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第 10 章 行政效率

第 10 章 行政效率. 导入型案例 造林运动还是造字运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行政效率概述 第二节 行政效率研究范式 第三节 行政效率的测定 第四节 行政效率的提高. 第一节 行政效率概述. 一、何谓行政效率? 二、行政效率的类型 三、行政效率的特点 四、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 第二节 行政效率的研究范式. 一、行政三效范式 二、逻辑推演范式(规范研究) 三、历史逻辑范式 四、“ 3E ”范式(绩效范式) 五、公共绩效范式. 第三节 行政效率的测定. 一、行政费用测量法 二、行政职能测量法 三、标准比较法 四、要素评分法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10 章 行政效率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0章 行政效率

  2. 导入型案例造林运动还是造字运动?

  3. 教学内容 • 第一节 行政效率概述 • 第二节 行政效率研究范式 • 第三节 行政效率的测定 • 第四节 行政效率的提高

  4. 第一节 行政效率概述 • 一、何谓行政效率? • 二、行政效率的类型 • 三、行政效率的特点 • 四、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

  5. 第二节 行政效率的研究范式 • 一、行政三效范式 • 二、逻辑推演范式(规范研究) • 三、历史逻辑范式 • 四、“3E”范式(绩效范式) • 五、公共绩效范式

  6. 第三节 行政效率的测定 • 一、行政费用测量法 • 二、行政职能测量法 • 三、标准比较法 • 四、要素评分法 • 五、“三要素”测量法

  7. 第四节 行政效率的提高 • 一、行政效率的现状分析 • 二、行政效率的影响因素 • 三、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

  8. 关键术语 • 行政效率 • 微观效率与宏观效率 • 技术效率与配置效率 • 静态效率与动态效率 • 组织效率、管理效率与工作效率 • 彼得原理 • 帕金森定律

  9. 复习思考题 • 1、行政效率的类型。 • 2、行政效率的特点。 • 3、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地位。 • 4、测定行政效率有哪些方法? • 5、行政效率的影响因素。 • 6、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

  10. The end!

  11. 一、何谓行政效率? • 1、效率 • 效率(efficiency)最初是电学和机械学中所使用的概念,指的是产出的能量或功和消耗的能量的比值或比率 • 效率与做功的快慢没有直接关系 • 效率概念向社会活动的引申,泛指社会活动所取得的结果与所消耗的劳动量的比率

  12. 一、何谓行政效率? • 2、行政效率 • 行政效率是指行政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 资源:是指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以及其他各种有形无形的各种资源 • 成果:是指管理成果。它既可以是有形的物质成果,也可以是无形的精神成果 • 效益:既是指社会效益,也是指经济效益,但主要是指社会效益,实现公共利益的程度是衡量社会效益的主要标准

  13. 二、行政效率的类型

  14. 二、行政效率的类型 • 1、微观效率与宏观效率 • 沃尔夫:微观效率“用私人、市场导向的公司或政府机构提供相同单位的产品或服务所需要的相对成本进行解释”;宏观效率“用不同国家中市场和政府(非市场)的相对规模所真正引起的经济增长率来进行解释” • 微观行政效率:特定政府机构或公共组织提供相同单位产品或服务所需要的相对成本 • 宏观行政效率:不同国家中不同的制度安排所引起的总体发展速度 • 制度安排: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第三部门的相对规模和相互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及其政府结构和不同政府部门的职能分工

  15. 二、行政效率的类型 • 2、技术效率与配置效率 • 技术效率:关注的是各项投入是否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 配置效率:关注的是各项投入是否达到最佳组合或最佳比例 • 人浮于事 • 领导动动嘴,下属跑断腿

  16. 二、行政效率的类型 • 3、静态效率与动态效率 • 静态效率:是指在特定时间点上能否有效利用资源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即特定时间点上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比率 • 动态效率:是指在不增加投入的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提高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即投入产出比率在一定时间的变动率。 • 4、组织效率、管理效率与个人效率

  17. 三、行政效率的特点

  18. 四、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地位

  19. 一、行政三效范式

  20. 一、行政三效范式 • 1、区别论 • 行政效率、效益、效能有一定的区别 • 2、结合论 • 公共行政结果包括行政效率和行政效益以及它们二者的结合——行政效能 • 3、包含论 • 行政效能有两个层次:效能的内部评价,即行政效率;效能的外部评价,即行政(社会效益) • 4、贯串论 • 赋予行政效率以效能内涵和效益外延,吧行政效率贯穿到行政管理的各层次、各环节、起点和落脚点上 • 5、综合论 • 行政效能是效率、效果、效益的综合体现

  21. 二、逻辑推演范式(规范研究) • 该范式从规范的角度出发,首先探讨理想状态意义上的行政效率(如“什么是行政效率”,“高效的公共行政是什么样的”), 然后通过逻辑推演的方式,将高度抽象的行政效率概念层层分解,层层细化,最后落实为一条条操作性指标。

  22. 三、历史逻辑范式

  23. 四、 “3E”范式(绩效范式) 绩效

  24. 一、行政费用测量法 • 它是以行政费用开支与使用是否合理,是否收到实际成效为依据测量行政效率的方法。行政费用测量法包括单位费用测量法、人均费用测量法、计件费用测量法。 • 二、行政职能测量法 • 它主要看行政机构能否充分发挥其行政职能,能否圆满地达成行政目标。 • 三、标准比较法 • 它是一种定性的行政效率测量法,以既定的标准与行政管理的实际成效相比较,来判断行政效率高低。 • 四、要素评分测量法 • 它是对影响行政效率的各要素分别作出评定,对评定结果予以综合来测量行政效率的方法。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对影响行政效率的各要素进行测量评价,第二步是进行加权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衡量行政效率高低的标准。

  25. 五、“三要素”定量分析法 • 1、行政效率的构成要素 • 美国管理学家埃默森的效率原则:“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以适当的方式、作适当的工作” • 行政效率应当是指行政机关用合理的时间、以合理的代价、正确处理行政事务并产生预期的社会效果。 • 行政速度:即办事速度,就行政效率而言,并不一定是越快越好,而是指时间使用的合理性。这种合理的时间标准是指行政服务对象希望的“快”和可以接受的“慢”之间的结合。 • 行政成本:行政设施成本、行政制度成本、行政人员成本 • 行政正确度:对于抽象行政行为而言,行政行为的正确度是指制定的公共政策(包括各种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在充分兼顾相关利益群体合理利益的基础上,积极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并最终增进社会整体福利。对于具体行政行为而言,行政效果是指行政机关对管理(服务)对象所作出的行政决定合法、合理、公平、公正。

  26. 五、“三要素”定量分析法 • 2、行政效率三要素的定量分析 • (1)行政速度 • 合理的行政速度是指行政机关处理行政事务所花费的合理的时间。行政机关处理行政事务的时间主要受以下四个因素的制约: • 行政程序设计的工作环节 • 行政机关设施运行的有效性 • 满足行政服务对象需求的时间 • 法定期限和承诺期限 • 行政人员的素质

  27. 五、“三要素”定量分析法 • 2、行政效率三要素的定量分析 • (2) 行政成本 • 行政成本是行政效率的基础,正如投入是产出的基础一样。行政成本是否合理,是计算行政效率的出发点。什么是合理行政成本?就是要与行政行为的效果相适应,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让纳税人相信,花这么多钱,养这样一个机构,办这些事情是经济的、正当的。 • 行政设施成本 • 行政制度成本 • 行政人员成本

  28. 五、“三要素”定量分析法 • 2、行政效率三要素的定量分析 • (2) 行政成本 • 行政成本是行政效率的基础,正如投入是产出的基础一样。行政成本是否合理,是计算行政效率的出发点。什么是合理行政成本?就是要与行政行为的效果相适应,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让纳税人相信,花这么多钱,养这样一个机构,办这些事情是经济的、正当的。 • 行政设施成本 • 行政制度成本 • 行政人员成本 • (3)行政正确度 • 合法性 • 合理性 • 满意度。

  29. 一、行政效率的现状分析 • 1、政府行政成本观念不强,更多的是算政治账、社会账,而不太算经济账 • 弗里德曼的“花钱办事”说 • 2、迷信人多力量大,搞人海战术 • 法国林格尔曼的“拔河试验”与“搭便车” • 3、劳而无功,忙而无获 • 4、层次环节繁多,管理手段复杂 • 阮大方办停车场 • 5、文过饰非,夸大实绩 • “官出数字、数字出官”

  30. 阮大方办停车场 • 美籍华人阮大方打算在浙江杭州投资创办灵隐停车场,从1993年起,奔波五年,停车场也未能如期开工。为此,阮大方写了一首打油诗: • “一心一意,志在返乡;两全其美,建设吾杭;三家合作,政策当行;四处汇报,人人赞扬;五年奔波,曲折周张;六度会审,肺炸心伤;七巧八珑,难寻方向;八方风雨,蜚短流长;九曲流觞,烟酒共享;十分敏感,请示协商;百忍为要,个别拜访;干般解说,鸡同鸭讲;万岁万税,规费先上;十万火急,慢则思量;百万资金,如此耗光;千万别撤,莫负衷肠;噫嘻难哉,动土在望;永续经营,我是好样。”

  31. 彼得原理 二、行政效率的影响因素 帕金森定律

  32. 彼得原理 • “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 彼得指出,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胜任),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 • 由此导出的彼得推论是,“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每一个职工最终都将达到彼得高地,在该处他的提升商数为零。 • 彼得原理被认为是同帕金森定律有联系的。

  33. 帕金森定律 • 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是官僚主义或官僚主义现象的一种别称,源于英国学者C.N.帕金森所著《帕金森定律》一书的标题,共有七大定律 • 定律一:冗员增加原理 • 官员数量增加与工作量并无关系,而是由两个源动因造成的:每一个官员都希望增加部属而不是对手(如“投票”);官员们彼此为对方制造工作(如行政审批,工商、税务、审计、公安,既得利益驱使)

  34. 三、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 • 1、完善行政管理体制 • 2、优化行政组织结构 • 3、加强行政组织间的沟通与合作 • 4、建立一支专业、精干、效能的公务员队伍 • 5、建立电子政府 • 6、努力营造提高行政效率的组织氛围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