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7

第七单元 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免疫学检测

第七单元 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免疫学检测. 实验一 血清 IgE 的检测. 一、血清总 IgE 的检测. 实验目的 1. 掌握 ELISA 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总 IgE 的方法。 2. 熟悉 IgE 在 I 型超敏反应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E E. E. E. 实验原理 ELISA 双抗体夹心法. 酶标抗体. 待测抗原. 包被抗体. 洗涤. 实验材料 1. 羊抗人 IgE 抗体、 HRP 标记的羊抗人 IgE 抗体、 IgE 校准品、 TMB (四甲基联苯胺)。 2. 标本:待测血清。

buzz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七单元 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免疫学检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单元 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免疫学检测

  2. 实验一 血清IgE的检测

  3. 一、血清总IgE的检测 实验目的 1.掌握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总IgE的方法。 2.熟悉IgE在I型超敏反应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4. E E E E 实验原理 ELISA双抗体夹心法 酶标抗体 待测抗原 包被抗体 洗涤

  5. 实验材料 1.羊抗人IgE抗体、HRP标记的羊抗人IgE抗体、IgE校准品、TMB(四甲基联苯胺)。 2.标本:待测血清。 3.包被缓冲液、洗涤缓冲液、反应终止液(2 mol/L H2SO4)等。 4.酶标板、微量加样器、酶标仪、温箱等。

  6. E E E E 操作步骤 1.包被羊抗人IgE抗体(4℃过夜,洗涤) 2.封闭(0.5%的小牛血清或牛血清清蛋白) 3.加样(梯度稀释的IgE校准品、待测血清、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空白对照) 4.37℃温育2h,洗涤 5.加入工作浓度的HRP标记的羊抗人IgE 6.37℃温育2h,洗涤

  7. 7.加入底物,37℃温育15分钟 8.加入终止液,终止反应 9.492nm波长测各孔吸光度值(A值)

  8. 注意事项 1.包被抗体量、酶标抗体的加入量等可影响测定结果,需预先摸索最佳条件。 2.洗涤要彻底,必要时可加大洗涤液的浓度。 3.结果判断须在10分钟内完成。 4.IgE含量与吸光度值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如果样品的测定结果超出此范围,应对样品进行适当的稀释,使样品中IgE的浓度在线性范围内再行测定。

  9. 结果分析 以IgE校准品的参考含量(IU/ml)为横坐标,以对应A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根据待测样品的A值,在标准曲线中查出稀释后样品中IgE的浓度,再乘以稀释倍数,即为原样品中IgE的浓度。1IU=2.4ng。

  10. 临床意义 血清总IgE水平一般用国际单位(IU)或ng表示,1IU=2.4ng,相当于WHO标准冻干血清制剂0.00928mg内所含的IgE量。正常人群IgE水平受环境、种族、遗传、年龄、检测方法及取样标准等因素的影响,以致各家报道的正常值相差甚远。婴儿脐带血IgE水平小于0.5IU/ml,出生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12岁时达成人水平。成人血清IgE水平约在20~200IU/ml之间,一般认为大于333IU/ml(800ng/ml)时为异常升高。 IgE升高相关的常见疾病有:过敏性哮喘、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药物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曲菌病、麻风、类天疱疮及某些寄生虫感染等。上述疾病时IgE升高的程度并不一致,在过敏性支气管肺曲菌病时最为显著,其值可达5000~20000ng/ml,除了此病和特应性皮炎以及在花粉季节之外,任何血清总IgE水平大于5000ng/ml的患者均应考虑寄生虫感染的可能性。

  11. 思考题 1. ELISA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测定血清总IgE的原理及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2. 测定血清总IgE的临床意义?

  12. 二、血清特异性IgE的检测 实验目的 1.掌握斑点酶免疫印迹法检测sIgE的原理和方法。 2.熟悉sIgE在I型超敏反应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13. 实验原理 斑点酶免疫印迹法:用NC膜作为固相支持物,检测区的不同区域包被有特异性的过敏原,质控区包被有兔抗鼠Ig抗体。检测时将稀释的病人血清加入反应槽内,血清中的sIgE与NC膜上的相应过敏原结合。通过洗涤去掉未结合的游离物质,再加入酶标记的抗人IgE抗体,此抗体会与检测区NC膜上的sIgE结合,同时会与质控区上的兔抗鼠Ig抗体结合。如标本中无sIgE,酶标抗体不能结合在检测区相应过敏原区带上。通过洗涤去掉未结合的标记物,然后加入底物显色。通过显色区带确定血清中含有哪种sIgE,进而判断待检者对哪种过敏原过敏。

  14. 实验材料 1. 检测条 包被有特异性过敏原的NC膜 2. 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抗人IgE 3. 标本稀释液 4. 碱性磷酸酶底物 5. 浓缩洗液(10X) 洗液按照1:10倍稀释 6. 标本 待测血清用标本稀释液按照1:10倍稀释。

  15. 操作步骤 稀释好的洗液将检测条要充分浸透,放在摇床上摇10分钟 倒掉洗液,加入稀释好的测试者血清,放于摇床室温反应1.5小时 倒掉小槽中的血清,依次加入洗液,震荡10分钟,重复三次 每槽加入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抗人IgE,放于摇床上室温反应30分钟 将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抗人IgE倒掉,用洗液洗三次,每次10分钟 加入碱性磷酸酶底物,放于摇床,避光反应约10分钟 去掉底物溶液,用纯水洗三次,每次5分钟 将检测条放在干燥纸上,等检测条完全干燥后判定检测结果

  16. 注意事项 1. 不同批次的组分不可混用,且只能在效期内使用。 2. 检测标本只限于人血清、血浆。 3. 如果样本在3天内检测,可以保存在2~8℃,否则应冷冻保存,避免反复冻溶。 4. 如果标本含有不溶物,离心去除。溶血、浑浊或含有叠氮钠的标本不可用。 5. 加样器枪头不可混用,避免交叉污染。

  17. 结果分析 通过显色区带确定血清中含有哪种sIgE,进而判断待检者对哪种过敏原过敏。 临床意义 slgE测定是体外检测变应原的重要手段,主要用于Ⅰ型超敏反应的诊断。该检测条包被有多种特异性过敏原,通过检测血浆(血清)中过敏原slgE,筛查待检者对何种过敏原过敏,为临床进行脱敏治疗奠定基础。

  18. 小结和讨论 1.人类I型超敏反应可表现为全身性超敏反应和局部性超敏反应两种。 2.在5类免疫球蛋白中,IgE是血清中含量最低,半衰期最短,分解率最高,对热最不稳定的Ig。而在I型超敏反应患者体内,IgE含量显著增高。 3.血清总IgE的含量是由各种抗原IgE的总和决定。正常人血清IgE含量极微,约0.1~0.9mg/L水平。临床上一般采用敏感性较高、稳定性较好的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酶联免疫测定法进行检测。

  19. 思考题 1. 测定血清sIgE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 2. 测定血清sIgE的临床意义?

  20. 实验二 红细胞表面不完全抗体的检测

  21. 一、直接Coombs试验(试管法) 实验目的 1.掌握直接Coombs试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熟悉Coombs试验的临床意义。

  22. 实验原理 + 患者红细胞 Coombs试剂 检测红细胞上不完全抗体

  23. 实验材料 1.诊断试剂 抗球蛋白试剂; 2.待测患者红细胞; 3.生理盐水、小试管、吸管、离心机等。

  24. 操作步骤 用生理盐水配5%红细胞悬液 取洁净小试管2支,1管加1滴5%红细胞悬液,另一管加生理盐水作对照 在生理盐水和5%红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诊断试剂一滴,使其混匀,室温稍待片刻 1000r离心1 min或3000r离心15s。 取出试管先以肉眼观察有无溶血,再轻轻摇动试管,如有凝集,则为阳性结果;如无凝集,应在室温延长15~30 min的反应时间,再离心看结果。

  25. 注意事项 1. 每次试验均须设阴、阳性对照,如阴性对照发生自凝,实验无效。 2. 受检血标本必须新鲜。 3. 洗涤后的红细胞和器材都不能残留有血浆蛋白,以免出现假阴性。 4. 操作过程中动作轻柔,特别是观察反应结果时,应轻轻摇动试管,不可用力过大。 5. 判定结果时,溶血与凝集有同样意义。 6. 试验后应将玻片即时放入消毒缸内。

  26. 结果分析 生理盐水对照不应发生凝集,为均匀浑浊的乳状液。在红细胞悬液中,如红细胞凝集成片状,边缘皱褶如花边状或边缘松散为阳性。如与对照相同,为阴性。

  27. 临床意义 直接Coombs试验用于检测患者红细胞上不完全抗体,Coombs试验阳性可见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冷凝集素综合征、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某些高球蛋白血症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恶性肿瘤等。 思考题 直接Coombs试验的原理及临床意义?

  28. 二、间接Coombs试验(微柱凝胶法) 实验目的 1.掌握间接Coombs试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熟悉Coombs试验的临床意义。

  29. 实验原理 患者血清 靶红细胞 致敏红细胞 Coombs试剂 检测血清中的抗红细胞抗体

  30. 实验材料 1. 微柱凝胶卡 内含抗球蛋白试剂; 2. 筛选红细胞 一般由2~3人份O型红细胞组成一套试剂 3. 待测患者血清; 4. 生理盐水、小试管、吸管、试管架、离心机、温箱等。

  31. 操作步骤 撕开微柱凝胶卡密封纸,标记 加1%筛选红细胞50μl及受检者血清25μl 37℃孵育15min 离心机离心10min,1000r/min 观察结果,如红细胞悬浮在反应管顶部或凝胶中,则为阳性结果;反之,如红细胞沉于凝胶底部(管底尖部),则为阴性结果。

  32. 注意事项 1. 反应卡封口有损坏,管中干涸或有气泡时,不可使用。使用前必须清楚标记试剂卡,一定要空离心一次后备用。 2. 不要将试剂卡长期保存4℃,在此温度下,试剂卡中液体蒸发凝集于封口铝箔下,胶易干涸,应将试剂卡保存在18~22℃。 3. 细胞浓度为0.8%~1%,浓度过高或过低,均可减弱凝集强度。 4. 纤维蛋白可吸附部分红细胞,导致假阳性结果。 5. 细菌污染、不适宜储存或过期都能使试剂失效。 6. 须设阴、阳性对照。 7. 微柱凝胶管中出现溶血现象,特别提示为红细胞抗原抗体阳性反应,也不排除其它原因所致溶血,对此标本一定要认真分析。

  33. 结果分析 反应格局及判断标准 - 100%的红细胞沉在微管的底部 +/- 100%的红细胞沉在微管的下端1/3之内 1+ 80%的红细胞沉在微管的下端2/3之内 2+ 80%的红细胞沉在微管的上端2/3之内 3+ 80%的红细胞沉在微管的上端1/3之内 4+ 凝集的细胞全部处于微管的顶部 d.p. 双群 Hemo. 溶血

  34. 临床意义 间接Coombs试验用于检测患者游离血清中的不完全抗体。此实验多用于检测母体Rh(D)抗体,以便及早发现和避免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亦可对红细胞不相容的输血所产生的血型抗体进行检测。

  35. 小结和讨论 1.检测抗红细胞不完全抗体的常用方法为抗球蛋白试验,又称为Coombs试验,直接Coombs试验用于检测患者红细胞上不完全抗体;间接Coombs试验用于检测患者游离血清中的不完全抗体。 2.Coombs试验阳性可见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冷凝集素综合征、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某些高球蛋白血症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恶性肿瘤等。

  36. 思考题 1.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的机制是什么? 2.微柱凝胶免疫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哪些,试分析原因?

  37. 实验三 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

  38. 实验目的 1.掌握PEG比浊法检测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原理和方法。 2.熟悉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39. 实验原理 本试验是检测抗原非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的一种方法。PEG是环氧乙烷和水的多聚物,为一种不带电荷的直链大分子多糖。终浓度为3%~4%的PEG能相对选择性地沉淀CIC。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浊度,反应沉淀物含量。

  40. 实验材料 1.pH8.4 0.1mol/L 硼酸盐缓冲液(BB) 硼砂4.29g、硼酸3.40g,蒸馏水加至1000ml,溶解后用G3或G4号玻璃滤器过滤; 2.PEG-NaF稀释液 PEG6000 40.0g、NaF 10.0g、BB加至1000ml,溶解后用G3或G4号玻璃滤器过滤; 3.待检血清、微量加样器、试管、吸管及橡皮滴头等; 4.分光光度计。

  41. 操作步骤

  42. 注意事项 1.4%PEG能沉淀较小的CIC,2%PEG只能沉淀较大的CIC,但浓度大于5%,PEG选择性沉淀CIC的特性即行消失,导致假阳性的出现。 2.应注意实验温度变化对结果的影响,离心速度与时间也应严格掌握。 3.低密度脂蛋白可引起浊度增加,故应空腹采血。 4.高γ球蛋白血症以及血清标本反复冻融,均易造成假阳性。

  43. 结果分析 待检血清浊度值=(测定管吸光度-对照管吸光度)×100,以大于正常人浊度值均值加2个标准差为CIC阳性。 参考值: 正常人血清CIC的A值为4.3±2.0,以≥8.3为免疫复合物阳性。

  44. 临床意义 循环免疫复合物(Circulationimmunecomplex,CIC)又称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分子量为50万~100万,沉降系数8.8~19S,它不易被吞噬细胞吞噬,又不能经肾小球排出,可较长时间在血液中循环,一旦大量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组织中,则引起组织损伤及相关的免疫复合物病。 CIC阳性常见于: 1. 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类风湿关节炎等; 2. 膜增殖性肾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3. 传染病,如慢性乙型肝炎,疟疾,麻风等; 4. 恶性肿瘤。

  45. 小结和讨论 1.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有助于辅助诊断某些免疫复合物疾病,如血清病、SLE、慢性活动性肝炎时,CIC往往较高;此外,对CIC的动态检测有助于监视某些疾病的发展,协助判断疗效和预后;有助于探讨研究III型变态反应疾病的发病机制。 2.此法快速简便,但特异性较差,仅适于筛选。CIC检测方法较多,原理各不相同,结果也不尽一样,因此最好采用多种方法同时进行,以提高阳性检出率。由于在病理状态下往往是单一种类抗原抗体复合物增高,这种增高只有达到影响总CIC水平才能被检出,所以有时检测抗原特异性CIC更为重要。

  46. 思考题 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47. 病案讨论 超敏反应性疾病

  48. 实验目的 通过病案讨论、提出问题、应用免疫学技术检测有关免疫学指标,将免疫学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对临床疾病做出诊断或医疗建议,进而对有关问题产生深入研究的学习动机。

  49. 病案讨论一 患者王X,女28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前来我院就诊。按医嘱作青霉素皮试阴性,给静滴青霉素800万U加5%GNS250ml。患者上午9点左右开始输液,约1点40分左右输液毕,无任何不适反应,下午3点左右患者感觉全身不适,似有好多虫子、蚂蚁在身上爬,全身紧困,随即出现心慌等不适前来复诊。一般尚可,痛苦面容,测BP100/70mmHg、P128次/分、心电监护提示频繁室早、R30次/分、明显缺氧症。遵医嘱给肌注肾上腺素1ml,5%GNS250ml,地塞米松10mg静滴;第二组10%GNS250ml ,利多卡因100mg,给氧等处理后症状仍无明显改善转入入院治疗,入院后给抗过敏、抗心律失常治疗,一周后病人自觉症状消失,痊愈出院。 问题: 1.该患者有可能属于哪型超敏反应? 2.如何进行免疫学诊断?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