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答司馬諫議書

答司馬諫議書. 王安石. 字:介甫 號:半山(老人) 封:荊國公(王荊公) 諡 ( 試 ) 號 :(王) 文公 北宋臨川人. 王安石. 王安石紀念館大門. 王安石紀念館. 王安石塑像. 宋史王安石傳:少好讀書,一過目終身不忘。其屬文動筆如飛,初若不經意,既成,見者皆服其精妙。. 自幼聰穎. 仁宗慶曆二年擢 ( 鑿 ) 進士上第 時年 22 歲,為優等,第四名。. 科舉. 書法. 書法. 書法. 選自:臨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答覆司馬光的書信 重申變法之決心. 題解. 王安石之變法從熙寧二年開始施行,至元豐八年(一 ○ 八五年) 神宗逝世之後漸止。.

bruno-hyd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答司馬諫議書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答司馬諫議書 王安石

  2. 字:介甫 號:半山(老人) 封:荊國公(王荊公) 諡(試)號:(王)文公 北宋臨川人 王安石

  3. 王安石紀念館大門

  4. 王安石紀念館

  5. 王安石塑像

  6. 宋史王安石傳:少好讀書,一過目終身不忘。其屬文動筆如飛,初若不經意,既成,見者皆服其精妙。宋史王安石傳:少好讀書,一過目終身不忘。其屬文動筆如飛,初若不經意,既成,見者皆服其精妙。 自幼聰穎

  7. 仁宗慶曆二年擢(鑿)進士上第 時年22歲,為優等,第四名。 科舉

  8. 書法

  9. 書法

  10. 書法

  11. 選自:臨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答覆司馬光的書信 重申變法之決心 題解

  12. 王安石之變法從熙寧二年開始施行,至元豐八年(一○八五年) 神宗逝世之後漸止。 變法時間

  13. 安石啓:昨日承蒙您來信指教,我私下以爲跟你友好相處的日子很久了,但討論國事往往意見不同,這是由於所採取的政治主張和方法不同的緣故。安石啓:昨日承蒙您來信指教,我私下以爲跟你友好相處的日子很久了,但討論國事往往意見不同,這是由於所採取的政治主張和方法不同的緣故。 某啟:昨日蒙教,竊以為與君實遊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

  14. 我雖然想在你耳邊囉嗦,強作辯解,但恐怕結果不一定會得到您的諒解。後來又想到你看待我一向很好,對於書信往來是不應簡慢無禮的,因而我詳細地說出我所以這樣做的理由,希望你或許能夠諒解我。我雖然想在你耳邊囉嗦,強作辯解,但恐怕結果不一定會得到您的諒解。後來又想到你看待我一向很好,對於書信往來是不應簡慢無禮的,因而我詳細地說出我所以這樣做的理由,希望你或許能夠諒解我。 雖欲強聒(括),終必不蒙見察,故略上報,不復一一自辯。重念蒙君實視遇厚,於反復不宜鹵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

  15. 內容分析:駁論明志 第一段 闡明寫信原因和目的 司馬光指控 四大「罪行」: 「侵官」、「生事」、「徵利」、「拒諫」 王安石新政 表明自己的立場和態度

  16. 我們讀書人所要爭論的,特別是在「名稱」(概念、理論)與「實際」是否符合。「名稱」與「實際」的關係明確了,天下的真理也就有正確的認識。現在你所用來教誨我的,是以爲我侵犯官員的職責、惹事生非、聚斂財富、拒絕勸諫,以致天下的人都怨恨和誹謗我。我們讀書人所要爭論的,特別是在「名稱」(概念、理論)與「實際」是否符合。「名稱」與「實際」的關係明確了,天下的真理也就有正確的認識。現在你所用來教誨我的,是以爲我侵犯官員的職責、惹事生非、聚斂財富、拒絕勸諫,以致天下的人都怨恨和誹謗我。 蓋儒者所爭,尤在於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徵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

  17. 我卻認爲接受皇上的命令,議訂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決定,交給主管官署執行,不算是「侵官」。恢復前代賢君的治國原則,以便興利除弊,這不算是「生事」。替國家整理財政,這不算「徵利」。排除不正確的言論,批駁巧言諂媚的壞人,這不算「拒諫」。至於怨恨譭謗的很多,那是本來早就該料到會這樣的。我卻認爲接受皇上的命令,議訂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決定,交給主管官署執行,不算是「侵官」。恢復前代賢君的治國原則,以便興利除弊,這不算是「生事」。替國家整理財政,這不算「徵利」。排除不正確的言論,批駁巧言諂媚的壞人,這不算「拒諫」。至於怨恨譭謗的很多,那是本來早就該料到會這樣的。 某則以謂受命於人主,議法度而修之於朝廷,以授之於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徵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至於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

  18. 徵利 侵官 生事 拒諫 內容分析:駁論明志 第二段 駁斥司馬光的指責 論證立足點 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闡明制定和貫徹變法的規章制度,步步有據可查 舉先王之政,興利除弊, 可造福大眾 為天下理財,目的在於理通財政 抨擊不正之理,駁斥不懷好意的人

  19. 人們習慣於得過且過的守舊之風已經不是一天了,做官的人又大多不爲國家大事操心,以附和舊俗之見來討好衆人爲美德。皇上卻想改變這種現狀,而我又不顧政敵的多少,想盡力去幫助皇上抵制他們,那麽衆人怎麽會不大吵大鬧呢?人們習慣於得過且過的守舊之風已經不是一天了,做官的人又大多不爲國家大事操心,以附和舊俗之見來討好衆人爲美德。皇上卻想改變這種現狀,而我又不顧政敵的多少,想盡力去幫助皇上抵制他們,那麽衆人怎麽會不大吵大鬧呢? 人習於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於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

  20. 過去商王盤庚遷都,群起怨恨的是老百姓,不僅是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並不因爲有人怨恨的緣故而改變他的計劃;他考慮理由正當,然後去做,他認爲正確,看不出有值得悔改的地方。過去商王盤庚遷都,群起怨恨的是老百姓,不僅是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並不因爲有人怨恨的緣故而改變他的計劃;他考慮理由正當,然後去做,他認爲正確,看不出有值得悔改的地方。 盤庚之遷,胥(雖)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後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

  21. 如果你責備我執政很久了,沒有能夠幫助皇上大大地做一番事業,以此造福人民,那我自知有罪了。但如果說今天應當什麽事也不必幹,只是守著老規矩就行了,那就不是我所敢領教的了。沒有會面的機會,(我對你實在)仰慕得很。如果你責備我執政很久了,沒有能夠幫助皇上大大地做一番事業,以此造福人民,那我自知有罪了。但如果說今天應當什麽事也不必幹,只是守著老規矩就行了,那就不是我所敢領教的了。沒有會面的機會,(我對你實在)仰慕得很。 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無由會晤,不任區區嚮往之至。

  22. 內容分析:駁論明志 第三段 進一步明確自己的立場和態度 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 • 對保守派絕不妥協 • 對改革事業矢志不移的決心

  23. 一  駁論的議論方式 作法分析:作品怎樣反駁? 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後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 受命於人主,議法度而修之於朝廷,以授之於有司,不為侵官。 為天下理財,不為徵利。 直接反駁 以事實反駁 舉出史實反駁 先破後立 鮮明有力

  24. 二 行文氣勢磅礡 排比 反問 作法分析:作品怎樣反駁? 不為侵官、不為生事、 不為徵利、不為拒諫 氣勢難擋 鏗鏘有力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

  25. 三百多字回信,逐點反擊 生事 侵官 清代劉熙載 徵利 拒諫 作法分析:作品怎樣反駁? 只下一二語便可掃卻他一數大段 三 文字精煉 三千多字來信

  26. 四 措辭委婉而筆力雄健 作法分析:作品怎樣反駁? 以退為進 氣度宏大 剛柔並濟 • 昨日蒙教 • 雖欲強聒 • 冀君實或見恕也 • 區區嚮往 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 • 固前知其如此 • 人習於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於眾為善。

  27. 選篇探究 1. 《答司馬諫議書》一文中,王安石怎樣回應司馬光對他的指摘?試闡述之。 ‧逐條反駁「侵官」、「生事」、「徵利」、「拒諫」的罪名; ‧直接反駁:「為天下理財,不為徵利」; ‧根據事實反駁:「受命於人主,議法度而修之於朝廷,以授之於有司,不為侵官」;

  28. 選篇探究 1. 《答司馬諫議書》一文中,王安石怎樣回應司馬光對他的指摘?試闡述之。 ‧舉出史實反駁:「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後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 ‧先破後立,使觀點更鮮明。

  29. 選篇探究 2. 《答司馬諫議書》是在怎樣的社會背景下產生的?它反映了王安石怎樣的政治態度?試加以析述。 ‧寫於王安石變法時期; ‧反映了王安石堅持改革的決心。

  30. 選篇探究 3. 《答司馬諫議書》在文筆上有何特色?試舉文中例子加以說明。 ‧運用排比(「不為侵官」、「不為生事」); ‧反問句式(「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 ‧措辭委婉而筆力雄健。

  31. 選篇探究 4. 《答司馬諫議書》和歐陽修《縱囚論》的論證方法有何相同之處?試析述之。 ‧都是先舉出打算反駁的論點,然後逐一駁斥; ‧《答司馬諫議書》:對「侵官」、「生事」、「徵 利」、「拒諫」逐條駁斥; ‧《縱囚論》:駁斥「及施恩德以臨之,可使變而為君 子,蓋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

  32. 選篇探究 5. 根據《答司馬諫議書》與魯迅《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回答所附問題。 (1)《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中被駁斥的是甚麼論點?作者是如何進行反駁論證的?作者的論點又是甚麼?試加以析述之。 ‧被駁斥的論點是「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 ‧先點出論點,然後逐一駁斥。

  33. 選篇探究 5. 根據《答司馬諫議書》與魯迅《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回答所附問題。 (2) 《答司馬諫議書》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這兩篇文章的論證方法有何共同之處?試比較之。 ‧先點出論點,舉出事實,逐一駁斥,最後點出結論。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