(-∞,-1)∪(1,+∞) • 解析方法一 因为f(x0)>1,当x≤0时, • ∴x0<-1;当x0>0时, ∴x0>1. • 综上,x0的取值范围为(-∞,-1)∪(1,+∞) 3、演练提升
方法二 首先画出函数y=f(x)与y=1的图象(如 图),解方程f(x)=1,得x=-1,或x=1.由图中易 得f(x0)>1时,所对应x0的取值范围为(-∞,-1) ∪(1,+∞). 答案 D
2.(2009·天津理,8)已知函数 若f(2-a2)>f(a),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1)∪(2,+∞) B.(-1,2) C.(-2,1) D.(-∞,-2)∪(1,+∞) 〖解析 由f(x)的图象 可知f(x)在(-∞,+∞)上是单调递增函数,由 f(2-a2)>f(a)得2-a2>a,即a2+a-2<0,解得-2<a <1. C
3.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y=f(x)满足f(x+2)=f(x),当x∈ [3,4]时,f(x)=x-2,则 ( )A. B. C. D. 解析 由f(x)=f(x+2)知T=2为f(x)的一个周期,设 x∈[-1,0],知x+4∈[3,4],f(x)=f(x+4)=x+4- 2=x+2,画出函数f(x)的图象,
如图所示: 答案 C
4.方程 的实数解的个数是 ( )A.2 B.3 C.4 D.以上均不对 解析 分别作出 的图象,如图: B 由图象知方程的实数解有三个
5. 若{an}是等差数列,首项a1>0,a2 003+a2 004>0, a2 003·a2 004<0,则使前n项和Sn>0成立的最大 自然数n是 ( ) A.4 005 B.4 006 C.4 007 D.4 008 解析 方法一 ∵a2 003>0,a2 004<0, ∴4 006为Sn>0的最大自然数n.
方法二a1>0,a2 003+a2 004>0且a2 003·a2 004<0, ∴a2 003>0且a2 004<0, ∴S2 003为Sn中的最大值,∵Sn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2 003到对称轴的距离比2 004到对称轴的距离 小, ∴ 在对称轴右侧,据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性: 4 006在图象中右侧零点B的左侧,4 007,4 008 都在其右侧. ∴Sn>0中最大的自然数是4 006. 答案 B
二、填空题 6.函数 的最大值为. 解析 可以与两点连线的斜率联系起 来,它实际上是点P(cos ,sin )与点A( , 0)连线的斜率,而点P(cos ,sin )在单位圆 上移动,问题变为:求单位圆上的点与A( ,0) 连线斜率的最大值.如右图,显然, 当P点移动到B点(此时,AB与圆 相切)时,AP的斜率最大,最 大值为 1
7. AB是过椭圆b2x2+a2y2=a2b2的中心弦,F(c,0)为 它的右焦点,则△FAB面积的最大值是. 解析 如图所示,F′为椭圆的左焦点,连结 AF′,BF′,则四边形AFBF′为平行四边形, 当A与短轴端点重合时,(S△ABF)max=bc. bc
8. 函数y=f(x)的图象与直线x=a,x=b及x轴所围成 图形的面积称为函数f(x)在[a,b]上的面积. 已知函数y=sin nx在 上的面积为 (n∈N*), 则 (1)函数y=sin 3x在 上的面积为; (2)函数y=sin(3x- )+1在 上的面积为 . 解析 (1)函数y=sin 3x在 上的面积为 根据y=sin 3x的对称性可知y=sin 3x在 上
上的面积也为 ∴y=sin 3x在 上的面积 为 (2)y=sin(3x- )+1=1-sin 3x,其图象如下图所 示. 其面积如上图中阴影所示,由三角函数的对称性 可知其面积为 答案
三、解答题 9. 不等式x2+|2x-4|≥p对所有x都成立,求实数p的 最大值. 解 构造函数f(x)=|x-2|,g(x)= 解不 等式 f(x)≥g(x),即确定使函数y=f(x)的图象在函 数y=g(x)“上方”的点的横坐标x的取值范围, 而 本题是已知这个范围对一切x成立,求p的最大值. 如图, 的图象可以由 的图象的 顶点在y轴上下移动而得,满足题目条件的解应为 y=|x-2|的图象在 的图象上方的极端 情况.
即x2-2x-(p-4)=0, Δ=4+4(p-4)=0,p=3. 即p的最大值为3.
10. 已知A(1,1)为椭圆 内一点,F1为 椭圆左焦点,P为椭圆上一动点,求|PF1|+|PA|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 由 可知a=3,b= c=2,左焦点F1(-2, 0),右焦点F2(2,0).由椭圆定义, |PF1|=2a-|PF2|=6-|PF2|, ∴|PF1|+|PA|=6-|PF2|+|PA|=6+|PA|-|PF2|. 如图,由||PA|-|PF2||≤|AF2|=
当P在AF2的延长线上的P2处时,取右“=”; 当P在AF2的反向延长线的P1处时,取左“=”, 即|PA|-|PF2|的最大、最小值分别为 于是|PF1|+|PA|的最大值是 最小值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