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363 Views
第十三章 中国对外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1. 中国外贸和外资体制改革 2. 中国外贸和外资的发展 3.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13.1 中国外贸和外资体制改革. 主要内容: 外贸体制改革综述 外贸政策的变化和调整 外贸经营体制和外汇体制的改革. 13.1.1 外贸体制改革综述.
E N D
第十三章 中国对外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1.中国外贸和外资体制改革2.中国外贸和外资的发展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3.1 中国外贸和外资体制改革 主要内容:外贸体制改革综述 外贸政策的变化和调整 外贸经营体制和外汇体制的改革
13.1.1 外贸体制改革综述 1.1979-1987年:以调动外贸部门经营积极性为目标的改革2.1988-1993年:以建立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和自负盈亏为中心的改革 3.1994-2001年:以与国际市场接轨为导向的外贸体制改革4.2001年以后:以WTO规则为基础的对外经济贸易体制的全面改革
时间 下调后的算术平均税率 新涉及的税号数 1992.12 39.9% 3371 1993.12 36.4% 2898 1994.01 35.9% 小汽车等 1995.12 35.3% 烟酒、中型客车、录音录像带 1996.04 23.0% 5000余 1997.10 17.05% 4874 1999.01 16.78% 1014 2001.01 15.3% 3462 2002.01 12.0% 5300 2003.01 11.0% 3000余 13.1.2 外贸政策的变化和调整 一、中国关税改革的过程
二、配额和许可证制度改革 中国将进口货物分为三类:一般进口类;凭许可证进口类,禁止进口类。1987年中国对42种商品实行进口许可证管理,到2003年,进口许可管理的商品减少到8种。
实施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的商品主要包括: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资源性商品;在中国出口总额中占重要地位的大宗传统商品;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商品;出口额大且容易经营秩序混乱的商品,重要的名、特、优出口商品等。实施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的商品主要包括: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资源性商品;在中国出口总额中占重要地位的大宗传统商品;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商品;出口额大且容易经营秩序混乱的商品,重要的名、特、优出口商品等。
三、出口退税机制 对出口商品已征收的国内税部分或全部退还给出口商的一种措施。也是一种国际惯例。1994.1.1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出口商品的增值税税率为零,对于出口商品,不但在出口环节不征税,而且税务机关还要退还该商品在国内生产、流通环节已负担的税款,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产品出口后,税务部门应按照出口商品的进项税额为企业办理退税,由于税收减免等原因,商品的进项税额往往不等于实际负担的税额,如果按出口商品的进项税额退税,就会产生少征多退的问题,于是就有了计算出口商品应退税款的比率——出口退税率。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产品出口后,税务部门应按照出口商品的进项税额为企业办理退税,由于税收减免等原因,商品的进项税额往往不等于实际负担的税额,如果按出口商品的进项税额退税,就会产生少征多退的问题,于是就有了计算出口商品应退税款的比率——出口退税率。
13.1.3外贸经营体制和外汇体制的改革 一、放开外贸经营权 在宏观管理层面上,主要是中央政府将外贸经营管理权和审批权逐步放开 在微观经营层面上,主要是赋予各类企业外贸进出口经营权
二、国际贸易中的外汇管理 中国出口企业外汇管理的基本框架:以银行结汇制度为核心,主要由对出口企业外汇收入的管理、外汇结算账户的管理、出口收汇核销的管理和出口收汇考核与奖惩的管理。
13.1.4 中国外资政策的变化 1979-1982年:允许外商投资1983-1991年:以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 1992年-2001年:以市场与产业吸引外资 入世以后的外商投资政策:以WTO规则为基础开放外商投资
13.2 中国外贸和外资的发展 主要内容中国外贸发展的总体情况对外贸易的地区分布对外贸易的产业结构中国利用外资情况
13.2.1 中国外贸发展的总体情况 第一、对外贸易总量迅速增加 第二、外贸依存度明显上升 第三、中国对外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比重和世界排名有较大提高
13.2.2 对外贸易的地区分布 一、中国与美国之间的经贸关系 二、中国与日本之间的经贸关系 三、中国与欧洲各国之间的经贸关系 四、中国与亚洲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
13.2.3 对外贸易的产业结构 1978年以来,中国出口产品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中国的外贸出口结构由计划经济时期的扭曲状态逐渐向符合充分发挥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的方向发展 (2)中国外贸出口结构也伴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转变而改善和提高
1980 1985 1990 1995 2001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初级产品 50.3 34.8 50.6 12.5 25.6 18.5 14.4 18.5 9.9 18.8 工业制成品 49.7 65.2 49.4 87.5 74.4 81.5 85.6 81.5 90.1 81.2 化学品及有关产品 6.2 14.5 5.0 10.6 6.0 12.5 6.1 13.1 5.0 13.2 材料制品 22.1 20.8 16.4 28.2 20.3 16.7 21.7 21.8 16.5 17.2 机械及运输设备 4.7 25.6 2.8 38.4 9.0 31.6 21.1 39.9 35.7 43.9 杂项制品 15.7 2.7 12.7 4.5 20.4 3.9 36.7 6.3 32.7 6.2 未分类的其他商品 1.1 1.7 12.5 5.8 18.7 16.9 0.0 0.5 0.2 0.7 总计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中国外贸商品结构 单位:%
一、农业(1)中国土地资源相对稀缺,土地密集型的粮食生产不是中国的比较优势 (2)由于中国劳动力充裕,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上有一定优势(3)中国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具有增长潜力二、纺织品、服装业 三、机电产品
13.2.4 外资的发展情况 一、投资规模 二、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结构 三、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地结构 四、产业结构
13.3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背景: (1)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 (2)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入
13.3.1 中国入世的历程 1.从80年代初到1986年7月,主要是酝酿和准备复关事宜 2.从1987年2月到1992年10月,主要是审议中国经贸体制 3.从1992年10月到2001年9月,复关/入世议定书内容的实质性谈判,即双边市场准入谈判 4.从2001年9月到2001年11月,中国入世法律文件的起草、审议和批准
年份 关税总水平 工业品平均 农产品平均 2000 15.6 14.7 21.3 2001 14.0 13.0 19.9 2002 12.7 11.7 18.5 2003 11.5 10.6 17.4 2004 10.6 9.8 15.8 2005 10.1 9.3 15.5 2006 10.1 9.3 15.5 2007 10.1 9.3 15.5 2008 10.0 9.2 15.1 13.3.2 中国入世的承诺 一、降低贸易壁垒:入世后中国的关税削减时间表
二、对外开放服务业(一)电信市场 (二)银行业 (三)保险业 (四)证券业 (五)商业
13.3.3 入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促进自由贸易,增加进出口总额 (一)中国进口的增加 (二)中国出口的增加 二、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 三、明确目标和路径,深化市场经济改革 (一)为更深入的改革确立明确的目标和路径 (二)推动国有企业改革 (三)促进私营企业发展
本章小结 • 关键术语外贸体制,外贸经营权,外汇管理,外资政策,复关谈判,加入议定书,入世承诺,贸易壁垒,过渡性年度审议
主要内容1.分析中国外资、外贸快速增长的原因。2.外贸的产业结构是如何决定的?分析中国的出口结构及其变动趋势。3.中国外资集中在东南部,是不是说明中国的引资政策有问题?4.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内容1.分析中国外资、外贸快速增长的原因。2.外贸的产业结构是如何决定的?分析中国的出口结构及其变动趋势。3.中国外资集中在东南部,是不是说明中国的引资政策有问题?4.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