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369 Views
天津国培历史 1 班简报(三). 第三周: 4 月 9 日 —— 4 月 15 日 编辑:河西教育中心 郎越轩. 目录. 卷首语 温馨提示 第三周学习计划 领会专家精神. 卷首语.
E N D
天津国培历史1班简报(三) 第三周:4月9日——4月15日 编辑:河西教育中心 郎越轩
目录 • 卷首语 • 温馨提示 • 第三周学习计划 • 领会专家精神
卷首语 记得网球选手李娜在一次网球公开赛后曾经说的话。她说在这场公开赛中遇到一些世界顶级网球选手,这些选手对网球、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都有一种专注的精神,这是她和这些选手的差距。我曾经接触过一些历史学界的老前辈,一位前辈已经年过七旬,每天要伏案写作两三个小时,还要看历史的著作,他会订阅每一期《历史教学》,关注学术界最新动向,他老人家一谈起历史和历史学就会异常兴奋,我想我很难到达那样的境界,这就是我和老前辈们的差距。
温馨提示 各位老师好!新的一周又要开始了,这已经是国培远程培训第三周了,希望老师们尽快跟上培训步伐,学习培训课程,下载2012年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新修订稿,别错过了学习新课标的机会! 曾经做过16年中学教师,天天在会考和高考两个年级摸爬滚打,也曾经补过继续教育的作业,特别理解教师工作的艰辛!但是,工作有轻重缓急,毕竟这次培训非常难得!希望老师们珍惜学习的机会!祝老师们天天有一个好心情!
第三周学习安排 4月9日——4月15日 ①继续课程学习; ②在班级论坛或学科论坛发表主题帖和回帖; ③提交第2篇研修日志; ④继续提交第1、2份作业; ⑤进入学科论坛,参加由专家团队引领的主题在线研讨活动(4月12日19:00——21:30) ⑥学习班级简报和学科简报内容
领会专家精神 学习收获(一) 本次国培计划,我们在北京接受培训历时五天,开始认为时间很短,但是, 培训完毕后才感觉到虽然只有五天,培训的内容确实很多,需要一定时间的消化吸 收。培训过程中,分别有五位专家为来自全国东部沿海八个省市的初中历史骨干教 师和教研员进行培训。正如学员老师们在课程学习中看到的,五位专家的讲座很精 彩。 北师大的朱汉国教授主要介绍了课改以来的成就和问题,对新修订的历史课程 标准进行了解读和说明。朱老师的发言是从新修订课标宏观方面介绍的,也举了很 多具体的事例。 北京西城区教研员张汉林老师的讲座是“历史课程目标的变化与有 效达成”。张老师看着非常年轻,可是他的讲座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张老师广博的学识 和历史底蕴。除了他所讲的专题外,其实最吸引大家的是他讲到有关世界金融方面 的知识,使大家受益匪浅。陕西省西安市教科所的闫璟老师介绍了“历史课程资源的 开发和利用”。闫老师很时尚,但是从她的讲座中不难看出她十多年的市教研员的经 历,讲座内容充实丰富,语言表达特别清楚流畅。北京教育学院社科系副主任方美 玲主要介绍了“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及案例”。方老师很可爱,她的南方口音听着很 有亲和力,方老师讲的有关课程理论方面的内容给大家以启迪。 北京市教育科学院 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张静老师主要介绍了“历史学习评价的开展及案例”。张老师的 普通话说得非常标准,特别悦耳;她讲的内容与她在《历史教学》上发表的文章一 样特严谨,史论结合得特别好。 朱汉国老师和闫景老师还分别解读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 现代史”的课程内容,具体说明了新旧课标这三部分内容的变化。他们的讲座确实很 精彩。
领会专家精神 下面,我整理了朱老师的讲座内容,给大家呈现出他对新课标的宏观认识,其中也包括了一些我个人对新课标的认识。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对中小学课程进行了整体的规划和编制,确保了历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应有地位,将其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课程,规定了课程实施的计划、学时等,使得历史课程的地位与作用得到保证。 新课标的修订思路,是根据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精神,特别是根据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精神进行的。 “前言”中特别强调了“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和人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我觉得不同的人对历史有不同的认识,这是很正常的,但是作为一位历史教师,他的责任是用正确的史观和价值观念统领他所了解的历史知识,打动每一位学生。 课标阐述了课程性质的四点特性: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思想性”强调了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基础性”强调了初中历史教学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人文性”强调了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综合性”强调了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对历史与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新课标在这部分的叙述更详实、更全面,目标更明确了。
领会专家精神 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旧课标主要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标叙述比较全面。新课标强调“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 在设计思路方面,新课标强调“遵循历史教育规律”,三维目标的设计和六个学习板块没有变化,但对每一个学习板块中的学习主题做了适当弱化。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一个板块的内容设计上,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点”是具体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以“线”穿“点”,以“点”连“线”,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线”,使学习内容依据历史的发展线索循序渐进地展开。这样的总体框架设计和内容编排,突出了历史进程的时序性,凸显了历史发展的主线,更有利于教学的展开,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与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时序思维能力和历史理解能力。我觉得历史学科最基本的规律就是历史的时序性,一旦时序性被打乱,学生的思维就会混乱,所以新修订的课标这样的改动是符合科学规律的。 课程目标对三维目标的叙述更为清晰,明确、完整,与纵向的、课程内容中规定的目标的结合更为紧密。比如在课程内容中,以教学活动建议的方式,设计了很多学生运用知识的活动,包括讨论、辩论、讲述、调查、访谈、比较等,旨在加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与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领会专家精神 “知识与能力”部分强调了“知道人类文明成果,了解历史的时序”;在培养和发展学生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和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等方面表述得更为具体,更强调方法,便于老师教学方式方法的科学化。 “过程与方法”部分叙述的非常详细,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感知、理解、分析、表达等方法方面叙述的非常详细、全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强调了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感悟近现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民族复兴进行的奋斗与探索,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与建设中的决定作用;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从历史演变中认识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认识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对历史所起的作用,初步理解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 课标修订稿要求教师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也是其更清晰、更具体的表现。比如说,对七年级的学生,侧重在于技能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其历史的时空观念,识读历史图表,正确地计算历史年代,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了解传说、故事、演义与史实的区别;对八年级的学生,主要培养其初步收集和阅读基本史料的能力和初步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的调查研究的能力;对九年级的学生,主要培养绘制简单的历史示意图,能够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进行初步的比较、概括和综合,能够初步运用材料对历史进行分析、论证等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领会专家精神 学习收获(二) 五位专家是从新课标的不同部分切入,进行深度讲解,并且介绍了具体的案例。天津市四十一中的唐竑彦老师已经把五位专家的课件下载到QQ群里,大家可以随时下载,仔细阅读。相比较而言,朱汉国老师的讲座是从全方位讲述新课标的变化的。我把朱老师的文章进行了缩减,同时夹杂了个人的看法,谈谈新课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的变化。 新课标根据历史学科的时序性特点,将《标准(实验稿)》中有关史实进行重新排列,删除较难和较偏的部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时序意识和时空概念。新课标确定中国史和世界史的主线。中国古代史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独特文明,及历代的时代特征为核心。中国古代史的学习以掌握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独特文明为核心。中国近代史以救亡图存为主线,兼顾现代化因素。中国现代史突出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世界史则注重全面反映多元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以及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联系的不断加强。 根据“课程设计思路”弱化学习主题、依照历史发展时序的原则所做的调整,新课标重新编写每一个学习板块中的导言。导言的目的,一是通过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和解读课程内容中所选择的史事,基本勾勒该学习板块所涉及的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主要特征;二是使教师能够了解该学习板块教学内容的总体框架和结构;三是从三维目标的三个层次应该达到的学习目标。 在每一个学习板块课程内容的选择上,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史事,删除《标准(实验稿)》中过难、过偏的学习内容,降低难度。同时,根据历史课程的时序要求和时代的发展,适当增加一些内容。与《标准(实验稿)》的知识点相比,《标准》减少了56个知识点,增补了25个必要的知识点,使内容总量有所下降。
领会专家精神 把新的研究成果吸收到《标准》中。除了具体的内容之外, 最明显的是将第一次世界大战放在世界现代史的学习板块之中。 根据国内外近几十年来的新的研究成果,将19世纪末20世纪初 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已经基本得到公认。 历史不仅仅是政治,历史书中介绍的应该是人类文明成果。 如果初中学生翻开中国古代史,看到的只是古代王朝更替,只知 道一些王侯将相,而不了解中国古代那么多的优秀人类文明成 果,那就太遗憾了。所以,突出时代特征、讲述中国古代政治、 经济、思想文化、对外关系和民族关系六个方面的突出事件是大 家盼望的。 删掉世界古代史的某些艰涩枯燥的内容也是大家期待的!
领会专家精神 学习收获(三) 朱老师在讲座中谈到关于第四部分——实施建议的修订。 在实施建议部分,新课标重新排列旧课标的叙述顺序, 并对各个部分的文字作了较大修改,使要求更为明确清晰。 在“教学建议”中,概括提出七点建议是:坚持正确的思想 导向和价值判断;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注重对基本 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注意历 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 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旧课标的建议 虽然也是七点,但是,新课标的七点建议叙述更为详实。新课 标的前三点明显不同不旧课标。新课标同时强调了教师在教学 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领会专家精神 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评价须以本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注重目标、教学和评价的一致性,运用科学、可行和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另外,在评价的设计上,分别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部分提出了要求。新课标的评价建议相对于旧课标不仅是补充,而且对评价方法的界定更加科学和全面,对评价方法介绍得非常详细、具体。过去可能更重视方式的变化,现在似乎更注重方式方法的实质和定义内涵的科学性。 在“教材编写建议”中,突出的发展是扩大了教材的范围,明确指出“历史教材包括教科书、教学图册、教师教学用书等”,并进而区别了它们之间的不同功能。某些提法并不是回归,而是对更尊重规律、更尊重科学,体现着对历史问题更为科学的思考和诠释。
领会专家精神 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新课标对课程资源的界定更为科学,新课标特别指出历史课程资源还包括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等人力资源。新课标的突出发展是提出了选择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的四项原则,即围绕教学目标的目标性原则;具有正确思想导向和价值取向的思想性原则;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精选性原则;具有可操作性的可行性原则。 朱老师对课程标准的特点做一个概括。主要有7个特点: 1.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具有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四大特性。 2.在“课程基本理念”上,更突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的“育人为本”、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更强调探究式学习和教与学的创新。
领会专家精神 3.更新“课程设计思路”,在具体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弱化学习主题,采用按照历史发展时序的“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凸显了历史发展的主线。需要说明的是,课程标准对“学习主题”的弱化,并不是以前的学习主题错了。只是作为国家课程标准,不宜确定学习主题,而应该把确定学习主题这样的空间,留给教材编写者,留给具体的历史教学者。 4.更为清晰,明确、完整地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横向的课程目标,并与课程内容中规定的纵向的目标结合得更为紧密。 5.在课程内容上,根据“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构建课程体系。在六个板块的学习内容上,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重新排列史实,并提出必要的相对应的教学活动建议;同时根据上述原则撰写导言。 6.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史事,删除过难、过偏、过多的知识点,进一步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7.“实施建议”清晰具体,切实可行,富有弹性;进一步明确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教学活动、评价实施、教材编写、资源开发都留有更大的创新空间。
领会专家精神 朱老师对新课标给出了使用建议: 教学设计有几个基本要素:课标分析——解决“为什么”的问题;教材分析——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的出发点;教学目标——阐明预期的学习效果;重点难点——阐明重点解决的问题;教学流程——梳理教学过程的逻辑;教学过程——解决如何达成教学目标的问题;教学评价——检测教学目标达成与否。 在此,朱老师举了一个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教师讲课的依据和讲解的程度。
领会专家精神 课程标准的内容有这样一条规定:“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师首先要明确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是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与历史意义。在教学中,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涉及很多方面。教师在初中教学中讲辛亥革命的背景应该服务于学生对辛亥革命过程和历史意义的理解。 辛亥革命的影响也涉及很多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侧重讲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 教师在讲辛亥革命的时候,需要了解与本课有关的课程目标:“感悟近现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认识从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结合这一课程目标,教师就明确了了学生在这节课的需要只是感悟“孙中山为救亡图存和实现民族复兴而进行的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认识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的伟大意义。”这就是这节课的中心与灵魂。围绕这个中心,教师去确定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设计教学活动。
领会专家精神 补充背景资料: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涉及以下方面: 1.经济方面:甲午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为辛亥革命提供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2.政治方面: (1)《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在华傀儡,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推翻清政府的必要性。 (2)迫于形势,请政府先后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但是这些改革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3)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等人先后建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和政党同盟会,制定革命纲领,领导一系列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 3.思想方面:随着近代教育的发展,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到中国,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形成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者。 4.客观有利条件:清政府“铁路国有”政策引发了各地收回利权斗争,清政府派湖北新军入川镇压四川保路运动,使得湖北地区清政府兵力空虚。 5.直接原因:武汉地区的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筹划起义,发动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力量。
领会专家精神 补充背景资料: 2.革命过程: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革命军最终占领武昌,12日,占领武汉三镇。此后,成立湖北军政府,废除宣统年号,国号“中华民国”。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十几个省份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但是,立宪派和旧官僚的潜入,使革命阵营内部潜伏危机。 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回归,各省代表推举孙先生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 由于中国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列强一面宣布严守中立,一面寻找新的代理人——北洋军阀头目袁世凯。在中外反动势力联手的情况下,南北议和。由于反动势力的破坏、立宪派和旧官僚的夹击,孙中山表示只要清帝退位,他可以辞职。 为了限制袁世凯独裁,孙中山代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涉及主权在民、民族平等、人权、三权分立和实行责任内阁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从法律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 得到孙中山保证后,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下诏退位,清朝覆灭。孙中山辞职。同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由于袁世凯独裁复辟,资产阶级革命派先后多次反袁,兴起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维护民主共和。袁世凯死去后,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两次护法运动,直至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领导国民革命运动,于1927年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领会专家精神 补充背景资料: 3.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1)成功(意义、作用、影响) 历史功绩: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被江泽民同志称为中国近现代第一大里程碑) 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其他: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客观打击了帝国主义,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2)失败: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中国社会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能完成。 4.相关知识了解:中国近代的主要任务:反帝反封建;目标: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对孙中山先生的评价——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提出和发展三民主义,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孙先生的一生为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中国近现代三大里程碑: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毛泽东同志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邓小平同志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为实现国家富强做出巨大贡献。
给学生一杯水,老师们就要有一桶水或是更多,因此,大家有必要全面了解辛亥革命,这是教学的前提。给学生一杯水,老师们就要有一桶水或是更多,因此,大家有必要全面了解辛亥革命,这是教学的前提。 大家制定教学目标的步骤:了解课程目标;通读教材和教参;对学生进行教学前测,了解学生的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撰写教案,找到本课的教学资源。 以上是对朱汉全老师解读新课标讲座的学习收获,既浓缩了朱老师对课标三个部分的认识,也融入了本人的些许认识。欢迎老师们提出宝贵建议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