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likes | 234 Views
课程关系:. 计算机基础. C 语言程序设计. 数字电子技术. 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 微机原理与应用. 1981 年. CPU. Intel 8088. 主振频率. 5MH2. 内存. 16KB 一 64KB. 外存. 单面单密度软驱 10MB 硬盘 (PC / XT). PC 机配置比较. 2004 年. Intel P4. 3 . 0GHz. 256MB ~ 512MB. 80GB 硬盘 52 速 CD — ROM 或 16 速 DVD. 第 1 章 概述. 1 · 1 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E N D
课程关系: 计算机基础 C语言程序设计 数字电子技术 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 微机原理与应用
1981年 CPU Intel 8088 主振频率 5MH2 内存 16KB一64KB 外存 单面单密度软驱 10MB硬盘(PC/XT) PC机配置比较 2004年 Intel P4 3.0GHz 256MB~512MB 80GB硬盘 52速CD—ROM或16速DVD
第1章 概述 • 1·1 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 1·2 微型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 1·3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 1·4 微型计算机中的数的编码和字符的表示 • 1.5 初级计算机模型
1.1 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 1.1.1 计算机的发展 • 1.1.2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1.1.1 计算机的发展 •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称为电子管计算机。 • 第二代计算机称为晶体管计算机,其主要逻辑元件采用的是晶体管。 • 第三代计算机的内存储器采用了半导体存储器,可靠性和存取速度有了明显的改善。 • 第四代计算机以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标志。 • 关于第五代计算机人们正在进行着多方面的探索。
1.1.2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 第一阶段(1971~1973): • 4位微处理器,典型产品以Intel 4004为代表。 • 该微处理器和存储器采用PMOS工艺,工作速度很慢。微处理器的指令系统不完整;存储器的容量很小,只有几百字节;没有操作系统,只有汇编语言。主要用于工业仪表、过程控制或计算器中。
第二阶段(1974~1977): • 以8位微处理器为基础,典型的微处理器有Intel 8080/8085、Zilog公司的Z80及Motorola公司的6800。 • 该类型的微处理器采用高密度MOS(HMOS)工艺,具有较完整的指令系统和较强的功能。存储器容量达64KB,配有荧光屏显示器、键盘、软盘驱动器等设备,构成了独立的台式计算机。配有简单的操作系统(如CP/M)和高级语言。
第三阶段(1978~1981): • 以16位和准32位微处理器为基础,如Intel公司的8086、Motorola的68000和Zilog的Z8000。 • 该类型的微处理器采用短沟道高性能NMOS工艺。在体系结构方面吸纳了传统小型机甚至大型机的设计思想,如虚拟存储和存储保护。
第四阶段(从1981年至今): • 80年代初,IBM公司推出开放式的IBM PC,这是微型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IBM PC采用Intel 80x86(8086/8088、80286、80386、80486…P4)微处理器和Microsoft公司的MS DOS操作系统并公布了IBM PC的总线设计。
微型计算机发展的方向: 微型化 网络化 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