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374 Views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 專題討論. 引大安溪水源運用效益評估之研究. 授課教授 : 林昭遠 指導教授 : 林信輝. 碩士在職專班 1 年級 學號 : 59842211 學生:王明信. 中華民國 98 年 12 月 27 日. 簡 報 大 綱. 壹、緒論 貳、文獻探討 參、研究區域及現況 肆、資料分析與研究 伍、結論. 壹、緒 論. 1. 前 言:.
E N D
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 專題討論 引大安溪水源運用效益評估之研究 授課教授:林昭遠 指導教授:林信輝 碩士在職專班1年級 學號: 59842211 學生:王明信 中華民國 98 年 12 月 27 日
簡 報 大 綱 壹、緒論 貳、文獻探討 參、研究區域及現況 肆、資料分析與研究 伍、結論
壹、緒 論 1.前言: 台灣年平均降雨量約2,510公厘(mm),為全球年平均雨量2.6倍之多。在降雨時空分布集中在豐水期5~10月期間,佔年雨量的78%,枯水期11~4月期間僅有年雨量的22%,各季節的降雨量分布極不平均,豐枯時期雨量差異量非常大,這樣的變化不但無法讓我們有效利用水資源,甚至會在同年中發生大洪水及乾旱的極端現象。 再者,因台灣地區坡陡、流急、雨勢集中,致雨水大部分都經由河川,迅速流入海洋,水文狀況十分不穩定,故可利用的降雨量僅約年雨量之15%。再加上台灣地區地狹人稠,人口密度高,致每人平均分配到的水資源量更是有限,依全球年平均單位人口可分配到的降水量來看,世界平均值為28,300(立方公尺/年/人),台灣卻僅僅只有4,595(立方公尺/年/人),約只為世界平均值之六分之一,使得台灣水資源使用量大不如其他國家豐厚,所以台灣亦被列為世界缺水國家之一。 台灣過去水資源之使用以支援農業灌溉為主,每年約需150億立方公尺,約為總用水量的70%,但隨著產業結構改變、人口數量增加,工業的快速發展及民眾生活的改善,在水資源開發不易下,經濟產值較低的農業用水在產業結構改變逐漸由農業用水,轉移成以民生與工業用水相並的公共給水為重心是可預見的。雖台灣面臨產業結構之改變,但農業用水仍必須加以兼顧,因此在新經濟水源的開發不易,總用水需求量劇增之下,為維持農業環境及農業人口生計,開發省水灌溉,再加以水資源有效的統籌經營、適當之管理調配,不使水資源浪費,才能使得水資源能永續利用。
壹、緒 論 2.研究目的: 農田水利會現今仍以水稻栽培為主之灌溉事業體,由於栽培作物不盡相同,往往會造成灌溉營運管理上的困難度,現行的農業用水調配難以滿農民作物用水上之需求,期望藉由營運改善達成有限水資源合理運用與調配 符合農民灌溉生產、生活需求為研究主題。
貳、文獻探討 文獻蒐集 : 1.卓蘭圳始創於清乾隆47年(1782年) ,迄今約227年歷史,灌溉面積642ha。 2.石壁坑圳始創於清嘉慶24年(1819年) ,迄今約190年歷史,灌溉面積278ha。 3.埔尾橫圳始創於民國40至今,迄今約58年歷史,灌溉面積87ha。 4.口潭圳始創於日據時期至今,迄今約百餘年歷史,灌溉面積89ha。 5.后里圳始創於清乾隆28年(1763年)迄今約246年歷史,灌溉面積2270ha。 6.七公圳始創於清乾隆28年(1763年),迄今約246年歷史,灌溉面積349ha。 7.新店圳始民國48年,迄今約50年歷史,灌溉面積649ha。 8.城廓圳始創於清光緒16年(1890年),迄今約119年歷史,灌溉面積349ha。 9.苑裡圳民國11年,迄今約87年歷史,灌溉面積2794ha。 10.日南圳始創於嘉慶6年(1801年),迄今約208年歷史,灌溉面積1303ha。 11.九張犁圳始創於同治年間(1862年),迄今約147年歷史,灌溉面積1303ha。 12.頂店圳始創於嘉慶19年(1814年),迄今約195年歷史,灌溉面積1551ha。
引大安溪水系灌溉轄區 参、研究區域
肆、資料分析與研究結果 参、研究區域及現況
参、研究區域及現況 雨量及颱風趨勢 颱 風 事 件 統 計 分 析 西行總路徑 第1大類、第2.3.4大類、第5大類 東北轉向第8大類 南海生成第9大類 北行總路徑 第6大類、第7大類 颱風所有路徑 路 徑 分 類 流 程 特殊路徑 冷高壓共件
参、研究區域及現況 雨量及颱風趨勢 57次/ 14.8 % 颱 風 事 件 統 計 分 析 50次/ 12.44 % 43次/ 10.70 % 49次/ 12.19 % 31 次/ 7.71 % 41次/ 10.20 % 26次/ 6.47 % 63次/ 15.67 % 42次/ 10.45 % 1897 | 2008 侵 台 颱 風 路 徑 分 類 造成影響臺中最嚴重之路徑
颱 風 事 件 統 計 分 析 参、研究區域及現況 雨量及颱風趨勢 歷年侵台颱風歷經次數
参、研究區域及現況 溫度 溫度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臺灣增溫約0.98~1.43℃,夏季比冬季明顯;溫度增高影響作物生長過程及產量,CO2濃度增倍時,水稻乾重增加率為20~40 %,稻穀增產率約5~40 %;以菲律賓為例,夜間溫度提高1℃,水稻產量約減少10 %
参、研究區域及現況 溫度 較 低 溫 較 高 溫 對灌溉的影響
肆、資料分析與研究 研究流程: 相關文獻蒐集 水資源調查 水理資料分析 立地條件分析 問卷內容 設計 水文資料蒐集 氣象因子 環境、人口結構分析 植栽種類產植 水理關係曲線 水資源分配運用 最佳營運綜合評估
肆、資料分析與研究 為水稻各生育時期所需要水量之必要性,摘自李金道 水稻灌溉需水量及其用水管理之研究,衡量其需水量之重要程度,依程度可分為最必要、必要、必要少、極少必要等四類。
肆、資料分析與研究 大安溪水系灌區耕種作物及灌溉面積(2006一期作)為例 灌溉面積總計:10733ha 稻作:8744ha(81.47%) 裡作:1593ha(14.84%) 旱作:280ha(2.61%) 長年作:1378ha(12.84%) 蔗作:39ha(0.36%) 結果顯示:本水係灌區大量用水作物為以下: 稻作-佔81.47%(生長期2月下旬~6月下旬)為最大宗 長年作-12.84% 果樹7.16%(全年) 花卉1.02%(生長期8月下旬~2月上旬) 水芋4.66%(生長期12月下旬~8月上旬 或全年)
肆、資料分析與研究 -20.053 -23.832 -16.27 -6.226
伍、結論 大安溪水系用水調配仰賴士林壩依放水協議之放水量執行,而執行至今已造成水利會各灌區農業用水調配困難,但水利會仍投入大量人力資源與成本,實施大區、小區、精密輪灌等不同措施免強因應農業用水之不足,而水資源日趨匱乏,農業用水長期被不同標的用水挪用,農民被迫休耕造成農業經濟損失、水田涵養功能不足及環境與生態失衡等因素,權責單位應針對灌溉用水量、生態基流量、河道輸水損失等因素作急迫性調整。
簡 報 完 畢 敬 請 指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