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 likes | 924 Views
第六章 真核生物特殊的染色体作图. 授课教师:龚琳. 第一节 真菌类的染色体作图. 在人类的生活圈中存在着大量的 真菌类 生物和一些 单细胞藻类 ,这些生物在经过减数分裂后会形成 四分子 被包含在一个囊状结构中。科学家发现这一特点分成 有利于 研究基因间的 连锁交换现象 。. 1. 两个连锁基因的作图. 酵母菌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 无性世代由分生孢子通过发芽形成新的菌丝. 有性世代通过融合形成二倍体合子,合子形成后进行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的核,称为 四分孢子 。. 粗糙链孢霉(红色面包霉)的生活周期. 减数分裂后的再进行一次有丝分裂. 线性四分子. 无序四分子.
E N D
第六章 真核生物特殊的染色体作图 授课教师:龚琳
在人类的生活圈中存在着大量的真菌类生物和一些单细胞藻类,这些生物在经过减数分裂后会形成四分子被包含在一个囊状结构中。科学家发现这一特点分成有利于研究基因间的连锁交换现象。在人类的生活圈中存在着大量的真菌类生物和一些单细胞藻类,这些生物在经过减数分裂后会形成四分子被包含在一个囊状结构中。科学家发现这一特点分成有利于研究基因间的连锁交换现象。
无性世代由分生孢子通过发芽形成新的菌丝 有性世代通过融合形成二倍体合子,合子形成后进行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的核,称为四分孢子。 粗糙链孢霉(红色面包霉)的生活周期
减数分裂后的再进行一次有丝分裂 线性四分子 无序四分子 四分子(tetrad):在真菌和单细胞藻类中,减数分裂的四个产物(子囊孢子),以特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称为四分子。 子囊孢子以线性方式排列 子囊孢子无序排列的四分子 八分子
以无序四分子为例对两个连锁基因进行分析 ++×ab的杂交组合的子囊中,四分子的类型为: 在观察时不要考虑排列顺序 ++ ++ ab ab +b +b a+ a+ ++ +b a+ ab 亲代双型(PD) 非亲代双型(NPD) 四型(TT)
NCO表示没有交换 SCO表示单交换 DCO表示双交换 仔细观察找出特点!
无交换只产生PD • 单交换只产生T • 双交换产生三种1PD 2T 1NPD 若三种双交换类型随机发生,双交换类型的频率为DCO = 4NPD
大家推测单交换(SCO)出现的概率: 单交换类型频率: SCO=T-2NPD 交换的平均概率(m): 单交换的频率加上两倍双交换频率 m =SCO+2DCO =(T-2NPD) +2(4NPD)=T+6NPD
两者之差为直接计算漏掉的双交换值 因为每个交换只产生50%的重组,将m换算为图距要乘0.5(根据单位不同书上写的是50) ∴图距=50(TT+6NPD) 假设AB×ab中,PD为56%,TT为41%,NPD为3% 如果根据以前的重组值推导公式:Rf=1/2TT+NPD Rf=1/2×0.41+0.03=23.5cM 如果根据图距公式:图距=50(0.41+6×0.03)=29.5cM
假设 a c b 三个基因相互连锁,将+++与a c b 杂交后产生的四分孢子类型:
第一步:确定基因顺序 三个基因如何确定之间的顺序? 利用频率最小的双线双交换四分子 顺序为 abc acb cab 双线双交换 a b c a c b c a b 四分孢子为 a + c a + b c + b + b + + c + + a + + + + + + + + + +
第二步:计算重组率 RF(a-c)=1/2T+NDP=1/2×(8+2+2+1)%=6.5% RF(c-b)=1/2T+NPD=1/2×(7+2+2+1)%=6.0% 第三步:绘连锁图 连锁图为a 6.5 c 6.0 b
例如:用粗糙链孢霉的两个品系杂交: arg + + × + pab thi arg(精氨酸) pab(对氨基苯甲酸) thi(硫胺素) 这一杂交产生9种四分子:
①确定基因顺序 利用频率最小的双线双交换四分孢子
三者的排列顺序应该为: arg pab thi ②计算重组率 为了确定三个基因中每两个之间的重组频率,按组合成两组:arg-pab,pab-thi,然后分别对每一组确定和计算PD、NPD及T等四分子类型的数目。
arg-pab: TT PD PD TT TT TT NPD TT PD
arg-pab: Rarg-pab= 〔1/2(71)+1〕/191×100=19.1%
thi-pab Rthi-pab= 〔1/2(121)+2 〕/191×100=32.7%
红色面包霉(Neurospora crassa)属于子囊菌,具有核结构,属真核生物。特点: 个体小、生长迅速、易于培养;可进行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红色面包霉的无性世代是单倍体,染色体上各显性或隐性基因均可从表现型上直接表现出来,便于观察和分析。
+、- 接合型菌丝接合受精 子囊果的子囊菌丝细胞中形成二倍体合子(2n) 减数分裂形成4个单倍的子囊孢子(四分孢子) 有丝分裂 形成8个子囊孢子、按严格顺序直线排列在子囊内。 通过四分子观察,可直接观察其分离比例,检验其有无连锁
红色面包霉减数分裂特点: • 每次减数分裂结果(四个分生孢子,或其有丝分裂产生的八个子囊孢子)都保存在一个子囊中; • 四分子或八分子在子囊中呈直线排列——直列四分子,直列八分子,具有严格的顺序。
四分子在子囊中的排列顺序取决于减数分裂时着丝粒的取向,因此可以将着丝粒看作一个“基因”,以它作为标准点,将基因与它比较,分析各基因间的顺序与距离,该方法也称着丝粒作图。四分子在子囊中的排列顺序取决于减数分裂时着丝粒的取向,因此可以将着丝粒看作一个“基因”,以它作为标准点,将基因与它比较,分析各基因间的顺序与距离,该方法也称着丝粒作图。
红色面包霉赖氨酸缺陷型lys―遗传: 基本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的红色面包霉菌株——野生型lys+ 或+ ,成熟后呈黑色; 由于基因突变而产生的一种不能合成赖氨酸 的菌株——赖氨酸缺陷型lys- 或− ,其子囊孢子成熟后呈灰色。
线性四分子分析 子囊孢子 黑色 ↓ 灰色 8个子囊孢子 按黑色、灰色排列顺序,可有6种方式。 非交换型 (1).+ + + + - - - - (2).- - - - + + + + 交换型(3).+ + - - + + - - (4).- - + + - - + + (5).+ + - - - - + + (6).- - + + + + - -
其中: (1)、(2)非交换型; (3)- (6)交换型,都是由于着丝点与+/-等位基因之间发生了交换,其交换均发生在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即发生于四线期(粗线期)。 根据着丝粒与某杂合基因座之间是否发生交换,减数分裂中,等位基因 + 和 - 的分离有两种模式。
MI A A a a A A a a MⅡ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n 2n n 1)第一次分裂分离(MI) 如果着丝粒与某杂合基因座之间没有发生交换,则减数分裂中,等位基因A和a的分离发生在第一次减数分裂期间,称为第一次分裂分离。
A A A A A MⅠ A MⅡ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第一次分裂分离模式Ⅰ
2) 第二次分裂分离(MII) 如果着丝粒与某杂合基因座之间发生了交换,则减数分裂中,等位基因A和a的分离发生在第二次减数分裂期间,称为第二次分裂分离。
A A A A a A MⅠ MⅡ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第二次分裂分离模式Ⅱ
MI MⅡ
(二)着丝粒作图 利用四分子分析法,测定基因与着丝粒间的距离,即根据子囊孢子基因型的排列顺序,计算基因与着丝粒的重组率,确定基因与着丝粒之间的距离和排列顺序。 • 实验说明:两种链孢霉杂交: • 野生型菌株(lys+,或十),子囊孢子:黑色。 • 赖氨酸缺陷型(lys- 或-),子囊孢子:灰色。 • 重组率= 交换型子囊数 ÷ 总子囊 ×1/2×100%
9+5+10+16 105+129+9+5+10+16 MII (MI+MII) = × ½ ×100% × ½ ×100% =7.3%=7.3cM RF= • 例1:赖氨酸缺陷型(lys-) × 野生型(lys+) • 序号 子囊类型 子囊数 分裂类型 • ++-- 105 MI • --++ 129 非交换型 • +-+- 9 • -+-+ 5 MII • +--+ 10 交换型 • -++- 16
lys+/- 7.3cM
当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分离时,顺序四分子分析不仅可以确定他们与着丝粒的遗传距离,还可以分析他们之间是否连锁。当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分离时,顺序四分子分析不仅可以确定他们与着丝粒的遗传距离,还可以分析他们之间是否连锁。 假设a和b两个位点,它们的关系仅有3种可能: (1) 基因座分别在不同染色体上。 (2) 基因座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着丝粒两侧。 (3) 基因座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同侧。
其中(1)和(2)对于两个基因座来说全都是独立的M II构型。而在(3)中,着丝粒与近侧基因座之间出现交换,将在同一子囊中出现两个基因座的MII构型,如果a靠近着丝粒,a表现为MII分离方式的绝大多数子囊中b也表现为MII分离方式。由此可以判断基因座之间的连锁关系。 例1:有一杂交 nic + × + ade nic: 烟酸依赖型 ade: 腺嘌呤依赖型 得到7种不同的基因子囊型和相应的子囊数:
解:先计算基因与其着丝粒间的重组率: R·-nic=交换型子囊数/总子囊数×1/2 ×100% =第二次分裂分离子囊数/总子囊数×1/2 ×100% =M2/总子囊数×1/2 ×100% =[(4)+(5)+(6)+(7)]/1000 ×1/2 ×100% =(5+90+1+5)/1000 ×1/2×100%=5.05% R·-ade=M2/总子囊数×1/2×100% =(3)+(5)+(6)+(7)/1000 1/2×100% = 90+90+1+5/1000×1/2×100%=9.30%
nic ade 5.05 9.30 • 算出上述两个重组值后,还有三种可能性要考虑:(1)无连锁,位于两个不同的染色体上 • (2)有连锁,位于一个染色体的着丝粒的两旁 • (3)有连锁,位于一个染色体的着丝粒的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