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 likes | 622 Views
音樂愛視界專題團隊成果報告書 指導教授:李玲玉 教授 學生姓名: 葉馥慈 9523001 吳明軒 9523070 黃巧如 9523008 李佳蓉 9523074 賴怡如 9523017 高培菁 9523082 方怡心 9523042 陳佩瑜 9523094 羅依慈 9523046 蔡姿瑜 9523095 陳俐如 9523048 陳玟璇 9523127 羅珮珊 9523063. 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畢業專題. 研究一.
E N D
音樂愛視界專題團隊成果報告書 指導教授:李玲玉 教授 學生姓名: 葉馥慈9523001 吳明軒9523070 黃巧如9523008 李佳蓉9523074 賴怡如9523017 高培菁9523082 方怡心9523042 陳佩瑜9523094 羅依慈9523046 蔡姿瑜9523095 陳俐如9523048 陳玟璇9523127 羅珮珊9523063 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畢業專題
研究一 音樂活動提升視覺多重障礙幼兒語言及社會互動發展之研究Research on Using Music Activities and Related Handmade Music Materials to Help Children with Multiple Disabilities and a Visual Impairment Develop their Language and Social Abilities 指導教授:李玲玉教授
指導教授介紹 • 李玲玉 博士 • 學歷: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音樂及 音樂教育雙碩士與博士學位 • 現任:朝陽科技大學 副教授 • 國際音樂教育學會(ISME) 特殊音樂教育、音樂治療、音樂醫學委員會 主席 • 紐約學術機構(New York Institute for Social Research) 音樂文化中心特約顧問
目錄 一、緒論 二、文獻探討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結果與討論 五、結論與建議 六、教學資源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 研究背景與動機 • 研究目的與問題 • 名詞解釋 • 研究範圍與限制
背景 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了解音樂活動對於視覺多重障礙幼兒的語言學習之歷程。 • 了解音樂活動對於視覺多重障礙幼兒的社會互動之歷程。
第二節 研究問題 • 探討音樂活動對於視覺多重障礙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否能夠提升?其表現歷程為何? • 探討音樂活動對於視覺多重障礙幼兒的社會互動是否能夠提升?其表現歷程為何?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視覺多重障礙幼兒 本研究所指的視覺多重障礙幼兒是指四足歲至六歲患有視覺障礙並伴隨其他障礙之幼兒。 • 音樂活動 本研究所指音樂活動,乃參考音樂治療的理論基礎,依據研究樣本之身心發展原理,及運用指導教授之音樂治療研究課程架構,活動包含:歡迎歌、點名歌、童謠時間、音樂遊戲、音樂故事、音樂欣賞、舒緩情緒及再見歌等項目,由研究團隊搭配自製立體繪本、教具、樂器與音樂融入上述課程中。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語言 本研究的語言是指幼兒與教學者、協助者、同儕間語言和非語言的互動,包含覆誦教學內容,並能夠理解教學者所下的指令及做出符合指令的動作。 • 社會互動 本研究的社會互動是幼兒與教學者、協助者、同儕間口語與肢體的互動,幼兒能夠主動參與活動及給予適宜的回應。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研究範圍 本研究採立意取樣,選取大台中地區某公立特殊學校附設學前特教班之4足歲至6歲的六位視覺多重障礙幼兒為對象,進行音樂活動之課程。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研究限制 • 文獻限制 • 研究結果推論性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一、探討視覺多重障礙幼兒的定義與相關理論 二、探討音樂活動對於幼兒學習之相關理論 三、探討視覺多重障礙語言與社會互動發展之相關理論 四、探討音樂活動對於視覺多重障礙幼兒在語言及社會 互動之影響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一、研究設計與流程 二、研究對象與場域 三、研究者角色 五、課程設計與安排 四、研究工具 六、資料分析 七、研究信度與效度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流程 研究設計: • 研究教學將課程做一系列的系統性規劃,包含「幾何圖形」、與「數字1-10」、「禮貌」、「五官」為主軸延伸設計教案。 • 每一個主題實施四週,依幼兒學習情況調整課程內容。 • 每週實施一次課程,每次約為四十至五十分鐘。 • 課程總共實施二十三週共二十三次教學。
訂定研究主題 • 說明研究緣起 • 敘述研究動機 • 設定研究目的與問題 確定研究方向與主題 文獻蒐集、閱讀與統整 蒐集並閱讀相關文獻後整理出符合本研究之文獻 確立研究方法 確立樣本、設計觀察表與訪談表 發放同意書及家長與老師觀察表 與校方及家長 舉行研究說明 實施研究計畫 進入研究現場實施教學 將設計之教案實施於研究教學並做觀察紀錄 修正教案內容 回顧DVD並謄寫觀察紀錄 謄寫觀察紀錄,並藉影片之回顧補足課堂未觀察到之行為;並作課程檢討與修改 退出研究情境 資料分析 撰寫研究結論與建議 研究流程圖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場域 研究對象: 本研究透過中部某特殊教育機構,以立意取樣方式 選出年齡介於4至6歲之混齡班,作為研究對象。 研究場域: 實施音樂活動課程之場域為中部某特殊教育機構, 硬體設備為:木頭地板教室(含軟地墊)、音響器 材、樂器櫃等,課程所需使用之樂器或教材皆由研 究者提供或機構提供。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場域 場域平面圖: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實施的幼兒音樂教學研究採用質量並重參 與觀察法,而資料蒐集來源之研究工具分為七項: • 幼兒基本資料表 • 音樂活動觀察表 • 音樂活動回饋表 • 家長訪談表 • 軼事紀錄表 • 教師訪談表 • 教學教案
第四節 課程設計與安排 敎學時間: 週一:10:10~10:50AM 每週一次,持續18週,一個月後再進行5週的追蹤期。 教學內容: 歡迎歌→點名歌→音樂→童謠時間→音樂遊戲 →音樂欣賞 →舒緩活動 →再見歌 。 工作分配:主教一名、助教一名、協助者七名、敲 打樂器兩名、攝影一名、拍照一名。 參與人員:李玲玉教授、13位音樂專題大學生、2位 研究所教學助理。
第五節 資料分析 資料蒐集: 1.文獻:閱讀相關書籍、研究文獻,綜合出與研究目 的相關的理論基礎。 2.問卷:教學開始前,由研究對象之主要照顧者填寫 幼兒基本資料表。 3.觀察紀錄:教學過程中,由固定觀察員填寫每次音樂活動 之紀錄表。 4.前後測量表:研究執行前後,由研究對象的家長填寫該前 後測量表,比較其前後差異,檢視音樂活動 對幼兒的成效。
第五節 資料分析 研究者依據上述質性與量化的資料,綜合整 理並加以分析資料內容: • 質性資料分析 觀察紀錄表分團體資料與個案資料,以 質性編碼方式加以整理與分析,首先以 編碼類別的方式分析觀察資料所涵蓋的 意義與範圍,依其性質訂定適當的標題。
第五節 資料分析 • 量化資料 主要由每週觀察員所記錄的音樂活動課程 分數平均後,以折線圖表呈現18週的幼兒 語言及社會互動的表現;而觀察紀錄表的 分數部分,比較研究開始前與結束後,檢 視幼兒的表現有無進步。
第六節 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研究信度 • 利用數位機器紀錄資料 • 內在信度:觀察者一致性 「語言」一致性:個案乙為 .973;個案丙為 .977;個案丁為 .985;個案戊為 .954;個案己為 .964;個案庚為 .981 「社會互動」一致性:個案乙為 .981;個案丙為 .981;個案丁為 .984;個案戊為 .976;個案己為 .957;個案庚為 .971
第六節 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研究效度 • 資料三角測定:音樂活動觀察表、軼事紀錄表、教案家長版回饋單、學校教師訪談資料、家長訪談資料 • 社會效度:六名研究樣本之家長、兩名學校帶班教師、十名大學生觀察員 • 專家效度:以指導教授擔任研究教學者,以及教案設計的指導、修正,以及指導教授擁有的音樂教育之專業性指導以及過程中提供相關意見與建議,增加本研究效度。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果 對象於音樂治療教學中語言之表現。 運用音樂活動課程能提升視覺多重障礙幼兒社會互動之發展。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依據本研究之目的,綜合研究結果得到之結論 如下: • 運用音樂活動課程能提升視覺多重障礙幼兒語言理解與表達之發展 • 運用音樂活動課程能提升視覺多重障礙幼兒社會互動之發展 • 運用音樂活動課程能改善視覺多重障礙幼兒之不當行為
結論與建議 • 對於照顧者的建議 • 對於教學者的建議 • 對於幼托人員的建議 • 對於政府與教育單位的建議 • 對於未來研究者的建議
附錄 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 • 自製樂器- 方向盤形狀鼓、小雞噹噹、三角鈴、水管刮板、鞭炮刮胡、 狗骨頭搖鈴、五彩花朵、觸覺娃娃、數字鈴、彩色鈴鼓、 鈴鼓甜甜圈、鈴鼓杯杯、母子連心鈴、鐵片響板。 • 自製教具- 幾何形狀板、形狀巧拼、小丑臉拼圖、摟空形狀布偶。 • 自製繪本- 呱呱鴨的糖果屋、呱呱鴨的生日PARTY。 • 自創音樂CD- 音樂故事有聲書、音樂舒緩篇、音樂活動篇。
Thanks for your participation 朝陽幼保系第13屆 音樂愛視界團隊 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