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likes | 283 Views
栏目导航. 白居易( 772 — 846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注重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 “ 新乐府运动 ” ,主张 “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 ,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 《 新乐府 》《 秦中吟 》 共六首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 《 长恨歌 》《 琵琶行 》 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现存诗近三千首。. 栏目导航.
E N D
栏目导航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注重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首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现存诗近三千首。
栏目导航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藩镇吴元济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琵琶行》就是诗人被贬江州的第二年写的一首抒情气氛很浓的叙事诗。
栏目导航 《琵琶行》是一首抒情性很浓的长篇叙事诗,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作者通过塑造一位备受侮辱、玩弄的琵琶女的典型形象抒发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旨。诗歌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描摹音乐历来为人称道,在结构上作者采用双线结构,虚实相生,深化主题。
栏目导航 【探究一】诗歌通过写演奏者动作神态来描写音乐,这样写有何好处? 【点拨】 “转轴拨弦”是弹奏前试弦调音的动作。“低眉信手续续弹”是弹奏的神态。“拢”“捻”“抹”“挑”和“收拨”“画”是弹奏时的指法,如此细腻地描写动作神态,交代了音乐的层次,从而更好地引导读者领会音乐,也表现了歌女技艺的熟练高超和作者高度的音乐修养。
栏目导航 【探究二】试分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的内涵。 【点拨】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州后的郁闷心情,隐含当时社会变乱,政治衰落给人们造成的痛苦,意义深刻。“天涯沦落”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的情感体验,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鸣。由于诗句简明准确,情意合一,成了千古名句。
栏目导航 【探究三】本诗题为《琵琶行》,应极写琵琶弹奏,可诗人却用大量笔墨叙写自己送别友人、琵琶女出场以及自己与琵琶女互诉遭遇等场面,这岂不有“文”不对“题”之弊? 【点拨】 这不是“文”不对“题”,恰是构思之妙。写送别之凄凉衬托了月夜曲的可贵;写出场之难,衬托了琵琶女演奏的高妙,这叫铺垫蓄势、欲扬先抑;写琵琶弹奏的哀怨,为下文琵琶女自叙身世渲染气氛;写遭遇互诉又反过来成为曲奏描写的张本,是曲奏描写的生活基础。两种描写相得益彰,又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感慨的抒发铺垫蓄势,使此种感慨真实沉重,发人深思。“文”不对“题”,实则步步映衬,互相支持,突现主旨。
栏目导航 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品析】 本句叙述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江边,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情感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令人顿觉秋凉袭来,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栏目导航 2.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品析】 本句叙述别时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无不弥散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哀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出现准备好氛围。
栏目导航 3.品析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 。 【品析】 此段写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其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而后“弦弦掩抑”,写到曲调的悲怆;“低眉信手续续弹”,写到舒缓的行板。拢、捻、抹、挑,都是弹奏琵琶的手法。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写它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
栏目导航 4.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品析】 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悄无言”的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有着极其感人的艺术魅力。
栏目导航 出色的音乐描写 诗人从写琵琶女的调弦动作入手,然后分两个阶段写她的演奏内容。开始演奏的大概是她根据当时的心绪选定的一支曲子。与此同时,诗人又描写了她的演奏姿态。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虽是淡淡的几笔,却有引人入胜的魅力。接着写她演奏琵琶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幺》,他只写了三个有代表性的乐段,并运用生动的比喻同时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使读者在想象中亲聆琵琶的美妙乐音和旋律的发展变化。
栏目导航 独具匠心的艺术结构 这首诗的结构艺术很值得欣赏。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贯穿全诗的主线,围绕着它,诗人将情、景、事高度融合在一起,绘制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三次演奏中,第一次是暗写,琵琶女没有出场,她的演奏是诗人和客人听到的,演奏什么曲子不知道,但可以断定它的基调是悲凉的。第二次是明写,琵琶女出场,应诗人邀请而演奏,这是诗的主体部分。第三次仍是明写,但写得简略,只说调子悲凄,与《霓裳》《六幺》不同,又从侧面写听众“掩泣”,更以“江州司马青衫湿”作结,这是用音乐形象及其艺术效果补足“同是天涯沦落人”一句的内涵,鲜明地突出了全诗的主题。
栏目导航 琵琶行 并序 白居易 秋江夜送客 月夜听琵琶 凄凉话身世 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江州司马青衫湿 为君翻作琵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