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k likes | 1.27k Views
生活養生藥膳.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婦幼院區 營養師 許雲卿. 藥膳與食療. 醫食同源 中醫食療 中醫藥膳. 中 醫 食 療 的 特 點. 預防為主 辨證配膳 “三因”制宜 性味辨解 貴在調和. 五色的性質. 任何食物的顏色有歸某一臟腑的作用 青屬木入肝 紅屬火入心 黃屬土入脾 白屬金入肺 黑屬水入腎. 五味的性質. 酸屬木入肝 苦屬火入心 甘屬土入脾 辛屬金入肺 鹹屬水入腎. 五味的禁忌. 酸走筋,筋病勿多食酸 苦走骨,骨病勿多食苦 甘走肉,肉病勿多食甘 辛走氣,氣病勿多食辛 鹹走血,血病勿多食鹹. 食 物 屬 性.
E N D
生活養生藥膳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婦幼院區 營養師 許雲卿
藥膳與食療 • 醫食同源 • 中醫食療 • 中醫藥膳
中 醫 食 療 的 特 點 • 預防為主 • 辨證配膳 • “三因”制宜 • 性味辨解 • 貴在調和
五色的性質 • 任何食物的顏色有歸某一臟腑的作用 • 青屬木入肝 • 紅屬火入心 • 黃屬土入脾 • 白屬金入肺 • 黑屬水入腎
五味的性質 • 酸屬木入肝 • 苦屬火入心 • 甘屬土入脾 • 辛屬金入肺 • 鹹屬水入腎
五味的禁忌 • 酸走筋,筋病勿多食酸 • 苦走骨,骨病勿多食苦 • 甘走肉,肉病勿多食甘 • 辛走氣,氣病勿多食辛 • 鹹走血,血病勿多食鹹
食 物 屬 性 • 中醫將中藥與食物性質各依據其所含成分及作用於人體所發生不同反應及治療效果加以分類 • 包括寒、涼、溫、熱、平五種性質
寒涼性食物 • 會有使身體熱能及體能降低作用,因此體質虛寒怕冷或有上呼吸道疾病、腸胃機能障礙者應忌食或少食。體質燥熱者則可選用涼性食品降低身體燥熱反應
寒性食物 • 任何冰品、西瓜、水梨、柚子、葡萄柚、椰子汁、橘子、柿子、奇異果、火龍果、香蕉、海帶、紫菜、竹筍、筊白筍、荸薺、蘆筍、西洋菜、蛤蜊、過貓菜、大白菜、蘆薈
涼性食物 • 山竹、蕃茄、香瓜、蓮藕、綠豆、白蘿蔔、苦瓜、黃瓜、絲瓜、冬瓜、瓠瓜、空心菜、莧菜、綠豆芽、芹菜、萵苣、芥菜、茄子
溫熱類食物 • 使身體產熱作用增強,提昇體能作用,體質虛寒者反而可多加選用,但容易引起口乾舌燥、便秘等上火症狀,因此燥熱體質或疾病屬急性發炎性疾病則應忌食
溫熱性食物 • 辛辣物:辣椒、大蒜、薑、芫荽、沙茶醬、羊蔥 • 燥熱物:任何燻、炸、燒烤物、茴香、韭菜、肉桂、羊肉 • 溫熱性水果:龍眼、荔枝、櫻桃、榴槤 • 刺激性食物:醃漬品、咖啡、咖哩、酒
溫熱性食物(續) • 發物(易加重皮膚溼疹、痤瘡及發炎性病變):芒果、筍、豬頭肉、香菇、蘑菇、鵝肉、鴨肉、不新鮮之海產 • 常見補藥:當歸、黃耆、人參、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十全大補湯、四物湯
平淡性質食物 • 性質平和不偏,除非個人有特殊過敏性反應之外,大多數人平日皆可食用
清淡甘平易吸收食物 • 水果:番石榴、蘋果、葡萄、柳橙、木瓜、草莓、楊桃、甘蔗、百香果、李子、棗子、枇杷、桑椹 • 蔬菜:蓮子、四季豆、豌豆、芋頭、紅豆、黑豆、黃豆、木耳、銀耳、山藥、馬鈴薯、青江菜、白菜、高麗菜、菠菜、紅蘿蔔、茼蒿、花椰、金針、蕃薯、金針菇、甜椒、苜宿芽 • 肉類及其他:雞肉、魚肉、豬肉、排骨、豬小腸、雞蛋、豆漿、牛奶、白米飯
常 見 食 物 的 療 效 • 行政院衛生署於八十九年七月公告「大豆、百合、芝麻、松子、胡桃、淡菜、荷葉、菊花、黑棗、綠豆、銀耳、龍眼肉」等十二項為「可供食品使用中藥材」,即是可由食品公司製造加工銷售,讓民眾可以自行購買烹調,藉其食效改善體質。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八月七日署授藥字第0920001534號公告9項: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八月七日署授藥字第0920001534號公告9項: • 山藥、牡蠣(殼)、橄欖、麥芽、生薑、蜂蜜、萵苣、昆布、枸杞子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二月十日署授藥字第0930000545號公告161項:中華民國九十三年二月十日署授藥字第0930000545號公告161項: • (1)蔬菜類 • (2)水果類 • (3)五穀雜糧類 • (4)魚、蚌、蝦、蟹類 • (5)禽獸類
蔬菜類 • 韭(不包含種子),蔥,薤,葫(大蒜),蕓薹(油菜),菘(白菜),芥,白芥(不包含種子),蕪菁(蔓菁),萊菔(蘿蔔)(不包含種子),芹菜,茼蒿,胡荽,胡蘿蔔,羅勒,蘹香(八角茴香),蒔蘿(小茴香),菠薐,蕹菜,苜蓿,莧,馬齒莧,萵苣,黃瓜菜,芋,土芋,甘藷,竹筍,酸筍,草石蠶,茄,壺盧,冬瓜(不包含種子),南瓜,胡瓜,絲瓜,苦瓜,紫菜,石蒪,石花菜,鹿角菜,龍鬚菜等42種。
水果類 • 李,梅,桃(不包含種子),栗,棗,梨,山樝(楂),安石榴,橘,柑,橙,柚,枸櫞,金橘,枇杷,櫻桃,荔枝(不包含種子),龍眼(不包含種子),龍荔,橄欖,椰子,菠羅蜜,無花果,秦椒(花椒),胡椒,茗(茶),甜瓜,西瓜,葡萄,彌猴桃,甘蔗,砂糖,紅白蓮花,芰實(菱角),芡實,烏芋等36種。
五穀雜糧類 • (3):胡麻,亞麻,小麥,大麥(不包含大麥芽),蕎麥,稻,粳,秈(早稻),稷,黍,玉蜀黍,秫(糯),黃大豆,白豆,豌豆,豇豆,大豆豉,豆腐,飯,粥,米糕,粽,蒸餅,飴糖,醬,醋,酒,燒酒,葡萄酒,米等30種。
魚、蚌、蝦、蟹類 • 鳢魚,鯉魚,鱒魚,鯇魚(草魚),鯧魚,鯽魚,鱸魚,鯊魚,石斑魚,金魚,河豚魚,鱘魚,鰻鱺魚,鮎魚(鲶魚),黃魚,海豚魚,比目魚,鮫魚,烏賊,章魚,蝦,鮑魚,魚子,鼈,蟹,蚌,蜆,文蛤,蛤蜊等29種。
禽獸類 • 豕,狗,羊,黃羊,牛,馬,驢,騾,犛牛,牦牛,野馬,野豬,山羊,鹿,兔,雞,鷓鴣,竹雞,鶉,鴿,雀,斑鳩,伯勞,鴕鳥等24種。
中華民國95年3月24日 • 署授藥字第0950000895號 • 主旨:公告「增列蓮藕、蓮子、杏脯(果)、柿、黃精、牛蒡(根)、蘩蔞(鵝腸菜)、木耳、赤小豆(紅豆)、乳汁、芥菜、食鹽、香蕈、栗、海藻、雀麥(燕麥)、蒜(小蒜)、蒟蒻、薄荷、蠶豆、鸐雉(山雞)等21種品項為「可同時提供食品使用之中藥材」」。
百 合 • 【性味】味甘,性微寒。 • 【功用】潤肺止咳、清心安神。主要適用於陰虛久咳、乾咳,心陰虛所致的心煩、失眠、心悸等症。 • 【禁忌】脾胃虛寒、風寒咳嗽者忌用。
黃 豆 • 【性味】味甘苦,性平(或微寒)。 • 【功用】益氣養血,健脾寬中,下氣利腸,潤燥消水。可用於貧血、消渴等症。研究發現所含的皂甘,可與人體脂肪結合,延緩人體老化。所含的卵磷脂可除掉在血管壁上的膽固醇,維持血管的軟化,並可防止肝臟內積存過多的脂肪。
芝 麻 • 【性味】味甘,性平。 • 【功用】補血、潤腸、烏髮、生津、通乳、長肌肉、補肝腎。適用於身體虛弱、鬚髮早白、貧血、便秘、耳鳴頭暈等症。有緩瀉作用,故大便溏瀉、白帶等症,均應慎食。芝麻有助脾燥熱的作用,故患牙痛、腸胃疾病者,不宜食用。芝麻是一種發物,患有皮膚瘡毒、濕疹、搔癢等症者忌食。
松 子 • 【性味】味甘,性平微溫。 • 【功用】滋陰潤肺、養肝、潤腸通便。主要適用於頭暈目眩,體虛氣短,便秘,皮膚乾燥。為滋補食品,適合老人食用。 • 【禁忌】便溏精滑者慎用。胃部脹滿、食慾不振的痰濕盛患者忌用。多食易發毒熱,因此不可過量食用。
胡 桃 仁 • 【性味】味甘,性溫。 • 【功用】止咳定喘,益腎補腦、強筋壯骨、補氣養血、潤腸通便、烏髮生髮。主要適用於腎陽不足所致的腰膝冷痛、遺精、小便頻數,肺腎氣虛所致的咳喘少氣,心血虛所致的便秘,記憶減退,神經衰弱等症。 • 【禁忌】多食易動火生痰及影響脾胃消化。因其能潤燥滑腸,故腹瀉、稀便、痰火積熱者少食。
淡 菜 • 【性味】味甘鹹,性溫。 • 【功用】淡菜味甘美而清淡,性溫而不燥,為滋補食品,且為神經衰弱者食療養生之補品。能補肝腎、補血生精、消癭瘤、助腎陽、烏髮。主要適用於虛勞嬴弱,暈眩,盜汗,陽萎、頭暈目眩等。
荷 葉 • 【性味】味苦,性平。 • 【功用】清暑利濕,散瘀,消腫,止血。主要適用於暑濕泄瀉、暈眩,浮腫,流鼻血,便血。現代用於降血脂、降血壓,消脂等作用。
菊 花 • 【性味】味甘,性涼 • 【功用】清熱、疏風、平肝、明目、解毒。可用於風熱感冒、頭痛、眼睛酸澀、心胸煩熱、暈眩、高血壓等症。 • 【禁忌】脾胃虛寒者忌用。
大 棗 • 【性味】味甘,性平。 • 【功用】養胃健脾、補血保肝、益氣生津、提高免疫力。可用於脾胃虛弱、中氣不足、血虛、便溏、心悸、失眠、肝炎、肝硬化、高血壓等症。其乾品補益作用大於鮮品,黑棗的養血補中作用更強。有調和藥性,減低某些較猛或帶有刺激性藥物的作用,故中醫處方中常配大棗,以保護脾胃。 • 【禁忌】本品易滯氣、腹脹,故易腹脹的人忌用。
綠 豆 • 【性味】味甘,性寒。 • 【功用】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消暑止渴,明目降壓。綠豆皮可清風熱,化斑退翳。可用於暑熱煩渴、水腫、下痢、目乾腫痛。 • 【禁忌】脾胃虛寒、便溏者不可多食。
銀 耳 • 【性味】味甘,性平。 • 【功用】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止血嫩膚、健腦補虛損。可用於肺熱咳嗽、大便秘結、飲食不振、過勞乏力、口乾舌燥;對高血壓、血管硬化、肺結核咳嗽等症,有良好的輔助效果。 • 【禁忌】本品較滋膩,凡遇風寒咳嗽、溼熱生痰、咳嗽(一般指寒咳)及外感初起的口乾,均忌食用。
龍 眼 肉 • 【性味】味甘,性溫。 • 【功用】補益心脾、養血安神、滋補強壯。可用於體虛乏力、健忘失眠、貧血、心悸、小兒夜尿等症。 • 【禁忌】外感初起之表症,體內熱盛,痰黏黃,腹脹等忌用。
藥膳起源 • 中國最早的醫書《黃帝內經》上說〝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 • 又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疏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氣〞
藥膳的效用 • 治療疾病 • 預防疾病 • 保健強身
常用藥膳藥物 • 西洋參、太子參、五味子、白朮、熟地黃、阿膠、龍眼肉、北沙參、麥門冬、百合、玉竹、黃精、石斛、女貞子、龜板、龜板膠、鱉甲、蛤蟆油、燕窩、鹿角膠、鹿鞭、蛤蚧、巴戟天、淫羊藿、仙茅、鎖陽、杜仲、續斷、狗脊、骨碎補、海馬、紫河車、藿香、佩蘭、砂仁、白豆蔻、草豆蔻、草果、山楂、陳皮、川貝母、肉桂、乾薑、丁香、酸棗仁、芡實、浮小麥、桑螵蛸、蓮子、川芎、黃連、銀花、銀柴胡、胖大海、艾葉、紫蘇、菊花、人參、山藥、川七、天麻、白芍、甘草、當歸、肉蓯蓉、何首烏、黃耆、黨參、明黨參、烏梅、枸杞、菟絲子、檳榔、薏苡仁、銀耳、冬蟲夏草、茯苓、鹿茸、蜂蜜。
常用藥膳減重藥物 • 中醫藥膳常用的減重主要成份為:麥芽、山楂、烏梅、陳皮、川芎、丹參、荷葉、茯苓、赤小豆、澤瀉、薏仁、車前子、淡竹葉、黃耆、黨參、白朮、當歸、熟地黃、枸杞、何首烏、山藥、蓮子、石膏、羅漢果、甘草。
窈窕綠茶 • 茶方:綠茶粉6 克、山楂5錢 • 材料:綠茶1克、大黃半錢 • 做法:用沸騰開水 沖泡即可飲用 • 功效:可治口臭、口腔破皮、降火、通便、贅肉,常飲此茶還可抗衰老
消脂茶 • 材料:山楂3錢(約10克)、決明子5錢、陳皮與甘草各3錢 • 作法:所有材料以滾水沖泡,燜約10分鐘即可。
降 脂 茶 • 【材料】:陳皮五錢、山楂三錢、甘草一錢、丹參二錢【作法】:以1500㏄煮沸,小火再煮20分鐘,過濾即可。(亦可以請藥房將藥材打碎,以茶包包裝量,再用熱水沖泡,唯效力較輕)。【功效】:主要有降低膽固醇及血脂肪之作用,適宜體質壯實之高血脂病患,經常腹瀉或消化性潰瘍者不宜。
玫 瑰 綠 茶 • 【材料】(20個 每杯熱量約28卡) • 果凍杯(約120cc/個)20個 綠茶粉 8g糖140g • 玫瑰花苞 30g 溫水 2500cc • 【作法】 • 1.綠茶粉加200cc 溫水攪勻,備用。 • 2.紗布包玫瑰花泡300 cc 溫水煮沸,備用。 • 3.玫瑰花茶水,加入綠茶粉水,攪拌勻。 • 5.降溫至50~60。C,放入冰箱半日即可食用。 • 【功效】舒肝解鬱 清熱消脂
減 腹 茶 • 【成份】山楂 2錢 麥芽3錢 槐花2錢 枸杞 6錢 蘿蔔1條 • 【作法】 • 1.蘿蔔一條(大小不拘)削皮切小塊備用。 • 2.用水1500cc(約6碗水)大火煮沸後先下蘿蔔,待水再度沸騰時轉成小火,直到蘿蔔煮熟。 • 3.加入其他藥材(山楂、麥芽、槐米可用布包)再煮十五分鐘即可。
【適應症】 • 1.因大魚大肉造成腸胃積滯。 • 2.因熬夜聊天、打牌,火氣上升頭昏眼花,或痔瘡疼痛出血。 • 3.因多食少動造成體重快速竄升欲減重者。
纖仙茶 • 藥材:紅棗十枚、綠茶三錢、山楂三錢、洛神花10朵。 • 食材:白蘿蔔一顆 • 作法:蘿蔔去皮切塊,以3000c.c.加入紅棗去核煮開,沖入山楂、洛神、綠茶即可。
消脂益壽茶 • 【材料】:烏龍茶2克、槐花6克、何首烏10克、冬瓜皮30克、山楂5克 • 【主治】:高血壓、高血脂或伴有頭痛、胸悶、肥胖、頭昏、全身無力 • 【宜忌】: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者不宜
麥 芽 茶 • 【材料】:麥芽五錢、穀芽三錢、陳皮三錢、神麴二錢、甘草一錢或冰糖少許。(亦可以請藥房將藥材打碎,以茶包包裝量,再用熱水沖泡,唯效力較輕) • 【作法】作法:所有藥材以1000㏄煮沸,小火再煮15分鐘,過濾即可。 • 【功效】:開胃健脾,促進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