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 likes | 583 Views
第九章 叶类中药. 一、含义: 指以叶为主要入药部位的中药材。 二、分类: 1 、新鲜程度: 鲜叶、干叶 2 、植物属叶: 单叶、复叶 3 、入药部位: 叶片、带柄叶、带枝叶. 三、性状鉴别: 1 、内容:基本内容。 还需注意下列几方面的观察: ①叶基 ②叶缘 ③叶柄 ④叶脉 观察叶类中药的顺序一般如下: 形状→大小→叶基→叶缘→上下表面→叶柄→叶脉(主、侧)→质地→颜色→断面→气味→其他。. 2 、注意: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叶子 ①形状 ②色泽 ③质地 ④气味 ⑤毛茸 四、显微鉴别:
E N D
第九章 叶类中药 • 一、含义: • 指以叶为主要入药部位的中药材。 • 二、分类: • 1、新鲜程度: 鲜叶、干叶 • 2、植物属叶: 单叶、复叶 • 3、入药部位: 叶片、带柄叶、带枝叶
三、性状鉴别: • 1、内容:基本内容。 • 还需注意下列几方面的观察: • ①叶基 ②叶缘 ③叶柄 ④叶脉 • 观察叶类中药的顺序一般如下: • 形状→大小→叶基→叶缘→上下表面→叶柄→叶脉(主、侧)→质地→颜色→断面→气味→其他。
2、注意: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叶子 • ①形状 ②色泽 ③质地 ④气味 ⑤毛茸 • 四、显微鉴别: • 观察叶的表皮、叶肉及叶的中脉。 • 通常做两种制片:横切片(通过主脉)、表面制片。 • 1、表面制片观察:(撕取表皮法) • ①表皮细胞的形状。
②垂周壁:是否弯曲,弯曲程度和增厚情况。 • ③平周壁:有无角质层、纹理。 • ④毛茸:观察叶类中药极为重要的特征。 • 有无及其类型,如何组成。 • ⑤气孔:叶类中药最有鉴别意义的特征。 • 注意其有无、类型、密度。 • S.I.(气孔指数):一种植物叶的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与表皮细胞数的比例有一定的范围且较为恒定,这种比例关系称为气孔指数(Stomatal Index)。
2、横切面制片观察:(通过主脉) • ①表皮:分上、下表皮。 • ②栅栏组织:通常为1层圆柱形的细胞,排列紧密,其长轴与叶面垂直。 一般位于上表皮内侧,有的上下表皮细胞内方均有栅栏组织,称等面叶。 • 叶片的栅栏细胞与表皮细胞之间有一定关系,用栅表比表示: • 栅表比:一个表皮细胞下的平均栅栏细胞数目。
③海绵组织:占叶肉组织的大部分。 • 注意其中是否有细胞内含物有无分泌组织。 • ④叶脉:指叶的中脉。 • 一般中脉的上、下表皮内方大多有数层厚角组织。中脉维管束通常为外韧型维管束。有的维管束外围有纤维等厚壁组织存在。
3、粉末制片: • ①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及平周壁的情况。 • ②气孔:形状、类型、副卫细胞数目。 • ③毛茸:有无、类型、组成。
大青叶 • 【来源】 •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的叶。
【性状鉴别】 • 1、主要基生叶入药,矩圆状椭圆形(长5-20cm,宽2-6cm)。 • 2、全缘或微波状。 • 3、全体暗绿色。 • 4、叶脉在背面稍突起。
【显微鉴别】 • 1、叶横切面: • ①上下表皮均为1列横向延长的细胞,外被角质层。 • ②栅栏细胞3-4列,近长方形,与海绵细胞分化不明显。 • ③主脉维管束4-9个,外韧型,中间一个较大, 每个维管束的上、下侧均可见到厚壁组织。 • ④薄壁组织中有含芥子酶的分泌细胞,类圆形,较周围薄壁细胞为小。
2、表面制片或粉末制片: • ①上下表皮均具不等式气孔,副卫细胞3-4个。 • ②上表皮细胞垂周壁较平直,外被角质层;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弯曲,略呈连珠状增厚。 • ③一般无毛茸。 • 【成分】含菘蓝甙约1%。 • 菘蓝甙易水解形成靛蓝、靛玉红。
【理化鉴别】 • 1、粉末微量升华,可得蓝色或紫红色细小针状、片状或簇状结晶。 • 2、粉末水浸液在紫外光灯下有蓝色荧光。 • 【附注】地方习用品: • ①河北、山东、辽宁、陕西等地用蓼科植物蓼蓝的叶入药。 • 药材称为“蓼大青叶”。 • 上下表皮均有气孔,气孔多为平轴式。
②福建、四川、广西等地,尚用爵床科植物马蓝的叶入药。②福建、四川、广西等地,尚用爵床科植物马蓝的叶入药。 • 下表皮具直轴式气孔。 • ③江西、湖南、湖北、广西等地尚用马鞭草科植物路边青(大青)的叶入药。 • 下表皮有不定式气孔。
番泻叶 • 【来源】 • 豆科植物狭叶番泻或尖叶番泻的小叶。 狭叶番泻树
【性状鉴别】 • 1、狭叶番泻叶: • ①小叶披针形,长2-6cm,宽0.4-1.5cm。 • ②叶端尖,有锐刺,全缘,基部稍不对称。 • ③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浅黄绿色。
④两面均有稀毛茸。 • ⑤下表面主脉突出,羽状网脉。 • ⑥革质。 • ⑦味微苦而稍有粘性。
2、尖叶番泻叶:(区别) • ①广披针形或长卵形,长2-4cm,宽0.7-1.2cm。 • ②叶尖微凸。 • ③上表面浅绿色,下表面灰绿色。 • ④微革质,较薄脆。
【显微鉴别】 • 1、横切面: • 两种叶横切面特征大体相似,均为等面叶。 • ①上表皮细胞中常含粘液质;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单细胞非腺毛壁厚,多疣状突起,基部稍弯曲。 • ②叶肉组织为等面型,上下均有1列栅栏细胞;上面栅栏组织通过主脉,细胞较长,
垂周壁较平直;下面栅栏组织不通过主脉,细胞较短,垂周壁波状弯曲;细胞中可见棕色物。海绵组织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簇晶。垂周壁较平直;下面栅栏组织不通过主脉,细胞较短,垂周壁波状弯曲;细胞中可见棕色物。海绵组织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簇晶。 • ③主脉维管束外韧型,上下两侧均有微木化的纤维束,外有含草酸钙棱晶的薄壁细胞,形成晶纤维。薄壁细胞中可见草酸钙簇晶。
2、粉末:黄绿色 • ①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 • ②气孔多为平轴式,副卫细胞大多2个,也有3个的,副卫细胞常大小不一。 • ③单细胞非腺毛,具壁疣,壁厚,基部稍弯曲。 • ④有晶纤维,含草酸钙棱晶。 • ⑤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理化鉴别】 • 粉末遇碱液显红色。 • 【附注】 • ①耳叶番泻叶:为同属植物耳叶番泻树的小叶。 • 伪品,其有效成分极微,应注意鉴别。 • ②卵叶番泻叶:为同属植物卵叶番泻树的小叶。 • 代用品。
功劳叶 • 【来源】 • 冬青科植物枸骨的叶。
【性状鉴别】 • 1、叶矩圆状方形,有五角刺,先端3,中间一个常向下反卷,基部1-2。 • 2、上表面黄绿色,有光泽,下表面灰黄色。 • 3、羽状叶脉,中脉凹陷。 • 4、叶柄极短。 • 5、革质。
桉 叶 • 【来源】 • 桃金娘科植物蓝桉及大叶桉的叶。
【性状鉴别】 • 1、蓝桉:用老叶 • ①镰刀形,叶端尖,叶基不对称,全缘,叶柄短。 • ②羽状网脉,叶缘处叶脉平行叶缘。 • ③对光透视,有透明腺点(油室)。
大叶桉: • ①卵状披针形,叶基稍不对称。 • ②侧脉细密,几与中脉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