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 likes | 1.27k Views
大众传播. Mass communication. 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和功能. 下列哪些常见的传播现象属于大众传播? 北京电视台正在热播 《 赵氏孤儿案 》 某同学跟自己的朋友 “ 煲电话粥 ” 安阳工学院发出了今晚举行联欢晚会的通知 迪斯尼公司发布了自己的三维电影 《 美女与野兽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正在播出小说连载 《 今夜哪里有鬼 》 一名叫做 “ 我最八卦 ” 的网友在自己创建的 QQ 群中发出了某明星的绯闻. 什么是大众传播?
E N D
大众传播 Mass communication
下列哪些常见的传播现象属于大众传播? • 北京电视台正在热播《赵氏孤儿案》 • 某同学跟自己的朋友“煲电话粥” • 安阳工学院发出了今晚举行联欢晚会的通知 • 迪斯尼公司发布了自己的三维电影《美女与野兽》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正在播出小说连载《今夜哪里有鬼》 • 一名叫做“我最八卦”的网友在自己创建的QQ群中发出了某明星的绯闻
什么是大众传播? • 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与传播活动。
Mass communication • 大众传播之“大”有三层含义: • 庞大的传播机构; • 大批复制的传播内容; • 人数众多的传播对象。
大众传播有什么样的特点? • 传播者:从事信息生产与传播的专业化的媒介组织。 • 媒介: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的传播信息的活动。 • 受传者:“受众”,社会上的一般大众。 • 信息: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 反馈:单向性很强的传播 • 因此,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性很强的社会传播。
大众传播有什么样的社会功能? • 代表性的观点: • 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 施拉姆的概括 • 拉扎斯菲尔德的功能观
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 1948年《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 环境监视功能 • 社会协调功能 • 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赖特的补充 • 1959,赖特《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 • 四功能说: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提供娱乐; • 大众传播拥有提供娱乐的功能。 • 受众在接触大众传播的过程中得到的“使用与满足” • 从批判的角度大众传媒的娱乐化现象
关于“你为什么看电影?”的调查 • 因为电影带你去一个梦中天堂…… • 电影院是一个约会的好地方…… • 逃避毫无生气的日常生活…… • 我男朋友在电影院工作,可以免费进入…… • 我需要逃避,而电影比毒品在社会影响上要正面一些…… • 我喜欢穿着粘糊糊的鞋子坐在黑暗中…… • 我喜欢电影院的爆米花和鱿鱼片…… • 我们约会时电影是一个很好的娱乐方式……
以批判的视角看待传媒娱乐化现象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1895)
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 • 施拉姆1982年《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 • 政治功能 • 一般社会功能 • 经济功能
拉扎斯菲尔德和莫顿的功能观 • 社会地位赋予功能 • 社会规范强制功能 • 作为负面功能的“麻痹作用”
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小结 • 大众传播作为现代社会中具有普遍影响的社会信息系统,其功能是复杂和多方面的。大众传播既有积极的社会功能,也有消极的、负面的社会功能。我们不应当 单纯的给它打上其性 “本善”或者其性“本恶”的标签,而应当对它进行积极的引导,为我所用。 ---讲者按
小结 • 了解大众传播的概念 • 掌握大众传播的特征 • 全面认识大众传播的功能 • 引申学习: • 批判学派关于“文化工业”的研究 • 传媒的娱乐化现象
批判/文化研究 • 第一阶段:20世纪30年代德国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把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扩展到社会的文化生活中。它展示了大众文化的剥削性,以及文化工业是如何通过扩大宣传大公司的社会支配权来摧毁个性的。 • 第二阶段:20世纪晚期-60年代英国 伯明翰大学文化研究中心,S.霍尔 受众并没有完全被操纵,而是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自己的解读 • 第三阶段:20世纪70-80年代美国 女权主义研究:
异化的文化世界 • “异化”是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使用的一个概念,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出现过两百多次,意为人为自己的创造物所指控和支配。 • 反观当下,媒介信息与媒介产品充斥着现代人的生活,人们生存于“媒介环境”而远离“真实”生活,失去批判精神和超越维度,他们习惯于浮华的“表面娱乐”,而不再追问“深层意义”。因此,媒介营造的虚拟环境成为一种实质意义上的新的异化力量。
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 •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 • 代表作:1947《启蒙时期辩证法》 霍克海默
法兰克福学派:以批判大众传媒创造的大众文化为主要理论。法兰克福学派:以批判大众传媒创造的大众文化为主要理论。 • 该学派语境特点:将批判纳粹德国的法西斯社会与批判美国的消费社会的语境混合起来。 • 他们认为:从神话到科学,从野蛮到文明的启蒙过程,蕴含着文明到野蛮的异化过程。而所谓的启蒙辩证法,意味着启蒙精神由自身逻辑而走向反面。启蒙精神的核心在于用科学的、工具的理性来控制自然,这样,启蒙运动就以另一种方式要求秩序、控制和支配的体系,强加给人们遵循,因而具有极权性质。而这种极权性质在文化上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文化工业: • 基本上是“大众文化”的代名词。 • 文化是高尚的,是有等级区分的,只有精英文化才能给人类带来福音。 • 文化的基本功能是: ‘‘否定”、‘‘幸福的承诺”。 • 文化工业的时代是一个文化沦落为商品的时代;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工业文化,与高雅文化和民间文化相区别。
“文化工业”的文化产品具有其他商品所没有的特质:隐蔽性和欺骗性;“文化工业”的文化产品具有其他商品所没有的特质:隐蔽性和欺骗性; • 文化工业在众媒介和媒介技术的协同下,营造的是一种总体化的概念,极力掩盖严重异化的社会主客体间的尖锐矛盾。 • 大规模复制的文化产品将人们的意识和情感纳入统一的标准形式之下,在商品消费的形式中陶然自得,从而淹没在包装精美的意识形态中而不自知。
霍克海默《现代艺术与大众文化》 • 资本主义强加给人的束缚同样体现在文化领域。 • 他认为艺术是超越现实的,表现的是另一个世界,从而给人以心灵的自由;而作为文化工业的大众文化却是快感的文化,从而使人显得狭隘与粗俗。 • 文化工业借助技术的复制对艺术进行框定,使人们只能在既定的框架内进行无差别的选择和接受。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 • 文化工业制造了大众的“虚假需要” • 人有着真正的需要,那就是创造的、自由的、独立的需要以及完善的、自我实现的需要。然而这种需要却因“虚假需要”而受到压抑; • “虚假需要”并非人的本性,就像被刺激起来的消费欲望,表面看是投其所好,实际上却是对大众创造力和辨别力的束缚。 • 对商品形式上的自由消费,演变成了政治意识上对现状的顺从,而罪魁祸首就是“文化工业”。
简单评价: • 犀利的批判表现出文化救赎的使命; • 弥漫着精英主义与悲观主义的气息; • 批判仅限于观念领域导致实践的缺失。
课后思考题: • 请结合“李刚事件”分析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在这个事件中分别发挥了什么样的功能?
大众传播时代的开始 • 大众传播时代的开始:19世纪30年代大众报刊和电子媒介的出现 • 标志性事件:廉价“便士报”的出现,以纽约先驱报和太阳报的出现为标志。
便士报的特点Penny press: • 价格低廉 • 内容以新闻、信息和社会事件报道与娱乐为主,贴近普通百姓生活 • 发行量大 • 读者不限于特定的阶层或者群体,而是面向“分散的、异质的、不定多数的一般大众” • 广告收入成了报纸的主要来源
大众传播媒介 • 印刷媒介:报纸、杂志、书籍等 • 电子媒介:电报、电影、广播、电视、网络等
报纸的历史 • 印刷传播的产生 • 近代报纸的产生 • 近现代报刊的发展
印刷传播的产生 • 印刷术的发明 • 印刷新闻传播的萌芽 • 印刷新闻传播的雏形
近代报纸的产生 • 进入17世纪,“报纸首先在那些权利薄弱或者统治者较为宽容的地方兴起来。” • 最早的定期报纸产生于德国。1609年,德意志出现了两种周报:《avisa relation order zeitung 》,《relation》。 • 最早的日报也产生于德国。1650年莱比锡的一位书商创办的《新到新闻》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张日报。
近现代报刊的发展 • 资产阶级时期的政论报刊 • 工业革命与廉价报刊 • 无产阶级的报业 • 过渡时期的报业 • 现代报业的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报纸 • 资产阶级革命之前的政论报刊时期 • 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出版自由,政论小册子 • 资产阶级革命后,政党报刊时期
大众报纸的出现 • 时间:1833-1860。 • 廉价报纸(cheap newspaper):工业革命后在各国先后出现的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小报,因售价低廉而得名。 • 标志: “便士报”的出现(penny press)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33年由本杰明.戴在美国纽约创办的《太阳报》
“便士报”的出现 • 1883年,本杰明.戴伊Benjamin day ,《纽约太阳报》 • 1835年,詹姆士.戈登.贝内特,《纽约先驱报》 • 1841年,霍勒利.格里利Horace Greeley,《纽约论坛报》 • 1851年,亨利.雷蒙德Henry Raymond,《纽约时报》
廉价报纸出现的原因 •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集中,为报纸的发行流通提供了条件 • 经济的发展需要普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于是教育有所普及,粗通文字的平民增多,形成了新的广大读者群 • 阶级力量发生新的变化 • 高速运转印刷机的产生 • 工商业繁荣,广告数量大为增加
Penny press的特点: • 内容:新闻、信息、社会事件的报道为主 • 发行量大:几万---几十万份 • 读者:“分散的、异质的、不定量多数的大众” • 收入来源:广告
新一代电子报纸 • Digital newspaper / newspaper e-edition • 新一代的电子报纸诞生于2001年,一家名为《der standard 》的德国报纸在4月12日发行了它的电子报纸版本。同年10月,美国的《纽约时报》也推出了自己的电子版本 • 截止2005年,美国60多家媒体采用电子报纸方式发行报纸,《今日美国》《波士顿环球报》等 • 2002年2月香港《东方日报》发行了自己的电子版,北大方正集团也在积极进行着探索。
新一代电子报纸既不是印刷报纸的简单翻版,也不是对新闻网站的一种简单沿袭。它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新一代电子报纸既不是印刷报纸的简单翻版,也不是对新闻网站的一种简单沿袭。它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 • 兼有印刷界面与电子界面的阅读习惯 • 网络代替传统的发行渠道 • 与网站的信息发布方式的相互补充
延伸思考:数字时代的报纸 • 传统报纸与门户网站的战争与合作 • 报纸会消亡吗? • 网络报纸的发展困境
广播的历史 • 诞生与发展:1887-1930 • 大萧条时期:1930-1940 • 改革与变化:1945-1954 • 成长与稳定:1955-1990 • 爆炸性的20世纪90年代
诞生与发展:1887-1930 • 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发送并接受到了无线电波 • 马可尼发明了接受器并创办无线电报公司 • 广播取得长足进展:第一次世界大战 • 1920年末,无线电广播的框架基本形成
广播业的开端 • 1920年11月2号,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在匹兹堡建立KDKA电台,它是美国第一家也是世界第一家正式办理了执照的广播电台 • 一般认为1920年是无线电广播事业的开端
AM与FM • AM:调幅amlitude modulation FM: 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 • 20世纪30年代,edwin howard armstrong发明了调频无线电,即FM。 • 尽管FM比AM更好,不受静电的干扰,有更为宽广的音频范围,但是AM却创建的更早。 • 20世纪70-80年代,FM才得到成功的运用,为广播的成长和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广播走向商业化 • 无线电公司和商业电台的出现RCA KDKA • 广播网的出现 国家广播公司NBC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
电视媒介 • 电视媒介的出现和发展,是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 60年代中期,德国社会学家W. 林格斯把电视与原子能、宇宙空间技术的发明并称为“震撼现代社会的三大力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