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k likes | 1.51k Views
第二节常见病原体和致病特征. 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 新生人口增加、易感者的集中或进入疫区,部队的新兵入伍,易引起传染病流行。 病后获得免疫、人群隐性感染,人工免疫,均使人群易感性降低,不易于传染病流行或终止其流行。. 第二节常见病原体和致病特征. 五、消毒在传染病控制中的作用 消毒在传染病控制中主要起到切断传播途径的作用;针对不同的传染源、传播途径,采取不同的消毒处理方式,选用不同的消毒方法和消毒药械; 只有了解常见的病原体及其致病特征,才能更好的做好消毒工作,有效地达到控制传染病目的。.
E N D
第二节常见病原体和致病特征 • 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 • 新生人口增加、易感者的集中或进入疫区,部队的新兵入伍,易引起传染病流行。 • 病后获得免疫、人群隐性感染,人工免疫,均使人群易感性降低,不易于传染病流行或终止其流行。
第二节常见病原体和致病特征 • 五、消毒在传染病控制中的作用 • 消毒在传染病控制中主要起到切断传播途径的作用;针对不同的传染源、传播途径,采取不同的消毒处理方式,选用不同的消毒方法和消毒药械; • 只有了解常见的病原体及其致病特征,才能更好的做好消毒工作,有效地达到控制传染病目的。
(一)消毒在预防传染病中的作用 • 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之一 • 消毒要与隔离、杀虫、灭鼠等措施配合 • 消毒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 不同的传染病消毒的重要性不同
(二)消毒对不同传染病的重要性 切断传播途径对肠道传染病很有效,对人畜共患病有时有效,对呼吸道传染病有时有效,对性传播疾病需进行生活用品和医疗用品消毒,对血传播疾病进行医疗用品消毒,对体表接触性传染病进行日常用品消毒。
(三)消毒要与其他控制措施配合 检疫、封锁、留验、医学观察、隔离、杀虫、灭鼠、防虫、防鼠、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爱国卫生运动、治疗病人、管理病兽、易感者预防接种(主动、被动免疫)、预防用药、个人防护(防护用品、个人卫生)。
1、检 疫 当发现可疑物应当保护现场,立即进行侦察,并采集标本送检。对接触人员或可疑受害者需进行医学观察或留验。 如果确定受到生物战剂攻击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封锁 对污染区的封锁应经上级机关批准。如污染区是交通要道、指挥部门所在地或人群聚居之处,要在通向外面的所有路口设立检疫站点。凡要通过污染区的人员都应有特殊的通行证,进入人员要穿防护服,戴面具或口罩,未接种疫苗者应在检疫站补接。外出人员要进行洗消。
2)、医学观察和留验 污染区内,对于所有可能受到战剂感染的人员都要进行医学观察,即每日询问有无症状如发热、皮疹等,必要时测体温。如发现可疑病例,应立即隔离。如是上述三种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对可疑受染者应留验。留验期间,除对其进行医学观察外,还要限制他们外出,不得与外人接触(医务人员除外)。 在疫区内,应对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留验或医学观察。
3)、隔 离 污染区内发现的疑似病人应立即送隔离所或传染病医院。患者可先住观察病床进行初步隔离,并设法尽快给予确诊和治疗。如肯定是战剂引起的传染病就应在隔离所或传染病医院正式隔离、治疗。隔离期限为该病的最长传染期;如有条件可作必要的微生物学检查,检查结果阴性后解除隔离。
4)、其它措施 污染区与疫区内尚应进行消毒、杀虫、灭鼠、预防接种、药物预防等措施。
2、消杀灭 1)消毒 消毒的目的 例如,反生物战中的消毒工作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污染对象表面的生物战剂杀灭或清除,使之达到无害化。
2)、杀 虫 有很多种类的节肢动物是虫媒病的传播媒介,因此,要迅速杀灭媒介。此外,对本地媒介和骚扰性害虫均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避免其对人员造成危害。
3)、灭 鼠 鼠类传播疾病如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日本血吸虫病、森林脑炎、莱姆病、恙虫病、鼠型斑疹伤寒等,还糟蹋粮食,破坏草场,咬断电缆,引起火灾。在恐怖分子在进行细菌战时,可投鼠类与本地鼠类都可以传播多种烈性传染病,因此,除捕杀敌投鼠类外,还应开展经常性防鼠灭鼠工作,消除隐患。可用下列方法,杀灭敌投的和污染区原有鼠类。
第三节常用消毒方法 常用的消毒方法:(三种) 物理消毒法:用物理因子杀灭或消除病原微生物和其它有害微生物的方法。 化学消毒法:利用化学药物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它有害微生物的方法。 生物消毒法:利用一些生物来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和其它有害微生物的方法。如:污水净化可通过缺氧条件下厌氧微生物的生长来阻碍需氧微生物存活;粪便、垃圾的发酵(堆肥)可利用嗜热细菌繁殖时产生的热杀灭病原微生物
热力消毒和灭菌 电离辐射灭菌 紫外线消毒 微波消毒 红外线消毒 激光消毒 超声波消毒 过滤除菌 其它物理方法 物理消毒方法(9种)
物理消毒法 热力消毒和灭菌: 最常用的物理消毒法是热力消毒法,是一种应用最早,效果最可靠,使用最广泛的方法,热可以灭活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和抵抗力最强的细菌芽胞。 热力消毒中,分为干热和湿热二类。 干热:可使菌体蛋白氧化、变性、炭化和使电解质浓缩引起细胞中毒。 湿热:可使菌体旦白质凝固,变性。
物理消毒法 目前常用的热力消毒方法主要有: 干热 干烤(电热、红外、微波) 烧灼、焚烧 湿热 煮沸 流通蒸汽 低热消毒(巴氏消毒) 间歇灭菌(廷德尔灭菌) 压力蒸汽灭菌(下排气、预真空)
物理消毒法 电离辐射灭菌:利用γ射线或高能量电子束穿透物品杀死其中的微生物的低温灭菌方法统称为电离辐射灭菌,是一种适用于忌热物品的常温灭菌方法,又称之为“冷”灭菌。 早在1956——1958年,美国科学家用电子加速器进行实验证明,电离辐射能使外科缝线灭菌,为医疗用品辐射灭菌提供了应用实例,此后,美国、丹麦又成功地将辐射灭菌应用于塑料制品,目前,不少国家对大量的一次性塑料制品采用辐射灭菌,一般认为,优于环氧乙烷。
物理消毒法 电离辐射灭菌的优点: ⑴、辐射灭菌不使物品升温,特别适用于不耐热物品的消毒。 ⑵、穿透力强,能到达灭菌物品的各个部位,不受物品包装形态限制。 ⑶、方法简便,一般不需控制多种因素。 ⑷、适用于连续生产线使用,节省人力。 ⑸、节约能源消耗、成本低。
物理消毒法 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是一种低能量的电磁辐射,穿透力很差,紫外线可分为长波段(320—400nm)、中波段(275—320nm)、短波段(180—275nm)三组,短波段中240——280nm波长的紫外线杀菌力较强,一般多以253.7nm为杀菌紫外线波长的代表。
物理消毒法 使用紫外线消毒应注意的问题: ⑴、灯管表面应经常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除去上面灰尘和污垢。 ⑵、紫外线肉眼看不见,紫兰色光线并不代表紫外线强度,要定期测定,照射强度<70uw/cm2就应更换。 ⑶、消毒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空气中不应有灰尘、水雾。 ⑷、紫外线无法穿透排泄物、分泌物,只有直接被紫外线照射的一面才能达到消毒目的。 ⑸、勿直视紫外线光源,加强自我保护,防止臭氧发生过多。
物理消毒法 微波消毒: 微波是一种波长短而频率较高的电磁波。波长为0.001—1m频率介300—300000MHZ,电磁波是高频振荡电路以交替电场和磁场的形式向空间辐射的能量。 微波照射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其作用原理目前有二种观点:一为热效应说,一为综合效应说,前者认为,微波的杀菌作用完全由于照射时产生的热所致,根据:微波照射短时间后,温度即快速↑,微生物随之大量死亡,后者认为:微波的杀菌作用除热效应以外还有一些非热效应的作用,诸如电磁共振效应和场致力效应等。 微波加热具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其它加热方式都是由表及里,而用微波则可对物体内部进行直接加热。
物理消毒法 影响微波杀菌的因素:⑴、微波的频率:应根据消毒对象选择适宜频率。微波频率高(2450MHZ)物体升温快杀菌作用强,时间短,穿透力差,只适用于处理小件或厚度不大的物品。 微波频率低(915MHZ)加热速度慢,消毒时间长,但穿透深度大,故可处理大件物品。⑵、输出功率: 在一定条件下,微波输出功率大,作用于介质的电场强,分子运动剧烈,加热速度快,杀菌作用强。 例:以2450MHZ微波照射5ml菌液,作用10秒,当输出功率为540W时,只能杀灭大肠杆菌,不能杀死枯黑芽胞,将输出功率加为850W时则可将枯黑芽胞杀灭。
物理消毒法 影响微波杀菌的因素: ⑶、作用时间:照射时间长、能量吸收多,温度上升高,杀菌效果好。 ⑷、物品性质:不同物品对微波的吸收能力有所不同,吸收效能好的如水及含水量高的物品,而金属、玻璃、陶瓷、塑料则吸收少,但如将物品放于含水或水蒸汽环境中,借水分子吸收微波使温度升高,迹可达到消毒。
物理消毒法 红外线消毒: 红外线又称热射线,波长在0.77—1000um电磁波,按波长的差别大致可分为: 近红外线(0.77—3.00um)中红外线(3.00—30.00um)远红外线(30.00—1000.00um),最易被物品吸收,热效应最好。
物理消毒法 红外线消毒: 红外线有良好的热效应,热能直接由电磁波产生,不需介质传导,故一般升温快,有利于消毒。 红外线的热效应只能在照到的表面产生,不能使一个物体前后左右均匀加热,因此,红外线消毒只适用于导热较好并且比较平坦的污染表面。 各种颜色表面对红外线的吸收率不同,吸收率愈高,温度效应愈好,依次:黑、灰、绿、红、黄、白。 消毒用红外线烤箱最高温度可达200℃,而高真空红外线烤箱消毒温度可达280℃。
物理消毒法 激光消毒:激光为激光器中受激发光物质经激发产生的光子通过谐振腔放大所形成的光束,从杀菌角度来看,其特点为:⑴、能量高度集中;⑵、指向性强。 激光对生物组织破坏的机理为: ⑴、热效应使细胞焦化。 ⑵、冲击效应将细胞压缩变形以至破裂。 ⑶、化学效应引起细胞分子化学键断裂。 激光杀菌研究时间不长,但从良好的效果来看,是有发展前途的,人们已开始用激光对手术刀、牙钻、玻璃瓶等灭菌试验。
物理消毒法 超声波消毒:超声波是一种特殊声波,声振频率大于20KHZ,超过了正常人听觉的最高限额,所以人们听不到,当其通过液体时,不断呈疏密相间的波动,稀疏时产生的负压可超过液体分子间的内聚力而形成空穴,密集时所产生的正压又使空穴破溃,此种正负相交形成巨大的压力,冲击微生物可使之破碎死亡。冲击水或其它化合物分子可产生电离和自由基,自由基的化学活性较强,作用于微生物亦可使之致死。超声波对杆菌的杀灭作用较球菌强,对细菌繁殖体和病毒较酵母菌及细菌芽胞强。一般说,作用时间愈长,杀菌效果好。菌液容量愈大,浓度愈高,效果愈差。
物理消毒法 过滤除菌:用物理阻留的方法除去介质中的微生物称为过滤除菌,在大多数情况下过滤只能除去微生物,而不能将之杀死,处理时,必须使欲消毒的物质通过致密的滤材才能将其中的微生物滤除,因此,本法只适用于对液体与气体等流体物质的处理。但是,乳剂、水悬剂过滤后,剂型即被破坏,故不宜使用。过滤除菌作用机理:对液体:毛细管阻留、筛孔阻留、静电阻留对空气:随气流阻挡、重力沉降、惯性碰撞、静电吸附、扩散粘留。
物理消毒法 其它物理方法: 自然净化——冷却、冰冻、干燥 机械清除——冲洗、擦抹、刷除、通风等
第四节常用化学消毒剂及原理 化学消毒剂简介; 化学消毒剂分类; 化学消毒剂使用的方式; 理想化学消毒剂选用原则 化学消毒剂使用注意事项; 化学消毒剂作用机理; 几种常用化学消毒剂。
化学消毒剂简介 对微生物具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化学药物为化学消毒剂。 主要用于皮肤、黏膜、伤口、环境、物品以及卫生检疫对象的消毒,起到预防和控制感染、疾病传播的目的。化学消毒剂作用于病原体,影响其酶系统、蛋白质及生理活性,从而破坏病原体的功能,使其死亡。目前化学消毒剂大约有4000多种,归纳起来有十大类:醛类,烷基化气体类,过氧化物类,卤素类,醇类,酚类,胍类,季铵盐类,其他常用的化学消毒剂以及复方化学消毒剂。根据其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可分为高效、中效、低效三类
化学消毒剂分类 (一)化学消毒剂从杀菌作用强弱可分: 高效消毒剂:能杀灭各种细菌、真菌、 病毒、包括细菌芽胞。 中效消毒剂: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结核杆菌,不能杀死芽胞。 低效消毒剂:只能杀灭部分细菌繁殖体、真菌和病毒,不能杀死结核杆菌、细菌芽胞和抗力较强的细菌及病毒。 只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而不能将之杀灭的药物称为抑菌剂,例如,季铵盐类消毒剂。
化学消毒剂分类 • 按化学性质将消毒剂主要可分为: • 1.含氯消毒剂:指溶于水中可产生次氯酸的消毒剂,二氯异氰尿酸钠、漂白粉、NaOCl。 • 2.过氧化物类消毒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 • 3.醛类消毒剂:甲醛、戊二醛。 • 4.杂环类气体消毒剂:环氧乙烷。 • 5.醇类消毒剂:乙醇、异丙醇。 • 6.酚类消毒剂:煤酚皂溶液(来苏尔)石炭酸。 • 7.季铵盐类消毒剂:泰胜消毒剂(属于复方双链季铵盐类)、新洁尔灭。 • 8.胍类消毒剂:洗必泰 • 9 .其它消毒剂:碘、碘伏、高锰酸钾。
化学消毒剂作用的方式 • (一)用消毒剂溶液浸泡、擦拭、喷洒或进行气溶胶喷雾。 • (二)用其气体或烟雾进行熏蒸:杂环类气体消毒剂、甲醛、过氧乙酸。 • (三)直接用药物粉剂处理:主要为含氯消毒剂。
化学消毒剂作用选用原则 • (一)杀菌谱广; • (二)使用时有效浓度低; • (三)作用速度快; • (四)性能稳定; • (五)易溶于水; • (六)对物品无腐蚀性; • (七)毒性低,不易燃易爆,使用无危险; • (八)不易受有机物、酸、碱及其它物理、化学因素影响; • (九)无色无味、无臭,消毒后易除去残留药物; • (十)价格低廉; • (十一)可在低温下使用; • (十二)便于运输,可大量供应。
化学消毒剂使用注意事项 • (一)使用在产品有效期内有批准文号的化学消毒剂; • (二)使用时按照要求准确配制消毒液的浓度; • (三)消毒剂的浓度和用量必须符合规定; • (四)消毒时必须达到规定的时间; • (五)消毒剂必须与病原体直接或充分接触; • (六)注意温度会影响消毒效果,避免在过高或过低温度进行消毒操作; • (七)多数消毒剂有腐蚀性,性质不稳定,使用时应注意,尤其气体消毒剂应防止有毒气体泄漏,液体消毒剂防止过敏和对皮肤粘膜的伤害。
化学消毒剂作用机制 • (一)不同种类的化学消毒剂其杀菌机制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 1.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如高浓度酚类、醇类;高浓度重金属盐类、酸碱类、醛类等具有此作用。 • 2.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如某些氧化剂、低浓度重金属盐类等与细菌的-SH基结合,使有关酶失去活性。 • 3.损伤细菌细胞膜,如低浓度酚类、表面活性剂、脂溶剂等,能降低细菌细胞的表面张力并增加其通透性,细胞外液体内渗,导致细菌破裂。 • 常用的消毒剂的种类、作用机制和用途见下表。
化学消毒剂作用机制 • (二)消毒剂的性质、浓度和作用时间 • 各种消毒剂的理化性质不同,对微生物的作用大小就有差异。一般情况下,消毒剂浓度与消毒效果成正比,但醇类例外,乙醇以70%~75%浓度杀菌力最强。 • (三)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 • 微生物的种类不同对消毒剂的抵抗力也不同。此外,微生物的数量越大,其所需消毒时间越长 • (四)温度与酸碱度 • 杀菌过程是一种化学反应过程,化学反应的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快,所以温度高消毒效果好。细菌在适宜pH环境中抵抗力较强,在pH偏高或偏低的环境中,易被消毒剂杀死。 • (五)其他影响因素
影响消毒效果的可能原因 • 病原体抗力 • 传播方式 • 消毒因子 • 消毒对象 • 消毒环境 • 消毒时间 • 实施过程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1、处理剂量:(包括强度和时间)在热力消毒中指温度和时间,在紫外线消毒中指照射强度和时间,在化学消毒中指浓度和时间。 2、微生物污染程度:微生物污染程度越严重,消毒就越困难。 3、温度:一般说,无论在物理消毒或化学消毒中,温度越高效果越好,环氧乙烷消毒,温度低于10.7℃时,药物本身即不能挥发成气体,紫外线在4℃时,输出强度只有27℃时的20—30%。 4、湿度:空气的相对湿度对熏蒸消毒影响显著,直接喷洒消毒剂干粉处理地面时,相对湿度要高,紫外线照射,相对湿度不能高,否则影响其穿透。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5、pH值:pH的变化严重影响消毒剂的作用。例如:季铵盐类在碱性溶液中作用较大,PH3时杀灭微生物所需浓度要较PH8时大10倍左右。戊二醛水溶液当PH由3升至8时杀菌作用逐步增强,次氯酸盐溶液当PH由3升至8时,杀菌作用反被削弱。 6、化学拮抗物质:自然情况下,微生物常与很多其它物质混在一起,这些物质往往会影响到消毒处理的效果。如旦白质、油脂类有机物等包围在微生物外面可妨碍各种消毒因子的穿透,同时也消耗一部份消毒剂。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7、穿透条件:不同杀菌因子,穿透能力不同。如:干热穿透力比湿热差。甲醛蒸汽穿透力比环氧乙烷差,电离辐射能穿透多种物质深部,而紫外线只能作用于物体表面或浅层液体中的微生物。 8、表面张力:消毒液表面张力↓有利于药物接触微生物而促进杀灭作用的进行,为增进消毒效果。一方面选用表面张力低的溶剂配消毒剂,如乙醇配制的碘酊,比用水配制的碘液好;另一方面可在消毒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
常用化学消毒剂 • (一)醛类消毒剂:主要包括甲醛(使用最广泛)、聚甲醛、戊二醛等; • (二)烷基化气体消毒剂:包括环氧乙烷、乙型丙内酯、环氧丙烷等; • (三)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包括过氧化氢(30%~ 90%)、过氧乙酸(18%~20%)和臭氧等; • (四)卤素类消毒剂:1)含氯消毒剂(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无机氯消毒剂,如漂白粉;另一类是有机氯消毒剂,如二氯异氰尿酸钠)2) 碘和其他含碘类消毒剂 • (五)醇类消毒剂:目前使用最多的是乙醇; • (六)酚类消毒剂: • (七)胍类消毒剂: • (八)季铵盐类消毒剂:
醛类消毒 • 主要包括甲醛(使用最广泛)、聚甲醛、戊二醛等,对所有病原微生物都具有较强的杀灭能力(包括对芽孢的杀灭),其溶液的杀菌作用不受有机物质的影响,对金属、颜料、纤维均无腐蚀作用,大多用于气体熏蒸消毒,广泛应用于养禽场环境、用具、设备的消毒。 • 1.甲醛: • (1)理化特性:甲醛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无色可燃气体,分子式为 CH2O,沸点为-21℃,可以燃烧,着火点为300℃,相对密度为1.067。市售的甲醛消毒剂主要有福尔马林和多聚甲醛. • (2)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①杀菌作用;②杀真菌作用; ③对病毒的灭活. • (3)消毒作用机制:破坏细菌的蛋白质(尤其是酶),导致微生物的死亡,还可能通过阻止细菌核蛋白的合成。
醛类消毒 • 甲醛对人有一定的毒性。可以表现为四种类型:—是黏膜的刺激作用;二是过敏反应,可引起过敏性皮炎;三是全身性毒性,口服福尔马林可致消化道黏膜发炎,引起呕吐、腹痛以致休克死亡;四是致癌作用。 • 对吸人中毒者,首先应使其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然后给予吸氧,也可给予淡的氨气吸入。黏膜的损伤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皮肤接触者可用肥皂水冲洗。经消化道中毒者应尽可能早洗胃,一般采用0.1%氨水冲胃以中和甲醛。口服豆浆、牛奶或蛋清,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在上述处理的同时,对症治疗
烷基化气体消毒剂 • 烷基化气体消毒剂系指以环氧乙烷为基础的一系列具有杀菌作用的衍生物,主要通过对微生物的蛋白质、DNA和RNA的烷基化作用,干扰微生物酶的正常代谢使之死亡。 • 包括环氧乙烷、乙型丙内酯、环氧丙烷等,环氧乙烷的应用比较广泛。 • 环氧乙烷: • 1、理化特性 • 环氧乙烷又称氧化乙烯,是一种简单的环氧化合物,性质活泼,常温常压下为无色透明的液体,有乙醚气味,比空气重,气体易燃易爆,空气中浓度达3%以上即有爆炸危险,因此使用时需小心。环氧乙烷的蒸气压比较大,所以对消毒物品的穿透性强,可以穿透微孔而达到物品的深部,可以任何比例与水混合,并能溶于常用的有机溶剂和油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