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likes | 497 Views
第十一章 卤 素. 内容提要. 元 素 概 论. 一 地壳的组成 1 围绕地球的大气圈:( 20 公里) 重 5.1 10 18 Kg , 占地壳总重 0.03% , 主要含 O 2 、 N 2 、 CO 2 及稀有气体 。 2 地面以下16公里深以内的岩石圈: 重 1.6 10 22 Kg , 占总重 93.06% , 天然元素均有,最多的是 O 、 S 两种元素 。 3 水圈:
E N D
第十一章 卤 素 内容提要
元 素 概 论 • 一 地壳的组成 • 1 围绕地球的大气圈:(20公里) • 重 5.1 10 18 Kg , 占地壳总重 0.03%, • 主要含 O2 、N2、 CO2 及稀有气体 。 • 2 地面以下16公里深以内的岩石圈: • 重 1.6 1022 Kg , 占总重93.06% , • 天然元素均有,最多的是O、S两种元素 。 • 3 水圈: • 重1.2 1021 Kg, 占总重6.91% ,主要含O、H、Na、 Mg 、Al等60多种元素 。
二 元 素 的 存 在 • 目前已知109种元素,其中非金属22种, • 金属87种,有22种是人工合成的 。 • 1 存在: • 气态—常温常压下以气态存在的共有11种。 • 气态:H2、N2、O2、F2、Cl2、He、Ne、Ar、Kr、Xe、Ra 。 • 液态:Br2 和Hg2种 。 • 固态:其余全以固态存在,固态单质有: • 共价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 。
存 在 形 式 • 地壳中除稀有气体和O2、N2、S、C、Au、Pt以单质存在;其余元素均以化合态存在。 • 化合态中最主要的是: • 氧化物(包括含氧酸)和硫化物.
2 单质的制备方法 • 有四种: • 机械分离 —— 适用于以单质存在并具有特殊物理性质的元素 。 • 热分解法 —— 主要用于某些副族元素高纯物的制备 。 • 电解法 —— 主要用于制备活泼金属和非金属单质 。 • 化学还原法 —— 从矿物中冶炼金属均属此类 。例如:从铁矿(Fe2O3)中炼铁 ,从铜矿( CuS)中炼铜--------- 。
三 元素的划分及典型元素 • 1 区的划分:S、P、d、ds 区 。 • 2 主、副族的划分 : • 主族 —— 仅最外电子层未填满电子的元素 ,包含第一到第八主族 。 • 副族 —— 主族外的除了最外层其它电子层也未填满电子的元素 ,包括第一到第八副族 。 • 3 典型元素及重点元素 • 典型元素 —— 通常指各族中第二、三周期的较能体现本族性质的元素 。
重 点 元 素 • —— 即根据存在、结构、性质、制法、用途确定的比较常见或比较特殊的元素 。 • 主族:例如: • 第八主族的氙 ;第七主族的氯、溴、碘; • 第六主族的氧、硫;第五主族的氮、磷 ; • 第四主族的碳和硅;第三主族的硼及该区的金属铝、锡、铅、铋等 。 • 副族:例如:Fe、Co、Ni、Pt、Pd、Cu、Ag、Zn、Hg、Cr、Mn --------等。
第一节 卤 素 的 通 性 • 一 存在: 由于卤素有很高的化学活泼性,所以它们在自然界不可能以游离状态存在,而常以稳定的卤化物形式存在,碘还以碘酸盐形式存在 。 • 二 性质及递变规律: ( 1 ~ 4 ) • 1.价e构型: 为nS2nP5性质极其相似,相似性很强只有碱金属能与之相比,有强烈的夺取一个e成为 X- 的趋势 。
性质及递变规律—2 • 2 本族是最活泼的非金属: • 具有最大的电负性; • 具有较大的Ⅰ:F > Cl> Br >I • 具有最大的电子亲合势:F<Cl>Br>I
3 单质常温下都以双原子分子存在 • 常况下:F2 Cl2 Br2 I2因为是非极性分子 • 气 气 液 固 分子间力主要是 • 色散力,色散力随分子量增大而增大,所以,从F2 I2 由气态过渡到固态 ,完成了由气态到固态的完整过渡,同族有三种状态的只有卤素 。 • 4 卤素原子具有多种氧化态: • 所以本族元素的反应主要是氧化还原反应。 • 此性质可由卤素的标准电势图看出 。
补充:1 什么是元素标准电势图 • 元素标准电势图——即对于有多种氧化态的元素,将其各种氧化态从左到右按氧化数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在每两种氧化态之间用直线连接,并在直线上标明相应电极反应的标准电极电势值,以这样的图形表示某一元素各种氧化态间电极电势变化关系的图 ,标准状态下的元素电势图则称为元素标准电势图。 • 与电极的 0 相应,元素标准电势图也分为酸性、碱性介质,用0A 和 0B表示。
2 学习元素标准电势图应注意: • 1)同一元素在不同介质中存在状态往往不同,故元素电势图也不同,所以不同介质要选用相应的图 ; • 2)元素标准电势图有全图,也有部分图; • 3)元素电势图只适用于水溶液中 的反应, • 而不适用于气相和固相的反应 。
卤素的标准元素电势图: • 由图可见:(1)总的来说,卤素在酸性环境比在碱性环境氧化性强 。 • (2)除了碘其它卤素不能形成正离子,但除了氟其它卤素都有正氧化态 。例如: • HClO4、HClO3、HClO2、HClO-------等 。 • (3)氧化数:除F只有-1、0 ,因为F半径小,电负性最大,不可能失e或被激发提供e,又无可利用的d轨道,所以无正氧化数。Cl Br I则均具有-1、0、+1、+3、+5、+7氧化数,因均具空d轨道,e可被激发 。
3 元素标准电势图的应用: • 1)从已知电对的 0求未知电对的 0; • 2)判断具有中间氧化态的物质能否发 • 生 歧化反应,反应进行程度如何? • 在元素电势图中: • 0右 > 0左 的存在状态可发生歧化反应, • 反应进行的程度可由下式计算: • LgK = nE0/ 0.0592 = n(0右- 0左) / 0.0592
第二节 卤素单质 • 一 物理性质(1- 5) • 1 单质聚集状态: 由气态过渡到固态(因本族均为非极性分子,分子间力主要是色散力,随分子量增大而增大,所以完成了气固)。其中,Cl2易液化,I2有较高蒸气压,所以会升华。 • 2 熔、沸点、临界温度、汽化热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 —— 因为色散力增大 。 • 3 单质的颜色 —— 由浅到深 。
4 溶解度 —— 符合相似相溶原理 • 因为卤素分子是非极性分子,所以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 > 水中 。 • Br2、 I2在有机溶剂中随浓度增大颜色加深。 • I2在含I-的溶液中: • 因为 I2 + I- I3- 所以 S 增大。
5 毒 性 • (1)本族均有毒,且毒性从上到下减弱。 • (2)均有刺激性气味。 • (3)高浓度的溴会灼伤皮肤, 并且不易治好 。 • 氯气的解毒剂: • 氨水蒸汽, • 乙醇-乙醚蒸汽 。
二 卤素的化学性质 • 主要是两方面: • 化学活泼性 • 氧化还原性 • 定性的说: • 卤素单质均为 • 强氧化剂,其氧化能力随原子半径增大而降低,而一价 • 负离子的还原性则随半径增大而增强。
卤素发生的化学反应 • 1 与金属、非金属的反应: • 总的来说基本相同,但激烈程度不同 。 • 2 与水的反应 —— 有两种重要反应 • (1) 氧化—还原反应; • (2)水解反应(歧化反应)。 • 3 与碱的反应: • 碱性环境有利Cl2、Br2、I2的歧化反应 。 • 氟虽不歧化,但与碱也会发生反应: • 2F2 + 2OH-(2%) = 2F- + OF2 + H2O • 2F2 + 4OH-( 浓) = 4F- + O2 + 2H2O
4 卤素间的置换反应 • — 可以用值讨论 ,也可以用PH-图讨论。 • 分两类: • (1)活泼卤素可将电负性比它小的卤素离子从溶液中氧化出来 。 • F2 可氧化Cl-、Br-、I- ; • Cl2可氧化Br-、I- ; Br2可氧化 I-。 • (2) 酸性溶液中,利用含氧酸根的氧化性置换 :ClO3- 、 BrO3-可氧化 I2 ; • BrO3-可氧化 Cl2 。 • 。
三 卤素的制备和用途 • 原理: 2X- - 2e = X2 . • 还原难易程度:I- > Br- > Cl- > F- . • 1 氟的制备及用途: • 工业制法:电解氟氢化钾和氟化氢的熔融混合物 ; 实验室无法制 。 • 2 氯的制备及用途:用化学法、电解法 。 • 3 溴、碘的制法 — 原理: • Cl2 + Br- == Br2 + 2Cl--------- CCl4中 , • Cl2 + I- ==I2 + 2Cl-------- CCl4中 。Cl2过量 • 则: 5Cl2 + I2 + 6H2O == 2IO3-+10Cl- + 12H+
第三节 卤化氢和氢卤酸 • 一 卤化氢的制备 —— 主要有三种方法 • 1 直接合成法 :通式 X2 + H2 == 2 HX • 2 复分解法 :用卤化物与难挥发性酸制取。 • 注意:(1)还原性弱的用氧化性酸 • CaF2 + H2SO4(浓) == 2HF + CaSO4 • NaCl + H2SO4(浓) == HCl + NaHSO4P ----- • (2)还原性强的用非氧化性酸 • HBr、HI 用 H3PO4制取 • 3 非金属卤化物水解:
二 卤化氢和氢卤酸 • 卤化氢性质依Cl2 Br2 I2递变,HF反常。 • 注意氢氟酸特性: • (1)稀溶液中分子间形成氢键,所以酸性很弱;浓溶液中形成缔合离子,故酸性强。 • (2)强腐蚀性: SiO2 + 4HF == SiF4+2H2O • (3)形成恒沸溶液—其它氢卤酸也形成 • 恒沸溶液—指蒸馏挥发性酸时,其沸点和组成会不断改变,但到某一时刻会达到溶液组成和沸点恒定不变的状态,此时的溶液就叫恒沸溶液,此时的温度就叫恒沸点。
第四节 卤化物 卤素互化物 多卤化物 • 一 卤化物 通常分为: • 金属卤化物 — 活泼金属 ~ 离子型 NaCl----- • 不活泼金属 ~ 共价型 HgCl2---- • 非金属卤化物 — 共价型 BF3 CCl4 -------- • 可见:卤化物中共价型占多数 。 • 离子型 共价型 • 熔、沸点 : 高 低 • 熔融-导电性: 好 不导电 • 挥 发 性: 难 易 • 集聚状态: 固 液或气
二 卤素互化物 • —— 即不同卤素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 。 • 1 组成 通式:X Xn’ n = 1、3、5、7。 • 电负性 X < X’ • X相当中心原子,X’相当于配体 。 • 由分子组成可知 : • (1)电负性差值越大,形成的卤素互化物 • 氧化数越高,其性质越稳定 。 • (2)因为氟电负性最大,所以卤素互化物 • 大多数是氟的互化物 。如:BrF3、I F5---
2 制备: • 均用卤素单质在镍管中直接合成 。 • 3 性质:绝大多数不稳定,总的比卤素单质活泼(除氟),反应与卤素单质类似(水解歧化)。 • X Xn’+H2O X-+XO- + H+ • 4 结构: • 符合杂化轨道理论和价电子对互斥理论 。
三 多 卤 化 物 • —— 即由金属卤化物与卤素单质或卤素互化物加合所形成的化合物 。 • 制备:M Xn+X2\ X Xn’ M X Xn’ • 性质:加热分解成为具有最高晶格能的 • M Xn和X2或X Xn’ 。 • 例如:Cs I Br2 == CsBr + I Br • Cs I Cl2 == CsCl + I Cl • 结构:与卤素互化物近似,大中心-小周围。 • 拟卤素 — 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电负性较大元素原子组成的原子团,性质与卤素相似。
第五节 卤素的含氧化合物 • 一 元素标准电势图及应用: • 1 从已知电对求未知电对的; • 2 判断具有中间氧化态的物质能否发生歧化反应 ; • 3 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程度或求 Ksp 等。
二 卤 素 的 氧 化 物 • 卤素与电负性比它大的氧化合时,除氟外都能形成氧化数为正值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 。 • 氧化物显著特点: 不稳定,易爆炸。 • 所以不能用直接法,只能用间接法制取。 • 稳定性: 高氧化态 > 低氧化态 • 碘氧化物 > 氯氧化物 > 溴氧化物 • 溴的氧化物特别不稳定,低于室温也分解。 • 卤素氧化物中氯的较重要: Cl2O、Cl2O6 、Cl2O7、ClO2均为强氧化剂,不稳定易爆炸。
三 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 — 除氟外均能生成四种类型的含氧酸。 • 通式:次卤酸 —— H X O • 亚卤酸 —— H X O2 • 正卤酸 —— H X O3 • 高卤酸 —— H X O4
卤素含氧酸及盐的性质变化规律 • 1 酸性递变规律: • (1)同一元素不同氧化态的含氧酸,酸性随卤原子氧化数升高而增强 。 • ( 2)不同卤素同一氧化态含氧酸其酸性按氯、溴、碘依次减弱 。 • 2 酸性递变规律解释: • [1] 酸根对称性越强,则结构越稳定,越易离解出 H+, 所以酸性越强 。 • [2] ROH规则 。 [3] 鲍林规则 。
3 卤素含氧酸氧化性变化规律 • 总的来说: 含氧酸及其盐的氧化性与稳定性有关,稳定性越弱,氧化性越强 。 • 规律如下:(1)同一卤素含氧酸随卤原子氧化数增大氧化能力减弱 。 • (2)同一氧化态的不同含氧酸,通常氧化性依 Cl Br I 减弱 。 • 但溴有反常:氧化性 BrO3- > ClO3- • (3)卤素在酸性溶液中电极电势大于碱性溶液中 。即氧化性:含氧酸 > 含氧酸盐 • 而稳定性: 盐 > 酸
综 上 所 述 • 同一元素含氧酸酸性随氧化数升高而增强; ---------------------稳定性---------------而增强; • ---------------------氧化性---------------而减弱。
氯的主要反应方程式及用途 • 1)2KMnO4 +16HCL = 5CL2+2MnCL2+ KCL+8H2O • ——用于实验室制氯气 ; • 2)CL2(g) + 2Br-(2I-) = Br2(I2) + 2CL- • ——用于工业制溴(碘); • 3)CL2(g) + 6KOH(浓) = KCLO3 + 5KCL + 3H2O • ——用与实验室制 KCLO3; • 4)CL2(g) + 2NaOH(稀) = NaCLO + NaCL+ H2O • 若CL2(g)+2Ca(OH)2= Ca(CLO)2+ CaCL2+2H2O • 前者用于吸收氯气,后者于制漂白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