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8

学校及托幼机构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学校及托幼机构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太湖源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内容. 传染病概述 学校及托幼机构冬春季常见传染病简介 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要点. 第一部分. 传染病概述. 传染病定义. 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等)感染人体后产生的 有传染性 的疾病。.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 — 三环节. 传染源 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有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及受感染的动物.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 — 三环节. 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

Download Presentation

学校及托幼机构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学校及托幼机构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学校及托幼机构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太湖源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 内容 • 传染病概述 • 学校及托幼机构冬春季常见传染病简介 • 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要点

  3. 第一部分 传染病概述

  4. 传染病定义 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等)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5.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三环节 传染源 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有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及受感染的动物

  6.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三环节 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 包括呼吸道、消化道、生活接触、虫媒、血液、土壤等

  7.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三环节 人群易感性 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 易感者比例在人群中达到一定水平时,如果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则传染病的流行很容易发生

  8. 传染病流行过程 传染源 自然和 社会因素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9. 传染病的特征 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2.有传染性;3.有流行病学特征;4.有感染后免疫。 临床特点 1.潜伏期;2.症状期;3.恢复期。 常见症状和体征 发热、出疹、毒血症状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反应等。

  10. 传染病的预防 控制传染源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五早)。 切断传播途径 消毒和隔离 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接种;锻炼身体、改善营养。

  11. 传染病 法定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 :2种 乙类传染病 :26种 丙类传染病:11种.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其他传染性疾病 如水痘、集中发热等。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三类法定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三类法定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13. 第二部分 学校及托幼机构冬春季常见传染病简介

  14. 学校及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猩红热、集中发热等 直接接触传播传染病 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消化道传染病 甲型肝炎、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

  15. 冬春季为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以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传染病流行,以及集中发热为主。冬春季为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以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传染病流行,以及集中发热为主。

  16. 麻疹 •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内有传染性。 • 主要经过飞沫传播。 • 临床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出疹;主要特征: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皮肤出现斑丘疹。 • 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90%以上发病。 • 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 接种疫苗。

  17. 麻疹 • 发病特点 • 3月份开始上升,于4月底达到高峰。 • 病例主要集中于6月龄以上的婴幼儿和20~40岁的成人。 • 病例以非北京户籍的外来人口为主,占78%。

  18. 风疹 • 风疹是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内有传染性。 • 主要经过飞沫传播。 • 临床症状:低热、皮疹和耳后淋巴结肿大。 • 人群普遍易感。 • 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 接种疫苗。

  19. 风疹 • 发病特点 • 4月份为高峰。 • 病例主要为20~30岁的成人。

  20. 流行性腮腺炎 •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传染源。 • 主要经过飞沫传播。 • 临床症状: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伴发热和轻度不适。 • 人群普遍易感。 • 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 接种疫苗。

  21. 流行性腮腺炎 • 发病特点 • 流行性腮腺炎以冬春季高发,全年均可散发或流行。 • 病例以学生为主,占49%。

  22. 猩红热 • 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病人和带菌者是传染源。 • 主要经过飞沫传播。 • 临床症状: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 • 人群普遍易感。 • 患猩红热后和再感染。

  23. 猩红热 • 发病特点 • 6月份和12月份为发病高峰。 • 病例以学生为主。

  24. 水痘 •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病人是传染源。 • 主要经过飞沫传播,密切接触可使90%易感者发病。 • 临床症状:小儿皮疹和全身症状多同时出现。发热1~2日即进入发疹期。 • 人群普遍易感。 • 接种水痘疫苗。

  25. 水痘 • 发病特点 • 任何季节都可发病,但春秋两季发病较多。 • 大多数发病于5到14岁的年龄 。

  26. 流行性感冒——概述 • 简称流感,是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病性极高。 • 高发病率低死亡率。 • 甲型H1N1流感也是流行性感冒的一种。

  27. 流行性感冒——发病特点 • 冬春季高发 • 儿童和60岁以上老人高发 • 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发病减少

  28. 流行性感冒——临床症状 • 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 潜伏期:一般1~7天。 • 传染期多是病前1日~病后7日, 但儿童的传染期可超过10天。

  29. 流行性感冒 • 咽炎、扁桃体炎(扁炎)、上感、感冒、病毒性感冒、发热待查、支气管炎、肺炎等诊断均不能排除甲流 • 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

  30. 流行性感冒——诊断 • 确诊: • 采集咽拭子 • 核酸检测阳性 • 病毒分离 • 血清 • 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31. 流行性感冒——治疗 • 一般治疗 • 休息,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高热病例可给予退热治疗。 • 抗病毒治疗。 • 特敏福(Tamiflu达菲,Oseltamivir)、瑞乐沙(扎那米韦Relenza)有效;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 • 对症处理 • 中医辨证治疗

  32. 流行性感冒 • 集中收治病例出院标准: •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 体温正常,流感样症状消失≥3天,无并发症,临床情况稳定; • 流感样症状消失后,次日起连续2天(每天1次)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33. 流行性感冒 • 轻症居家病例解除隔离标准: • 患者发病后至少需在家中隔离观察7天,或至流感症状消失后3天,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

  34. 流行性感冒——三个环节 • 传染源 • 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

  35. 流行性感冒——三个环节 • 传播途径 • 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或者是通过接触表面带有病毒的物品后直接摸鼻子或嘴巴而感染。

  36. 流感是如何传播的 • 打喷嚏 • 咳嗽 • 交谈

  37. 流行性感冒——三个环节 • 易感人群 • 人群普遍易感。

  38. 甲流的预防控制 最好的消毒形式是通风 最好的防控手段是隔离 最好的预防措施是打苗

  39. 甲流的预防控制 控制传染源 开展疫情监测,对病人及疑似病人进行隔离。 预检分诊(所有医疗单位均开展) 发热门诊(地坛、中日友好、朝阳、安贞、华信、望京、民航总院、机场医院、361、垂杨柳、朝二院) 定点医院(地坛医院、佑安医院)

  40. 甲流的预防控制 控制传染源——隔离 病例 密接:密切接触者是指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情况下接触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人群,具体包括:诊断、治疗或护理、探视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人员;与病例共同生活、工作的人员;或接触过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的人员。航空器上的密切接触者定义为:以病例为中心左右各一位,前后排各三位。

  41. 甲流的预防控制 切断传播途径 患者所在单位、家庭等进行消毒; 收治病人的门诊和病房消毒; 标本按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要求进行运送和处理。

  42. 甲流的预防控制 保护健康人群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足够营养,不拖病、不探视、不扎堆; 当地发生疫情流行时,应减少或取消公众集会,必要时可依法采取学校停课、工厂停业等措施。 预防接种:季节性流感、甲型H1N1流感

  43. 朝阳区公共卫生管理委员会下发的《朝阳区学校秋季开学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学生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应居家隔离休息,隔离时间自出现症状始到病后7天,必要时到医疗机构及时诊治。”朝阳区公共卫生管理委员会下发的《朝阳区学校秋季开学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学生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应居家隔离休息,隔离时间自出现症状始到病后7天,必要时到医疗机构及时诊治。” 甲流的预防控制

  44. 朝阳区公共卫生管理委员会下发的《朝阳区学校秋季开学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学生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应居家隔离休息,隔离时间自出现症状始到病后7天,必要时到医疗机构及时诊治。”朝阳区公共卫生管理委员会下发的《朝阳区学校秋季开学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学生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应居家隔离休息,隔离时间自出现症状始到病后7天,必要时到医疗机构及时诊治。” 甲流的预防控制

  45. 《北京市学校及托幼机构聚集性集中发热处理技术规范》《北京市学校及托幼机构聚集性集中发热处理技术规范》 体温≥37.5℃,即可确定为发热病例。 甲流的预防控制

  46. 第三部分 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要点

  47. 预防 发现及报告 处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