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第二十章 组胺与抗组胺药

第二十章 组胺与抗组胺药. 第一节 ┃ 组胺. 组胺是由组氨酸经特异性组氨酸脱羧酶脱羧产生,主要存在于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受物理或化学等刺激能使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 游离的组胺具有多种生理效应如舒张血管,兴奋心脏,兴奋支气管及胃肠道平滑肌。促进胃酸分泌等。其本身无临床意义,但其拮抗剂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组胺受体的分类及其生理效应: H 1 : 舒张血管 , 兴奋支气管及胃肠道平滑肌 H 2 : 促进胃酸分泌 , 胃蛋白酶↑;心脏 ↑ H 3 : 负反馈调节组胺合成与释放. 【 药理作用 】.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十章 组胺与抗组胺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十章 组胺与抗组胺药 第一节┃组胺 组胺是由组氨酸经特异性组氨酸脱羧酶脱羧产生,主要存在于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受物理或化学等刺激能使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 游离的组胺具有多种生理效应如舒张血管,兴奋心脏,兴奋支气管及胃肠道平滑肌。促进胃酸分泌等。其本身无临床意义,但其拮抗剂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2. 组胺受体的分类及其生理效应: H1:舒张血管,兴奋支气管及胃肠道平滑肌 H2:促进胃酸分泌,胃蛋白酶↑;心脏↑ H3:负反馈调节组胺合成与释放

  3. 【药理作用】 1.腺体:激动胃壁细胞膜上H2受体,使胃酸分泌增加,胃蛋白酶分泌增加。 通过激活AC,使CAMP增加,激活胃壁细胞膜上H+-K+-ATP酶(质子泵),泵出H+,使胃酸分泌。 2.平滑肌:组胺激动平滑肌细胞膜上的H1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胃肠道平滑肌兴奋。

  4. 3.心血管系统 (1)扩张血管:激动H1-R,扩张毛细血管,使通透性增加,导致局部水肿。大剂量扩张小A、小V血管,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2)兴奋心脏:降压后反射作用使心率加快。 【应用】 作为诊断用药 1. 胃酸分泌机能诊断 :以用于鉴别真性胃酸缺乏症。目前多用五肽促胃液素,因其副反应少。 2. 作为麻风病的辅助诊断。观察“三重反应”(红斑、水肿性丘疹 、红晕 )。

  5. 第二节┃抗组胺药 一、H1 受体阻滞药 具有乙基胺的共同结构,对H1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故能竞争性阻断。

  6. [药物分类] 第一代H1受体阻滞药:苯海拉明、异丙嗪(非那根)、 氯苯那敏(扑尔敏)、 曲吡那敏(扑敏宁)等。由于中枢抑制作用强,应用受到限制,如异丙嗪和苯海拉明。 第二代H1 受体阻滞药:有西替利嗪(仙特敏)、阿司咪唑(息斯敏)等,无中枢抑制作用或较弱,作用较持久,被广泛应用。

  7. 【体内过程】 多数H1受体阻断药口服吸收良好,2~3小时达血浓高峰,作用持续4~6小时。药物在肝内代谢后,经尿排出。特非那丁口服后1~2小时达血浓高峰,其代谢产物尚有活性,作用持续12~24小时以上。

  8. 【药理作用】 1. 抗外周H1受体效应 拮抗组胺引起的支气管及胃肠道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 部分拮抗组胺引起的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因H2受体也参与心血管功能。与H2受体阻滞药合用可增效。

  9. 2.抑制中枢作用 ① 镇静和睡眠。苯海拉明和异丙嗪最强,氯苯那敏最弱,阿司咪唑(第二代)无抑制中枢作用(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苯茚胺则有弱的中枢兴奋作用。 ② 抗晕、镇吐。 可能与阻滞中枢H1受体,拮抗了内源性组胺介导的觉醒反应有关。 3. 其它 抗Ach和局麻样作用。减少唾液和支气管腺分必。

  10. 【临床应用】 1. 变态反应性疾病 组胺释放引起的荨麻疹、花粉症和过敏性鼻炎等皮肤粘膜变态反应。 昆虫咬伤引起的皮肤瘙痒、水肿有良效 。 但对支气管哮喘效差。对过敏性休克无效。 2.防晕止吐: 用于晕动病、放射病等引起的呕吐,最有效的药物是茶苯海明、苯海拉明和异丙嗪。 3. 烦躁性失眠

  11. 【不良反应】 1. CNS反应:镇静、嗜睡、乏力等。用药期避免驾车、船及高空作业。阿司咪唑无此反应。 2. 消化道反应及头痛、口干。 阿司咪唑的不良反应 1.心律失常。大剂量可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 2.过敏性反应。可出现药疹/过敏性休克,使用前应询问过敏史; 3.体重增加。避免长期使用; 4.转氨酶升高。肝功能不良的少数患者可出现AST、ALT升高,一旦出现需要停药。

  12. 常用 H1受体阻断药作用的比较 药 物 镇静作用 止吐作用 抗胆碱作用 作用持续时间(h) 苯海拉明 +++ ++ +++ 4~6 茶苯海明+++ +++ +++ 4~6 异丙嗪 +++ ++ +++ 4~6 曲吡那敏 ++ — — 4~6 氯苯那敏 + + ++ 4~6 阿司咪唑 — — — >24 特非那定 — — — 12~24 苯茚胺 略兴奋 — ++ 6~8 注:+++作用强,++作用中等,+作用弱,—无作用

  13. 二、H2受体阻滞药 药物: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罗沙替丁等。 【体内过程】 口服易吸收,生物利用度约为75%,t1/2 为2 h,作用维持4 h。主要经肾排泄。西咪替丁可透过胎盘屏障和脑屏障。

  14. 西咪替丁(cimetidine) [药理作用] 1.抑制胃酸分泌:选择性阻断胃壁细胞H2受体,拮抗胃酸分泌。也能抑制五肽胃泌素、M-R激动剂所引起的胃酸分泌及基础胃酸、食物和其他因素所致夜间胃酸分泌。

  15. 2.心血管系统 大剂量可拮抗组胺所致的心脏抑制和血管扩张。但抑制胃酸分泌的剂量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很小。 3. 增强免疫:西米替丁阻断T细胞上的H2受体,减少组胺透生的抑制因子(HSF) 生成,使淋巴细胞增殖,促进淋巴因子和抗体生成。

  16. 【临床应用】 1. 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肠道出血。能减轻疼痛,促进愈合。多采用静脉滴注给药。 2. 胃酸分泌过多症(卓-艾综合症,ZES)和食管炎。 3.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免疫功能低下和肿瘤的辅助治疗。

  17. 【不良反应】 1. 胃肠道反应:便秘、腹泻、腹胀。 2. CNS反应:眩晕、头痛。 3. 长期用可致男性乳腺增生,女性溢乳症。 4. 西米替丁为肝药酶抑制剂。可影响华法林、苯妥英钠、普萘洛尔、钙通道阻滞药、三环类抗抑郁药等药物的代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