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 likes | 766 Views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主要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教学重点: 认识改革开放以前党对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成果和 曲折发展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 理论成果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E N D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www.themegallery.com
主要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教学重点:认识改革开放以前党对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成果和 曲折发展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 • 理论成果 •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解决这个课题的实质,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论述了正确处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总结、探索的初步成果。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论述了正确处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总结、探索的初步成果。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学说;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这个讲话成为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学说;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这个讲话成为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 1、党对社会主义认识曲折发展的原因 • 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有偏差
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不清楚或不完全清楚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不清楚或不完全清楚 • 以阶级斗争为纲
1、党对社会主义认识曲折发展的原因 • 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不清楚或不完全清楚 • 以阶级斗争为纲
超英赶美 • 1、党对社会主义认识曲折发展的原因 • 我们党忽略了社会主义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归根到底都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虽然出现了曲折,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并没有中止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仍然提出了一些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虽然出现了曲折,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并没有中止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仍然提出了一些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 2、党对社会主义认识曲折发展的过程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搞清楚 “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根本的经验教训。
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归根到底都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归根到底都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对“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清楚”的是----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 “不清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是什么,以此所决定的社会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
为什么实践中长期以来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关键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认识不清,所以必须首先弄清和回答这个问题,因此需要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为什么实践中长期以来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关键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认识不清,所以必须首先弄清和回答这个问题,因此需要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第一,是邓小平在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对社会主义在认识上没有“完全搞清楚”的根源第一,是邓小平在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对社会主义在认识上没有“完全搞清楚”的根源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的背景 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 二是对苏联模式的神圣化 三是小生产统治形成的传统观念和习 惯势力的影响
第二,是邓小平为了推进改革开放,解除人们改革开放以来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惑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第二,是邓小平为了推进改革开放,解除人们改革开放以来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惑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 “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 ——邓小平
第三,是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客观要求第三,是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客观要求 • 邓小平提出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一方面强调老祖宗不能丢,另一方面强调要根据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用新的观点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的过程 20世纪80年代初 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概念 邓小平把发展生产和增加人民收入称之为压倒一切的标准,实际上已经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内容。
20世纪80年代中期 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两大原则的概括 “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 共同富裕。”这两大原则的概括可以说是 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雏形。
80年代末90年代初 邓小平一方面在理论上驳斥了把市场经济 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点,另一方面又强调: “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 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 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 西。”
1992年南巡讲话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重大问题 做了完整性总结性的理论概括: “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 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 裕。”
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 的本质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 最 终 达 到 • 共 同 富 裕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揭示了社会主义与生产力的内在联系。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揭示了社会主义与生产力的内在联系。 科学内涵
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是邓小平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内在统一的基础上认识社会主义的一个创造,也是他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个具有更高概括性范畴的重要原因。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是邓小平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内在统一的基础上认识社会主义的一个创造,也是他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个具有更高概括性范畴的重要原因。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一是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 二是科学地把握中国的具体国情 三是适应当前时代特征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 • ——邓小平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邓小平
社会主义优越性充分体现 社会主义得到巩固和发展 生产力 发展迅速 社会主义难以巩固和发展 社会主义优越性无法体现 生产力 发展缓慢
“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必须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揭示了社会主义在经济关系上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
强调“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揭示了社会主义 • 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邓小平一再强调,一个公有制 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 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 两极分化。
总之,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发挥这种优越性的根本所在;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生产关系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显著特征以及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区别所在;从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归宿所在。只有站在联系和统一的高度,才能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才会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联系。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 • 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理论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
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 理论对探索怎 样建设社会主 义具有重要的 实践意义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是,最根本的一条是发展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 •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 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 •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体现。 • 发展生产力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2、发展才是硬道理 • “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 • 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 • “中国发展得越强大 • 世界和平越靠得住”
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 • 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 • 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 • 要求。 •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 • 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 • 的需要。