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研究方法 - 人格特質對創造力的影響

研究方法 - 人格特質對創造力的影響. 任課老師:黃峰蕙 教授 學生:游鎮宇 M99Y0216 吳秋諺 M99Y0105. 目錄. 研究動機 研究目的 預期成果 文獻探討 研究假設 參考文獻 研究問卷. 研究動機. Amabile(1983) ,視 創造力的最終證明為「產品或可觀察到的反應 」 Aguilar(1996) 的研究便顯示創造力人格會因不同的創造領域而有所差異。可以肯定的是,高創造力與低創造力的個體所具有的人格特質是不相同的,亦即 創造力與人格特質有一定之關係 。. 研究動機(續).

cai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研究方法 - 人格特質對創造力的影響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研究方法-人格特質對創造力的影響 任課老師:黃峰蕙 教授 學生:游鎮宇 M99Y0216 吳秋諺 M99Y0105

  2. 目錄 • 研究動機 • 研究目的 • 預期成果 • 文獻探討 • 研究假設 • 參考文獻 • 研究問卷

  3. 研究動機 • Amabile(1983),視創造力的最終證明為「產品或可觀察到的反應」 • Aguilar(1996)的研究便顯示創造力人格會因不同的創造領域而有所差異。可以肯定的是,高創造力與低創造力的個體所具有的人格特質是不相同的,亦即創造力與人格特質有一定之關係。

  4. 研究動機(續) • Aguilar的研究在人格面,而Amabile則以結果論衡量創造力。而是否具高創造力的人格就會產生高創造力的結果,反之,低創造力人格就一定無法有高生產力的作品嗎?其中原因值得探討。

  5. 研究目的 • 本研究欲探討人格特質在創作中所扮演的角色,並且討論人格特質,對創造力之影響,以釐清人格特質與創造力之間是否存在顯著或是因果關係

  6. 預期成果 • 從目前文獻探討得之,人格特質會影響創造力,但無法釐清其顯著性,尚待更進一步的文獻探討。

  7. 創造力成份模式 Amabile(1998)將創造力的組成分為三成分。 三成分模式指的是 • 專業(expertise) • 創意思考技能(creative-thinking skills) • 工作動機(motivation) • 三個成分當三者的交互作用交集區愈大時,個體的創造力亦愈高,個體的創造力是專業、創意思考技能、與工作動機(內外)的綜合表現

  8. 一、專業 Amabile認為「專業」係指與工作領域有關的知識、熟練的技術以及特殊的工作領域相關能力,涵蓋了在其工作領域中個體知道與可以作的任何事情,就是技術性、程序性與理智性的知識(Amabile,1998)

  9. 二、「創意思考技能」是指 個體如何處理問題與找出解決方式,也是個體對既有的觀念能產生新的聯結,個體在工作情境中為求問題得以解決,個人產生超越經驗的新創意觀點以及新創意技巧,此項成份包含認知風格、創意能力及工作風格等,有賴訓練、經驗與人格特質達成。

  10. 三、工作動機(motivation): 工作動機是源於個體內或外的推動力量,個體從事該工作出於自己的意願,個體認為該工作是有趣的、有挑戰性的、能得到成就感,或是工作本身以外的價值驅使人們完成其工作歷程,因此可以分成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

  11. 由研究中得知 • 於此,本研究採用創造力成分模式,將創造力的構成分視為:專業、創意思考技巧與動機三者之間的交互作用。本研究利用CAT中的技術群組與美感群組測試作品的專業,及利用CRT的創造力題型來檢視作品的創意思考技巧。

  12. 創造力衡量技術 • 前提:創造力的最終證明為「產品或可觀察到的反應」。一件作品是否有創造力受到觀察者及評定者的主觀影響。

  13. 共識性評量技術(Consensual Assessment Techniche,CAT) • 此評量方式是種主觀評量技術,透過某領域或相關領域的專家在觀察到該領域的產品或反應時,可認知到此產品或反應是具有創造力,且評分者們(專家)的意見是具有一致看法,係透過互相比較的方式評定之。此技術經由評分者的主觀定義創造力而非過建立起絕對的標準去評核創造力,建立在主觀與可靠的操作型定義上。

  14. 本研究使用CAT技術原因有二 • 在創造力衡量的過程中,難以由觀察中得出客觀的測量結果,此為創造的思考過程為一種心智模式而難以量測。 • 再者創造的過程中是否具備創造力,仍需由實質產品與創造的結果來做判斷。而CAT技術的優點在於規避掉客觀評定指標上設定的困難。

  15. 由研究中得知 • 本研究選擇使用CAT技術來主觀衡量創造力優劣 ,係透過此主觀分析法來驗證客觀分析法的人格特質分析結果-高創造力與低創造力的人特質是否會反映在其作品的結果上。亦即探討高創造力人格是否具有高創造力產出。

  16. 共識性評價技術CAT • Amibile(1996)提出,適當的共識性評鑑程序應具有下列特徵: • 評鑑者面: • 第一,評鑑者對於被評鑑者的作品具有相當程度的領域背景知識或經驗; • 第二,評鑑者必需單獨對被評鑑者評定,不受他人影響; • 第三,從研究的觀點,CAT不僅要求評鑑者對於創造性進行評定,且需同時在其他相關指標進行評定(例如新奇性、適當性、技術品質),如此可更進一步了解評鑑者對該作品的想法,以及了解各指標間的關係

  17. 第四,應要求評鑑者對每件作品在各指標上進行評定,而非針對各作品在某項特質上進行相對比較,如此才能凸顯出各作品在評鑑者心中的優劣程度;第五,各評鑑者在評定各作品的順序上應不同,以避免因順序排列造成的影響。第四,應要求評鑑者對每件作品在各指標上進行評定,而非針對各作品在某項特質上進行相對比較,如此才能凸顯出各作品在評鑑者心中的優劣程度;第五,各評鑑者在評定各作品的順序上應不同,以避免因順序排列造成的影響。

  18. 作品面: • 第一,作品需具體可觀察,能使評鑑者產生具體感受而評鑑之。 • 第二,作品的評量結果應具有相當的開放性,足以讓評鑑者評估其感受及內容。

  19. 第三,被評量的作品應非受限於特定技術與能力的作業產品,例如特定類型的手工藝品或是一篇學術論文,因為此類作品深受特定能力與技術而決定產出的可能性,此時評鑑者的評定可能只是被動的反應作品產生的困難性與可行性。第三,被評量的作品應非受限於特定技術與能力的作業產品,例如特定類型的手工藝品或是一篇學術論文,因為此類作品深受特定能力與技術而決定產出的可能性,此時評鑑者的評定可能只是被動的反應作品產生的困難性與可行性。

  20. 由研究中得知 • 作品的主題挑選與對評鑑者的評鑑規則,此兩者為使用CAT問卷時必須遵守的

  21. 應用面 • 根據一系列的研究,CAT技術被證實是一個用來評量各種不同類型作品是否有創造力的評量技術,例如說故事,美術繪畫,詩詞創作等 • 而且研究對象包括成人或兒童作品,不論專業評審或一般大學生評審,都有相當合理的評定共識

  22. 由研究中得知 • CAT的研究設計可被用在不同的領域作品上,只要該作品的完成不需特定技術或知識。本研究將研究領域為藝術領域,故適用此技術。但在作品的挑選上需先請示相關專業人員,與取得其配合,此為本研究執行時可能遇到的嚴重瓶頸。

  23. 人格特質的衡量構面 • McCrae &Costa (1987)提出五大人格特質。其中包含了五大構面-情緒性、外向性、開放性、親和性以及勤勉謹慎性。

  24. 親和性(agreeableness):指一個人對他人所訂下規則的遵循程度,例如對主管、父母、配偶等人規範之遵循程度越高,則其親和性程度越高。其特徵為有禮貌、另任信賴、帶人友善、容易相處、寬容。親和性(agreeableness):指一個人對他人所訂下規則的遵循程度,例如對主管、父母、配偶等人規範之遵循程度越高,則其親和性程度越高。其特徵為有禮貌、另任信賴、帶人友善、容易相處、寬容。 勤勉正直性(conscientiousness):指對一個人追求的目標之專心、集中程度,若依個人目標越少、越專心致力於其上,則其勤勉正直程度越高。其特徵有努力工作、成就導向、不屈不撓、有始有終,此外有意涵負責守紀律、循規蹈矩、謹慎有責任感、細心。

  25. 外向性(extraversion):指一個人對於與他人間關係感到舒適之程度或數目,若依個人對自己和他人之間舒適的關係越高或越多,則表示其越外向。特徵除了自信、主動活躍、喜歡表現,尚有喜歡交朋友、愛參與熱鬧場合、活潑外向。外向性(extraversion):指一個人對於與他人間關係感到舒適之程度或數目,若依個人對自己和他人之間舒適的關係越高或越多,則表示其越外向。特徵除了自信、主動活躍、喜歡表現,尚有喜歡交朋友、愛參與熱鬧場合、活潑外向。 情緒穩定性(emotional stability):指能激起一個人負面情感之刺激所需的數目及強度,當一個人所能接受的刺激越少,則其情緒敏感性越高。其特徵為容易緊張、過分擔心、缺乏安全感、較不能妥善控制自己的情緒、敏感。 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指一個人興趣之多寡及深度。若依個人興趣多樣化,但相對深度較淺,則其開放性越高。反之則開放性越低。其特徵為具有開闊心胸、富於想像力、好奇心、創造力、喜歡思考及求新求變。

  26. 對本研究的貢獻 • 採取其五大人格特質為構面,參考 NEO PI-R(S form)(Costa & McCrae,1991)自評之量表進行修訂,每一構面自該量表中抽出較能代表其構面意義,同時儘量不挑選重複之題項,最後每個構面各挑6 題,形成共30 題的人格特質量表。用以測量學生的人格特質,並在將之結果與其創造力做一比較,來得到創造力與人格特質間的關係。

  27. 人格特質與創造力之關係 魏美惠(1994)在創造力人格研究中發現創造力較高的人有下列特質: • 能容忍模糊概念的存在(Tolerance of Ambiguity):指在做事情時並不一定要遵守,做決定時也沒有任何預設立場。當面對一些模糊或曖昧不明的生活情境時並不畏懼,反而能保持一顆開放的胸襟,也往往有豐富的想像力,不會自我設限。 • 思考自由(Functional Freedom):一般人受到某種訓練或處於某種環境太久之後,思考方式無形中會被限制而導致功能僵化(Functional Fixity),無法跳離某種思考模式,富有創造力的人則能意識到自己思考上的自由,並能充分的發揮思考的功能。

  28. 富於彈性(Flexibility):在考慮問題或解決事情時能懂得變通而不侷限於一定得符合原則、或達到某一種標準,而給自己預留許多變化或發展的空間(Mackinnon,1978)。富於彈性(Flexibility):在考慮問題或解決事情時能懂得變通而不侷限於一定得符合原則、或達到某一種標準,而給自己預留許多變化或發展的空間(Mackinnon,1978)。 喜好冒險(Risk Taking):創造力較高的人一般說來自信心較高,他們較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也不會怕失敗而受到別人嘲笑,對任何事多願意去冒險,較不會計較得失。 不易滿足(Delay of Gratification):高創造力者的另一特質是他們不畏艱難、繁瑣,不易滿足於現狀,會不斷的嘗試尋求改進或追求更高境界的作品。

  29. 對本研究的貢獻 • 由此可以推論,具有高創造性特質的人,其創造力也會較高。

  30. 研究架構

  31. 研究假設 • H1:學生越具親和性其創造力越佳。 • H2:學生越具勤勉正直性其創造力越佳。 • H3:學生越具外向性其創造力越佳。 • H4:學生越具情緒穩定性其創造力越佳。 • H5:學生越具開放性其創造力越佳

  32. 問卷設計 • CAT問卷中23 個項目都在量表中給了非限制性的描述性定義,而且經過後來Amabile(1996) 研究後,發現研究所使用的指標分為三大類,與創造力有關、與作品技術有關(Technical)、與美感有關(Aesthetic)。

  33. 由研究中得知 • 量表衡量項目被給予了非限制性的描述,故在研究時需使評鑑者事先對該衡量項目的定義有一致性的共識,本研究引述Amabile(1996)給予的原始定義,而後於問卷發放前需再次確保評鑑者們理解該定義,與有必要時對定義做修改,以期取得一致性的共識。

  34. 本研究採用創造力成分模式,將創造力的構成分視為:專業、創意思考技巧與動機三者之間的交互作用。本研究利用CAT中的技術群組與美感群組測試作品的專業,及利用CRT的創造力題型來檢視作品的創意思考技巧。本研究採用創造力成分模式,將創造力的構成分視為:專業、創意思考技巧與動機三者之間的交互作用。本研究利用CAT中的技術群組與美感群組測試作品的專業,及利用CRT的創造力題型來檢視作品的創意思考技巧。

  35. 而在動機面,需與相關專家討論設計新的量表,或是參考國內論文-小學生繪畫動機量表(賴足菁,2005)。此需再與任課教授討論。

  36. 採取其五大人格特質為構面,參考 NEO PI-R(S form)(Costa & McCrae,1991)自評之量表進行修訂,每一構面自該量表中抽出較能代表其構面意義,同時儘量不挑選重複之題項,最後每個構面各挑6 題,形成共30 題的人格特質量表。用以測量學生的人格特質,並在將之結果與其創造力做一比較,來得到創造力與人格特質間的關係。

  37. Reference • 魏美惠(1994),創造力的認識與培養,台中師院幼兒教育年刊,7期,117-192。 • 邱皓政(2005)。 創造力的測量與共識衡鑑。 教育資料集刊30(10),267-298。 • Aguilar, A. A.(1996),"Personality and creativity,“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1(6), 959-969 • Amabile,T.M. (1998).How to kill creativit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September-October,77-87 • Amabile,T. M. (1996).Creativity in context: Updateto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Oxford: Westview Press. • McCrae R. R. & Costa P. T., Jr.(1989) The structure of interpersonal traits: Wiggins’ circumples and the five-factor model.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6, 586-595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