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 likes | 884 Views
幫助孩子做生命中的主人 - 談生涯輔導 報告人:陳志勇. 幸福,請在對的地方尋找. 夜裡,在沙漠的帳棚中,有個阿拉伯人掉了一根針;於是他拿著油燈在棚外找尋。 他在月光下找來找去,卻怎樣也找不著,覺得非常苦惱。 「你為什麼要在戶外找尋?」智者問他。 「因這裡比較亮,比較好找嘛。」他回答。 「但是針是掉在裡面,而不是外面呀。」. *行政院青輔會每年針對大專畢業生的調查發現:21%學非所用、40%學用不配合、55.72%學用少部份或完全不配合,學生自我探索未定向問題呈現出嚴重化的程度.
E N D
幫助孩子做生命中的主人- 談生涯輔導 報告人:陳志勇
幸福,請在對的地方尋找 夜裡,在沙漠的帳棚中,有個阿拉伯人掉了一根針;於是他拿著油燈在棚外找尋。 • 他在月光下找來找去,卻怎樣也找不著,覺得非常苦惱。 • 「你為什麼要在戶外找尋?」智者問他。 • 「因這裡比較亮,比較好找嘛。」他回答。 • 「但是針是掉在裡面,而不是外面呀。」
*行政院青輔會每年針對大專畢業生的調查發現:21%學非所用、40%學用不配合、55.72%學用少部份或完全不配合,學生自我探索未定向問題呈現出嚴重化的程度*行政院青輔會每年針對大專畢業生的調查發現:21%學非所用、40%學用不配合、55.72%學用少部份或完全不配合,學生自我探索未定向問題呈現出嚴重化的程度
*哈佛大學:曾調查畢業生,發現祗有3﹪對末來有確定的目標,二 十年後,在追蹤這一些畢業生,發現這3﹪的同學,所獲得的成就 與賺的錢,超過其餘97﹪的總和。
一.前言 live like yourself • &人若看不到未來,就掌握不到現在; • 一個人若掌握不住現在,就看不到未來。(金樹人,民85) • &再也不會有另一個現在,所以我要為今天而努力; • 再也不可能有另一個我,所以我要為自我而盡力 • -理爾克(Rainer Maria Rike)
&生涯之學即應變之學。(Maanen&Schein,1977) • &生涯輔導的最終目標,是增加當事人的能力,使其成為生涯問題的解決者及決定者。(Peterson,Sampson,&Reardon,1991)
二、生涯輔導的主題 • (一)金樹人的看法 • 1. 生涯決策能力的發展 • 2. 自我概念的發展 • 3. 對生活方式、價值及休閒的重視 • 4. 強調自由選擇與責任承擔 • 5. 重視個別差異 • 6. 對外界變遷的因應
二、生涯輔導的主題 • (二)林一真的看法 • 1.抉擇風格的澄清、悅納和調整:經由生命歷程中每一次生涯抉擇的再澄清,有助於我們悅納自己的生涯歷程,並調整或再確認自己的生涯風格。 • 2.對生涯不確定的因應:強調尊重應變為生涯的課題,正視生涯當中充滿了變化和不確定性,不用面面俱到,不必求全。
3.生活方式規畫:更強調生涯即生活的概念,倡導以更為宏觀的視野看生涯。3.生活方式規畫:更強調生涯即生活的概念,倡導以更為宏觀的視野看生涯。 • 4.意義的實踐:每個人都在追求生命的意義。每個人在生涯歷程中最終要回顧,是否有意義是我們所看重的。因此,生涯的歷程,也是生命意義實踐的歷程。
二、生涯輔導的主題 • (三)紐約青年探索方案(Career Exploration For Youth,Rubinton,1985) • 1. 針對學生部分:藉體驗探索職業興趣與工作價值觀。 • 2. 針對家長部分:教孩子做決定,而非幫孩子做決定。 • 3. 針對學校老師:將生涯教育融入平時課程。 • 4. 針對社區資源:社區人員指導假日休閒活動。
五隻毛毛蟲的故事 • 第一隻毛毛蟲 • 話說第一隻毛毛蟲,有一天爬呀爬呀過山河,終於來到這棵蘋果樹下。他並不知道這是一棵蘋果樹,也不知樹上長滿了紅紅的蘋果。當他看到 同伴們 往 上爬時,不知所以的就跟著往上爬。沒有目的,不知終點,更不知生為何 求、死為何所。 他的最後結局呢?也許找到了一顆大蘋果,幸福的過了一生;也可能 在 樹葉中迷了路,顛沛流離胡塗一生。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大部分的蟲都是這 樣活著的,也不 去煩惱什麼是生命意義,倒也輕鬆許多。
第二隻毛毛蟲 • 有一天,第二隻毛毛蟲也爬到了蘋果樹下。他知道這是一棵蘋果樹,也確定他的「蟲生目標」就是找到一棵大蘋果。問題是....他並不知道大蘋果 會長 在什麼地方?但他猜想:大蘋果應該長在大枝葉上吧!於是他就慢慢地往上 爬,遇到分支的時候,就選擇較粗的樹枝繼續爬。 • 當然在這個毛蟲社會中,也存在考試制度,如果有許多蟲同時選擇同一個分支,可是要舉行聯考來決定誰才有資格通過大樹枝。
幸運的,這隻毛毛 蟲一路過關斬將,每次 • 都能第一志願的選上最好的樹枝,最後他從一枝名為 「台大的樹枝上,找到了一顆大蘋果。 • 不過他發現這顆大蘋果並不是全樹上最大的,頂多只能稱是局部最 大。因為在它的上面還有一顆更大的蘋果,號稱「老板」,是由另一隻毛毛蟲 爬過一 個名為「學徒」的樹枝才找到的。令他洩氣的是,這個學徒分支是他當 年不屑 於爬的一棵細小的樹枝。
第三隻毛毛蟲 • 接著,第三隻毛毛蟲也來到了樹下。這隻毛毛蟲相當難得,小小年紀,卻自己研製 • 了一副望遠鏡。在還未開始爬時,就先利用望遠鏡蒐尋一番, 找 到 了一棵超大蘋果 • 。同時,他發覺當從下往上找路時,會遇到很多分支,有 各 種 不同的爬法;但若從 • 上往下找路時,卻只有一種爬法。他很細心的從蘋果 的 位置,由上往下反推至目前 • 所處的位置,記下這條確定的路徑。
於是,他開始往上爬了,當遇到分支時,他一點也不慌張,因為他 知 道 該往那 • 條路走不必跟著一大堆蟲去擠破頭。譬如說,如果他的目標是一顆 名 叫教授」的蘋 • 果,那應該爬「升學」這條路;如果目標是「老板」,那應 該 爬學徒」這分支;若 • 目標是「議長」,也許早就該爬「賭場保鑣」這條路 了。
最後,這隻毛毛蟲「應該」會有一個很好的結局,因為他己具備了 「先 覺」的 • 條件了。但也許會有一些意外的結局出現,因為毛毛蟲的爬行相當 緩 慢 ,從預定蘋 • 果到抵達時,需要一段時間。當他抵達時,也許蘋果已被別蟲 捷 足 先登,也許蘋果 • 已熟透而爛掉了....。
第四隻毛毛蟲 第四隻毛毛蟲可不是一隻普通的蟲,同時具有先知先覺的能力。他 不僅 先 覺知道 自己要何種蘋果,更先知──知道未來蘋果將如何成長。因此當 他 帶 著那「先覺 」的望眼鐿時,他的目標並不是一顆大蘋果,而是一芽含苞待 放 的 蘋 果花。
他計算著自己的時程,並估計當他抵達時,這朵花正好長成一顆成 熟 的 大蘋果, • 而且他將是第一個鑽入大快朵頤的蟲。果其然,他獲得所應得 的, 從 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第五隻毛毛蟲 • 其實他什麼也沒做,就在樹下躺著納涼,而一顆顆大蘋果就從天而 降在 他 的身邊 • 。因為樹上某一大片樹枝早就被他的家族佔領了。他的爺爺、爸 爸、 哥哥們盤據 • 在某一樹幹上,禁止他蟲進入。然後蘋果成熟時,就一顆顆的 丟 給 底下的子孫們撿食。 • ,如果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可不要妄想檢到大蘋果,因 為 反而會被砸死的。
三、生涯迷思(career myths) • (Lewis&Gilhousen,1981) • * 「在我行動之前,必須一切成竹在胸」 • * 「生涯發展只能有一次的決定。」 • * 「如果我做了改變,注定就是失敗了。」 • * 「我只有從事這件工作,才有快樂可言。」 • * 「我的必須滿足我所有的需求。」 • * 「只要我在工作上全力以赴,沒有什麼事是我不能做到的。」 • * 「我這個人有沒有價值,完全要看我從事什麼職業。」
生涯規劃失敗的八大原因(反向思考) • 1.自知不明:我們可利用性向測驗來更瞭解自 己 。 2.驅力不足:有的人生涯規劃是船到橋頭自然直 , 這樣是用運氣來規劃生涯。 • 3.目標不清:小變可變大變,應從一小步 開始,設定一個目標及明確的方 向。 • 4.方法不當:學習當一位神射手,設定最主要 的目標。
生涯規劃失敗的八大原因(反向思考) • 5.缺乏願景:嚴謹規劃未來要走的路,不可只看眼前的高職高薪資 。 • 6.資源不夠:掌握資訊、善用資源,就是成功的人。 • 7.需求不當:需求過高、過多也不容易成功。 • 8.毅力不足:人很容易放棄,堅持才是通往成功的路。
四、了解學生的生涯決定型態 • (一)決定者的類型(Dinklage,1986) • 1. 延宕型 • 2.宿命型 • 3.順從型 • 4.麻痺型 • 5.直覺型 • 6.衝動型 • 7.猶豫型 8.計畫型
四、了解學生的生涯決定型態 • 1.別煩我 ─ I can't make up my mind. • 2.別管了 ─ I know I should, but I just can't get • with it. • 3.聽你的 ─ If it's OK with you, it's OK with me. • 4.既來則安之 ─ Whatever will be, will be. • 5.跟著感覺走 ─ It feels right. • 6. 闖了再說 ─ Decide now, think later. • 7.船到橋頭自然直 ─ I'll think about it tomorrow.(陳清平,民90)
四、了解學生的生涯決定型態 • (三)我國青年特有的生涯信念(金樹人,民85) • 1. 面子主義 • 2. 性別刻板化印象 • 3. 外在取向
五、幫助學生做好生涯規劃的三大準備功夫 • (一)向內看:認識自己的內 在特質,包括 • 人格類型、興趣、能力、及價 • 值觀等。 • (二)向外看:了解自己後還要注意工作世界 • 的發展趨勢,符合潮流所需, • 使自己更容易成功。 • (三)把自己放在工作世界最恰當的位置: • 將使人生更為快樂,並且能發 • 揮出最大的力量。
六、Super的生涯彩虹圖與生命的彩虹 • Super 自發展、評量、職業適應、自我觀念等領域進行縱貫研究(Career Pattern Study ) 所做之廣泛研究與發現,提出十二項基本主張; • 1、各人在能力、興趣及人格特質上均有差異。 • 2、每個人在個性特質上各有所適,每個人均 • 適合從事許多種職業。 • 3、每種職業均要求特別的能力、興趣與人格 • 組型,但它有很大的彈性,可以容許個人 • 從事不同的職業,也容許不同的個人從事 • 同樣的職業。
4、個人的職業喜好、能力、工作、生活環境 • 及自我觀念,隨時間與經驗而改變,因此 • 職業的選擇與適應為一種持續不斷的過程。5、此種過程構成一系列的生活階段--生長 、 • 試探、建立、保持和衰退。試探階段又可 • 劃分為幻想期、試驗期和實現期;建立階 • 段又可劃分為嘗試期與穩定期。由某一階 • 段至另一階段的轉移期間,又構成一小循 • 環(再成長--再試探--再建立)。
6、個人職業型態或生涯發展模式的性質受父 • 母社經地位、個人心理能力、人格特質和 • 際遇所決定。 • 7、個人生活階段的發展,可藉著個人能力與 • 興趣的成熟及實際試探與自我觀念的發展 • 而達成。 • 8、生涯發展的過程,基本上是自我觀念的發 • 展和實踐,它係一種調和的過程,在此過 • 程中,自我觀念在潛在的性向、中樞神經 • 與內分泌狀況、擔任各種角色的機會、以 • 及長輩同儕對其角色任務認可程度的評估 • 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影響之下而發展。
9、生涯發展過程是個人與社會環境之間、自 • 我觀念與現實之間的一種調和過程,它是 • 一種角色的扮演,此種角色可能表現在幻 • 想中,也可能在諮商晤談中,或實際生活 • 的各種活動中。 • 10、工作滿意與生活滿足係基於兩種情形而定: • 個人的工作與其能力、興趣、人格特質及 • 價值等配合的程度,工作滿意與生活滿意 • 亦有關個人在成長與探索經驗上,是否已 • 使自己覺得所從事的工作或擔任之任務皆 • 很稱職而定。
11、工作滿足的程度與其自我觀念實現 • 的程度成正比。 • 12、對大多數人而言,工作與職業是其 • 人格組織的核心;對少數人來說, • 則處於其人格組織的邊緣,甚或不 • 存在。
在發展歷程中,每一階段均有特殊的發展任務(developmental tasks) 需待完成,所謂發展任務是指在該階段應有的發展水準或成就水準,亦即應發展或表現的若干心理特質或行為型態,前一階段發展任務的達成與否關係著後一階段的發展情況。
1.學前兒童 • ◎增進其自我協助的能力; • ◎認同於同性別的雙親; • ◎增進自我引導的能力。
2.小學生 • ◎進行與他人共同合作的能力; • ◎選擇適合個人能力的活動; • ◎承擔個人行為的責任; • ◎從事家中零星的工作。
3.中學生 • ◎進一步發展其能力與特殊才能; • ◎選擇就讀學校或就業之工作領 • 域; • ◎選擇學校課程; • ◎發展其獨立性。
4.青年 • ◎選擇高等教育機會或就業途徑; • ◎選擇學校課程; • ◎選擇適當的職業; • ◎發展職業技能。
5.中年人 • ◎職業路穩定; • ◎提供未來的發展機會; • ◎探尋適當的發展或晉昇途逕。
6.老年人 • ◎逐步適應退休的來臨; • ◎探尋適當的活動以補充退休後 • 空閒的時間; • ◎儘可能維持自足的能力。
七、Holland 的人格類型論與生命的彩虹 • 何倫(Holland,1973)認為個人的職業選擇為其人格的反應,但一般而言,職業選擇並非隨意發生的事件,而是個人基於過去經驗的累積,加上人格特質的影響而做的抉擇,故該職業亦將吸引有相同經驗與人格特質者,同一職業的工作者具有相似的人格特質,對許多情境與問題亦有相近的反應;至於職業上的適應、滿足及成就乃決定於其人格與該工作環境的諧和程度。
不同類型的人需要不同的生活或工作環境,譬如實用型的人需要實用型的還境,因為此等環境才能給與其所需的機會與獎勵,這 種情況即稱為諧和(congruence)。 • 類型與環境不諧和,則該環境無法配合個人的能力與興趣提供其所需的機會與獎勵,譬如實用型的人在社會型的環境中即不諧和。
八、生涯規劃規範性的參考步驟(Isaacson,1985)八、生涯規劃規範性的參考步驟(Isaacson,1985) • 1. 確定目前的位置與未來的目標 • 2. 蒐集必須具備的條件 • 3. 分析達到目標可能的路徑 • 4. 選擇路徑且訂定時間表 • 5. 確定可能的調整 • 6. 建立謀職策略 • 7. 計畫改變 • 8. 跨出第一步 • 9. 評估與反省
成功生涯的規劃的秘訣: • 用success(成功)各別探討 • 1.Self-accept從自我悅納開始:接受自我的完美與不完美。 • 2.Understanding 自我瞭解:學習成長先從自我瞭解開始,因為自己最清楚自己最需要什麼。 • 3.Courage 勇氣 • 4.Chance 把握:做好充分準備,把握機會。 • 5.Esteem 自尊 • 6.Self-confidence 自我信心 • 7.Self-direction 自我導向:生涯規劃最重要的是切合自己為導向。
*拿破侖. 希爾在「思考與致富」中指出,成功人物的共同特質: • 1、設定特定的目標 • 2、擬定-時間表 • 3、研討計劃 • 4、決定付出何種代價 • 5、寫下來 • 6、每天思考如何達成目標
*日本的生涯專家高橋憲行曾提出一套創造成功生涯的公式:(羅素娟譯,民79) • 生涯=環境×基礎資源×行動×時機 • × 戰略的應用
一個人生涯發展的基礎資源主要包括:人脈、資產和知識,必須妥善經營這些資源,並且隨時加以評估,俾便在時機來臨時能充分發揮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